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無可 / 游徑山蘊常上人字無可以山中秋日十詩求和因次韻 其二
拼

《游徑山蘊常上人字無可以山中秋日十詩求和因次韻 其二》

無可 〔唐代〕

幽尋連日至如歸,款聽清談木屑霏。好乞一庵容一社,只消枳落與松扉。

复制

游徑山蘊常上人字無可以山中秋日十詩求和因次韻 其二 - 賞析

無可

作者:無可

無可,唐僧。長安人,一作范陽人。賈島從弟。居青龍寺,一說居天仙寺。工詩,多五言,律調謹嚴,意在言外,詩名與島齊。與馬戴、姚合、厲玄多有酬唱。

無可其它诗文

《寄和蔡州田郎中》

無可 〔唐代〕

遺蹟仍留蔡,幽人出漢朝。門深荒徑在,台迥數峰遙。

岸石欹相倚,窗松偃未凋。尋思方一去,豈待使君招。

复制

《贈呂肖卿三首 其三》

無可 〔唐代〕

知己身俱老,逢君淚欲傾。不時思令舅,無可報難兄。

湓浦稀魚素,陽山杳雁程。平安只消息,聊此慰羈情。

复制

《初聞警友人約同入嶺作此答之》

無可 〔唐代〕

長安花事獨相關,荔子丹時尚未還。無可藏身惟酒肆,何須埋骨向青山。

一瓢以外無餘物,荷插相從便不閒。到處飽餐到處死,故人多淚自潺潺。

复制

《送西堂石鑒大師入廬山棲賢》

無可 〔唐代〕

去年我自棲賢返,今日看君領眾行。不住都緣衰病累,安禪佇想道風清。

山多橡栗頻收煮,地少王臣易隱名。莫說偏枯無可似,西江模楷正相應。

复制

《連夜雨晴》

無可 〔唐代〕

石榴花紅細雨白,江南四月天氣涼。須臾雲散忽晴色,滿院花樹生幽香。

幽人抱病無可語,日出南窗看晴雨。小兒造化多戲人,世上俗子徒勞神。

复制

《謁金門·雙喜鵲》

無可 〔唐代〕

雙喜鵲,幾報歸期渾錯。盡做舊愁都忘卻,新愁何處着?

瘦雪一痕牆角,青子已妝殘萼。不道枝頭無可落,東風猶作惡。

复制

《春晚客懷 其七》

無可 〔唐代〕

賈誼治安策,虛勞瀆聖明。

人民正凋瘵,豺虎恣縱橫。

白水沈南國,青山沒上京。

吾儒無可奈,老淚向天傾。

复制

《散花詞 其七》

無可 〔唐代〕

幾席延飆馭,香燈建寶壇。丹心無可獻,碎錦灑雲端。

复制

《謁曹娥祠》

無可 〔唐代〕

昔因淑節嘆男兒,今愧男兒竟未奇。攜累乞靈無可禱,只求晴霽樂豐時。

复制

《喜馬戴冬夜見過期無可上人不至》

無可 〔唐代〕

客來初夜裡,藥酒自開封。老漸多歸思,貧惟長病容。

苦寒燈焰細,近曉鼓聲重。僧可還相舍,深居閉古松。

內殿臣相命,開樽話舊時。夜鍾催鳥絕,積雪阻僧期。

林靜寒聲遠,天陰曙色遲。今宵復何夕,鳴珮坐相隨。

复制

《泛溪》

無可 〔唐代〕

落景下高堂,進舟泛回溪。誰謂築居小,未盡喬木西。

遠郊信荒僻,秋色有餘淒。練練峰上雪,纖纖雲表霓。

童戲左右岸,罟弋畢提攜。翻倒荷芰亂,指揮徑路迷。

得魚已割鱗,采藕不洗泥。人情逐鮮美,物賤事已睽。

吾村靄暝姿,異舍雞亦棲。蕭條欲何適,出處無可齊。

衣上見新月,霜中登故畦。濁醪自初熟,東城多鼓鼙。

复制

《問說》

無可 〔唐代〕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於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

  賢於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也。等於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nàn),審問而明辨之也。《書》不云乎?「好問則裕。」孟子論:「求放心」,而並稱曰「學問之道」,學即繼以問也。子思言「尊德性」,而歸於「道問學」,問且先於學也。

  古之人虛中樂善,不擇事而問焉,不擇人而問焉,取其有益於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聖人擇之,芻蕘(ráo)之微,先民詢之,舜以天子而詢於匹夫,以大知而察及邇言,非苟為謙,誠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學而無問,朋友之交,至於勸善規過足矣,其以義理相咨訪,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況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賢於己者,忌之而不願問焉;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等於己者,狎xiá之而不甘問焉,如是,則天下幾無可問之人。人不足服矣,事無可疑矣,此唯師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謹護其失,寧使學終不進,不欲虛以下人,此為害於心術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則所問非所學焉:詢天下之異文鄙事以快言論;甚且心之所已明者,問之人以試其能,事之至難解者,問之人以窮其短。而非是者,雖有切於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學之所以不能幾(jī)於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問者,由心不能虛也;心之不虛,由好學之不誠也。亦非不潛心專力之敵,其學非古人之學,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問宜也。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聖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聖人之所不能也。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周禮》,外朝以詢萬民,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恥下問,夫子賢之。古人以問為美德,而並不見其有可恥也,後之君子反爭以問為恥,然則古人所深恥者,後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者多矣,悲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