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清代 / 劉鶚 / 送胡宗性歸武寧二首 其一
拼

《送胡宗性歸武寧二首 其一》

劉鶚 〔清代〕

江湖多薄惡,兵甲更縱橫。失意青雲遠,思親白髮生。

畏途宜得友,隨寓莫兼程。堂上思君切,持身勿自輕。

复制

送胡宗性歸武寧二首 其一 - 賞析

劉鶚

作者:劉鶚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雲摶、公約。後更名鶚,字鐵雲(劉鐵雲),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洪都百鍊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江蘇淮安區)。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南宗李光炘(龍川)之後,終生主張以「教養」為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後教,養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劉鶚其它诗文

《齒落》

劉鶚 〔清代〕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三齒。

動者日已落,存者能有幾?

齒落何足悲?所悲歲月逝。

行年已七十,德業無可紀。

遠愧趙充國,成名向邊鄙。

作圖上方略,雖老何亹亹!

豈獨誇當時?餘光耀青史。

我今往韶雄,事勢焉能已?

漢賊不兩立,直欲洗國恥。

梅關一嶺隔,調度亦易爾。

會當殺賊奴,持以報天子。

何妨衣繡衣,持節老鄉里。

复制

《次韻家西隱叔見寄》

劉鶚 〔清代〕

前人碩德集隆禧,二百餘年運未衰。薄劣何堪文學掾?登庸幸際聖明時。

蹇驢破帽隨緣好,淡飯黃齏到處宜。三讀來詩殊有感,貽名善惡敢忘思?

复制

《曾惟吉乃祖岩山先生三告身》

劉鶚 〔清代〕

起家在宋當淳祐,文武兼資早致身。翠竹蒼梧家學遠,回鸞翥鳳誥詞頻。

桑田滄海人何在?錦軸牙籤墨尚新。睹物使人雙淚墮,痛憐封誥總成塵。

复制

《題韶州圖》

劉鶚 〔清代〕

貂蟬一何高,武溪一何深!可憐畫師筆,寫余故鄉心。

故鄉有何好?桑梓高成陰。童時所釣游,至樂不復尋。

重念松與楸,斧斤日相侵。莊舄豈不顯?懷土仍越吟。

游魚戀故淵,棲鳥戀舊林。微物尚且爾,況被冠與簪。

餘年已七十,持節滄海潯。南北欲斷絕,世道多崎嶔。

田園謾入夢,魚雁亦已沈。縱使鐵石腸,寧能不沾襟?

劫運會已極,天道當禍淫。願言輔吾志,此賊真成擒。

浩歌返雞山,理我無弦琴。

复制

《早發湴湖,驛行康銅鋪》

劉鶚 〔清代〕

小雨不滑道,好風吹我衣。畏途得清涼,實亦天念之。

念之匪有他,七十方督師。上憂國步艱,下憫生民疲。

區區當努力,早見平淮碑。

复制

《題寄曹溪禪寺並東南山長老三首 其一》

劉鶚 〔清代〕

親承祖意振宗風,一派曹溪萬折東。傍石作亭憐臥虎,臨泉持缽度降龍。

天開圖畫平山勇,人仰菩提四海同。劫火彌天仍獨在,吾師信是佛中雄。

复制

《芙蓉庵山亭,始於漢隱老康容所居。後葛仙翁煉丹於此,灶尚存,旁有石煤如豆》

劉鶚 〔清代〕

一庵高寄碧崔嵬,山崦芙蓉錦作堆。滿眼烽煙天地老,隔江樓觀畫圖開。

雲房猶是康容宅,丹灶空餘晉代煤。豈為登臨行樂計?要從高處望蓬萊。

复制

《浮雲道院詩二十二首,並引 其十二》

劉鶚 〔清代〕

權門手可熱,行路為低頭。一朝滄桑翻,言之使人羞。

伉儷不能庇,骨肉爛莫收。悠然茅屋間,老矣歸山丘。

复制

《遣興二首 其一》

劉鶚 〔清代〕

萬事勿介意,時來即為之。幽蘭豈無芳?不與春風期。

大化亦已定,慎保冰雪姿。笑歌柳陰中,劍光白差差。

复制

《題劉養直南山書院三首 其一》

劉鶚 〔清代〕

結屋南山下,貯書書屋中。願將貽子孫,百歲相終窮。

萬事罕成算,人生等飛蓬。漸與桑梓遠,而與梅花同。

永言作湯沐,說夢時相逢。

复制

《浮雲道院詩二十二首,並引 其六》

劉鶚 〔清代〕

留心強為善,萬事當聽天。天定還勝人,何須苦煩煎?

原憲竟得貧,顏子不假年。在彼不我知,在我當勉旃。

复制

《題聶侯所藏美人圖》

劉鶚 〔清代〕

紈扇將題若有思,芭蕉陰里立多時。精神飛度君王側,不覺忘形下筆遲。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