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先秦 / 佚名 / 國風·唐風 / 有杕之杜
拼 译 译

《有杕之杜》

佚名 〔先秦〕

有杕之杜,生於道左。

彼君子兮,噬肯適我?中心好之,曷飲食之?有杕之杜,生於道周。

彼君子兮,噬肯來游?中心好之,曷飲食之?。

有杕之杜 - 譯文及註釋

譯文那棵杜梨真孤獨,長在路左偏僻處。那君子啊來風度,可願屈就來訪吾?愛賢盼友欲傾訴,何不請來喝一壺?那棵杜梨真孤獨,長在路右偏僻處。那君子啊來風度,可願屈就來看吾?愛賢盼友欲傾訴,何不請來喝一壺?

注釋杕(dì 地):樹木孤生獨特貌。杜:杜梨,又名棠梨。道左:道路左邊,古人以東為左。噬(shì 是):發語詞。一說何,曷。適:到,往。曷:同「盍」,何不。飲食(yìn sì 印四):喝酒吃飯。一說滿足情愛之欲。周:右的假借。游:來看。▲

《先秦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35頁

有杕之杜 - 賞析

關於此篇詩旨,歷來有多種看法:一、刺晉武公說(《毛詩序》等),二、好賢說(朱熹《詩集傳》、何楷《詩經世本古義》等),三、迎賓短歌說(高亨《詩經今注》),四、思念征夫說(藍菊蓀《詩經國風今譯》等),五、流浪乞食說(陳子展《國風選譯》等),六、情歌說(程俊英《詩經譯註》等),七、孤獨盼友說(朱守亮《詩經評釋》等)。

以上幾說,當以孤獨盼友說貼近詩旨。

古往今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不可缺少的。此詩就是描寫一個孤獨者切盼友人來訪,共飲談心,以解孤獨寂寞之苦。

人類都有一種「共生欲望」,而這種「共生欲望」又是以人們的相互幫助、彼此交流為基礎的。一旦得不到滿足或有所缺憾時,就會產生孤獨感。當「共生欲望」得以滿足時,孤獨感也就隨之消除。看來,詩中的「我」,似乎已經意識到自己與外界隔了一堵「牆」,失去了和朋友的交往,深感孤獨,為了擺脫這種孤獨感,獲得精神上的慰藉或寄託,他力圖改變與世隔絕的處境,渴望有良友來訪,彼此建立友誼,交流感情。

全詩以「我」的心理活動為主線,以期待的眼光,誠摯的態度,殷勤款待的方式,頻頻召喚「君子」來訪做客。「我」從自己強烈的尋友願望出發,步步設想雙方的心態和行為。「我」對「君子」「中心好之」,然而他「噬肯適我」、「噬肯來游」嗎?只恐「求之不得」的心理活動躍然紙上。「肯』字落筆妙,心冀其來,然未敢期其中心肯之而必來也。」(朱守亮《詩經評釋》)從全詩看,「中心好之」是關鍵句子,不可輕易讀過。「我」對「君子」有好感,切盼與之交往,但用何種方法進行呢?思之再三,何不請「君子」來家做客,端上美酒佳肴,殷勤待之。藉此機會,一則表明自己好客的誠意,二則可以交流情感,加深友誼。或許這就是此詩兩章末句均用「曷飲食之」的用意所在。再細細玩味,「曷」字似有「畫外之音」——試探的心理;或如牛運震所說:「『曷』字有欲言不盡之妙也。」(《詩志》)

至於「我」的盼友願望是否實現,詩中沒有交代,這裡姑且不論。不過有一點則是可以肯定的,即原先「我」的孤獨感,通過詩歌已有所宣洩,得到一定緩解。

讀完這首短詩,眼前呈現出一幅生動的畫面:荒野古道旁,立着一株孤零零的杜梨樹,盼友者站在那裡翹首苦盼「君子」來訪的神態,殷勤款待「君子」時的情景,歷歷在目。(此為「我」的想像)

