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明代 / 楊榮 / 贈尚寶丞袁忠徹升少卿
拼 译 译

《贈尚寶丞袁忠徹升少卿》

楊榮 〔明代〕

兩世承恩寵眷隆,地居清禁職兼崇。君臣慶會時欣遇,父子光榮世莫同。

長侍龍顏仙仗里,每擎玉璽御筵中。鵷行屢得聯珂佩,欲贈新詩愧未工。

复制
楊榮

作者:楊榮

(1371—1440)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榮。建文二年進士。授編修。成祖即位,入文淵閣,令更名榮。多次從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詔出令,及旗志符驗,必得榮奏乃發。累官文淵閣大學士。永樂二十二年之役,抵達蘭納穆爾河,不見敵,議進止,惟榮與金幼孜言宜班師。帝從之。中途,帝卒。榮與幼孜以去京師遠,秘不發喪。仁宗即位,累進謹身殿大學士,工部尚書。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反,榮首請帝親征。加少傅。正統三年進少師。榮歷事四朝,謀而能斷。與楊士奇、楊溥同輔政,並稱三楊。卒諡文敏。有《後北征記》、《文敏集》。

楊榮其它诗文

《題折枝翎毛四首 其一 山桃畫眉》

楊榮 〔明代〕

片片紅霞入臉勻,妝成穠艷照青春。山禽亦有風流意,畫得雙蛾八字新。

复制

《題梅贈御史張楷》

楊榮 〔明代〕

雅韻不媚俗,孤標絕塵姿。皎如屑冰玉,點在虬龍枝。

窮冬寒氣盛,草木無華滋。寥寥溪谷間,春意先自知。

霜雪雖雲厲,清貞詎能欺。所以古君子,往往愛詠之。

廣平素勁正,亦吐幽婉辭。愛物愛其德,豈以顏色為。

念子柏台彥,脩潔無瑕疵。寫芳以相贈,比德良在茲。

陋彼春陽花,嫵媚為世嗤。勉哉樹高節,歲晏以為期。

复制

《送參議陳彝訓致仕還西江》

楊榮 〔明代〕

聖皇嗣大寶,寬仁布新令。敷此天地恩,豈但及萬姓。

群臣引年者,簪組從致政。矧君甫七帙,翩然發歸興。

懸車及茲時,抃舞拜恩命。念昔永樂初,遭逢亦何幸。

擢官鳳凰池,寵榮日斯盛。九載秩既終,仍官侍萬乘。

超遷佐方岳,任重德益稱。湖湘何渺茫,嶺海亦綿亘。

甘棠垂蔽芾,愛遺召南詠。茲言還故山,閒佚愜素性。

春光正明媚,花柳紛相映。都門集故交,為別復胥慶。

知止奚所懷,退休志先定。倦翼恣林棲,潛鱗樂川泳。

載賦歸去來,回視青天迥。

复制

《寄翰林編脩龔良器》

楊榮 〔明代〕

我憶初年在閭里,於爾嚴君重交誼。坐論夜雨碧窗前,醉舞春風落花里。

盟心托好真忘年,往來出入相後先。情深直擬金蘭契,意厚寧如膠漆堅。

一從辭家上天闕,平步雲衢依日月。只今已是三十春,兩地相看鬢成雪。

自慚碌碌衰懶餘,君恩未報將何如。故山迢遞隔江海,飛雁不帶南來書。

玉堂退直重相憶,幾度逢人問消息。光榮已喜沐恩封,老大偏憐少筋力。

翻思昔日辭家時,爾生數月方孩提。滄波東去白日逝,門牆桃李皆成蹊。

向來大比屬庚戌,喜爾翩然應時出。策名飛步冠群英,餘子紛紛孰能匹。

詞垣三載承寵光,御敕恩頒增焜煌。銀章紫綬貴尊甫,霞帔珠冠榮北堂。

人生際遇有如此,莫遣光陰枉拋棄。尋常晝錦不足誇,遠大勛名且須冀。

由來學問無終窮,好將經史精磨礱。促裝更囑來京早,摩挲老眼看騰衝。

复制

《劍池書館為鳳陽熊知府題》

楊榮 〔明代〕

豐城寶劍天下聞,紫氣曄煜光照昏。一朝劍去蛟龍合,池水深碧今猶存。

熊君書堂在池側,彷佛當年子云宅。紅簾綠幕對高秋,細雨青燈坐終夕。

翩然振翮起朝端,青瑣闈中列上班。功成又轉二千石,坐取功名如等閒。

有時夢入鄉園樹,還憶臨池讀書處。早晚承恩晝錦還,劍池魚鳥寧相負。

复制

《溪山清曉》

楊榮 〔明代〕

晴波何瀰漫,碧嶂自深窈。晨光發遙岑,爽氣動林杪。

雲際落飛泉,谷口聞啼鳥。怪底風露清,微茫楚天曉。

复制

《挽松齋》

楊榮 〔明代〕

羨君高誼與誰倫,自昔芳名動縉紳。道拾遺珠還故主,廩捐積粟賑饑民。

烏聲雜雨山花落,馬鬣封雲墓草新。賴有諸孫能繼述,豸冠文采映青春。

复制

《和致仕祭酒胡公詩三首 其二》

楊榮 〔明代〕

人生宦業似君稀,晚節投簪靜掩扉。撫景屢驚江燕語,緘情空望塞鴻飛。

關河道遠心相憶,牛斗墟明劍有輝。訓子有詩仍借重,援毫揮灑見襟期。

复制

《甘露詩》

楊榮 〔明代〕

聖皇車駕出九重,狩獵屢駐鐘山東。龍旗黃幄照晴空,羽林猛士氣如虹。

經丘越壑上巃嵷,是時霜清十月中。木葉脫落鳴天風,黃金羈絡玉花驄。

萬騎雜遝紛紜從,錦袍羽箭控雕弓。戈甲照日晴光融,豪鷹健鶻筋骨雄。

勁翮直上摩蒼穹,斮豜殪兕射麋熊。妖狐狡兔無遺蹤,鴐鵝鶖鶬勢蹙窮。

墮羽灑血相橫縱,歡呼得雋意氣濃。乃知聖主致治隆,不以既治忘武功。

因時順動習兵戎,為苗驅害慰三農。四郊自此樂年豐,上天降祥福聖躬。

瀼瀼甘露凝柏松,飴甘肪白醴酪醲。珠璣駢聯綴芳叢,粲粲不受杲日烘。

靈氛煜煜氣沖融,呈祥現瑞何所鍾。袞衣垂拱蓬萊宮,梯航玉帛俱來同。

小臣叨祿愧才庸,但願萬歲歌時雍。

复制

《送熊自誠南歸》

