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元代 / 戴良 / 贈別呂用明
拼 译 译

《贈別呂用明》

戴良 〔元代〕

旅雁薄霄游,輕鷗掠水飛。

相逢多間阻,所向有高卑。

偶此風雨過,解後洲渚湄。

翩翩形影亂,噭噭鳴聲悲。

日落水氣寒,月高風景移。

矰繳發中流,又復夜驚離。

迴翔空有志,棲宿定何時。

飄飄天衢上,往慎子毛衣。

复制
戴良

作者:戴良

(1317—1383)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雲林。通經、史百家暨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尋棄去,學古文於黃、柳貫、吳萊。學詩於余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後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為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戴良其它诗文

《和陶淵明飲酒 其四》

戴良 〔元代〕

一鳥乘風起,逍遙天畔飛。一鳥墮泥塗,噭噭鳴聲悲。

升沉亦何常,時去兩無依。我昔道力淺,磬折久忘歸。

邇來解其會,百念坐自衰。惟尋醉鄉樂,一任壯心違。

复制

《朱鷺》

戴良 〔元代〕

朱鷺何從止,去啄金堤飲玉水。朝隨赤雁暮碧雞,蕩漾驚波不得棲。

有時挾子上林去,網絲紛紛復難避。不如斂翅江海湄,遠卻幽并遊俠兒。

复制

《丹溪翁傳》

戴良 〔元代〕

  丹溪翁者,婺之義烏人也,姓朱氏,諱震亨,字彥修,學者尊之曰丹溪翁。翁自幼好學,日記千言。稍長,從鄉先生治經,為舉子業。後聞許文懿公得朱子四傳之學,講道八華山,復往拜焉。益聞道德性命之說,宏深粹密,遂為專門。一日,文懿謂曰:「吾臥病久,非精於醫者,不能以起之。子聰明異常人,其肯遊藝於醫乎?」翁以母病脾,於醫亦粗習,及聞文懿之言,即慨然曰:「士苟精一藝,以推及物之仁,雖不仕於時,猶仕也。」乃悉焚棄向所習舉子業,一於醫致力焉。

  時方盛行陳師文、裴宗元所定《大觀二百九十七方》,翁窮晝夜是習。既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勢不能以盡合。苟將起度量,立規矩,稱權衡,必也《素》、《難》諸經乎!然吾鄉諸醫鮮克知之者。」遂治裝出遊,求他師而叩之。乃渡浙河,走吳中,出宛陵,抵南徐,達建業,皆無所遇。及還武林,忽有以其郡羅氏告者。羅名知悌,字子敬,世稱太無先生,宋理宗朝寺人,學精於醫,得金劉完素之再傳,而旁通張從正、李杲二家之說。然性褊甚,恃能厭事,難得意。翁往謁焉,凡數往返,不與接。已而求見愈篤,羅乃進之,曰:「子非朱彥修乎?」時翁已有醫名,羅故知之。翁既得見,遂北面再拜以謁,受其所教。羅遇翁亦甚歡,即授以劉、李、張諸書,為之敷揚三家之旨,而一斷於經,且曰:「盡去而舊學,非是也。」翁聞其言,渙焉無少凝滯於胸臆。居無何,盡得其學以歸。

  鄉之諸醫泥陳、裴之學者,聞翁言,即大驚而笑且排,獨文懿喜曰:「吾疾其遂瘳矣乎!」文懿得末疾,醫不能療者十餘年,翁以其法治之,良驗,於是諸醫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譽。數年之間,聲聞頓著。翁不自滿足,益以三家之說推廣之。謂劉、張之學,其論臟腑氣化有六,而於濕熱相火三氣致病為最多,遂以推陳致新瀉火之法療之,此固高出前代矣。然有陰虛火動,或陰陽兩虛濕熱自盛者,又當消息而用之。謂李之論飲食勞倦,內傷脾胃,則胃脘之陽不能以升舉,並及心肺之氣,陷入中焦,而用補中益氣之劑治之,此亦前人之所無也。然天不足於西北,地不滿於東南。天,陽也;地,陰也。西北之人,陽氣易於降;東南之人,陰火易於升。苟不知此,而徒守其法,則氣之降者固可愈,而於其升者亦從而用之,吾恐反增其病矣。乃以三家之論,去其短而用其長,又復參之以太極之理,《易》、《禮記》、《通書》、《正蒙》諸書之義,貫穿《內經》之言,以尋其指歸。而謂《內經》之言火,蓋與太極動而生陽、五性感動之說有合;其言陰道虛,則又與《禮記》之養陰意同。因作《相火》及《陽有餘陰不足》二論,以發揮之。

