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清代 / 曾國藩 / 題錢侖仙㸐燭修書圖
拼

《題錢侖仙㸐燭修書圖》

曾國藩 〔清代〕

腐叟音塵湮,千載無完史。斷代自班生,鈲摫破大體。

茂先賞三志,編摩或索米。舊書留釁瑕,但為吳生詆。

數賢不足珍,除外況靡靡。聖代盛文章,群英躐前軌。

殷鑑曩成編,唐經今繼美。磊磊南董倫,彯纓足幡纚。

錢子邦之良,弱冠捋金紫。涇渭原胸中,袞鈇極筆底。

朝踏東華路,柴車等敗屣。夜歸南窗下,椽燭照大幾。

一字褒幽潛,片言殛奸宄。曲直在豪端,誰能矜爪觜。

我亦載筆臣,大弨久復弛。三載糜官錢,甑塵亦莫洗。

披圖聊粲然,作詩一灑恥。

复制

題錢侖仙㸐燭修書圖 - 賞析

曾国藩

作者: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國藩其它诗文

《題彭旭詩集後即送其南歸 其一》

曾國藩 〔清代〕

日日送歸客,情抱難為佳。

老彭復去我,內撫焉所偕。

往予初遇子,睇睞無等儕。

鷹眼回高秋,勢不甘塵埃。

自言困鄉國,橫被口語猜。

絳侯畏牘背,田甲欺死灰。

脫身來洛下,稍攝驚魄回。

風波一震薄,萬事何有哉。

雄篇忽枉我,峻句何崔嵬。

險拔肝膽露,憂患才地開。

終然達紫氣,幽獄難可埋。

男兒要身在,百忤寧足摧。

臨歧不知報,努力乾深杯。

复制

《失題四首》

曾國藩 〔清代〕

抽得閒身鶴不如,高秋酒熟鞠黃初。

便驅天駟識途馬,歸釣江鄉縮項魚。

往比已清隨轂轉,今來身世似舟虛。

不須更說知此早,且喜塵緣盡劃除。

复制

《留侯廟》

曾國藩 〔清代〕

小智徇聲榮,達人志江海。

咄咄張子房,身名大自在。

信美齊與梁,幾人飽胔醢。

留邑茲岩疆,亮無懷璧罪。

國讎亦已償,不退當何待!

鬱郁紫柏山,英風渺千載。

遺蹤今則無,仙者豈無給!

朅來瞻廟庭,萬山雪皠皠。

复制

《丙午初冬寓居報國寺賦詩 其一》

曾國藩 〔清代〕

閉門百慮叢憂煎,出門葛蔓相糾纏。苦被塵埃縛欲死,脫身來此親僧氈。

老松大槐遮四徑,日月為我生光妍。道人龍鍾五十七,黝深碧眼珍珠圓。

烹茶煮餅時勸我,亦有山果堆初筵。橐駝對座不相管,兩家各有無言禪。

皋夔稷契非吾事,休囚饑飽付皇天。

复制

《題唐本說文本部應莫朗亭孝廉》

曾國藩 〔清代〕

插架森森多於筍,世上何曾見唐本!

莫君一卷殊瑰奇,傳寫雲自元和時。

問君此卷有何珍?流傳顯晦經幾人?

君言是物少微識,殘籌黯黮不能神。

豪家但知貴錦被,陋巷誰復傳案巾?

黔縣令君持贈我,始吐光怪干星辰。

許書劣存二百字,古鏡一掃干里塵。

祭文已與流俗殊,解說尤令耳自新。

乾嘉老儒耽蒼雅,東南嚴段並絕倫。

就中一字百接討,詰難蜂起何齦齦!

暗與此本相符契,古轍正合今時輪。

乃知二徐尚鹵莽,治誤幾輩空因循。

我聞此言神一快,有如枯柳指馬疥。

我昔趨朝陪庶尹,頗究六書醫頑蠢。

四海乾戈驅迫忙,十年髀肉消磨盡。

卻思南閣老祭酒,舊學於我復何有。

安得普天息欃槍,歸去閉戶注《凡將》。

复制

《酬薛曉帆》

曾國藩 〔清代〕

風騷難可熄,推激惟建安。參軍信能事,聲裂才亦殫。

寂寞杜陵老,苦為憂患千。上承柔澹思,下啟碧海瀾。

茫茫望前哲,自立良獨難。君今抱古調,傾情為我彈。

虛名播九野,內美常不完。相期蓄令德,各護凌風翰。

复制

《卷二十》

曾國藩 〔清代〕

  文宗本紀

  文宗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顯皇帝,諱奕蟭,宣宗第四子也,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生。二十六年,用立儲家法,書名緘藏。

  三十年正月丁未,宣宗不豫,宣召大臣示硃筆,立為皇太子。宣宗崩,己未,上即位,頒詔覃恩,以明年為咸豐元年。尊皇貴妃為孝慈皇貴妃。追封兄貝勒奕緯、奕綱、奕繹為郡王。封弟奕恭親王,奕譞醇郡王,奕詥鍾郡王,奕譓孚郡王。定縞素百日,素服二十七月。

