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聶夷中 / 詠田家
拼 译 译

《詠田家》

聶夷中 〔唐代〕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

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

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复制

詠田家 - 賞析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
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
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這是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詩,全詩八句四十字,展示了唐末農民遭受的嚴重剝削,表達了作者對廣大貧苦農民的深切關懷與同情。這首詩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藝術性,形象的比喻,高度的概括,鮮明的對比,使得詩歌的容量更為廣闊,把貧富懸殊的階級差別描寫得歷歷如繪,也把作者鮮明的愛憎之情烘托得淋漓盡致,同時充分表現了作者駕馭語言、節制感情的功力。

  詩的前四句為第一層,主要描寫殘酷的高利貸剝削給廣大農民所帶來的剜心割肉般的痛楚。

  開篇就揭露封建社會農村一種典型「怪」事:「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寫出了農民在青黃不接之時被迫借貸的悲慘境地。二月還未着手養蠶,五月稻子尚處青苗期,然而,貧苦的農民迫於生計,為濟燃眉之急,竟不得不以未來的新絲、新谷作抵押,借上「驢打滾」的高利貸。「二」「五」月極言時間之早,這麼早就背上閻王債,足以說明農民已到了山窮水盡、骨枯髓乾的地步。「賣」「糶」狀其只出不入,深刻反映了農民的辛酸血淚和無比痛苦。

  「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兩句,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高利貸吮血噬骨的殘酷剝削本質。「眼前瘡」固然比喻眼前急難,「心頭肉」固然比喻絲谷等農家命根,但這比喻所取得的驚人效果決非「顧得眼前顧不了將來」的概念化表述能及萬一。剜卻性命攸關的「心頭肉」以療眼前毒瘡,是迫不得已,其後果更是不堪想象。舊傷未愈添新傷,窮困伴着死亡行,這就是對當時廣大農民瀕臨絕境的高度概括和生動寫照。「挖肉補瘡」,自古未聞,但如此寫來最能盡情,既深刻又典型,因而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詩的後四句為第二層,主要是直抒胸臆,盡吐胸中塊壘,表達詩人對解決正在激化中的社會矛盾的希望和設想,深寄對「君主」的譏刺之意,表達改良現實的願望,頗合新樂府倡導者提出的「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白居易《寄唐生》)的精神。詩人把解決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君王」身上,這反映出作者存在一定的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但是,也從另一個側面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君王」所代表的個人利益。

  「君王」之「燭」只照地主豪紳,權貴達官,而其光不可射及逃亡的農舍,即客觀反映其一向只代表豪富的利益而不恤民病,不滿之意見於言外,妙在運用反筆揭示皇帝昏聵,世道不公。

  「綺羅筵」與「逃亡屋」構成鮮明對比,反映出兩極分化的尖銳階級對立的社會現實,增強了批判性。它形象地暗示出農家賣青破產的原因,又由「逃亡」二字點出其結果必然是:「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呼號而轉徙,饑渴而頓踣」,「非死而徙爾」(柳宗元《捕蛇者說》),充滿作者對田家的同情,並含蓄而尖銳地譏刺了「君王」的不恤黎庶,使讀者能夠透過黑暗的社會現實,思味出那激化社會矛盾的真正罪手。

  這首詩之所以向為人們所傳誦,除了它真實而帶有高度概括性地再現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現實、反映了農民的痛苦生活、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之外,還在於它有高超的表現技巧。

  首先,形象的比喻,高度的概括,使得詩歌的容量更為廣闊。對農民被迫借取高利貸及其更慘痛的後果,詩人並未明白道出,而是用「剜卻心頭肉」以「醫得眼前瘡」來比喻之。剜肉補瘡,並非根本的療毒之策,它只會造成更加嚴重的新局面。這樣以剜肉補瘡來比喻農民以借高利貸濟燃眉之急,是再形象不過了,也是再具有高度概括力不過的了。這個比喻,一方面使詩歌的形象具備了可感性,另一方面也深刻地揭示了問題的本質,使有限的形式容納了無限廣闊深厚的社會內容。

  其次,鮮明的對比手法的運用,把封建社會中貧富懸殊的階級差別給歷歷如繪的描寫出來了。「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本是對「君王」的希冀之語,但其中卻包含了雙重對比的意味。從「君王」的角度來說,恩澤不均,只顧富室,不恤貧苦,這一對比,就把「君王」的階級立場給鮮明地展示在讀者面前;從社會現實的角度來看,一邊是權貴豪門華麗的衣着,豐盛的筵宴,一邊卻是無衣無食,貧困破產,逃亡在外。這一對比,就把地主富室用高利貸剝削農民的嚴重惡果給突現出來了。如此形象的對比,也把作者鮮明的愛憎之情給烘托得淋漓盡致。

  此外,這首詩的語言頗質樸通俗,感情也很真誠感人,充分顯示了聶夷中駕馭語言、節制感情的功力。胡震亨論唐詩,認為聶夷中等人「洗剝到極淨極省,不覺自成一體」,而「夷中詩尤關教化」(《唐音癸簽》),從此詩即可看出。其所以如此,與語言的樸素凝鍊同取材造境的典型都是分不開的。