此詩章法結構帶有民歌反覆詠唱的特點。各章的句數、字數相同。要說有變化,僅在第二章的二、四句末換了三個字,即第一章的「左」改為「周」,「適我』』改為「來游」。換字又與換韻有關,第一章的「左」與「我」隔句押韻,第二章的「周」與「游」隔句押韻。▲

《先秦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35-236頁

佚名其它诗文

《夫人城》

王宗旦 〔宋代〕

詩人刺哲婦,老氏戒佳兵。何此金湯固,長存粉黛名。

复制

《江城子》

蘇軾 〔宋代〕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李波小妹歌》

魏胡太后 〔南北朝〕

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馬如卷蓬。

左射右射必疊雙。

婦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

《荷葉杯·知己一人誰是》

納蘭性德 〔清代〕

知己一人誰是?已矣。

贏得誤他生。

有情終古似無情,別語悔分明。

莫道芳時易度,朝暮。

珍重好花天。

為伊指點再來緣,疏雨洗遺鈿。

《燕台四首。秋》

李商隱 〔唐代〕

月浪沖天天宇濕,涼蟾落盡疏星入。

雲屏不動掩孤嚬,西樓一夜風箏急。

欲織相思花寄遠,終日相思卻相怨。

但聞北斗聲迴環,不見長河水清淺。

金魚鎖斷紅桂春,古時塵滿鴛鴦茵。

堪悲小苑作長道,玉樹未憐亡國人。

瑤琴愔愔藏楚弄,越羅冷薄金泥重。

簾鈎鸚鵡夜驚霜,喚起南雲繞雲夢。

雙璫丁丁聯尺素,內記湘川相識處。

歌唇一世銜雨看,可惜馨香手中故。

复制

《樓上曲 其一》

張元干 〔宋代〕

樓外夕陽明遠水。

樓中人倚東風裡。

何事有情怨別離。

低鬟背立君應知。

東望雲山君去路。

斷腸迢迢盡愁處。

明朝不忍見雲山。

從今休傍曲闌干。

复制

《和孔郎中荊林馬上見寄》

蘇軾 〔宋代〕

秋禾不滿眼,宿麥種亦稀。

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膚肌。

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飢。

方將怨無襦,忽復歌緇衣。

堂堂孔北海,直氣凜群兒。

朱輪未及郊,清風已先馳。

何以累君子,十萬貧與羸。

滔滔滿四方,我行竟安之。

何時劍關路,春山聞子規。

复制

《觀雲篇》

鄧雲霄 〔明代〕

片雲停高空,微風忽相扇。

白衣與蒼狗,恍惚須更變。

持將比世情,百態今可見。

誰能決浮雲,銀漢弄清淺。

复制

《送僧歸剡山》

貫休 〔唐代〕

遠逃為亂處,寺與石城連。

木落歸山路,人初刈剡田。

荒林猴咬栗,戰地鬼多年。

好去楞伽子,精修莫偶然。

复制

《白雲山房》

周倫 〔明代〕

春山行看白雲生,雲白山青夜雨晴。

半日閒乘蘇子興,一空談悟遠公情。

花宮雁塔隱還見,斷嶺敧崖補欲平。

深坐夕陽催去馬,幾時聯榻聽鐘聲。

复制

《寄楊工部聞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

姚合 〔唐代〕

採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沈。

畫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尋。

芳新生石際,幽嫩在山陰。

色是春光染,香驚日氣侵。

試嘗應酒醒,封進定恩深。

芳貽千里外,怡怡太府吟。

复制

《蔡節婦詩 其二》

烏斯道 〔明代〕

奉姑憂戚中,訓子識字初。金鳳買姑藥,繡麟易子書。

姑沒子已長,今當子孫娛。朱萱隔疏箔,翠竹森前除。

春酒洽鄰母,暮齒為何如。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