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明代 / 楊士奇 / 胡原節升大理鄉復巡視浙江索詩賦四絕句 其三
拼

《胡原節升大理鄉復巡視浙江索詩賦四絕句 其三》

楊士奇 〔明代〕

攬轡南乘使者軺,秋風古道不辭遙。豺狼掃跡瘡痍復,須遣遺民感聖朝。

复制

胡原節升大理鄉復巡視浙江索詩賦四絕句 其三 - 賞析

楊士奇

作者:楊士奇

楊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學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號東里,諡文貞,漢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縣澄江鎮)人。官至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歷五朝,在內閣為輔臣四十餘年,首輔二十一年。與楊榮、楊溥同輔政,並稱「三楊」,因其居地所處,時人稱之為「西楊」。「三楊」中,楊士奇以「學行」見長,先後擔任《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總裁。 

楊士奇其它诗文

《送袁止安太常受誥後還餘干 其三》

楊士奇 〔明代〕

蕭散浮雲流水蹤,少年湖海與君同。豈知黃鶴樓前別,又向蒼龍闕下逢。

圭組有時還暇逸,琴書隨意共從容。無應俱傍西江住,獨自蒲帆趁北風。

复制

《解筠澗先生輓詩》

楊士奇 〔明代〕

東山千餘仞,其下文水馳。馳水去不還,高山黯無輝。

夫子在世時,芳名揚四陲。夙志騖姬孔,肆力究皇羲。

窅窅萬化原,玄悟探其微。秋荷襲裳衣,春蘭充佩褘。

發軔蹈佳軌,周旋豈踰規。道存希有濟,才高未見施。

曠視六合中,時時寫雄詞。奮如蛟龍躍,燁然雲章垂。

濟南講遺經,河汾論匡時。翹翹問業者,詵詵日來歸。

居常以樂天,逍遙介期頤。一朝隨埃風,飄然遠去茲。

奄忽歷星霜,今來四五期。嗟余忝鄉郡,夙昔仰蓍龜。

引睇鑑湖阡,徒懷後時思。頫仰杳茫茫,中傷公詎知。

复制

《醉後調時彥》

楊士奇 〔明代〕

久坐倦煩燠,澄景回素商。青冥下湛露,丹桂揚天香。

濟濟金閨彥,高會白玉堂。和洽諧琴瑟,況復惜時光。

西齋有旨酒,何由共華觴。

复制

《送石彥誠徐聞知縣》

楊士奇 〔明代〕

朔風起嚴冬,凜凜亘晨暮。我友整行裝,迢遙戒長路。

祖餞集朋儔,暌離黯情緒。念子敦德義,雍容古人度。

飲水必澄源,涉蹊無枉步。伊昔丞小邑,□婺樂仁恕。

朅承公車徵,同游玉堂署。遂荷遷秩榮,還嬰理民務。

揚舲溯江湖,停艫展丘墓。行行睇嶺海,稍稍侵煙霧。

恭惟承宣重,豈復驅馳慮。會興中牟治,終流單父譽。

嗟予托久要,慚乏贐者具。惟期保貞素,永副心所慕。

复制

《書驛舟 其二》

楊士奇 〔明代〕

風激黃河白浪生,畫船南下日西明。怡人一片蕭閒趣,兩兩水禽相對鳴。

复制

《侍從海子飛放應制 其四》

楊士奇 〔明代〕

罝網臨郊一面張,凌雲排霧任飛翔。古今田獵三驅樂,惟有殷湯與聖皇。

复制

《題金文鼎清風樓卷 其五》

楊士奇 〔明代〕

先生已別金陵去,歸住吳淞近海濱。淇澳瀟湘隨處有,清風明月共何人。

复制

《題竹寄蕭安正》

楊士奇 〔明代〕

修竹紛紛蔭石台,高樓新傍竹西開。青天彩鳳盤雲下,白日鸞歌度澗來。

南阮詩書連絳帳,東山蒼翠落銀杯。桃花流水三年別,又儗青春放棹回。

复制

《挽吳彥直》

楊士奇 〔明代〕

珠還合浦日,令尹擅廉明。興學皆從化,鋤奸赫有聲。

詩書傳奕世,夷險任平生。婉婉臨終詠,聞之共愴情。

复制

《題竹送雅容老友復任湖廣布政聊寓折柳之意雲》

楊士奇 〔明代〕

榮捧天恩出,都門雨散絲。重臨江漢上,深慰吏民思。

純璞時稀識,貞松歲久知。相逢即相別,聊贈鳳凰枝。

复制

《孔經歷輓詩 其二》

楊士奇 〔明代〕

識爾趨庭際,芳年玉樹高。謙和自天性,文雅出時髦。

舊好過從斷,深情夢寐勞。他鄉新冢在,松柏晚蕭騷。

复制

《親政篇》

楊士奇 〔明代〕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蓋上之情達於下,下之情達於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交則泰,不交則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見,止於視朝數刻;上下之間,章奏批答相關接,刑名法度相維持而已。非獨沿襲故事,亦其地勢使然。何也?國家常朝於奉天門,未嘗一日廢,可謂勤矣。然堂陛懸絕,威儀赫奕,御史糾儀,鴻臚舉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視之,謝恩見辭,湍湍而退,上何嘗治一事,下何嘗進一言哉?此無他,地勢懸絕,所謂堂上遠於萬里,雖欲言無由言也。

  愚以為欲上下之交,莫若復古內朝之法。蓋周之時有三朝:庫門之外為正朝,詢謀大臣在焉;路門之外為治朝,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內為內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視朝,退視路寢聽政。」 蓋視朝而見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聽政而視路寢,所以通遠近之情。漢制: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門曰承天,元正、冬至受萬國之朝貢,則御焉,蓋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極門,其西曰太極殿,朔、望則坐而視朝,蓋古之正朝也。又北曰兩儀殿,常日聽朝而視事,蓋古之內朝也。宋時常朝則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則垂拱殿,正旦、冬至、聖節稱賀則大慶殿,賜宴則紫宸殿或集英殿,試進士則崇政殿。侍從以下,五日一員上殿,謂之輪對,則必入陳時政利害。內殿引見,亦或賜坐,或免穿靴,蓋亦有三朝之遺意焉。蓋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極也;外朝,象天市也;內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國朝聖節、冬至、正旦大朝則會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則奉天門,即古之外朝也。而內朝獨缺。然非缺也,華蓋、謹身、武英等殿,豈非內朝之遺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劉基,永樂以來如楊士奇、楊榮等,日侍左右,大臣蹇義、夏元吉等,常奏對便殿。於斯時也,豈有壅隔之患哉?今內朝未復,臨御常朝之後,人臣無復進見,三殿高閟,鮮或窺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積。孝宗晚年,深感有慨於斯,屢召大臣於便殿,講論天下事。方將有為,而民之無祿,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為恨矣。

  惟陛下遠法聖祖,近法孝宗,盡鏟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華、武英二殿,仿古內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從、台諫各一員上殿輪對;諸司有事咨決,上據所見決之,有難決者,與大臣面議之;不時引見群臣,凡謝恩辭見之類,皆得上殿陳奏。虛心而問之,和顏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盡。陛下雖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燦然畢陳於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內朝所以通遠近之情。如此,豈有近時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時,明目達聰,嘉言罔伏,野無遺賢,亦不過是而已。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