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杜荀鶴 / 亂後逢村叟
拼 译 译

《亂後逢村叟》

杜荀鶴 〔唐代〕

經亂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傷魂。

因供寨木無桑柘,為著鄉兵絕子孫。

還似平寧征賦稅,未嘗州縣略安存。

至今雞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獨倚門。

亂後逢村叟 - 譯文及註釋

譯文經歷了多次戰亂的老翁住在一個破敗的村莊裡,這村子中事事都叫人傷心。因為修建軍隊營寨,村中的桑樹和柘樹都被砍光了。因為組建鄉兵,村中的青壯年都戰死沙場,老頭兒都斷絕了子孫。在這種時候,官府的賦稅卻一點兒不能少,還像太平無事的年成一樣徵收。不但本鄉如此,其他州縣也未曾有過安撫體恤。現在連雞犬都星散而不知去向,只剩下老人在日落時孤零零地倚着柴門嘆息。

注釋亂後:指唐末黃巢起義後。經亂:經過戰亂。此句一作「八十老翁住坡村」。傷魂:傷心。此句一作「村中牢落不堪論」。寨木:修建軍隊營寨用的木頭。著:一作「點」,點派,徵集。鄉兵:地方武裝。平寧:太平安寧的年頭。未嘗:不曾。略:稍微。安存:安撫體恤。星散:像空中的星星般分散消失,不知去向。獨:一作「哭」。▲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745-1746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431-432

亂後逢村叟 - 賞析

首聯雖是轉述村叟的情況,但可以烈感受到無比的悽惻、沉痛之情。頷聯寫戰亂給村叟帶來的災難。桑柘,表達對官府朝廷無聲而無比憤怒的控訴和抨擊。頸聯則通過村叟欲求生存的願望的破滅,使全詩具有了一種普遍性指向和代表意義。尾聯衰翁有氣無力倚門對着前山的落日,傳神地呈現出一個衰憊乏倦、孤苦無依的老翁形象。

不像多數「傷田家」一類揭示民生疾苦的詩作,常用貧富極端對立的方式來造成強烈的反差效果,以此對現實進行抨擊((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等),在這裡,詩人只是真實地記敘、描摹亂後村叟的悲慘生活,而且這種記錄是以一種客觀、平靜的方式進行的。詩中不寫與「逢」字有關的內容,也沒有與作者自己主觀情緒有關的字眼,相形之下,首聯在全詩中便顯得十分突出。雖也只是轉述村叟的情況,讀者強烈感受到的卻是詩人無比的悽惻、沉痛之情。一「逢」村叟,便是「亂」、「衰」、「破」「傷魂」,這樣觸目驚心的情形,村叟事事傷魂,詩人又何嘗又傷魂。這裡將村叟的情形、感受過程暗遷為詩人的心緒感受,是一種自然、含而不露和深層次的情緒轉換。詩一開始即以這種與傳統詩學的「含蓄」無關的「定味語」式的字眼,將慘痛現實及感受全盤托出,直接拉到讀者眼前、心中,可謂字字驚心。「傷魂」二字,則實為詩眼,下面幾聯是在這一基調上具體情形的自然生發,不斷加深着這種同屬於「衰翁」、詩人和讀者的「傷魂」之感。因此全詩看似冷靜,實則情緒飽滿,看似直白,實則含蓄蘊藉。七律首聯素為人重視,此詩首聯份量尤重。

頷聯寫戰亂給村叟帶來的災難。桑柘,即男耕女織生活賴以維持的重要生產資料——桑樹柘樹都被砍伐殆盡,作兵營的寨柵了,村叟已無以為生,徭役又使他子孫斷絕,永遠失去了生存的保障和依靠,相比之下痛失親人的悲苦也許倒還要好受一些。可以說,「三吏」、「三別」之中,痛苦更深地表現為親情的折磨,《杜陵叟》、《賣炭翁》等詩中主人公也許還能「重整旗鼓」活下去,這裡村叟卻被逼入了絕境。詩人這種真實到令人心顫的實錄,是要表達對官府朝廷無聲而無比憤怒的控訴和抨擊。不幸時代中,「詩史」性作品其實都同是這樣一種指向。

頸聯出句承續上聯之意,直接點明「賦稅」二字,是概括性交代,對句則通過村叟欲求生存(逃離到別的州縣)的願望的破滅,一下使全詩具有了一種普遍性指向和代表意義,而超越了對一個村叟的單純記敘,詩也由此獲得新的深廣度。老人的遭遇正是當時千家萬戶生活的一個縮影,典型地概括了連年戰亂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尾聯稍異上兩聯,上句仍承續着上兩聯的苦況交待,下句卻轉入一個孤單、冷漠場景的刻劃。子孫斷絕、雞犬星散的「家」門口,衰翁有氣無力倚門對着前山的落日。全詩直到最後,才單用一個「獨」字,將對村叟情形的記敘轉入對村叟形象的簡潔刻劃,傳神地呈現出一個衰憊乏倦、孤苦無依的老翁形象。也僅用這個「獨」字,詩由對黑暗現實的無聲抨擊轉入到對窮苦農民的深切同情。

