首頁 / 明代 / 楊榮 / 題孫僉事山水圖
拼

《題孫僉事山水圖》

楊榮 〔明代〕

繚繞雲山倚碧空,畫圖疑與輞川同。何人放棹煙波里,有客攜琴夕照中。

綠樹清陰迷遠近,小橋流水自西東。幽偏秪可耽佳興,未許門留憲府驄。

复制

題孫僉事山水圖 - 賞析

楊榮

作者:楊榮

(1371—1440)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榮。建文二年進士。授編修。成祖即位,入文淵閣,令更名榮。多次從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詔出令,及旗志符驗,必得榮奏乃發。累官文淵閣大學士。永樂二十二年之役,抵達蘭納穆爾河,不見敵,議進止,惟榮與金幼孜言宜班師。帝從之。中途,帝卒。榮與幼孜以去京師遠,秘不發喪。仁宗即位,累進謹身殿大學士,工部尚書。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反,榮首請帝親征。加少傅。正統三年進少師。榮歷事四朝,謀而能斷。與楊士奇、楊溥同輔政,並稱三楊。卒諡文敏。有《後北征記》、《文敏集》。

楊榮其它诗文

《送李參議復任》

楊榮 〔明代〕

藩維之任實匪輕,古來重此良足徵。諮詢州牧載虞典,旬宣江漢垂葩經。

李君早歲乘驄馬,煜煜才名滿都下。蒼隼橫秋振羽翰,白簡飛霜肅朝野。

一朝受命參閩邦,聖皇德化能宣揚。政平訟理息愁嘆,坐令八郡生春陽。

朅來報政上京國,官舍相逢慰相憶。暖風碧草三月春,綠酒紅亭送歸客。

蒲香酒熟下車時,再施惠澤安黔黎。心如玉雪保終始,廟堂峻擢應有期。

复制

《雙松堂》

楊榮 〔明代〕

鬱郁雙松,植於堂傍。誰其植之,維邑之氓。維侯在官,佐理有方。

桃李滿城,春日載陽。侯善愛民,不擾不攘。俾之樹藝,礿祀烝嘗。

民亦愛侯,植材孔良。俾侯之壽,既堅且剛。匪茲歲寒,傲睨風霜。

碩大蕃衍,為棟為梁。樹之斯今,維侯翱翔。何以比之,召伯甘棠。

复制

《王氏世德堂》

楊榮 〔明代〕

本大末逾茂,源深流益長。清門積德厚,世遠斯流芳。

彼美三槐裔,移家文水陽。前人侈餘慶,後嗣蕃且昌。

眷茲朴叟賢,教子敦義方。學成擢科甲,列職登朝行。

薦膺褒寵貴,御敕煥龍章。秋官顯封秩,雲林耀冠裳。

令子荷恩眷,歸省拜高堂。晝游衣宮錦,倍覺生輝光。

始知德善報,高情動江鄉。

复制

《元夕賜觀燈詩 其四》

楊榮 〔明代〕

玉漏傳清禁,華燈徹夜明。貝宮珠綴絡,綵隊錦妝成。

雲霧浮香氣,簫韶合樂聲。願歌天保什,萬歲頌昇平。

复制

《賜游萬歲山詩十首 其一》

楊榮 〔明代〕

瓊島宸游日,隨游切九重。天恩許乘騎,仙仗從飛龍。

迤邐雲霄近,汪洋雨露濃。詞臣何慶幸,千載得遭逢。

复制

《挽焦中書母》

楊榮 〔明代〕

鄉里推賢范,閨門仰令儀。遽遺三釜養,空抱九京思。

寂寞萱堂夢,淒涼薤露辭。總知賢嗣好,今在鳳凰池。

复制

《四老圖》

楊榮 〔明代〕

聖人建皇極,斂福錫群黎。所以多壽考,往往登期頤。

淮淝有望族,奕葉繁且滋。偉矣譽髦士,冠豸何巍巍。

嚴親在高堂,壽算踰古稀。諸父亦已老,白髮俱成絲。

兄弟式相好,迭奏塤與篪。煜煜常棣花,鬱郁連理枝。

安居日無事,列坐相怡怡。綺食薦雕盤,綠酒盈金卮。

芬敷芝蘭香,炳耀斑斕衣。美哉同氣樂,世俗難與齊。

四皓居商山,寂寞歌紫芝。何如此四翁,共際昇平時。

豈殊康衢間,擊壤含哺嬉。

复制

《題子昂竹》

楊榮 〔明代〕

自是吳興筆法奇,琅玕隨意墨淋漓。幾回猶憶吹簫處,正是秋山月落時。

复制

《喜雪歌》

楊榮 〔明代〕

聖皇御天敷化理,民安物阜天心喜。九重垂拱萬方寧,唐虞熙皞真堪擬。

維時隆冬臘日後,同雲陰陰遍遐邇。一夕天風吹雪花,漏徹更闌還未已。

初疑巽二先驅來,呼號奮發如奔雷。忽然夜深萬籟寂,六花片片空中開。

朝來碧空澄霽色,寒光恍映瑤階白。瓊樓玉宇粲相輝,積素晶瑩連四壁。

趍朝矚目縱遐觀,蓬萊宮闕凝清寒。由來三白為佳瑞,自是陰陽葉和氣。

方今何幸際明時,謳歌擊壤無休期。嘗聞治世已歆慕,況乃於今親見之。

我皇登三仍邁五,聖德歸功在匡輔。賡詩願奉萬年歡,永享天心符聖祖。

复制

《壽劉翀修撰母九十》

楊榮 〔明代〕

人生七十已為稀,況母年登九十期。孝養正當娛暮景,恩封何幸際明時。

錦鱗斫鱠供調膳,綠蟻浮香介壽卮。有子詞林歸未得,南山遙祝系遐思。

复制

《送李永年參議致政歸鄉》

楊榮 〔明代〕

參佐藩維鬢久斑,投簪今喜故鄉還。身辭北闕紅雲下,家住南城碧水間。

籬菊未荒三徑在,沙鷗相對一心閒。有時半醉西窗里,簾捲秋風望遠山。

复制