  於是,翁之醫益聞。四方以病來迎者,遂輻湊於道,翁咸往赴之。其所治病凡幾,病之狀何如,施何良方,飲何藥而愈,自前至今,驗者何人,何縣裡,主名,得諸見聞,班班可紀。

  浦江鄭義士病滯下,一夕忽昏仆,目上視,溲注而汗泄。翁診之,脈大無倫,即告曰:「此陰虛而陽暴絕也,蓋得之病後酒且內,然吾能愈之。」即命治人參膏,而且促灸其氣海。頃之手動,又頃而脣動。及參膏成,三飲之蘇矣。其後服參膏盡數斤,病已。

  天台周進士病惡寒,雖暑亦必以綿蒙其首,服附子數百,增劇。翁診之,脈滑而數,即告曰:「此熱甚而反寒也。」乃以辛涼之劑,吐痰一升許,而蒙首之綿減半;仍用防風通聖飲之,愈。周固喜甚,翁曰:「病癒後須淡食以養胃,內觀以養神,則水可生,火可降;否則,附毒必發,殆不可救。」彼不能然,後告疽發背死。

  一男子病小便不通,醫治以利藥,益甚。翁診之,右寸頗弦滑,曰:「此積痰病也,積痰在肺。肺為上焦,而膀胱為下焦,上焦閉則下焦塞,辟如滴水之器,必上竅通而後下竅之水出焉。」乃以法大吐之,吐已,病如失。

  一婦人產後有物不上如衣裾,醫不能喻。翁曰:「此子宮也,氣血虛,故隨子而下。」即與黃芪當歸之劑,而加升麻舉之,仍用皮工之法,以五倍子作湯洗濯,皺其皮。少選,子宮上,翁慰之曰:「三年後可再生兒,無憂也。」如之。

  一貧婦寡居病癩,翁見之惻然,乃曰:「是疾世號難治者,不守禁忌耳。是婦貧而無厚味,寡而無欲,庶幾可療也。」即自具藥療之,病癒。後復投四物湯數百,遂不發動。

  翁之為醫,皆此類也。蓋其遇病施治,不膠於古方,而所療則中;然於諸家方論,則靡所不通。他人靳靳守古,翁則操縱取捨,而卒與古合。一時學者咸聲隨影附,翁敎之亹亹忘疲。

  翁春秋既高,乃徇張翼等所請,而著《格致餘論》、《局方發揮》、《傷寒辨疑》、《本草衍義補遺》、《外科精要新論》諸書,學者多誦習而取則焉。

  翁簡愨貞良,剛嚴介特,執心以正,立身以誠,而孝友之行,實本乎天質。奉時祀也,訂其禮文而敬泣之。事母夫人也,時其節宣以忠養之。寧歉於己,而必致豐於兄弟;寧薄於己子,而必施厚於兄弟之子。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好論古今得失,慨然有天下之憂。世之名公卿多折節下之,翁為直陳治道,無所顧忌。然但語及榮利事,則拂衣而起。與人交,一以三綱五紀為去就。嘗曰:天下有道,則行有枝葉;天下無道,則辭有枝葉。夫行,本也;辭,從而生者也。苟見枝葉之辭,去本而末是務,輒怒溢顏面,若將浼焉。翁之卓卓如是,則醫特一事而已。然翁講學行事之大方,已具吾友宋太史濂所為翁墓誌,茲故不錄,而竊錄其醫之可傳者為翁傳,庶使後之君子得以互考焉。

  論曰:昔漢嚴君平,博學無不通,賣卜成都。人有邪惡非正之問,則依蓍龜為陳其利害。與人子言,依於孝;與人弟言,依於順;與人臣言,依於忠。史稱其風聲氣節,足以激貪而厲俗。翁在婺得道學之源委,而混跡於醫。或以醫來見者,未嘗不以葆精毓神開其心。至於一語一默,一出一處,凡有關於倫理者,尤諄諄訓誨,使人奮迅感慨激厲之不暇。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若翁者,殆古所謂直諒多聞之益友,又可以醫師少之哉?

