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周密 / 霓裳中序第一·次E059房韻
拼

《霓裳中序第一·次E059房韻》

周密 〔宋代〕

湘屏展翠疊。恨入宮溝流怨葉。釭冷金花暗結。又雁影帶霜,蛩音淒月。珠寬腕雪。嘆錦箋、芳字盈篋。人何在,玉簫舊約,忍對素娥說。愁切。夜砧幽咽。任帳底、沈煙漸滅。紅蘭誰采贈別。洛汜分綃,漢浦遺玦。舞鸞光半缺。最怕聽、離弦乍闋。憑闌久,一庭香露,桂影弄棲蝶。

复制
周密

作者:周密

周密 (1232-1298),字公謹,號草窗,又號四水潛夫、弁陽老人、華不注山人,南宋詞人、文學家。祖籍濟南,流寓吳興(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間為義烏縣(今年內屬浙江)令。入元隱居不仕。自號四水潛夫。他的詩文都有成就,又能詩畫音律,尤好藏棄校書,一生著述較豐。著有《齊東野語》、《武林舊事》、《癸辛雜識》、《志雅堂要雜鈔》等雜著數十種。其詞遠祖清真,近法姜夔,風格清雅秀潤,與吳文英並稱「二窗」,詞集名《頻洲漁笛譜》、《草窗詞》。 

周密其它诗文

《玉漏遲(題吳夢窗霜花腴詞集)》

周密 〔宋代〕

老來歡意少。

錦鯨仙去,紫霞聲杳。

怕展金奩,依舊故人懷抱。

猶想烏絲醉墨,驚俊語、香紅圍繞。

閒自笑。

與君共是,承平年少。

雨窗短夢難憑,是幾番宮商,幾番吟嘯。

淚眼東風,回首四橋煙草。

載酒倦遊甚處,已換卻、花間啼鳥。

春恨悄。

天涯暮雲殘照。

复制

《夜行船》

周密 〔宋代〕

寒菊欹風棲小蝶。簾櫳靜、半規涼月。夢不分明,恨無憑據,腸斷錦箋盈篋。哀角吹霜寒正怯。倚瑤箏、暗愁誰說。寶獸頻添,玉蟲時翦,長記舊家時節。

复制

《大酺·春陰懷舊》

周密 〔宋代〕

又子規啼,荼コ謝,寂寂春陰池閣。羅窗人病酒,奈牡丹初放,晚風還惡。燕燕歸遲,鶯鶯聲懶,閒罥鞦韆紅索。三分春過二,尚剩寒猶凝,翠衣香薄。傍鴛徑鸚籠,一池萍碎,半檐花落。最憐春夢弱。楚台遠、空負朝雲約。謾念想、清歌錦瑟,翠管瑤尊,幾回沈醉東園酌。燕麥兔葵恨,倩誰訪、畫闌紅藥。況多病、腰如削。相如老去,賦筆吟箋閒卻。此情怕人問著。

复制

《次張斗南有懷方崖舊遊韻》

周密 〔宋代〕

猶記聯鑣度曉關,幽尋曾到五雲山。敢忘白石清泉約,空羨輕鷗野鶴閒。

寤寐嘯歌前日事,死生契闊數年間。當時詩草今猶在,何日重遊共細刪。

复制

《讀靖康雜書有感》

周密 〔宋代〕

誤國狂奸亦可悲,國危身亦蹈危機。燕山復地功何有,海上尋盟事已非。

太宰忍乘黃屋誑,都人空望翠華歸。東都節義惟劉李,頸血猶能濺帝衣。

复制

《探春慢(修門度歲,和友人韻)》

周密 〔宋代〕

彩勝宜春,翠盤消夜,客里暗驚時候。翦燕心情,呼盧笑語,景物總成懷舊。愁鬢妒垂楊,怪稚眼、漸濃如豆。盡教寬盡春衫,畢竟為誰消瘦。

梅浪半空如繡。便管領芳菲,忍孤詩酒。映燭占花,臨窗卜鏡,還念嫩寒宮袖。簫鼓動春城,競點綴、玉梅金柳。廝句元宵,燈前共誰攜手。

复制

《龍吟曲(賦寶山園表里畫圖)》

周密 〔宋代〕

仙山非霧非煙,翠微縹緲樓台亞。江蕪海樹,晴光雨色,天開圖畫。兩岸潮平,六橋煙霽,晚鈎簾掛。自玄暉去後,雲情雪意,丹青手、應難寫。

花底朝回多暇。倚高寒、有人瀟酒。東山杖屨,西州賓客,笑談風雅。貯月杯寬,護香屏暖,好天良夜。樂閒中日月,清時鐘鼓,結春風社。

复制

《愁望》

周密 〔宋代〕

竹枝裊裊采香舟,桃葉依依罨畫樓。一種垂楊芳草色,江南江北盡供愁。

复制

《南郊慶成口號二十首 其六》

周密 〔宋代〕

蒼璧黃琮藉白茅,圜壇八陛際雲高。景光下燭天心享,萬歲三呼祝聖堯。

复制

《寫懷偶成二首 其二》

周密 〔宋代〕

夢裡區區較短長,雞蟲得失最堪傷。不知貞觀凌煙閣,何似南柯審雨堂。

暮四朝三齊得喪,左蠻右觸幾興亡。正須痛飲中山酒,細讀南華第二章。

复制

《杏花天·金池瓊苑曾經醉》

周密 〔宋代〕

金池瓊苑曾經醉。是多少、紅情綠意。東風一枕遊仙睡。換卻鶯花人世。漸暮色、鵑聲四起。正愁滿、香溝御水。一色柳煙三十里。為問春歸那裡。

复制

《張衡傳》

周密 〔宋代〕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於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衡善機巧,尤致思於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徵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璣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

  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還。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後,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時政事漸損,權移於下,衡因上疏陳事。後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問天下所疾惡者。宦官懼其毀己,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凶倚伏,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