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先秦 / 老子 / 春夜
拼

《春夜》

老子 〔先秦〕

小窗兀兀守更殘,案上詩書亦懶觀。

頻翦燭花聽夜雨,盡垂簾影隔春寒。

破除夢幻從頭了,安置身心向下看。

老子靜中消日月,全然不似客長安。

复制

春夜 - 賞析

老子

作者: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籍貫也多有爭議,《史記》等記載老子出生於楚國 或陳國 。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後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春秋末年,天下大亂,老子欲棄官歸隱,遂騎青牛西行。到靈寶函谷關時,受關令尹喜之請著《道德經》。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其它诗文

《孫思邈》

老子 〔先秦〕

  孫思邈,雍州華原人也。七歲就學,日誦千餘言。弱冠,善談老莊及百家之說,亦好釋典。洛州總管獨孤信,見而嘆曰:「此聖童也。」但恨其器大識小,難為用也。徵等受詔修齊梁周隋等五代史,恐有遺漏,屢訪于思邈,口以傳授,有如目睹。東台侍郎孫處約,嘗將其五子亻延、儆、俊、侑、佺,以謁思邈,思邈曰:「俊當先貴,侑當晚達,佺最居重位,禍在執兵。」後皆如其言。太子詹事盧齊卿,自幼時請問人倫之事,思邈曰:「汝後五十年,位登方伯,吾孫當為屬吏,可自保也。」齊卿後為徐州刺史,思邈孫溥,果為徐州蕭縣丞,邈初謂齊卿言時,溥猶未生,而預知其事。凡諸異跡,多如此焉。永淳元年卒,遺令薄葬,不藏冥器,不奠生牢。經月余,顏貌不改。舉屍就木,空衣而已。

  後周宣帝時,思邈以王室多故,遂隱居太白山。隋文帝輔政,徵為國子博士,稱疾不起。常謂所親曰:「過是五十年,當有聖人出,吾方助之以濟人。」及唐太宗即位,召詣京師。嗟其容色甚少,謂曰:「故知有道者誠可尊重。羨門、廣成,豈虛言哉!」將授以爵位,固辭不受。唐顯慶四年,高宗召見,拜諫議大夫,又固辭不受。上元元年,辭疾請歸,特賜良馬及鄱陽公主邑司以居焉。當時名士,如宋之問、孟詵、盧照鄰等,皆執師弟之禮以事焉。思邈嘗従幸九成宮,照鄰病,留在其宅。時庭前有大梨樹,照鄰為之賦,其序曰:徵等受詔修齊梁周隋等五代史,恐有遺漏,屢訪于思邈,口以傳授,有如目睹。東台侍郎孫處約,嘗將其五子亻延、儆、俊、侑、佺,以謁思邈,思邈曰:「俊當先貴,侑當

  「癸酉之歲。余臥疾長安光德坊之官舍。戶老雲是鄱陽公主邑司,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廢。時有處士孫思邈,道洽古今,學殫數術,高談正一。則古之蒙莊子,深入不二。則今之維摩詰。至於推步甲乙。度量乾坤,則洛下閎、安期先生之儔也。自雲開皇辛酉歲生,年九十三矣,察之鄉里,咸雲數百歲。又共話周齊間事,歷歷如目見。以此參之,不啻百歲人矣。然猶視聽不衰,神彩甚茂。可謂古之聰明博達不死者也。」中,復有人見隱於終南山,與宣律師相接,每往來參請宗旨。時大旱,西域僧請於昆明池結壇祈雨,詔有司備香燈,凡七日,縮水數尺。忽有老人夜詣宣律師求救曰:「弟子昆明池龍也。無雨時久,

