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劉禹錫 / 秋風引
拼 译 译

《秋風引》

劉禹錫 〔唐代〕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秋風引 - 譯文及註釋

譯文不知秋風是從哪裡吹來,蕭蕭地送來了一群群的大雁。早晨秋風來到庭中的樹木上,羈旅他鄉的孤客最先聽到了秋聲。

注釋引:一種文學或樂曲體裁之一,有序奏之意,即引子,開頭。至:到。蕭蕭: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雁群:大雁的群體。朝:凌晨。庭樹:庭園的樹木。孤客:單身旅居外地的人。這裡指詩人自己。聞:聽到。

周顯才 等.檀山詩豪劉禹錫.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114

梁守中 等.劉禹錫詩文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5-6

秋風引 - 賞析

劉禹錫曾在偏遠的南方過了一個長時期的貶謫生活;這首詩可能作於貶所,因秋風起、雁南飛而觸動了孤客之心。詩的內容,其實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別》詩開頭兩句所說的「西北秋風至,楚客心悠哉」;但詩人沒有在客心上多費筆墨,而在秋風上馳騁詩思。

詩以「秋風」為題;首句「何處秋風至」,就題發問,搖曳生姿,而通過這一起勢突兀、下筆飄忽的問句,也顯示了秋風的不知其來、忽然而至的特徵。如果進一步推尋它的弦外之音,這一問,可能還暗含怨秋的意思,與李白《春思》詩「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句有異曲同工之處。當然,秋風之來,既無影無跡,又無所不在,它從何處來、來到何處,本是無可究詰的。這裡雖以問語出之,而詩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來就宕開詩筆,以「蕭蕭送雁群」一句寫耳所聞的風來蕭蕭之聲和目所見的隨風而來的雁群。這樣,就化無形之風為可聞可見的景象,從而把不知何處至的秋風繪聲繪影地寫入詩篇。

前兩句詩,合起來看,可能脫胎於屈原《九歌》「風颯颯兮木蕭蕭」和漢武帝《秋風辭》「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而可以與這兩句詩合參的有韋應物的《聞雁》詩:「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但韋詩是以我感物,以情會景,先寫「歸思」,後寫「聞雁」。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指出,這樣寫,「其情自深」,如果「倒轉說」,就成了一般人都寫得出的普通作品了。但是,詩無定法,不能執一而論。這首《秋風引》前兩句所寫的秋風始至、鴻雁南來,正是韋詩後兩句的內容,恰恰是把韋詩倒轉過來說的。它是遠處落想,空際運筆,從聞雁思歸之人的對面寫起,就秋風送雁構思造境。至於韋詩前兩句的內容,是留到篇末再寫的。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把筆觸從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樹」,再集中到獨在異鄉、「歸思方悠哉」的「楚客」,由遠而近,步步換景。「朝來」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風至」,又承接次句的「蕭蕭」聲,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發問。它說明秋風的來去雖然無處可尋,卻又附着它物而隨處存在,此刻風動庭樹,木葉蕭蕭,則無形的秋風分明已經近在庭院、來到耳邊了。

「孤客最先聞」詩寫到這裡,寫足了作為詩題的「秋風」,詩中之人還沒有露面,景中之情還沒有點出。"孤客最先聞。」才畫龍點睛,說秋風已為「孤客」所「聞」。這裡,如果聯繫作者的另一首《始聞秋風》詩,其中「五夜颼飀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兩句,倒可以作「聞」的補充說明。當然,作為「孤客」,他不僅會因顏狀改變而為歲月流逝興悲,其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這首詩主要要表達的,其實正是這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但妙在不從正面着筆,始終只就秋風做文章,在篇末雖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寫到他「聞」秋風而止。至於他的旅情歸思是以「最先」兩字來暗示的。如照說,秋風吹到庭樹,每個人都可以同時聽到,不應當有先後之分。而惟獨孤客「最先」聽到,可以想見,他對時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如此敏感的原因。這就是對「最先聞」的解釋。這些評語都稱讚這一結句曲折見意,含蓄不盡,為讀者留有可尋味的深度。從全詩看來,卻必須說「不可聞」,才與它的蒼涼慷慨的意境、高亢勁健的風格相融浹。兩個結句,內容相似,一用曲筆,一用直筆,卻各盡其妙。對照之下,可悟詩法。