1、 周嘯天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305-1306

詠田家 - 創作背影

  這首詩的創作時間不詳。唐末廣大農村破產,農民遭受的剝削更加慘重,至於顛沛流離,無以生存。在這樣的嚴酷背景上,產生了可與李紳《憫農二首》前後輝映的聶夷中《詠田家》。

聶夷中

作者:聶夷中

聶夷中 [唐](約公元八七一年前後在世),字坦之,唐末詩人,其籍貫有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兩種歷史記載。生卒年、生平均不詳,約公元八七零年前後在世。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華陰尉。到任時,除琴書外,身無餘物。其詩語言樸實,辭淺意哀。不少詩作對封建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殘酷剝削進行了深刻揭露,對廣大田家農戶的疾苦則寄予極為深切的同情。 

聶夷中其它诗文

《客有追嘆後時者作詩勉之》

聶夷中 〔唐代〕

後達多晚榮,速得多疾傾。

君看構大廈,何曾一日成。

在暖須在桑,在飽須在耕。

君子貴弘道,道弘無不亨。

太陽垂好光,毛髮悉見形。

我亦二十年,直似戴盆行。

荊山產美玉,石石皆堅貞。

未必盡有玉,玉且間石生。

精衛一微物,猶恐填海平。

复制

《雜曲歌辭。飲酒樂》

聶夷中 〔唐代〕

日月似有事,一夜行一周。

草木猶須老,人生得無愁。

一飲解百結,再飲破百憂。

白髮欺貧賤,不入醉人頭。

我願東海水,盡向杯中流。

安得阮步兵,同入醉鄉游。

复制

《燕台二首》

聶夷中 〔唐代〕

燕台累黃金,上欲招儒雅。

貴得賢士來,更下於隗者。

自然樂毅徒,趨風走天下。

何必馳鳳書,旁求向林野。

燕台高百尺,燕滅台亦平。

一種是亡國,猶得禮賢名。

何似章華畔,空餘禾黍生。

复制

《訪嵩陽道士不遇》

聶夷中 〔唐代〕

先生五嶽游,文焰滅金鼎。

日下鶴過時,人間空落影。

常言一粒藥,不隨死生境。

何當列禦寇,去問仙人請。

复制

《雜曲歌辭。空城雀》

聶夷中 〔唐代〕

一雀入官倉,所食能損幾。

所慮往損頻,官倉乃害爾。

魚網不在天,鳥網不在水。

飲啄要自然,何必空城裡。

复制

《相和歌辭。短歌行》

聶夷中 〔唐代〕

八月木蔭薄,十葉三墮枝。

人生過五十,亦已同此時。

朝出東郭門,嘉樹郁參差。

暮出西郭門,原草已離披。

南鄰好台榭,北鄰善歌吹。

榮華忽消歇,四顧令人悲。

生死與榮辱,四者乃常期。

古人恥其名,沒世無人知。

無言鬢似霜,勿謂發如絲。

耆年無一善,何殊食乳兒。

《短歌》

聶夷中 〔唐代〕

八月木陰薄,十葉三墮枝。

人生過五十,亦已同此時。

朝出東郭門,嘉樹郁參差。

暮出西郭門,原草已離披。

南鄰好台榭,北鄰善歌吹。

榮華忽銷歇,四顧令人悲。

生死與榮辱,四者乃常期。

古人恥其名,沒世無人知。

無言鬢似霜,勿謂事如絲。

耆年無一善,何殊食乳兒。

《秋夕》

聶夷中 〔唐代〕

日往無復見,秋堂暮仍學。玄發不知白,曉人寒銅覺。

為材未離群,有玉猶在璞。誰把碧桐枝,刻作雲門樂。

复制

《勸酒二首》

聶夷中 〔唐代〕

白日無定影,清江無定波。人無百年壽,百年復如何。

堂上陳美酒,堂下列笙歌。與君入醉鄉,醉鄉樂天和。

歲歲松柏茂,日日丘陵多。君看終南山,萬古青峨峨。

灞上送行客,聽唱行客歌。適來橋下水,已作渭川波。

人間榮樂少,四海別離多。但恐別離淚,自成苦水河。

勸爾一杯酒,所贈無餘多。

复制

《雜興》

聶夷中 〔唐代〕

兩葉能蔽目,雙豆能塞聰。理身不知道,將為天地聾。

擾擾造化內,茫茫天地中。苟或有所願,毛髮亦不容。

复制

《贈農·一作孟郊詩》

聶夷中 〔唐代〕

勸爾勤耕田,盈爾倉中粟。勸爾無伐桑,減爾身上服。

清霜一委地,萬草色不綠。狂風一飄林,萬葉不著木。

青春如不耕,何以自拘束。

复制

《公子家》

聶夷中 〔唐代〕

種花滿西園,花發青樓道。花下一禾生,去之為惡草。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