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劉昚虛 / 暮秋揚子江寄孟浩然
拼

《暮秋揚子江寄孟浩然》

劉昚虛 〔唐代〕

木葉紛紛下,東南日煙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蒼。

暝色況復久,秋聲亦何長。

孤舟兼微月,獨夜仍越鄉。

寒笛對京口,故人在襄陽。

詠思勞今夕,江漢遙相望。

暮秋揚子江寄孟浩然 - 賞析

總體這首詩是「以詩代書 」詩人從京口(故城在今江蘇鎮江市)附近揚子江暮秋時節的肅殺景象緩緩寫起,從迷茫的景色中引出獨居越鄉的客愁,進而懷想起遠在湖北襄陽的友人孟浩然。全詩在結構上層層引進,步步深入,讀來如友人晤談,娓娓情深。這是一首五言古詩。作者在對越中揚子江(即長江)暮秋的景色的描寫中寄寓了滯留異鄉的客愁和對故人孟浩然的深切思念。

第一部分全詩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從開始的「 木葉紛紛下」到「獨夜仍越鄉」,寫秋江暮景和月夜客思。詩人在與京口遙遙相對的靠揚州那面的長江北岸,他獨自一人,臨江而望,看見經霜後的樹葉紛紛落下 。「木葉紛紛下,東南日煙霜」兩句,是採用因果倒裝的手法。東南地勢低濕,暮秋時節霧多霜大,所以樹木的葉子紛紛脫落。這裡逆筆取勢,有力地突出了「木葉紛紛下」這一具有特定含義的秋景,造成蕭瑟氣氛 。「木葉紛紛下」是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作者在「木葉下」三字中嵌以「紛紛」二字 ,突出了落葉之多,這正切近初冬的「暮秋」節候,遣字生動、準確。開始兩句看似信手拈來,實則頗具匠心。接着作者看到,「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蒼」。傍晚時分 ,長江兩岸林山相依,暮色蒼茫;而江天相接,一片青蒼。兩句中 ,「相」字使林山與暮色融合無間,顯得暮色廣闊無邊 ;「空」字 ,又生動地描繪出了在餘光映照中,江上的空明景像。兩岸與江中,迷茫與空明,構成了一幅極其動人的秋江暮景圖。前四句都是客觀寫景,通過景語來暗示情緒,後四句,詩人則是把情、景交織在一起來表現,讓感情逐漸顯露出來。「暝色況復久,秋聲亦何長!」作者臨江眺望愈久,暮色愈加濃重,只聽見江上淒緊的秋風和澎湃的水聲 ,浩大而又蒼涼。「暝色」與「秋聲」,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使人產生愁緒,而「況復久」、「亦何長」的反覆感嘆 ,更加強了這種愁緒的沉重,詩人的情感直接抒發出來 。「孤舟兼微月,獨夜仍越鄉 。」眺望了很久,才看見月亮從江邊升起,水面漂蕩着一葉孤舟 ,此時更激起了作客越鄉的孤苦愁緒。「微月」,寫出月光在江霧籠罩中,一片朦朧的景象,與孤舟相映,把羈旅之思表達得更為強烈;而下句中的「仍」字,說明作者駐留已久,獨夜鄉愁,難以忍耐。這四句情景交融,在前四句的基礎上又深入一層,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感情的逐步變化,為下文勾起無限的故人之思,作了充分的鋪墊和醞釀。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是最後四句,寫對襄陽故人孟浩然的深切思念,它是前八句情、景的必然深化,也是全詩的題旨所在。這四句,作者不斷變換角度和手法,將思友之情,寫得淋漓盡致。「寒笛對京口,故人在襄陽。」詩人在月下吹起笛子,以抒發對故人思念的情懷,然而這笛聲只有長江對岸的京口聽得到 ,那關山萬里、遠在湖北襄陽的友人孟浩然是聽不到的。這兩句是從自己方面着筆,寫對襄陽故人的思念。「寒笛」二字,不僅表示夜深天冷,也表明笛聲淒咽,思念故人的愁緒已顯。同時,作者以京口之近反襯襄陽之遠,笛聲難達,情思難傳,思念之中,也流露出悵惘之情。最後兩句,「詠思勞今夕,江漢遙相望」,又換了一個角度,從孟浩然對自己的思念着筆,表現江、漢兩地的情思相牽。作者想象,孟浩然今晚也在思念自己,此刻也在賦詩以表達久別後的懷念之情,分處漢水(襄陽在漢水之側)和長江兩地的友人 ,彼此遙望。「詠思勞今夕 」,表明了孟浩然的詩人身份,而以寫詩來表達相思還透露出文人風雅 ,特別是一個「勞」字,更體現出孟浩然對自己的思念之切。通過寫對方對自己的思念 ,而進一步表現出自己對對方的強烈感情,詩情婉曲而深厚 。「遙相望」三字,還留下了悠遠的餘味 ,詩人仿佛在說,我們不知何時才能再見面啊!結句如裊裊餘音,留下了無盡的情思。全詩從寫景開始,到情、景交織,再到抒發懷人之情,層層深化而又聯繫自然,從容不迫而又變化多姿,充分體現了詩人的藝術技巧。