  時照鄰有盛名,而染惡疾。嗟稟受之不同,昧遐夭之殊致。因問思邈曰:「名醫愈疾,其道如何?」對曰:「吾聞善言天者,必質於人;善言人者,必本於天。天有四時五行,寒暑迭代,其轉運也。和而為雨,怒而為風,寒凝而為霜雪,張而為虹蜺,此天地之常數也。人有四肢五臟,一覺一寐,呼吸吐納,循而為往來,流而為榮衛,彰而為氣色,發而為音聲,此人之常數也。陽用其精,陰用其形,天人之所同者。及其失也,蒸則生熱,否則生寒。結而為疣贅,陷而為癰疽,奔而為喘乏,竭而為焦枯。診發乎面,變動乎形。推此以及天地,則亦如之。故五緯盈縮,星辰失度,日月錯行,彗孛流飛,此天地之危疹也。寒暑不時,此天地之蒸否也;石立土踴,此天地之疣贅也;山崩地陷,此天地之癰疽也;奔風暴雨,此天地之喘乏也;雨澤不時,川源涸竭,此天地之焦枯也。良醫導之以藥石,救之以針劑,聖人和之以道德,輔之以政事,故體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又曰:「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詩曰:『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謂小心也;『糾糾武夫,公侯干城』,謂大膽也。不為利回,不為義疚,行之方也;見機而作,不俟終日,智之圓也。」其文學也,穎出如是。其道術也,不可勝紀焉。鄰有盛名,而染惡疾。嗟稟受之不同,昧遐夭之殊致。因問思邈曰:「名醫愈疾,其道如何?」對曰:「吾聞善言天者,必質於人;善言人者,必本於天。天有四時五行,寒暑迭代,其轉運也。和而為雨,怒而為風,寒凝而為霜雪,張而為虹蜺,此天地之常數也。人有四肢五臟,一覺一寐,呼吸吐納,循而為往來,流而為榮衛,彰而為氣色,發而為音聲,此人之常數也。陽用其精,陰用其形,天人之所同者。及其失也,蒸則生熱,否則生寒。結而為疣贅,陷而為

  初魏徵等受詔修齊梁周隋等五代史,恐有遺漏,屢訪于思邈,口以傳授,有如目睹。東台侍郎孫處約,嘗將其五子亻延、儆、俊、侑、佺,以謁思邈,思邈曰:「俊當先貴,侑當晚達,佺最居重位,禍在執兵。」後皆如其言。太子詹事盧齊卿,自幼時請問人倫之事,思邈曰:「汝後五十年,位登方伯,吾孫當為屬吏,可自保也。」齊卿後為徐州刺史,思邈孫溥,果為徐州蕭縣丞,邈初謂齊卿言時,溥猶未生,而預知其事。凡諸異跡,多如此焉。永淳元年卒,遺令薄葬,不藏冥器,不奠生牢。經月余,顏貌不改。舉屍就木,空衣而已。時人異之。自注老子、慶子,撰《千金方》三十卷、《福祿論》三十卷,《攝生真籙》、《枕中素書》、《會三教論》各一卷。酉之歲。余臥疾長安光德坊之官舍。戶老雲是鄱陽公主邑司,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廢。時有處士孫思邈,道洽古今,學殫數術,高談正一。則古之蒙莊子,深入不二。則今之維摩詰。至於推步甲乙。度量乾坤,則洛下閎、安期先生之儔也。自雲開皇辛酉歲生,年九十三矣,察之鄉里,咸雲數百歲。又共話周齊間事,歷歷如目見。以此參之,不啻百歲人矣。然猶視聽不衰,神彩甚茂。可謂古之聰明博達不死者

  開元中,復有人見隱於終南山,與宣律師相接,每往來參請宗旨。時大旱,西域僧請於昆明池結壇祈雨,詔有司備香燈,凡七日,縮水數尺。忽有老人夜詣宣律師求救曰:「弟子昆明池龍也。無雨時久,匪由弟子。胡僧利弟子腦將為藥,欺天子言祈雨,命在旦夕。乞和尚法力救護。」宣公辭曰:「貧道持律而已,可求孫先生。」老人因至,思邈謂曰:「我知昆明龍宮有仙方三十首,若能示予,予將救汝。」老人曰:「此方上帝不許妄傳,今急矣,固無所吝。」有頃,捧方而至。思邈曰:「爾但還,無慮胡僧也。」自是湖水忽漲,數日溢岸。胡僧羞恚而死。又嘗有神仙降,謂思邈曰:「爾所著《千金方》,濟人之功,亦已廣矣。而以物命為藥,害物亦多,必為屍解之仙,不得白日輕舉矣。昔真人桓闓謂陶貞白,事亦如之,固吾子所知也。」其後思邈取草木之藥,以代虻蟲水蛭之命,作《千金方翼》三十篇,每篇有龍宮仙方一首,行之於世。鄰有盛名,而染惡疾。嗟稟受之不同,昧遐夭之殊致。因問思邈曰:「名醫愈疾,其道如何?」對曰:「吾聞善言天者,必質於人;善言人者,必本於天。天有四時五行,寒暑迭代,其轉運也。和而為雨,怒而為風,寒凝而為霜雪,張而為虹蜺,此天地之

