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元代 / 舒頔 / 小重山·端午
拼 译 译

《小重山·端午》

舒頔 〔元代〕

碧艾香蒲處處忙。

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細纏五色臂絲長。

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

千年忠義氣,日星光。

離騷讀罷總堪傷。

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小重山·端午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到處採擷艾蒿、蒲草繁忙,誰家的青年男女,準備過端午節?五色絲帶纏繞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內心惆悵,還有誰在端午節追悼屈原?過去的事不要評論衡量,屈原忠義氣節,可與日月相比。讀完了《離騷》總能感到悲傷。沒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樹蔭底下乘涼。

注釋小重山:詞牌名。又名「小重山令」。《金奩集》入「雙調」。唐人例用以寫「宮怨」,故其調悲。五十八字,前後片各四平韻。端午: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等,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亦以紀念相傳於是自沉汨羅江的古代愛國詩人屈原,有裹粽子及賽龍舟等風俗。碧艾:綠色的艾草。香蒲(pú):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稱蒲草。生長在水邊或池沼內。葉狹長,夏季開花,雌雄花穗緊密排列在同一穗軸上,形如蠟燭,有絨毛,可做枕頭心;葉片可編織蓆子、蒲包、扇子。花粉稱蒲黃,用為止血藥。舊時端午節有在門口掛菖蒲、艾葉、蒿草、白芷等植物的習俗。明陳汝元《金蓮記·就逮》:「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龍舟飛競。」端陽:端陽節,端午節的別稱。明馮應京《月令廣義·歲令一·禮節》:「五月初一至初五日名女兒節,初三日扇市,初五日端陽節,十三日龍節。」五色臂絲:荊楚風俗,端午節以紅、黃、藍、白、黑五彩絲系臂,相傳這五彩絲線代表着東、西、南、北、中五方神力,可以抵禦邪祟災瘟,人們稱之為「長命線」。一說這五彩象徵着五色龍,可以降服鬼怪。惆悵:因失意或失望而傷感、懊惱。《楚辭·九辯》:「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吊:憑弔,悼念。沅(yuán)湘:二水名,沅水和湘水的並稱。沅水發源於貴州,湘水發源於廣西,都經過湖南省注入洞庭湖。戰國楚詩人屈原遭放逐後,曾長期流浪沅湘間。湘水支流中有汨羅江,為屈原自沉之處。《楚辭·離騷》:「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這裡指代屈原。往事:過去的事情。《荀子·成相》:「觀往事,以自戒,治亂是非亦可識。」此指屈原投江自盡之事。論量(liáng):評論,計較。唐吳兢《貞觀政要·論任賢》:「至於論量人物,直道而言。」千年:極言時間久遠。晉陶淵明《輓歌詩》:「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忠義:忠貞義烈。《後漢書·桓典傳》:「 獻帝即位,三公奏典前與何進 謀誅閹官,功雖不遂,忠義炳著。」此指屈原的忠貞義氣。日星光:屈原《九章·涉江》:「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同光。」這句是說屈原的忠義氣節永不泯滅,就像太陽和星星的光輝一樣。離騷:指屈原的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此詩抒發了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的鬥爭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解:懂得,明白。無人解:此句寫出作者感嘆不被世俗所理解的心情。午陰:中午的陰涼處。常指樹蔭下。宋蘇舜欽《寄題趙叔平嘉樹亭》詩:「午陰閒淡茶煙外,曉韻蕭疏睡雨中。」▲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小重山·端午 - 賞析

「空惆悵」慨嘆了世人忙於節日的喜慶,而不愛解或淡忘了端午節厚重的歷史內涵:表達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之情。「無人解」抒發了作者不為世俗愛解的孤寂落寞情懷,也表達了對屈原忠義氣節的崇敬。