這首詩借景抒情,主要表達的其實是這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它說明秋風的來去雖然無處可尋,卻又附着它物隨處存在,風吹樹動,蕭蕭木葉,那無形的秋風分明已經近在庭院、來到耳邊了。▲

王文金.新編千家詩之三 詠秋古詩百首.鄭州:海燕出版社,1986:108

秋風引 - 創作背影

劉禹錫曾被貶南方,這首詩就是作於被貶期間。因秋風起、雁南飛而觸動了異鄉孤客之心,有感而作。

梁守中 等.劉禹錫詩文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5-6

劉禹錫

作者: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劉禹錫其它诗文

《遙和韓睦州元相公二君子》

劉禹錫 〔唐代〕

玉人紫綬相輝映,卻要霜須一兩莖。

其奈無成空老去,每臨明鏡若為情。

复制

《渾侍中宅牡丹》

劉禹錫 〔唐代〕

徑尺千餘朵,人間有此花。

今朝見顏色,更不向諸家。

复制

《淮陰行五首 其二》

劉禹錫 〔唐代〕

今日轉船頭,金烏指西北。

煙波與春草,千里同一色。

复制

《經伏波神祠》

劉禹錫 〔唐代〕

蒙蒙篁竹下,有路上壺頭。

漢壘麏鼯斗,蠻溪霧雨愁。

懷人敬遺像,閱世指東流。

自負霸王略,安知恩澤侯。

鄉園辭石柱,筋力盡炎洲。

一以功名累,翻思馬少游。

复制

《酬樂天見貽賀金紫之什》

劉禹錫 〔唐代〕

久學文章含白鳳,卻因政事賜金魚。

郡人未識聞謠詠,天子知名與詔書。

珍重賀詩呈錦繡,願言歸計並園廬。

舊來詞客多無位,金紫同游誰得如。

复制

《經東都安國觀九仙公主舊院作》

劉禹錫 〔唐代〕

仙院御溝東,今來事不同。

門開青草日,樓閉綠楊風。

將犬升天路,披雲赴月宮。

武皇曾駐蹕,親問主人翁。

复制

《城西行》

劉禹錫 〔唐代〕

城西簇簇三叛族,叛者為誰蔡吳蜀。

中使提刀出禁來,九衢車馬轟如雷。

臨刑與酒杯未覆,讎家白官先請肉。

守吏能然董卓臍,飢烏來覘桓玄目。

城西人散泰階平,雨洗血痕春草生。

复制

《善卷壇下作(在柱山上)》

劉禹錫 〔唐代〕

先生見堯心,相與去九有。

斯民既已治,我得安林藪。

道為自然貴,名是無窮壽。

瑤壇在此山,識者常回首。

复制

《吳興敬郎中見惠斑竹杖兼示一絕聊以謝之》

劉禹錫 〔唐代〕

一莖炯炯琅玕色,數節重重玳瑁文。

拄到高山未登處,青雲路上願逢君。

复制

《送霄韻上人游天台(一作寶韻上人)》

劉禹錫 〔唐代〕

曲江僧向松江見,又到天台看石橋。

鶴戀故巢雲戀岫,比君猶自不逍遙。

复制

《故相國燕國公於司空輓歌二首》

劉禹錫 〔唐代〕

雕弓封舊國,黑弰繼前功。

十年鎮南雍,九命作司空。

池台樂事盡,簫鼓葬儀雄。

一代英豪氣,曉散白楊風。

陰山貴公子,來葬五陵西。

前馬悲無主,猶帶朔風嘶。

漢水晉山郭,襄陽白銅鞮.至今有遺愛,日暮人淒淒。

复制

《采菱行·一作采芰女》

劉禹錫 〔唐代〕

白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錦彩鴛翔。蕩舟游女滿中央,

采菱不顧馬上郎。爭多逐勝紛相向,時轉蘭橈破輕浪。

長鬟弱袂動參差,釵影釧文浮蕩漾。笑語哇咬顧晚暉,

蓼花緣岸扣舷歸。歸來共到市橋步,野蔓繫船萍滿衣。

家家竹樓臨廣陌,下有連檣多估客。攜觴薦芰夜經過,

醉踏大堤相應歌。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煙起。

一曲南音此地聞,長安北望三千里。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