  及玄宗避羯胡之亂,西幸蜀。既至蜀,夢一叟鬚髮盡白,衣黃襦,再拜於前。已而奏曰:「臣孫思邈也。廬於蛾眉山有年矣。今聞鑾駕幸成都,臣故候竭。」玄宗曰:「我熟識先生名久矣。今先生不遠而至,亦將有所求乎?」思邈曰:「臣隱居雲泉,好餌金石藥。聞此地出雄黃,願以八十兩為賜。脫遂臣請,幸降使齎至峨眉山。」玄宗諾之,悸然而寤。即召寺臣陳忠盛,挈雄黃八十兩,往峨眉宣賜思邈。忠盛既奉詔,入峨眉。至屏風嶺,見一叟貌甚俊古,衣黃襦,立於嶺下,謂忠盛曰:「汝非天子使乎我即孫思邈也。」忠盛曰:「上命以雄黃賜先生。」其叟僂而受。既而曰:「吾蒙天子賜雄黃,今有表謝。屬山居無翰墨,天使命筆札傳寫以進也。」忠盛即召吏持牘染翰。叟指一石曰:「表本在石上,君可錄焉。」忠盛目其石,果有朱字百餘,實表本也。遂謄寫其字。寫畢,視叟與石,俱亡見矣。於是具以其事聞於玄宗。玄宗因問忠盛,叟之貌與夢者果同,由是益奇之。自是或隱或見。宣帝時,思邈以王室多故,遂隱居太白山。隋文帝輔政,徵為國子博士,稱疾不起。常謂所親曰:「過是五十年,當有聖人出,吾方助之以濟人。」及唐太宗即位,召詣京師。嗟其容色甚少,謂曰:「故知有道者誠可尊重。羨門、廣成,豈虛言哉!」將授以爵位,固辭不受。唐顯慶四年,高宗召見,拜諫議大夫,又固辭不受。上元元年,辭疾請歸,特賜良馬及鄱陽公主邑司以居焉。當時名士,如宋之問、孟詵、盧照鄰等

  咸通末,山下民家有兒十餘歲,不食葷血。父母以其好善,使於白水僧院為童子。忽有遊客稱孫處士,週遊院中訖,袖中出湯末以授童子曰:「為我如茶法煎來。」處士呷少許,以余湯與之。覺湯極美,願賜一碗。處士曰:「此湯為汝來耳。」即以末方寸匕,更令煎吃。因與同侶話之,出門,處士已去矣,童子亦乘空而飛,眾方驚異。顧視煎湯銚子,已成金矣。其後亦時有人見思邈者。

复制

《第十二回》

老子 〔先秦〕

  戕縣令劉邦發跡 殺郡守項梁舉兵

  卻說芒碭二山,本來是幽僻的地方,峰迴路轉,谷窈林冥。劉邦與壯士十餘人,寄身此地,無非為避禍起見,並恐被人偵悉,隨處遷移,蹤跡無定。偏有一婦人帶着子女,前來尋邦,好象河東熟路,一尋就着。邦瞧將過去,不是別人,正是那妻室呂氏。夫妻父子,至此聚首,正是夢想不到的事情。邦驚問原委,呂氏道:「君背父母,棄妻孥,潛身岩谷,只能瞞過別人,怎能瞞妾?」邦聞言益驚,越要詳問。呂氏道:「不瞞君說,無論君避在何地,上面總有雲氣蓋着,妾善望雲氣,所以知君下落,特地尋來。」父善相人,女善望氣,確是呂家特色。邦欣然道:「有這等事麼?我聞始皇常言,東南有天子氣,所以連番出巡,意欲厭勝,莫非始皇今死,王氣猶存,我劉邦獨能當此麼?」始皇語藉口敘出,可省筆墨。呂氏道:「苦盡甘來,安知必無此事。但今日是甘尚未回,苦楚已吃得夠了。」說着,兩眼兒已盈盈欲淚,邦忙加勸慰,並問他近時苦況。待呂氏說明底細,邦亦不禁淚下盈眶。

