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許棠 / 題李昌符豐樂幽居
拼

《題李昌符豐樂幽居》

許棠 〔唐代〕

詩家依闕下,野景似山中。

蘭菊俱含露,杉梧為奏風。

破門韋曲對,淺岸御溝通。

莫嘆連年屈,君須遇至公。

复制
許棠

作者:許棠

許棠,唐宣州涇人,字文化。懿宗咸通末高湜為禮部侍郎,時士多由權要干進,湜獨取棠及公乘億、聶夷中等,皆有名當時。工詩,所作《洞庭詩》膾炙人口,時號許洞庭。有集。

許棠其它诗文

《南山下舊居閒放》

張九齡 〔唐代〕

秪役已雲久,乘閒返服初。

塊然屏塵事,幽獨坐林閭。

清曠前山遠,紛喧此地疏。

喬木凌青靄,修篁媚綠渠。

耳和繡翼鳥,目暢錦鱗魚。

寂寞心還間,飄颻體自虛。

興來命旨酒,臨罷閱仙書。

但樂多幽意,寧知有毀譽。

尚想爭名者,誰雲要路居。

都忘下流嘆,傾奪竟何如。

复制

《江上觀月》

陸游 〔宋代〕

暗浪沖舟鞺鞳聲,夷陵城下正三更。

十分傾酒禁風力,一點無雲祟月明。

久坐不知衣露濕,浩歌時有水禽驚。

詩成莫駕長鯨去,自是虛皇白玉京。

复制

《插秧歌》

楊萬里 〔宋代〕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

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

《過鄴下吊高神武》

袁枚 〔清代〕

唱罷陰山《敕勒歌》,英雄涕淚老來多。生持魏武朝天笏,死授條侯殺賊戈。

六鎮華夷傳露布,九龍風雨聚漳河。祇今尚有清流月,曾照高王萬馬過。

复制

《杭州觀閱武和兒伯范》

危素 〔元代〕

世祖丕圖天廣大,外臣雄鎮海門西。風高霄漢旌旗動,日射沙營劍戟齊。

元帥虎符秋氣肅,三軍鱗甲曉塵低。百年禮樂今全盛,故國遺民已耄齯。

复制

《晚游六橋待月記》

袁宏道 〔明代〕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

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

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

石簣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

」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

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瀰漫二十餘里。

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艷冶極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

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

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复制

《白雲山房》

周倫 〔明代〕

春山行看白雲生,雲白山青夜雨晴。

半日閒乘蘇子興,一空談悟遠公情。

花宮雁塔隱還見,斷嶺敧崖補欲平。

深坐夕陽催去馬,幾時聯榻聽鐘聲。

复制

《寄張叔豫劉孟恂二君子 其三》

解縉 〔明代〕

東華觀古蔭喬松,先月樓高倚碧峰。

莫向山頭吹鐵笛,清聲唯恐引蛟龍。

复制

《夜行船其一 越上作》

丘崇 〔宋代〕

水滿平湖香滿路。繞重城、藕花無數。小艇紅妝,疏簾輕蓋,煙柳畫橋斜渡。恣樂追涼忘日暮。簫鼓動、月明人去。猶有清歌,隨風迢遞,聲在芰荷深處。

复制

《榴花洞》

蔡襄 〔宋代〕

洞裡花開無定期,落紅曾見逐泉飛。

仙人應向青山口,管卻春花不與歸。

复制

《浪淘沙令 其三》

程敏政 〔明代〕

秋意到郊亭。

水褪沙汀。

金莖香瀉瓮頭青。

柱杖西疇看稻了,細檢丹經。

蒲柳最先零。

羲馭難停。

舊時交友似晨星。

惟有黃花開更好,多謝園丁。

复制

《送東陽馬生序 / 宋》

宋濂 〔明代〕

余幼時即嗜學。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同捨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後,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於余者乎?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

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

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

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

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

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豈知予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