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清代 / 吳重憙 / 石蓮七十七自壽詞 其六 麼
拼 译 译

《石蓮七十七自壽詞 其六 麼》

吳重憙 〔清代〕

春闈獨愧泥金報。空惹人七次牢騷。永使我落孫山,文憎命,長辭號舍,焚硯學君苗。

复制
吳重憙

作者:吳重憙

吳重憙,字仲懌,山東海豐人。同治壬戌舉人,官至河南巡撫。有《石蓮闇集》。

吳重憙其它诗文

《行香子 前題》

吳重憙 〔清代〕

叢竹蕭蕭。拳石嶢嶢。向中間結個團瓢。莫因斗米,折了吾腰。

有三分水,二分竹,數間茅。

風也瀟瀟。雨也瀟瀟。打梧桐又滴芭蕉。手中一卷,倦莫輕拋。

恐鶴無言,童欲睡,我無聊。

复制

《石蓮七十七自壽詞 其七 上小樓》

吳重憙 〔清代〕

登仕版,冬官雅操。屯田韻號。驚遇攀髯,仙去鼎湖,遏密簫韶。

出燕郊。神路繚。六年照料。博得個把一麾,柳湖瞻眺。

复制

《唐拓武梁祠畫象殘冊為李一山題》

吳重憙 〔清代〕

古今以來推畫手,椎輪如自東西京。自從齊魯逮巴蜀,前人箸錄垂典型。

元嘉元年武氏石,天水以後蒿萊平。歷金元明乃復出,百六二象猶發鉶。

此圖僅存十四幅,唐時舊拓傳溪藤。憶十一齡戊申歲,大梁隨宦曾眼經。

越七十載歲戊午,我八十一重開縢。雖經昆焰火不盡,古香古色仍奔騰。

繭理膩若截肪細,麝煤重比沈雲崩。國初題自朱查手,《小石帆亭》集大成。

竹垞山舟各七一,尚書梁公八旬盈。雪礓持贈秋盦手,聲價直許同連城。

東洲齋兩鉅制,後有作者難抗衡。惜哉陳王兩巨眼,墨緣未得傳風鐙。

近人重搜獲一石,氈蠟晝靜聞登登。嗾獒晉主激宣孟,知興賢母咨王陵。

擊磬有心來何蕢,節義杵臼兼程嬰。地不愛寶並世出,紫雲山色增崢嶸。

我聞文翁高眹張收作石室,帝王聖哲摹畫無不精。

至今跡相不得見,孝堂郭巨三十留題名。其餘東麟西爪互顯露,太尉沛相述敘文清明。

馮緄六玉丁房峙雙闕,李翕五瑞澠池尤著名。此圖七聖一暴四孝子,俯視他象只如中下乘。

家臧武梁題字如隸釋,《小蓬萊閣》注字明珠瑩。白樓先生昔贈先閣部,慘遭劫火此竟逃天刑。

李唐至今一千有餘載,得見祖本眼福還相矜。昭陵六馬道子佛,唐畫當時知服膺。

蔡家有鄰韓擇木,唐隸當時應稟承。復齋款識併入仲安室,衎齋二妙文字今猶馨。

前人歌詩已窮精奧義,賤子附尾鑽紙如凍蠅。

复制

《石蓮七十七自壽詞 其十九 尾聲》

吳重憙 〔清代〕

安期棗莫尋,方朔桃難找。算八旬僅有三年少。且看他子子孫孫膝下繞。

复制

《一萼紅 其二 叔問再疊前韻見示,又賦》

吳重憙 〔清代〕

惜光陰。已殘年炳燭,辭老欲抽簪。豪縱都非,繁華夢覺,前事雨散星沈。

古人苦揚州閉置,隨飲啄來去讓春禽。海國潮荒,武陵源幻,難冀身臨。

姑且與君排遣歇,連番打疊,彭澤歸心。子美亭高,雲林石瘦,良友聊共追尋。

倘過了花番廿四,且枇杷樹底摘丸金。行看門庭,綠陰幾許深深。

复制

《百字令 其一》

吳重憙 〔清代〕

秋光如許,更先知、秋冷瘦人應是。清減沈郎腰一搦,可與黃花相似。

枕上家山,燈前鄉樹,夢阻盈盈水。歸期莫卜,蓴鱸興隔千里。

從此滾滾塵紅,茫茫路黑,歧徑迷楊子。愛賦劉安招隱句,只恐壯心難已。

一夜西風,滿湖木葉,此際涼波起。懷人天末,扁舟我欲歸矣。

复制

《齊天樂》

吳重憙 〔清代〕

牽牛望斷銀河岸。禁他一波似練。夜夜青天,年年白浪,留得佳期如線。

春魂零亂。縱開遍桃花,那尋人面。狼藉東風,殘紅空自滿庭院。

雲煙至今更幻。恁白衣蒼狗,須臾萬變。蝶夢未融,鷗盟忽背,幾日秋風團扇。

彩雲易散。翻輸與尋常鶯鶯燕燕。摺起羅衾,把鴛鴦懶看。

复制

《清平樂 前題》

吳重憙 〔清代〕

漁梁渡口。霜氣濃如酒。昨夜秋江風力陡。紅遍萬枝鴉舅。

江頭何處漁郎,釣磯一網空張。浩皛鷗汀鳧渚,淒涼蟹舍漁莊。

复制

《八聲甘州 上齦牙脫,僅存一枚,獨力支唇,悶而有作》

吳重憙 〔清代〕

都呼朋引類,獨伊人,情深尚堅牢。似霜高木落,觀撐一柱,山峙單椒。

想見靈岩鍾乳,滴久宛垂條。障礙有時去,去更無聊。

未吃紅綾餅餡,笑殘牙老口,難肆貪饕。效龍鬚拔去,遜太真豪。

將無如、東山賭墅,罷殘棋、屐折觸嶕嶢。莫學彼、衰年作戲,孺子牛嘲。

复制

《石蓮七十七自壽詞 其十二 四邊靜》

吳重憙 〔清代〕

議和成賠償最要。搜索盈餘,增加稅繇。白下開藩,又返三山棹。

羅掘成空,桑孔為勞。粥無米婦難巧。

复制

《石蓮七十七自壽詞 其十四 五煞》

吳重憙 〔清代〕

漕京通,五日期,去章江,二水滔。會城正涉歐西教。

笙歌酒醴娛來使,議抵罰賠結外交。又是萍江鬨鬧。

直動了兵聯四省,方落得凱奏金鐃。

复制

《石蓮七十七自壽詞 其二 滾繡球》

吳重憙 〔清代〕

則記俺,梅嶺邊,戲鼓桃。柳江邊,度齔髫。又隨侍大河嵩岳,承恩澤,移畿輔,路近雲霄。

向黔靈,指節旄。返終南,聽鼓鼛。拜先主君臣祠廟。

更曾經雨霖鈴騾網蜀道。嚴親又視之江學,慈母歸依故里喬。

祇未得龕赭觀潮。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