《亂後逢村叟》之所以感人,其藝術力量正來源於這種對現實黑暗的抨擊和對人民的同情,這一點又是通過極其通俗樸實的語言表達出來的,這是一種自覺的藝術追求。杜荀鶴出身寒微,境遇不順,長期在社會底層的生活使他對人民的痛苦體察很深,故《唐風集》中不少反映民生疾苦、亂後心緒的詩作許多都像這首《亂後逢村叟》一樣,是可以稱為歷史實錄的作品。而正是這種由題材特點、創作者個性及藝術上的自覺追求所確立的語言風格,被世人稱之為「杜荀鶴體」或「晚唐格」,體現出杜荀鶴詩的獨特風貌。▲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431-432

亂後逢村叟 - 創作背影

此詩作於唐末社會動盪時期。唐末王仙芝、黃巢起義之後,軍閥連年混戰。在這個詩人嘆息的兵荒馬亂的年代,人們受盡各路軍閥無恥的搜刮盤剝,還要遭受朝廷官府變本加厲的賦稅徭役的壓迫。《亂後逢村叟》一詩正是那個民不聊生的時代廣大農村生活的反映。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431-432

杜荀鶴

作者: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於宮詞。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杜荀鶴其它诗文

《哭友人》

杜荀鶴 〔唐代〕

病向名場得,終為善誤身。

無兒承後嗣,有女托何人。

葬禮難求備,交情好者貧。

惟餘舊文集,一覽一沾巾。

复制

《贈崔道士》

杜荀鶴 〔唐代〕

四海兵戈無靜處,人家廢業望烽煙。

九華道士渾如夢,猶向尊前笑揭天。

复制

《贈袒肩和尚》

杜荀鶴 〔唐代〕

山衣草屐染莓苔,雙眼猶慵向俗開。

若比吾師居世上,何如野客臥岩隈。

才聞錫杖離三楚,又說隨緣向五台。

乘醉吟詩問禪理,為誰須去為誰來。

复制

《書齋即事》

杜荀鶴 〔唐代〕

時清只合力為儒,不可家貧與善疏。

賣卻屋邊三畝地,添成窗下一床書。

沿溪摘果霜晴後,出竹吟詩月上初。

鄉里老農多見笑,不知稽古勝耕鋤。

复制

《題汪明府山居》

杜荀鶴 〔唐代〕

不似當官只似閒,野情終日不離山。

方知薄宦難拘束,多與高人作往還。

牛笛漫吹煙雨里,稻苗平入水雲間。

羨君公退歸欹枕,免向他門厚客顏。

复制

《戲贈漁家》

杜荀鶴 〔唐代〕

見君生計羨君閒,求食求衣有底難。

養一箔蠶供釣線,種千莖竹作漁竿。

葫蘆杓酌春濃酒,舴艋舟流夜漲灘。

卻笑儂家最辛苦,聽蟬鞭馬入長安。

复制

《獻池州牧》

杜荀鶴 〔唐代〕

池陽今日似漁陽,大變凶年作小康。

江路靜來通客貨,郡城安後絕戎裝。

分開野色收新麥,驚斷鶯聲摘嫩桑。

縱有逋民歸未得,遠聞仁政旋還鄉。

复制

《贈秋浦張明府》

杜荀鶴 〔唐代〕

君為秋浦三年宰,萬慮關心兩鬢知。

人事旋生當路縣,吏才難展用兵時。

農夫背上題軍號,賈客船頭插戰旗。

他日親知問官況,但教吟取杜家詩。

复制

《出常山界使回有寄》

杜荀鶴 〔唐代〕

自小即南北,未如今日離。

封疆初盡處,人使卻回時。

開口有所忌,此心無以為。

行行復垂淚,不稱是男兒。

复制

《題道林寺》

杜荀鶴 〔唐代〕

身未立間終日苦,身當立後幾年榮。

萬般不及僧無事,共水將山過一生。

复制

《秋日山中寄池州李常侍》

杜荀鶴 〔唐代〕

近來參謁陡生疏,因向雲山僻處居。

出為羈孤營糲食,歸同弟侄讀生書。

風凋古木秋陰薄,月滿寒山夜景虛。

但得中興知己在,算應身未老樵漁。

复制

《御溝柳》

杜荀鶴 〔唐代〕

律到御溝春,溝邊柳色新。細籠穿禁水,輕拂入朝人。

日近韶光早,天低聖澤勻。谷鶯棲未穩,宮女畫難真。

楚國空搖浪,隋堤暗惹塵。如何帝城裡,先得覆龍津。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