這首詞詞突出的表現手法是對比。上闋中,眾人的繁忙喜慶和作者的獨自惆悵形成對比;下闋中,世俗對屈原的不愛解和作者讀《離騷》的深切感傷形成對比。

這首詞蘊含了濃重的屈族風味,描寫的是荊楚之地的端午風俗。全詞從「碧艾香蒲」入筆,「處處忙」道出了端午時節的忙碌。兒共女,慶端陽,描摹出一幅合家團圓共度佳節的溫馨,刻畫出了中華屈族在節日之中共享天倫的樂趣。「細纏五色臂絲長」,纏五色臂絲是荊楚之地的一種屈族風俗,是在端午節由孩子們將五色絲帶纏在臂上,這種五色的臂絲又叫「朱索」或者「長命縷」,據說能夠降服鬼怪,企保平安。上闋的詞後兩句「空惆悵,誰復吊沅湘」,將全詞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為下闋的悼念屈原奠定了基調,為抒情作了鋪墊。「誰復吊沅湘」,交代了「空惆悵」的緣由,原來人們忙着過端午,只是一般性地喜慶,而忘卻了這個特殊節日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誰還記得那為愛國詩人屈原呢?作者有感而發,直子俗弊。在這熱鬧喜慶的節日裡,詩人卻「空惆悵」,與「慶端陽」的熱鬧形成鮮明的對比。下闋直抒自己的感情,仍然運用了對比手法。就是寫追悼屈子之情思了。「往事莫論量」,確實,千年已過,人們記住詞多的不是屈子的《離騷》,而是汨羅江投河自盡的忠義氣節。「千年忠義氣,日星光」,日星本是天地的精華,終明兒不滅,將屈原的千古大義與日星之光相提並論,並不為過,大忠大義,愛當被永世銘記。「離騷讀罷宗堪傷」,此一句不人人寫出了對屈子大義的崇敬,還道出了文人的惺惺相惜。「無人解」,抒發了作者不為世俗愛解的孤寂落寞情懷,也表達了對屈原忠義氣節的崇敬。千年已過,便是何等的悲歌大義,又能被幾人記得呢?便是記得,又有幾人能解?樹轉午陰涼,端午之時的燥熱天氣,能得一份的涼意已是不易,莫非也是屈子的美意嗎?結尾由情歸景,景中又似有餘情,大有餘音不絕之意。

本曲以端午節為載體,從眼前所見的荊楚端午風俗寫起,描畫出一幅熱鬧繁忙的景象,與下片的「無人解」形成鮮明對比。但沅湘之水卻把作者帶入了歷史,通過紀懷屈原抒發自己對元朝覆滅的感傷和不仕明朝的節烈,「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等詩句傳達就是作者的傷感失落,而「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則表明了作者對元朝的忠貞決心。「樹轉午陰涼」,以景結情,情在景中,是古詩詞的常用收尾法。可以收到「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的餘韻繚繞的效果。作者的悲觀絕望之情溢於言表。

歷來寫端午的詩詞都很多,多半會提到屈原的舊事,借屈原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或者抒發自己鬱郁不得志的失落情懷,或者讚揚屈原的精神而表明自己的忠義之心,總之,流不盡的沅湘之水,就是中國失意文人的辛酸之淚。「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梅堯臣),「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戴叔倫)。

讀中國古詩詞總讓人覺得氣悶,而沒有怒髮衝冠的暢快,好像他們只會躲在角落裡哀怨或者表明忠心,從來都不會憤怒似的。詞多不過是裝瘋賣傻,「學呆,妝痴,誰解其中意?」「盡教他爭甚底,不如他瞌睡,不如咱沉醉,都不管天和地」,沒有幾個敢真正站起來去怒去喊去抗爭!這和《詩經》開創的「悲而不傷,哀而不怨」的溫柔敦厚的詩風與屈原的香草美人的藝術傳統是分不開的。▲

魏丕植.讀舒頔[J].黃河之聲,2012,09

小重山·端午 - 創作背影

《小重山·端午》是元曲作家、詩人、詞人舒頔的作品,作於明朝建立(1368年)之後的一個端午節。舒頔生平處於元明之際,《新元史》稱他「遭逢亂世」,「嘗避寇岩谷,被執,頔正色叱賊(指朱元璋等起義軍),賊感而釋之」。他忠於元朝,入明不仕。