  原來邦西行後,縣令待他復報,久無消息。嗣遣役吏出外探聽明白,才知邦已縱放罪徒,逃走了去。當下派役搜查邦家,亦無着落,此時邦父太公,已令邦分居在外,倖免株連。只呂氏連坐夫罪,竟被縣役拘送至縣,監禁起來。秦獄本來苛虐,再經呂氏手頭乏錢,不能賄托獄吏,獄吏遂倚勢作威,任意凌辱。且因呂氏華色未衰,往往在旁調戲,且笑且嘲。呂氏舉目無親,沒奈何耐着性子,忍垢蒙羞,巧有一個小吏任敖,也在沛縣中看管獄囚,平時與劉邦曾有交誼,一聞邦妻入獄,便覺有心照顧,雖然呂氏不歸他看管,究竟常好探視,許多便當。某夕又往視呂氏,甫至獄門,即有泣聲到耳。他便停步細聽,復聞獄吏吆喝聲,嫚侮聲,謔浪笑敖,語語難受。頓時惱動俠腸,大踏步跨入門內,掄起拳頭,就向該獄吏擊去。獄吏猝不及防,竟被他毆了數拳,打得頭青目腫,兩下里扭做一團,往訴縣令。縣令登堂審問,彼此各執一詞,一說是獄吏無禮,調戲婦女,一說是任敖可惡,無端辱毆。縣令見他各有理由,倒也不好遽判曲直,只好召入功曹蕭何,委令公斷。蕭何謂獄吏知法犯法,情罪較重,應該示懲。任敖雖屬粗莽,心實可原,宜從寬宥。左袒任敖,就是隱護呂氏。這讞案一經定出,縣令亦視為至公,把獄吏按律加罰。獄吏挨了一頓白打,還要加受罪名,真是自討苦吃,俯首退下,連呼晦氣罷了。誰教你凌辱婦人?蕭何更為呂氏解免,說他身為女流,不聞外事,乃夫有過,罪不及妻,不如釋出呂氏,較示寬大等語。縣令也得休便休,就將呂氏釋放還家。呂氏既至家中,不知如何探悉乃夫,竟挈子女尋往芒碭,得與劉邦相遇。據呂氏謂望知雲氣,或果有此慧眼,亦未可知。

  邦已會晤妻孥,免得憶家,索性在芒碭山中,尋一幽谷,作為家居。後世稱芒碭山中有皇藏峪,便是因此得名,這且不必絮述。

  且說陳勝起兵蘄州,傳檄四方,東南各郡縣,往往戕殺守令,起應陳勝。沛縣與蘄縣相近,縣令恐為勝所攻,亦欲舉城降勝。蕭何曹參獻議道:「君為秦吏,奈何降盜?且恐人心不服,反致激變,不若招集逋亡,收得數百人,便可壓制大眾,保守城池。」縣令依議,乃遣人四出招徠。蕭何又進告縣令,謂劉季具有豪氣,足為公輔,若赦罪召還,必當感激圖報。縣令也以為然,遂使樊噲往召劉邦。噲亦沛人,素有膂力,家無恆產,專靠着屠狗一業,當做生涯,娶妻呂嬃,就是呂公的少女,呂雉的胞妹。噲得呂嬃為妻,想亦由呂公識相,特配以女,好與劉邦做成一對特別連襟。縣令因他與邦有親,故叫他召邦。果然噲已知邦住處,竟至芒碭山中,與邦相見,具述沛令情意。邦在山中已八九月,收納壯士,約有百人,既聞沛令相招,便帶領家屬徒眾,與噲同詣沛縣。

  行至中途,驀見蕭何曹參,狼狽前來。當即驚問來意,蕭曹二人齊聲道:「前請縣令召公,原期待公舉事,不意縣令忽有悔意,竟疑我等召公前來,將有他變,特下令閉守城門,將要誅我兩人,虧得我兩人聞風先逃,逾城而出,尚得苟延生命。現只有速圖良策,保我家眷了。」邦笑答道:「承蒙兩公不棄,屢次照拂,我怎得不思報答?幸部眾已有百人,且到城下察看形勢,再作計較。」蕭曹二人,遂與邦復返,同至沛縣城下。城門尚是關着,無從闖入。蕭何道:「城中百姓,未必盡服縣令,不若先投書函,叫他殺令自立,免受秦毒。可惜城門未開,無法投遞,這卻如何是好?」劉邦道:「這有何難?請君速即繕書,我自有法投入。」蕭何聽着,急忙草就一書,遞與劉邦。邦見上面寫着道:

