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明代 / 李贄 / 寓武昌郡寄真定劉晉川先生 其五
拼 译 译

《寓武昌郡寄真定劉晉川先生 其五》

李贄 〔明代〕

方我來歸日,是君傾蓋時。通玄信長者,北海好男兒。

复制
李贄

作者:李贄

李贄(1527~1602),漢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員、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李贄初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贄,字宏甫,號卓吾,別號溫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歷共城教諭、國子監博士,萬曆中為姚安知府。旋棄官,寄寓黃安(今湖北省紅安縣)、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講學時,從者數千人,中間還有不少婦女。晚年往來南北兩京等地,最後被誣下獄,自刎死於獄中。其重要著作有《藏書》、《續藏書》、《焚書》、《續焚書》、《史綱評委》。他曾評點過的《水滸傳》、《西廂記》、《浣紗記》、《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李贄其它诗文

《童心說》

李贄 〔明代〕

  龍洞山農敘《西廂》,末語云:「知者勿謂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為不可,是以真心為不可也。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復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

  蓋方其始也,有聞見從耳目而入,而以為主於其內而童心失。其長也,有道理從聞見而入,而以為主於其內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聞見日以益多,則所知所覺日以益廣,於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務欲以揚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務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聞見,皆自多讀書識義理而來也。古之聖人,曷嘗不讀書哉。然縱不讀書,童心固自在也;縱多讀書,亦以護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學者反以多讀書識義理而反障之也。夫學者既以多讀書識義理障其童心矣,聖人又何用多著書立言以障學人為耶?童心既障,於是發而為言語,則言語不由衷;見而為政事,則政事無根柢;著而為文辭,則文辭不能達。非內含於章美也,非篤實生輝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從外入者聞見道理為之心也。

  夫既以聞見道理為心矣,則所言者皆聞見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雖工,於我何與?豈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蓋其人既假,則無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與假人言,則假人喜;以假事與假人道,則假人喜;以假文與假人談,則假人喜。無所不假,則無所不喜。滿場是假,矮人何辯也。然則雖有天下之至文,其湮滅於假人而不盡見於後世者,又豈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於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則道理不行,聞見不立,無時不文,無人不文,無一樣創製體格文字而非文者。詩何必古《選》,文何必先秦,降而為六朝,變而為近體,又變而為傳奇,變而為院本,為雜劇,為《西廂曲》,為《水滸傳》,為今之舉子業,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時勢先後論也·故吾因是而有感於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說什麼六經,更說什麼《語》、《孟》乎!

  夫六經、《語》、《孟》,非其史官過為褒崇之詞,則其臣子極為讚美之語,又不然,則其迂闊門徒、懵懂弟子,記憶師說,有頭無尾,得後遺前,隨其所見,筆之於書。後學不察,便謂出自聖人之口也,決定目之為經矣,孰知其大半非聖人之言乎?縱出自聖人,要亦有為而發,不過因病發藥,隨時處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闊門徒雲耳。醫藥假病,方難定執,是豈可遽以為萬世之至論乎?然則六經、《語》、《孟》,乃道學之口實,假人之淵藪也,斷斷乎其不可以語於童心之言明矣。嗚呼!吾又安得真正大聖人童心未曾失者而與之一言文哉!

复制

《寓武昌郡寄真定劉晉川先生·其二》

李贄 〔明代〕

芒種在今朝,君行豈不遙。

農夫歡倒極,雨立迓星軺。

复制

《賦松梅·其二》

李贄 〔明代〕

皎皎中秋月,無聲誰論價。

有色兼有聲,松梅明月下。

复制

《觀鑄關聖提刀躍馬像》

李贄 〔明代〕

英雄再出世,烈烈有暉光。火焰明初日,金精照十方。

居然圍白馬,猶欲斬顏良。豈料人千載,又得見關王。

复制

《山中得弱侯下第書》

李贄 〔明代〕

秣陵人去帝京游,可是隋珠復暗投。昨夜山前雷雨作,傳君一字到黃州。

复制

《哭懷林 其二》

李贄 〔明代〕

年少才情亦可跨,暫時不見即天涯。何當棄我先歸去,化作楚雲散作霞。

复制

《讀羊叔子勸伐吳表》

李贄 〔明代〕

三馬同槽買鄴都,轉身賣與小羌胡。山濤不是私憂者,羊佑寧知非算無。

天塹長江權入晉,地分左衽終輸吳。當時王謝成何事,只好清談對酒壚。

复制

《哭黃宜人 其四》

李贄 〔明代〕

慈心能割有,約已善持家。緣余貪佛去,別汝在天涯。

复制

《薙髮 其二》

李贄 〔明代〕

有家真是累,混俗亦招尤。去去山中臥,晨興粥一甌。

复制

《哭貴兒 其三》

李贄 〔明代〕

骨肉歸故里,童僕皆我棄。汝我如形影,今朝惟我矣。

复制

《偈二首答梅中丞 其一》

李贄 〔明代〕

本無家可歸,原無路可走。若有路可走,還是大門口。

复制

《偈二首答梅中丞 其二》

李贄 〔明代〕

莫夸家裡富,家富令人丑。若實到家人,一毫亦無有。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