《親政篇》

楊榮 〔明代〕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蓋上之情達於下,下之情達於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交則泰,不交則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見,止於視朝數刻;上下之間,章奏批答相關接,刑名法度相維持而已。非獨沿襲故事,亦其地勢使然。何也?國家常朝於奉天門,未嘗一日廢,可謂勤矣。然堂陛懸絕,威儀赫奕,御史糾儀,鴻臚舉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視之,謝恩見辭,湍湍而退,上何嘗治一事,下何嘗進一言哉?此無他,地勢懸絕,所謂堂上遠於萬里,雖欲言無由言也。

  愚以為欲上下之交,莫若復古內朝之法。蓋周之時有三朝:庫門之外為正朝,詢謀大臣在焉;路門之外為治朝,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內為內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視朝,退視路寢聽政。」 蓋視朝而見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聽政而視路寢,所以通遠近之情。漢制: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門曰承天,元正、冬至受萬國之朝貢,則御焉,蓋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極門,其西曰太極殿,朔、望則坐而視朝,蓋古之正朝也。又北曰兩儀殿,常日聽朝而視事,蓋古之內朝也。宋時常朝則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則垂拱殿,正旦、冬至、聖節稱賀則大慶殿,賜宴則紫宸殿或集英殿,試進士則崇政殿。侍從以下,五日一員上殿,謂之輪對,則必入陳時政利害。內殿引見,亦或賜坐,或免穿靴,蓋亦有三朝之遺意焉。蓋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極也;外朝,象天市也;內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國朝聖節、冬至、正旦大朝則會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則奉天門,即古之外朝也。而內朝獨缺。然非缺也,華蓋、謹身、武英等殿,豈非內朝之遺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劉基,永樂以來如楊士奇、楊榮等,日侍左右,大臣蹇義、夏元吉等,常奏對便殿。於斯時也,豈有壅隔之患哉?今內朝未復,臨御常朝之後,人臣無復進見,三殿高閟,鮮或窺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積。孝宗晚年,深感有慨於斯,屢召大臣於便殿,講論天下事。方將有為,而民之無祿,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為恨矣。

  惟陛下遠法聖祖,近法孝宗,盡鏟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華、武英二殿,仿古內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從、台諫各一員上殿輪對;諸司有事咨決,上據所見決之,有難決者,與大臣面議之;不時引見群臣,凡謝恩辭見之類,皆得上殿陳奏。虛心而問之,和顏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盡。陛下雖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燦然畢陳於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內朝所以通遠近之情。如此,豈有近時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時,明目達聰,嘉言罔伏,野無遺賢,亦不過是而已。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