复制

《歲暮感懷四首 其四》

戴良 〔元代〕

自我離鄉井,棲棲又十秋。一身渾是累,此世可無憂。

道路誰青眼,風塵自白頭。但求歸葬地,餘事總休休。

复制

《秋興五首 其二》

戴良 〔元代〕

咸陽城下動秋風,落木蕭蕭漢苑空。太液曾聞駐游輦,上林誰見弋飛鴻。

王侯第宅蒼茫外,錦繡山河感慨中。關塞只今無夢到,白頭吟望思無窮。

复制

《投王郡守》

戴良 〔元代〕

已落時人後,誰能說姓名。

惟應馬南郡,偏重鄭康成。

賓館懸床待,公庭罷吏迎。

為居門下久,童僕亦多情。

复制

《留別白沙諸友 其二》

戴良 〔元代〕

雨暗長江日,鍾動寒城曙。居人息深閣,遊子行多露。

冥冥見煙花,曖曖想雲樹。不道絕游從,晨昏自難度。

复制

《感懷 其四》

戴良 〔元代〕

良辰豈長遇,陰晦在須臾。今日弗為樂,明旦恐不如。

都門多佳麗,清囀當座隅。促席道平素,況有高士俱。

列俎過三鼎,傾酒盡百壺。揮金娛心意,慷慨不留儲。

達人每滔盪,俗士恆自拘。白頭懷轗軻,撫己一長吁。

复制

《雙劍篇》

戴良 〔元代〕

君不見干將冶鐵鐵不流,鏌邪遇之剪指投。赫然鍊成雙寶劍,遂匿其陽以陰獻。

雌雄離隔經幾年,一朝飛墮君侯前。乃知神物不虛授,必待英豪始聯偶。

從今永近君侯身,玉頭珠口相鮮新。韜里束來白鷳尾,匣中藏卻綠龜鱗。

遭時未息干戈事,且為君侯充武備。黑犀中斷未為奇,白蛇夜斬方稱利。

五山精,六金英。也曾埋沒豫章城,時時紫氣斗間明。

占者已知吾國興,君侯佩之可千齡。

复制

《和陶淵明連雨獨飲》

戴良 〔元代〕

平生不解醉,來飲輒頹然。近賴好事人,置我嵇阮間。

一酌憂盡忘,數斟思已仙。似同曾點輩,舞此風雩天。

人道何所本,乃在羲皇先。如何末代下,莫挽淳風還。

淫雨動連月,此日復何年。履運有深懷,酒至已忘言。

复制

《泛海》

戴良 〔元代〕

仲夏發會稽,乍秋別勾章。

擬杭黑水海,首渡青龍洋。

南條山已斷,北界水何長。

近遠浪為國,周圍天作疆。

川後偶安恬,天吳亦屏藏。

盪槳乘月疾,掛席逐風揚。

零露拂蟠木,旭日耀扶桑。

我行無休隙,此去何渺茫。

東海蹈仲連,西溟遁伯陽。

輕名冀道勝,重己企時康。

孰謂情可陳,旅念坐自傷。

复制

《至古城飲馮氏家》

戴良 〔元代〕

跋馬向斯里,仿佛見鄉蒦。

徒知故山近,終嫌歸路斷。

移疾駐近郊,薄言息短翰。

新知固雲集,舊交多雨散。

惟君好兄弟,視我實親串。

慷慨談昔游,留連興累嘆。

荒基記歌榭,棄礎憶吟館。

不睹物興衰,詎知時治亂。

鄙人獲良晤,是節牽薄宦。

清卮阻久陪,別袂限長判。

作詩寫情慮,聊用慰憂患。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