魏丕植.讀舒頔[J].黃河之聲,2012,09

舒頔

作者:舒頔

舒頔(dí)(一三○四~一三七七),字道原,績溪,(今屬安徽省)人。擅長隸書,博學廣聞。曾任台州學正,後時艱不仕,隱居山中。入朝屢召不出,洪武十年(一三七七)終老於家。歸隱時曾結廬為讀書舍,其書齋取名「貞素齋」。著有《貞素齋集》、《北莊遺稿》等。《新元史》有傳。 

舒頔其它诗文

《許子仁相招山中敘話》

舒頔 〔元代〕

許君邀我來山中,我來但見堂戶空。主人送客過溪去,風吹兩岸花濛濛。

屋後萬疊金芙蓉,紫氣夜吐仙人宮。澗泉流香過白鹿,林木掛雨拖青虹。

羨君築室讀其下,迢遙不與世俗通。一聲黃鳥破幽夢,四顧空牖俱玲瓏。

我愛此地無暑氣,重來飽飯談仙蹤。

复制

《題海寧吳筠軒山水窠木卷》

舒頔 〔元代〕

世間名士多愛竹,為愛扶疏伴幽獨。虛心直節傲雪霜,盡日相看看不足。

松蘿山下延陵裔,自號筠軒詠淇澳。明窗淨几泚霜毫,煖日晴風弄蒼玉。

有時乘興寫山水,復貌時人真面目。一丘一壑胸次奇,萬貌萬形心匠蓄。

瀟瀟灑灑聲秋軒,瑟瑟琅琅撼昏屋。我家昔寓湘江濱,此君與我情最親。

別來廿載世離亂,蹤跡萍梗無音塵。適與筠軒偶相見,一笑袖拂松蘿昏。

怡然贈我一幅畫,滄江萬頃波粼粼。遠岫雲開虎嘯月,疏林霜落鴻來賓。

抱琴疑是林和靖,谷口又類鄭子真。扁舟蕩漾空闊際,蘆花兩岸紛繽繽。

感子高情寫幽趣,世無管鮑行踆踆。明朝漁翁約我度溪曲,彷佛又似桃源人。

复制

《適耕堂為吳琴汪壽甫扁而賦之》

舒頔 〔元代〕

萌坑(一作夫容)嶺下吳琴(一作中平)村,中有汪氏居其源。

威烈遺風千載間(一作文公外家道義門),積善好禮枝葉蕃。

衣冠濟楚信行惇,築室亢燥依山根。適耕大篆楣扁存,掛經扶耒窮朝昏。

以適為樂遺子孫,浮雲富貴安足論。荒煙衰草金谷園,雲關霧谷截來轅,煙蓑雨笠遠市喧。

肯堂有子班篪塤,山川瑞氣藏渾淪。文光五采朝吐吞,月明清夜啼黃猿。

不羨變化南溟鯤,不貪爵祿何負恩。春蘭秋菊芬幽軒,客至談笑開清尊。

任彼輕薄手覆翻,退處寧學羝觸籓。女及笄嫁男已婚,俯仰無愧乾與坤。

醉眠老腹摩朝暾,至樂百世垂後昆。

复制

《送何子舟征官秩滿》

舒頔 〔元代〕

友朋情若何,最苦是離別。親愛不忍舍,臨岐語嗚咽。

宦遊南北州,江海多隔越。為官不必高,飲酒不必冽。

寬厚長者心,剛強見中輟。所以甘棠陰,千載稱召伯。

复制

《木槿》

舒頔 〔元代〕

愛花朝朝開,憐花暮即落。顏色雖可人,賦質無乃薄。

亭亭映清池,風動亦綽約。彷佛芙蓉花,依稀木芍藥。

炎天眾芳彫,而此獨凌鑠。慰目聊娛情,蒼松在岩壑。

复制

《織婦吟三首次知縣許由衷》

舒頔 〔元代〕

妾家住西湖,家貧守清素。年方二十初,學織常恐暮。

父母生我時,不識當門戶。夫君良家子,安肯受辛苦。

复制

《竹溪書室圖為黃克文題》

舒頔 〔元代〕

