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先秦 / 周文 / 周文忠寶眷帖贊
拼

《周文忠寶眷帖贊》

周文 〔先秦〕

廬陵之文忠,前歐而後周。

筆法之可稽,歐勁而周柔。

苟內心之是似,豈外跡之能求。

予嘗遡平原之津,望二典之樓。

复制

周文忠寶眷帖贊 - 賞析

周文

作者:周文

周文(?-前209),秦末農民起義軍將領。即周章,陳縣人。戰國末年,曾為項燕軍視日,推算時辰吉凶。侍奉過春申君黃歇,自稱懂得兵法。陳勝稱王后,授予將軍印,西向攻秦。 行軍途中,不斷徵集士兵,至函谷關,已有兵車千輛,士兵數十萬,不久進駐戲亭(今陝西臨潼東)。 秦派少府章邯率主力反撲。他孤軍深入,缺乏戰鬥經驗,敗退出函谷關,軍次曹陽(今河南三門峽西南),後又退至澠池(今河南澠西)。章邯追兵復至,他戰敗自殺。

周文其它诗文

《同周文美游宗振集顧司勛宅張幼於適至得來字》

周文 〔先秦〕

清夜仙曹約,華筵竹下開。周顒攜客至,張翰狎盟來。

雅共三觴飲,歌逢九詠才。劇憐乘興遠,忻賞更徘徊。

复制

《周文學再膺院獎》

周文 〔先秦〕

海上重逢驄馬使,儒林聲價羨君高。橫經久聚諸生樂,課績寧論一字褒。

壇月穿雲明散帙,官梅含雪照揮毫。好文主聖看殊擢,造士功成合敘勞。

复制

《觀柳道傳太宰留題惠山詩卷》

周文 〔先秦〕

五雲樓閣錦成堆,仿佛山光百里開。天上神龍行雨去,日邊驄馬踏花來。

千年蘭若春余夢,百世文章劫後灰。惟有石泉流不盡,月明猶照鶴飛回。

复制

《【雙調】水仙子_賦婦人染紅》

周文 〔先秦〕

賦婦人染紅指甲

鳳華香染水晶寒,碎系珊瑚玉筍間,想別離拄齒應長嘆。污檀脂數點斑,記歸期刻損朱闌。錦瑟弦重按,楊家花未殘,為何人血淚偷彈?

柔荑春筍蘸丹砂,膩骨凝脂貼絳紗,多應泣血淹羅帕。灑篔簹赬素甲,抹胭脂誤染冰楂。橫象管跳紅玉,理箏弦點落花,輕掐碎殘霞。

丹楓軟玉筍梢扶,猩血春蔥指上塗,偷研點易硃砂露。蘸冰痕書絳符,摘蟾宮丹桂扶疏。潮醉甲霞生暈,碾秋磦瓊素舉,夾竹桃香符。

复制

《【越調】鬥鵪鶉_詠小卿釋卷》

周文 〔先秦〕

詠小卿

釋卷挑燈,攀今覽古;妒日嫌風,埋雲怨雨。因觀金斗遺文,故造綠窗新語。自忖度,有窨腹,好做得是也有鈔茶商,好行得差也能文士夫。

【紫花兒】蘇娘娘本貪也欲也,馮員外既與之求之,雙解元怎羨乎嗟呼?但常見酬歌買笑,誰再睹沾酒當壚。哎!青蚨,壓碎那茶藥琴棋筆硯書。今日小生做個盟甫,改正那村紂的馮魁,疏駁那俊雅的通叔。

【小桃紅】當時去底遇嬌姝,嫩蕊曾分付,便合根盡掘去。自情疏,直教他連愁嫁作商人婦。剗的進功名仕途,直趕到風波深處,雙漸你可甚"君子斷其初"?

【金蕉葉】微雨洗丹楓秀谷。薄霧鎖白蘋斷滸;零露濕蒼苔淺渚,明月冷黃蘆遠浦。

【調笑令】那其間美女,摟着村夫,怎做得賢愚不並居?便休題書中有女顏如玉,偏那雙通叔不者也之乎?他也曾懸頭刺股將經史讀,他幾曾尋得個落雁沉魚?

