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明代 / 楊士奇 / 送彝訓兼問訊子勤 其二
拼

《送彝訓兼問訊子勤 其二》

楊士奇 〔明代〕

之官渺渺江南去,便道還家著錦衣。萬里誰無桑梓意,同鄉惆悵未同歸。

复制

送彝訓兼問訊子勤 其二 - 賞析

楊士奇

作者:楊士奇

楊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學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號東里,諡文貞,漢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縣澄江鎮)人。官至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歷五朝,在內閣為輔臣四十餘年,首輔二十一年。與楊榮、楊溥同輔政,並稱「三楊」,因其居地所處,時人稱之為「西楊」。「三楊」中,楊士奇以「學行」見長,先後擔任《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總裁。 

楊士奇其它诗文

《送劉巡檢赴廣東》

楊士奇 〔明代〕

奏最晨看拜紫宸,升官遄赴海南濱。身趨玉陛祗辭主,家過金川喜覲親。

紅蓼桂花明水驛,青松柳葉暗蠻津。休言弓馬非吾事,會有恩威服遠人。

复制

《蕭氏石岡十景詩為省身賦 其二 石壁》

楊士奇 〔明代〕

危石翠如削,影浸澄湖波。六月不知暑,香風生芰荷。

复制

《具慶堂詩》

楊士奇 〔明代〕

鬱郁喬林,發厚於本。源厚且深,其流斯遠。

維邢井宗,世服善仁。迨大父父,厥脩益勤。

父也在廷,祗帝任使。帝錫寵加,簡升其子。

子尚貴主,聯姻天潢。玉鞶麟衣,貂蟬煌煌。

乃作高堂,奉父與母。致隆愛敬,日獻春酒。

春酒在尊,鼎薦芬芳。父母眉壽,允樂且康。

允樂且康,孝心孔寧。立身事君,維孝之經。

士奇作詩,用諗都尉。具慶百齡,令聞長世。

复制

《題宋知州瞻彼南山圖詩》

楊士奇 〔明代〕

北方之山恆山尊,上出河漢凌星辰。常時出雲作霖雨,滋育萬物乘陽春。

東風浩蕩清川瀉,川上人家住瀟灑。內黃舊是故殷城,臨水觀山足公暇。

此邦名與山齊高,古來為政多賢勞。高山景仰攀逸駕,母負青年志氣豪。

复制

《題三泖歸耕卷贈管時勉歸吳松》

楊士奇 〔明代〕

客從雲間來,自言家遠村。用世闕材具,委身服田園。

開春起東作,良苗日愈蕃。下無螟螣苦,上有霖雨恩。

年和易堅好,為力誠不煩。當秋負穫歸,如坻積我門。

公家且輕稅,豈復憂飽溫。賢婦持機杼,稚子牧雞豚。

傍舍數老翁,歡會無晨昏。其人雖樸野,皆有忠厚言。

相與墟曲間,焉知市朝喧。違此未幾時,九扈鳴已繁。

去去情益敦,浮榮終不論。

复制

《朱中書為余寫溪山幽趣彥鼒南還遂以贈之並題詩云》

楊士奇 〔明代〕

山翠拂雲清,溪光湛虛碧。林亭攬澄爽,超然適所適。

為有江南趣,持贈江南客。公暇或披圖,還應憶江北。

复制

《題武昌陳氏榮壽堂 其二》

楊士奇 〔明代〕

九天鸞誥下林皋,五彩宮羅繡豸袍。榮壽堂中過百歲,日持仙醴薦仙桃。

复制

《過白河 其一》

楊士奇 〔明代〕

奉天靖難封功日,親見文皇語白河。欲渡未能冰遽合,萬人歡忭比滹沱。

复制

《張緝熙監丞輓詩 其二》

楊士奇 〔明代〕

八品儒官坐辟雍,白頭心事古人同。至今鼓篋橋門者,灑淚相思說至公。

复制

《蕭氏石岡十景詩為省身賦 其九 吉祥庵》

楊士奇 〔明代〕

石岡清絕處,蘭若傍岩開。年遠僧稀少,經廊生綠苔。

复制

《贈梁本之 其二》

楊士奇 〔明代〕

蜀山消盡雪皚皚,江水初平灩澦堆。問路遙穿三峽過,之官惟帶一經來。

林間女負巴鹽出,煙際人乘僰騎回。莫嘆遐方異風俗,此州元有穆清台。

复制

《親政篇》

楊士奇 〔明代〕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蓋上之情達於下,下之情達於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交則泰,不交則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見,止於視朝數刻;上下之間,章奏批答相關接,刑名法度相維持而已。非獨沿襲故事,亦其地勢使然。何也?國家常朝於奉天門,未嘗一日廢,可謂勤矣。然堂陛懸絕,威儀赫奕,御史糾儀,鴻臚舉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視之,謝恩見辭,湍湍而退,上何嘗治一事,下何嘗進一言哉?此無他,地勢懸絕,所謂堂上遠於萬里,雖欲言無由言也。

  愚以為欲上下之交,莫若復古內朝之法。蓋周之時有三朝:庫門之外為正朝,詢謀大臣在焉;路門之外為治朝,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內為內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視朝,退視路寢聽政。」 蓋視朝而見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聽政而視路寢,所以通遠近之情。漢制: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門曰承天,元正、冬至受萬國之朝貢,則御焉,蓋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極門,其西曰太極殿,朔、望則坐而視朝,蓋古之正朝也。又北曰兩儀殿,常日聽朝而視事,蓋古之內朝也。宋時常朝則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則垂拱殿,正旦、冬至、聖節稱賀則大慶殿,賜宴則紫宸殿或集英殿,試進士則崇政殿。侍從以下,五日一員上殿,謂之輪對,則必入陳時政利害。內殿引見,亦或賜坐,或免穿靴,蓋亦有三朝之遺意焉。蓋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極也;外朝,象天市也;內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國朝聖節、冬至、正旦大朝則會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則奉天門,即古之外朝也。而內朝獨缺。然非缺也,華蓋、謹身、武英等殿,豈非內朝之遺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劉基,永樂以來如楊士奇、楊榮等,日侍左右,大臣蹇義、夏元吉等,常奏對便殿。於斯時也,豈有壅隔之患哉?今內朝未復,臨御常朝之後,人臣無復進見,三殿高閟,鮮或窺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積。孝宗晚年,深感有慨於斯,屢召大臣於便殿,講論天下事。方將有為,而民之無祿,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為恨矣。

  惟陛下遠法聖祖,近法孝宗,盡鏟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華、武英二殿,仿古內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從、台諫各一員上殿輪對;諸司有事咨決,上據所見決之,有難決者,與大臣面議之;不時引見群臣,凡謝恩辭見之類,皆得上殿陳奏。虛心而問之,和顏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盡。陛下雖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燦然畢陳於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內朝所以通遠近之情。如此,豈有近時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時,明目達聰,嘉言罔伏,野無遺賢,亦不過是而已。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