  天下苦秦久矣!今沛縣父老,雖為沛令守城,然諸侯並起,必且屠沛。為諸父老計,不若共誅沛令,改擇子弟可立者以應諸侯,則家室可完!不然,父子俱屠無益也。

  邦約略閱過,便道:「寫得甚好!」便將書加封,自帶弓箭,至城下呼守卒道:「爾等毋徒自苦,請速看我書,便可保住全城生命。」說罷,即把書函系諸箭上,用弓搭着,颼的一聲,已將箭干射至城上。城上守卒,見箭上有書,取過一閱,卻是語語有理,便下城商諸父老。父老一體贊成,竟率子弟們攻入縣署,立把縣令殺死,然後大開城門,迎邦入城。

  邦集眾會議,商及善後方法,眾願推邦為沛令,背秦自主。邦慨然道:「天下方亂,群雄並起,今若置將不善,一敗塗地,悔何可追?我非敢自愛,恐德薄能鮮,未能保全父老子弟,還請另擇賢能,方足圖謀大事。」眾見邦有讓意,因更推蕭何曹參,蕭曹統是文吏出身,未嫻武事,只恐將來無成,誅及宗族,因力推劉邦為主,自願為輔。邦仍然推辭,諸父老同聲說道:「平生素聞劉季奇異,必當大貴,且我等已問過卜筮,莫如季為最吉,望勿固辭!」邦還想讓與別人,偏大眾俱不敢當,只好毅然自任,應允下去。眾乃共立劉邦為沛公,是時劉邦年已四十有八了。

  九月初吉,邦就沛公職,祠黃帝,祭蚩尤,殺牲釁鼓,特製赤旗赤幟,張掛城中。他因前時斬蛇,老嫗夜哭,有赤帝子斬白帝子語,故旗幟概尚赤色。即授蕭何為丞,曹參為中涓,樊噲為舍人,夏侯嬰為太僕,任敖等為門客。部署既定,方議出兵。看官聽說!自劉邦做了沛公,史家統稱沛公二字,作為代名,小子此後敘述,也即稱為沛公,不稱劉邦了。沛公令蕭何曹參,收集沛中子弟,得二三千人,出攻胡陵方與,俱縣名,方音旁,與音豫。命樊噲夏侯嬰為統將,所過無犯。胡陵方與二守令,不敢出戰,但閉城守着。噲與嬰正擬進攻,忽接到沛公命令,乃是劉媼去世,宜辦理喪葬,未遑治兵,因召二人還守豐鄉。二人不好違命,只得率眾還豐。沛公至豐治喪,暫將軍事擱起。那故楚會稽郡境內,又出了項家叔侄,戕吏起事,集得子弟八千人,橫行吳中。敘出項氏叔侄,筆亦不苟。

  看官欲知他叔侄姓名,便是項梁項籍。項梁本下相縣人,即楚將項燕子,燕為秦將王翦所圍,兵敗自殺,楚亦隨亡。梁既遭國難,復念父仇,常思起兵報復,只因秦方強盛,自恨手無寸鐵,不能如願。有侄名籍,表字子羽,少年喪父,依梁為生。梁令籍學書,歷年無成,改令學劍,仍復無成。梁不禁大怒,呵叱交加,籍答說道:「學書有甚麼大用?不過自記姓名。學劍雖稍足護身,也只能敵得一人。一人敵何如萬人敵,籍願學萬人敵呢!」有志如此,也好算是英雄。梁聽了籍言,怒氣漸平,方語籍道:「汝有此志,我便教汝兵法。」籍情願受教。梁祖世為楚將,受封項地,故以項為姓。家中雖遭喪亂,尚有祖傳遺書,未曾毀滅,遂一律取出,教籍閱讀。籍生性粗莽,展卷時卻很留心,漸漸的倦怠起來,不肯研究,所以兵法大意,略有所知,終未能窮極底蘊。籍之終於無成者,便由此夫。梁知他的本性難移,聽他蹉跎過去。