【禿廝兒】雙漸正瑤琴自撫,馮魁正紅袖雙扶。雙漸正彈成滿江腸斷曲,馮魁正倒金壺,飲芳醑。

【聖藥王】雙漸正眉不疏,馮魁正興未足。雙漸正悶隨江水恨吞吳,馮魁正樂有餘。雙漸正愁怎除,馮魁正寫成今世不休書。雙漸正嫌殺影兒孤。

【屋】尋思兩個閒人物,判風月才人記取:將俊名兒雙漸行且權除,把俏字兒馮魁行暫時與。

复制

《山行行歌十首 其十》

周文 〔先秦〕

砌穴蕭森隔土橋,項梁城頌最蕭條。羽衣歌此招魂魄,直送幡旗上九霄。

复制

《出白下》

周文 〔先秦〕

南朝禁籞夕陽明,猶與遊人作隊行。煙滿天淵池上路,菜花黃盡綠陰成。

复制

《丘慶餘畫兔》

周文 〔先秦〕

家住棲賢雲,泉石恣幽討。

寫出明視孫,眉目增媚好。

卯日行踆踆,衣褐坐芳草。

脫身文字禍,見機恨不早。

仰候月盈宿,修眉幾回掃。

迷離望靈藥,青松為三倒。

山人書姓名,欲使好事考。

复制

《賞春二首》

周文 〔先秦〕

賞春社裡鼓逢逢,尚恨聲同調不同。

我亦明朝苦無事,更來吹笛亂山中。

复制

《狼山》

周文 〔先秦〕

吾母禱於山,生我偃蹇身。

卅八始入寺,所天俱不晨。

歸人復何之,所願清戰塵。

勿復論銜鈎,去作瑞世珍。

复制

《轆轤體》

周文 〔先秦〕

野人無事時,常誦極玄時。

寫遍千山寺,吟行九曲溪。

誰為補天手,同是決雲兒。

欲去無人問,今霄醉似泥。

复制

《諫迎佛骨表》

周文 〔先秦〕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後漢時流入中國,上古未嘗有也。昔者黃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歲;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歲;顓頊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歲;帝嚳在位七十年,年百五歲;帝堯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歲;帝舜及禹,年皆百歲。此時天下太平,百姓安樂壽考,然而中國未有佛也。其後殷湯亦年百歲,湯孫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書史不言其年壽所極,推其年數,蓋亦俱不減百歲。周文王年九十七歲,武王年九十三歲,穆王在位百年。此時佛法亦未入中國,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漢明帝時,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後亂亡相繼,運祚不長。宋、齊、梁、陳、元魏已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度捨身施佛,宗廟之祭,不用牲牢,晝日一食,止於菜果,其後競為侯景所逼,餓死台城,國亦尋滅。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禪,則議除之。當時群臣材識不遠,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闡聖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伏維睿聖文武皇帝陛下,神聖英武,數千百年已來,未有倫比。即位之初,即不許度人為僧尼道,又不許創立寺觀。臣常以為高祖之志,必行於陛下之手,今縱未能即行,豈可恣之轉令盛也?

  今聞陛下令群僧迎佛骨於鳳翔,御樓以觀,舁入大內,又令諸寺遞迎供養。臣雖至愚,必知陛下不惑於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豐人樂,徇人之心,為京都士庶設詭異之觀,戲玩之具耳。安有聖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難曉,苟見陛下如此,將謂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聖,猶一心敬信;百姓何人,豈合更惜身命!」焚頂燒指,百十為群,解衣散錢,自朝至暮,轉相仿效,惟恐後時,老少奔波,棄其業次。若不即加禁遏,更歷諸寺,必有斷臂臠身以為供養者。傷風敗俗,傳笑四方,非細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國命,來朝京師,陛下容而接之,不過宣政一見,禮賓一設,賜衣一襲,衛而出之於境,不令惑眾也。況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穢之餘,豈宜令入宮禁?

  孔子曰:「敬鬼神而遠之。」古之諸侯,行吊於其國,尚令巫祝先以桃茹祓除不祥,然後進吊。今無故取朽穢之物,親臨觀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舉其失,臣實恥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聖人之所作為,出於尋常萬萬也。豈不盛哉!豈不快哉!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鑒臨,臣不怨悔。無任感激懇悃之至,謹奉表以聞。臣某誠惶誠恐。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