獨創性但是,它比短札還多了一層詩歌所特有的詩情美和聲情美。詩為五古,在平仄安排上本可隨便,但其中如「 孤舟兼微月,獨夜仍越鄉」(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寒笛對京口,故人在襄陽」(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等,卻與律句較為接近,大致對仗,顯得音調和諧。全詩一韻到底,讀來自然流暢;前五韻為平聲,而最後一韻卻用仄聲,平仄相間,流暢中也有變化 。古詩句法本重散行,但從「林山相晚暮」到「故人在襄陽」八句,每兩句在文字上都大致對偶,初看好像排律,作古詩而又給人以整飭和謹嚴感,體現了詩人的獨創性。▲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劉昚虛

作者:劉昚虛

劉昚虛(約714年—約767年),亦作慎虛,字全乙,亦字挺卿,號易軒,洪州新吳(今江西奉新縣)人,盛唐著名詩人。約生於開元二年(約714年),約卒於大曆二年(約767年)。20歲中進士,22歲參加吏部宏詞科考試,得中,初授左春坊司經局校書郎,為皇太子校勘經史;旋轉崇文館校書郎,為皇親國戚的子侄們校勘典籍,均為從九品的小吏。殷璠《河嶽英靈集》錄其詩十一首。 

劉昚虛其它诗文

《積雪為小山》

劉昚虛 〔唐代〕

飛雪伴春還,春庭曉自閒。

虛心應任道,遇賞遂成山。

峰小形全秀,岩虛勢莫攀。

以幽能皎潔,謂近可循環。

孤影臨冰鏡,寒光對玉顏。

不隨遲日盡,留顧歲華間。

复制

《越中問海客》

劉昚虛 〔唐代〕

風雨滄洲暮,一帆今始歸。

自雲發南海,萬里速如飛。

初謂落何處,永將無所依。

冥茫漸西見,山色越中微。

誰念去時遠,人經此路稀。

泊舟悲且泣,使我亦沾衣。

浮海焉用說,憶鄉難久違。

縱為魯連子,山路有柴扉。

复制

《海上詩送薛文學歸海東》

劉昚虛 〔唐代〕

何處歸且遠,送君東悠悠。

滄溟千萬里,日夜一孤舟。

曠望絕國所,微茫天際愁。

有時近仙境,不定若夢遊。

或見青色古,孤山百里秋。

前心方杳眇,後路勞夷猶。

離別惜吾道,風波敬皇休。

春浮花氣遠,思逐海水流。

日暮驪歌后,永懷空滄洲。

复制

《寄閻防(防時在終南豐德寺讀書)》

劉昚虛 〔唐代〕

青冥南山口,君與緇錫鄰。

深路入古寺,亂花隨暮春。

紛紛對寂寞,往往落衣巾。

松色空照水,經聲時有人。

晚心復南望,山遠情獨親。

應以修往業,亦惟立此身。

深林度空夜,煙月資清真。

莫嘆文明日,彌年徒隱淪。

复制

《送韓平兼寄郭微》

劉昚虛 〔唐代〕

上客夜相過,小童能酤酒。

即為臨水處,正值歸雁後。

前路望鄉山,近家見門柳。

到時春未暮,風景自應有。

余憶東州人,經年別來久。

殷勤為傳語,日夕念攜手。

兼問前寄書,書中復達否。

复制

《登廬山峰頂寺》

劉昚虛 〔唐代〕

孤峰臨萬象,秋氣何高清。

天際南郡出,林端西江明。

山門二緇叟,振錫聞幽聲。

心照有無界,業懸前後生。

雖知真機靜,尚與愛網並。

方首金門路,未遑參道情。

复制

《潯陽陶氏別業》

劉昚虛 〔唐代〕

陶家習先隱,種柳長江邊。

朝夕潯陽郭,白衣來幾年。

霽雲明孤嶺,秋水澄寒天。

物象自清曠,野情何綿聯。

蕭蕭丘中賞,明宰非徒然。

願守黍稷稅,歸耕東山田。

复制

《江南曲》

劉昚虛 〔唐代〕

美人何蕩漾,湖上風日長。

玉手欲有贈,裴回雙明璫。

歌聲隨綠水,怨色起青陽。

日暮還家望,雲波橫洞房。

复制

《相和歌辭。江南曲》

劉昚虛 〔唐代〕

美人何蕩漾,湖上風月長。

玉手欲有贈,裴回雙鳴璫。

歌聲隨淥水,怨色起朝陽。

日暮還家望,雲波橫洞房。

《闕題》

劉昚虛 〔唐代〕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閒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句》

劉昚虛 〔唐代〕

歸夢如春水,悠悠繞故鄉。

駐馬渡江處,望鄉待歸舟。

复制

《茙葵花歌·一作岑參詩》

劉昚虛 〔唐代〕

昨日一花開,今日一花開;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人生不得長少年,莫惜床頭酤酒錢;請君有錢向酒家,

君不見茙葵花。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