  既而梁為仇家所訐,株連成獄,被系櫟陽縣中。幸與蘄縣獄掾曹無咎,素相認識,作書請託,得無咎書,投遞獄掾司馬欣,替梁緩頰,梁才得減罪,出獄還家。惟梁是將門遺種,怎肯受人構陷,委屈了事?冤冤相湊,那仇人被梁遇着,由梁與他評論曲直,仇人未肯認過,惹起梁一番鬱憤,竟把仇人拳打足踢,毆死方休。一場大禍,又復闖出,自恐殺人坐罪,為吏所捕,不得已帶同項籍,避居吳中。吳中士大夫,未知項梁來歷,梁亦隱姓埋名,偽造氏族,出與士大夫交際,遇事能斷,見義必為,竟得吳人信從,相率悅服。每遇地方興辦大工,及豪家喪葬等事,輒請梁為主辦。梁約束徒眾,派撥役夫,俱能井井有條,差不多與行軍相似,吳人越服他才識,願聽指揮。

  當秦始皇東巡時,渡浙江,游會稽,梁與籍隨着大眾,往看鑾駕。大眾都盛稱天子威儀,一時無兩,獨籍指語叔父道:「他!句他雖然是個皇帝,據侄兒看來,卻可取得,由我代為呢!」與劉季語異心同。梁聞言大驚,忙舉手掩住籍口道:「休得胡言,倘被聽見,罪及三族了!」籍才不復說,與梁同歸。時籍年已逾冠,身長八尺,悍目重瞳,力能扛鼎,氣可拔山,所有三吳少年,無一能與籍比勇,個個憚籍。梁見籍藝力過人,也料他不在人下,因此陰蓄大志,潛養死士數十人,私鑄兵器,靜待時機。

  到了陳勝發難,東南擾攘,梁正思起應,忽由會稽郡守殷通,差人前來,召梁入議。梁奉召即往,謁見郡守,殷通下座相迎,且引入密室,低聲與語道:「蘄陳失守,江西皆叛,看來是天意亡秦,不可禁止了。我聞先發制人,後發為人所制,意欲乘機起事,君意以為何如?」這一席話,正中項梁心坎,便即笑顏相答,一力贊成。殷通又道:「行兵須先擇將,當今將才,宜莫如君。還有勇士桓楚,也是一條好漢,可惜他犯罪逃去,不在此地。」梁答道:「桓楚在逃,他人都無從探悉,惟侄兒項籍,頗知楚住處。若召楚前來,更得一助,事無不成了!」殷通喜道:「令侄既知桓楚行蹤,不得不煩他一往,叫楚同來。」梁又說道:「明日當囑籍進謁,向公聽令。」說着,即起身告辭,徑回家中,私下與籍計議多時,籍一一領教。

  翌日早起,梁令籍裝束停當,暗藏利劍,隨同前往。既至郡衙,即囑籍靜候門外,待宣乃入。並申誡道:「毋得有誤!」話里藏刀。籍唯唯如命。梁即入見郡守殷通,報稱侄兒已到,聽候公命。殷通道:「現在何處?」梁答道:「籍在門外,非得公命,不敢擅入。」殷通聞言,忙呼左右召籍。籍在外佇候傳呼,一聞內召,便趨步入門,直至殷通座前。通見籍軀幹雄偉,狀貌粗豪,不由的喜歡得很,便向梁說道:「好一位壯士,真不愧項君令侄。」梁微笑道:「一介蠢夫,何足過獎。」殷通乃命籍往召桓楚,梁在旁語籍道:「好行動了。」口中說着,眼中向籍一瞅。籍即拔出懷中藏劍,搶前一步,向通砍去,首隨劍落,屍身倒地。殷通的魂靈兒恐尚莫名其妙。

  梁俯檢屍身,取得印綬,懸諸腰間。復將通首級拾起,提在手中,與項籍一同出來。行未數步,就有許多武夫,各持兵器,把他攔住。籍有萬夫不當的勇力,看那來人不過數百,全不放在心裡,一聲叱咤,舉劍四揮,劍光閃處,便有好幾個頭顱,隨劍落地。眾武夫不敢近籍,一步步的倒退下去。籍索性大展武藝,仗着一柄寶劍,向前奮擊,復殺死了數十人,嚇得餘眾四散奔逃,不留一人。府中文吏,越覺心慌,統在別室中躲着,不敢出頭。還是項梁自去找尋,叫他無恐,盡至外衙議事。於是陸續趨出,戰兢兢的到了梁前。梁婉言曉諭,無非說是秦朝暴虐,郡守貪橫,所以用計除奸,改圖大事。眾人統皆驚惶,怎敢說一個不字,只好隨聲應諾,暫保目前。梁又召集城中父老,申說大意,父老等不敢反抗,同聲應命。