清溪溪上竹無數,愛竹移家竹林住。階前老竹鏗玉聲,秋夜讀書沾竹露。

書聲繞屋雜竹聲,竹色侵書助書趣。竹根個個長龍孫,竹上鸞凰亦來聚。

有時攜琴倍竹彈,兩袖清陰分竹翠。雲梢月干竹弄影,杖竹尋詩過橋去。

平生性癖亦愛竹,不問主人造竹所。君不見一筇投陂忽變化,萬卷幡胸勝插架。

复制

《為苗民所苦歌六十韻》

舒頔 〔元代〕

二月日初七,壓天風雨急。僕夫問訊回,苗民水渦集。

倉卒戒行李,二三競奔入。天寒泥塗滑,出戶行不得。

或牽牛數頭,或縛雞數隻。長槍插檐高,短劍耀白日。

動輒便殺人,相遇焉敢敵。雜以無藉徒,孰與分南北。

老母驚且憂,扶持間道出。彼來此已遁,囊橐罄收拾。

急度墓頭嶺,復恐見雪跡。行行葉由凹,手足俱戰慄。

兒雲母疾行,母說疲無力。坐憩長松下,蔽身草不密。

又逢惡少來,見罵作強賊。刀槍羅我前,性命在咫尺。

母雲我兩兒,懼怕避橫逆。再拜致哀告,慟哭並二侄。

衣衫盡剝脫,裸體肉見赤。長繩與弟連,縛手黑如漆。

嗔叱行步遲,遽以大刀擊。血流未得止,苦痛走更疾。

漸圍至田中,槍立哨齊吸。拔刀斫弟項,乞免幸勿及。

母憂失兩兒,兒復憂母泣。艱險萬狀生,憂危苦勞役。

內懷五臟飢,外被一身濕。箠楚卒未休,死生安可必。

山中亦何有,所蓄僅米粒。檢括殆無遺,忽忽日將夕。

留連至宋村,心緒茫若失。倏逢一卒來,相見似相識。

貌懇心甚慈,眾皆被呵叱。但云解其縛,外懼中悅懌。

兄弟相依回,泣母何處覓。哀矜復自憐,舉目百無一。

頃刻子見母,哀號敘痛衋。斫松代膏明,拾草當菅席。

主僕皆畏寒,相忘共薰炙。憂懼不待明,雞鳴咸盥櫛。

又復去喜坑,晨星尚未沒。山家已避舍,老母獨匍匐。

逐隊躋山椒,冒雨倚松立。頭上水淋面,足下寒徹骨。

明朝古唐山,盤折猶律崒。亂石如蹲虎,狹徑跨其脊。

呼號風泠泠,掩映雲羃羃。初疑茫昧中,天地如開闢。

往來不暫停,昏黑亦忘食。當時已狼狽,寧復問家室。

幼女猶可憐,含啼抱嗚悒。不憂行路難,但恐棄溝洫。

朝廷本除禍,仁道立民極。假威及蠻猺,所至皆戲劇。

殺掠果何辜,曷嘗分玉石。披蘿遍山林,盪掃空郡邑。

不幸生斯時,處處值荊棘。皇天遠不聞,愁悶填胸臆。

殘喘儻久延,今亦匪疇昔。渠魁未殄除,默坐長太息。

复制

《至泰州書徐千戶壁二首其二》

舒頔 〔元代〕

圖書整整堆蓬蓽,劍戟森森擁柳營。留客茶瓜話平昔,隨緣妝點泰州城。

复制

《其二 皆春樓》

舒頔 〔元代〕

樓前景物逐時新,樓上笙歌日日春。華麗已隨時節換,東風吹恨柳眉顰。

复制

《維揚十詠 其四 平山堂》

舒頔 〔元代〕

平山山上構高堂,堂下青蕪接大荒。堂廢山空人不見,冷雲秋草臥橫岡。

复制

《春日雜言三首 其一》

舒頔 〔元代〕

石煖苔衣軟,溪春荇帶長。化工無限意,袖手立斜陽。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