楊榮 〔明代〕

都門楊柳綠如絲,相送臨岐惜別離。九陌鶯花催淑景,一生湖海識襟期。

白頭就養看賢嗣,青眼交遊總故知。聞說江南多舊業,石榴花發到家時。

复制

《神功聖德詩一十五首 其七 度萬塔黃崖》

楊榮 〔明代〕

怪石巉岩聳碧空,浮圖高出勢穹窿。邊城百草經霜白,御帳千旗絢日紅。

天氣喜逢晴不雨,曙光偏覺靜無風。侍臣幾度承恩厚,顧問時時到幄中。

复制

《親政篇》

楊榮 〔明代〕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蓋上之情達於下,下之情達於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交則泰,不交則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見,止於視朝數刻;上下之間,章奏批答相關接,刑名法度相維持而已。非獨沿襲故事,亦其地勢使然。何也?國家常朝於奉天門,未嘗一日廢,可謂勤矣。然堂陛懸絕,威儀赫奕,御史糾儀,鴻臚舉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視之,謝恩見辭,湍湍而退,上何嘗治一事,下何嘗進一言哉?此無他,地勢懸絕,所謂堂上遠於萬里,雖欲言無由言也。

  愚以為欲上下之交,莫若復古內朝之法。蓋周之時有三朝:庫門之外為正朝,詢謀大臣在焉;路門之外為治朝,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內為內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視朝,退視路寢聽政。」 蓋視朝而見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聽政而視路寢,所以通遠近之情。漢制: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門曰承天,元正、冬至受萬國之朝貢,則御焉,蓋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極門,其西曰太極殿,朔、望則坐而視朝,蓋古之正朝也。又北曰兩儀殿,常日聽朝而視事,蓋古之內朝也。宋時常朝則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則垂拱殿,正旦、冬至、聖節稱賀則大慶殿,賜宴則紫宸殿或集英殿,試進士則崇政殿。侍從以下,五日一員上殿,謂之輪對,則必入陳時政利害。內殿引見,亦或賜坐,或免穿靴,蓋亦有三朝之遺意焉。蓋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極也;外朝,象天市也;內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國朝聖節、冬至、正旦大朝則會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則奉天門,即古之外朝也。而內朝獨缺。然非缺也,華蓋、謹身、武英等殿,豈非內朝之遺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劉基,永樂以來如楊士奇、楊榮等,日侍左右,大臣蹇義、夏元吉等,常奏對便殿。於斯時也,豈有壅隔之患哉?今內朝未復,臨御常朝之後,人臣無復進見,三殿高閟,鮮或窺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積。孝宗晚年,深感有慨於斯,屢召大臣於便殿,講論天下事。方將有為,而民之無祿,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為恨矣。

  惟陛下遠法聖祖,近法孝宗,盡鏟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華、武英二殿,仿古內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從、台諫各一員上殿輪對;諸司有事咨決,上據所見決之,有難決者,與大臣面議之;不時引見群臣,凡謝恩辭見之類,皆得上殿陳奏。虛心而問之,和顏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盡。陛下雖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燦然畢陳於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內朝所以通遠近之情。如此,豈有近時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時,明目達聰,嘉言罔伏,野無遺賢,亦不過是而已。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