  全城已定,派吏任事。梁自為將軍,兼會稽郡守,籍為偏將,遍貼文告,招募兵勇。當有丁壯逐日報名,編入軍籍,復訪求當地豪士,使為校尉,或為候司馬。有一人不得充選,竟效那毛遂故事,侈然自薦。項梁道:「我非不欲用君,只因前日某處喪事,使君幫辦,君尚未能勝任,今欲舉大事,關係甚巨,豈可輕易用人!君不如在家安身,尚可無患。」這一席話,說得那人垂頭喪氣,懷慚自去。眾益稱項梁知人,相偕畏服。梁即使籍往徇下縣。籍引兵數百,出去招安,到處都怕他英名,無人與抗,或且投效馬前,願隨麾下,籍並收納,計得士卒八千人,統是膂力方剛,強壯無比。籍年方二十有四,做了八千子弟的首領,越顯出一種威風。他表字叫做子羽,因嫌雙名累墜,減去一字,獨留羽字,自己呼為項羽,別人亦叫他項羽,所以古今相傳,反把項羽二字出名,小子後文敘述,也就改稱項羽了。小子有詩詠道:

  欲成大業在開端,有勇非難有德難;

  一劍敢揮賢郡守,發硎先已太兇殘。

  項氏略定江東,同時又有幾個草頭王,霸據一方。欲知姓名履歷,容至下回再詳。

  劉項起兵,跡似相同,而情則互異。沛令從蕭何言,往召劉邦,設非後來之翻悔,則亦不至自殺其身。且殺令者為沛中父老,非真邦親手下刃也。若項梁之赴召,明明為郡守之誠意,梁正不妨依彼舉事,為君父復仇,何必計囑項籍,無端下刃乎!況仇為秦皇,無關郡守,殺之尤為無名,適以見其貪詐耳。觀此而劉項之仁暴,即此而分,即劉項之成敗,從此而定。老夫劉邦之退讓鳴恭,項梁之專橫自立,蓋第為一節之見端,猶其小焉者也。

复制

《望梅詞》

老子 〔先秦〕

寸陰堪惜。趁身強健去,結茅蒼壁。錯料事,臨老方知,國師與高僧,二途俱失。識字吟詩,敵不得、死生何益。看寒山着語,李杜也輸,莫道元白,千年過如瞬息。共飛鴻縹緲,沈沒空碧。問懶瓚、因甚遭逢,芋魁亦聯翩,著名金石。遺臭流芳,老子勿、許多心力。旋消磨、數百瓮齏,掩關入寂。

复制

《書范景山》

老子 〔先秦〕

朅來范公亭,聞昔范老子。盛德自有銘,逸事有來紀。

如彼沙匯墳,實葬外舅氏。累累冢十四,誰計後不祀。

懷券售之人,枯骨聽擲棄。公心惻惻然,能忘我先妣。

猛捐十倍價,復此不毛地。至今上冢飯,免為若敖鬼。

又如域西山,寸山寸金置。山人已過望,我懷不自已。

當公未死時,而適山人死。顧斥眠牛岡,欲葬惟其意。

夫先婦隨後,同穴墳隆起。世降俗日薄,安識仁與義。

先世未百年,來者已弗記。況於外氏家,代盡子孫事。

買山未一刻,賣者不敢視。況容賣主葬,為人重於己。

中心所樂為,焉有一毫偽。死者豈無知,造物非塊爾。

公雖不求報,感應乃常理。後嗣何其賢,相與繼前志。

范氏其興乎,吾無閒然矣。

复制

《歸去來兮引》

老子 〔先秦〕

  儂家貧甚訴長飢。幼稚滿庭闈。正坐瓶無儲粟,漫求為吏東西。

  偶然彭澤近鄰圻。公秫滑流匙。葛巾勸我求為酒,黃菊怨,冷落東籬。五斗折腰,誰能許事,歸去來兮。

  老圃半榛茨。山田欲蒺藜。念心為形役又奚悲。獨惆悵前迷。不諫後方追。覺今來是了,覺昨來非。扁舟輕揚破朝霏。風細漫吹衣。試問征夫前路,晨光小,恨熹微。乃瞻衡宇載奔弛。迎候滿荊扉。已荒三徑存松菊,喜諸幼,入室相攜。有酒盈尊,引觴自酌,庭樹遣顏怡。

  容膝易安棲。南窗寄傲睨。更小園日涉趣尤奇。盡雖設柴門,長是閉斜暉。縱遐觀矯首,短策扶持。浮雲出岫豈心思。鳥倦亦歸飛。翳翳流光將入,孤松撫處淒其。息交絕友塹山溪。世與我相違。駕言復出何求者,曠千載,今欲從誰。親戚笑談,琴書觴詠,莫遣俗人知。邂逅又春熙。農人慾載菑。告西疇有事要耘耔。容老子舟車,取意任委蛇。歷崎嶇窈窕,丘壑隨宜。

  欣欣花木向榮滋。泉水始流澌。萬物得時如許,此生休笑吾衰。寓形宇內幾何時。豈問去留為。委心任運無多慮,顧皇皇,將欲何之。大化中間,乘流歸盡,喜懼莫隨伊。

  富貴本危機。雲鄉不可期。趁良辰,孤往恣游嬉。獨臨水登山,舒嘯更哦詩。除樂天知命,了復奚疑。

复制

《滿庭芳 其三 偶語》

老子 〔先秦〕

瓮里醯雞,褌中蠛虱,人生大抵皆然。蠻爭觸斗,割據幾山川。

多少移山填海,憑意氣、不肯由天。下場頭、總堪一笑,鼓罷戲文完。

算浮生如夢,轉關得失,彈指悲歌。且不如高臥,圖取奇緣。

只恐夢中占夢,夢醒後、又費流連。都輸與、希夷老子,一覺便千年。

复制

《賀懷玉先生定山枉顧》

老子 〔先秦〕

蓬萊人每到蓬萊,此老真堪此地來。眼底風光拈筆有,空中樓閣放天開。

敢拚千古留公醉,卻有雙泉是我醅。何處江門閒老子,題詩到此亦忘回。

复制

《題老子出關圖》

老子 〔先秦〕

函谷關高高入雲,東來紫氣何繽紛。關頭或有異人過,令尹一日先知聞。

青牛駕車出林莽,翠葆拂曉揚清芬。至人中坐雪垂領,神氣內守顏如醺。

當時令尹亦奇士,衣冠奉候青山垠。車前再拜復長跪,局縮似禮雲中君。

至人自是真天人,憫此濁世飛埃氛。出關定隱不復現,草衣木食甘隨群。

天書雲篆倘有作,坐遣道德為耕耘。停車揮扇相告語,為爾啟鑰開玄文。

致柔專氣五千字,劃然天地如初分。乃知至人與眾異,下視諸子皆虻蚊。

至人昔作柱下史,披誦亦自勞精勤。三墳五典久在目,霞裾尚爾留香芸。

尼父聖人敬問禮,逮今一一餘坑焚。至人至意人叵測,朱縢綠檢空云云。

窺圖撫景三嘆息,春風滿屋銷壚薰。

复制

《胡萬山腳氣陸北岩遺詩問訊因次其韻》

老子 〔先秦〕

見說新秋仍病痹,南州土濕暑熏蒸。耳邊愁聽三江雨,胸次清涵萬壑冰。

臥起東山今謝傅,嘯聞半嶺昔孫登。北岩老子題詩寄,愧我才疏闕剡藤。

复制

《行香子 其三》

老子 〔先秦〕

山擁垣牆,水滿溪塘。幾人家、籬落斜陽。又還夏也,一霎人忙。

正稻分畦,蠶卸簇,麥登場。

老子徜徉,閒日偏長,鬢鬔松、只管尋涼。綠陰何處,旋旋移床。

有道邊槐,門外柳,舍南桑。

复制

《送金汝霖之浙》

老子 〔先秦〕

景輝老子挺前修,喜有名孫入品流。恰自西江得休暇,遄從東土作清游。

聖書六字標吳墓,世寶千齡閟虎丘。更上會稽探禹穴,歸來肯複寫龍頭?

复制

《唐多令 中秋》

老子 〔先秦〕

涼影下青鸞。晴空瀉素盤。漾玉壺、千頃多寬。老桂散香風露淨,霜兔瑩、骨毛寒。

老子倚欄干。不辭終夜看。有誰人、共此清歡。為問姮娥今與古,能幾見、正端端。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