  二月戊辰,命左都御史柏葰、內務府大臣基溥營建昌西陵,為孝和皇后山陵。初宣宗遺詔,毋庸升配、升祔。交廷臣議。議上。詔曰:「先帝謙讓,所不敢從。曲體先懷,宜定限制。即以三祖五宗為斷,嗣後不復舉行。」湖南土匪李沅發作亂。詔:「惠親王系朕之叔,免叩拜禮,示敬長親親。」庚辰,敕沿海整頓水師,認真巡緝。壬辰,大理寺卿倭仁應詔陳言,上嘉其直諫。

  三月癸巳朔,保昌卒,以柏葰為兵部尚書,花沙納為左都御史。壬寅,通政使羅惇衍應詔陳言,上優詔答之。癸卯,左副都御史文瑞疏陳四事,並錄進乾隆元年故大學士孫嘉淦三習一弊疏,禮部侍郎曾國藩疏陳用人三事,均嘉納之。辛亥,濬江蘇白茅河,移建海口石徬於老徬橋。壬戌,禮親王全齡薨,子世鐸襲。

  夏四月乙丑,俄羅斯請於塔爾巴哈台通商,允之。己巳,內閣學士車克慎疏陳敬天繼志、用人行政凡十條,優詔答之。癸酉,戶部疏陳整頓財政,臚陳各弊,得旨:實力革除。庚辰,英吉利國船至江蘇海口遞公文,卻之。乙酉,船至天津。

  五月丙申,起碇南旋。丁酉,詔曰:「州縣親民之官,責任綦重。近年登進冒濫,流品猥雜,多倚胥吏而朘閭閻,民生何賴焉。督撫大吏其加意考察,薦進廉平,鋤斥貪茸,庶民困漸蘇,以副朕望。」獲湖南逆首李沅發,解京誅之。詔鄭祖琛「廣西會匪四起,應時捕剿,疏報勿得諱飾。」辛亥,改山東登州鎮為水師總兵,兼轄陸路。癸丑,詔東南兩河勘籌民堰。甲寅,以固慶為吉林將軍。

  六月癸亥,永定河溢。大學士潘世恩致仕,食全俸。以祁俊藻為大學士,杜受田協辦大學士,孫瑞珍為戶部尚書,王廣蔭為兵部尚書,季芝昌為左都御史。甲戌,除甘肅民、番升科畸零地銀。甲申,敕督撫舉劾屬員,臚列事實,勿以空言。是月,廣東花縣人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起事。

  秋七月辛卯,敕沿海督撫籌防海口。丙辰,尚書文慶坐延請妖人薛執中治病,免。

  八月丁卯,洪秀全竄修仁、荔浦,敕鄭祖琛剿之。調向榮為廣西提督剿賊。甲申,詔曰:「各省糾眾滋事,重案層見疊出,該地方官所司何事?即如河南捻匪結黨成群,甚至擾及鄰省,橫行劫掠,自應合力捕治,淨絕根株。若封疆大吏玩縱於前,復諱飾於後,以致釀成鉅患,朕必將該督撫從重治罪。凜之!」

  九月丙申,以廣西賊勢蔓延,調湖南、雲南、貴州兵各二千赴剿,並勸諭紳民舉辦團練。辛丑,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剿賊廣西。甲辰,以廣東遊匪滋事,命徐廣縉剿之。丙午,大行梓宮發引。辛亥,暫安宣宗成皇帝於隆恩殿。

  冬十月壬午,以彌縫釀患,奪鄭祖琛職,林則徐署廣西巡撫。甲子,永定河漫口合龍。丙戌,詔曰:「大學士穆彰阿柔佞竊位,傾排異己,沮格戎機,罔恤國是,即行褫職。協辦大學士耆英無恥無能,降員外郎。頒示中外。」以賽尚阿協辦大學士。

  十一月戊戌,以奕山為伊犁將軍。庚子,欽差大臣林則徐道卒,以周天爵署廣西巡撫,命前兩江總督李星沅為欽差大臣,赴廣西剿賊。乙巳,敕各省藩庫積存雜款,撥充軍需,暫緩開捐。劉韻珂免,以裕泰為閩浙總督,程矞採為湖廣總督,吳文鎔為雲貴總督。獲廣西匪首鍾亞春,誅之。

  十二月己巳,孝德皇后冊諡禮成,追封后父富泰為三等公。敕奕山酌定俄羅斯通商條例以聞。庚午,敕江蘇四府漕糧暫行海運。甲戌,向榮剿賊橫州,敗之。己卯,恤廣西陣亡副將伊克坦布等世職。丙戌,祫祭太廟。

  是歲,免直隸、浙江、湖南等省六十七州縣災賦有差。朝鮮、琉球入貢。

  咸豐元年辛亥春正月戊子朔,御太和殿受朝賀。詔直省查明道光三十年以前正耗錢糧實欠在民者,開單請旨。命賽尚阿為大學士。壬寅,上謁慕陵,行周年大祭禮。庚戌,還京。辛亥,詔翰、詹諸臣分撰講義進呈。給事中蘇廷魁疏請推誠任賢,慎始圖終。上嘉納之。

  二月乙丑,詔免直省民欠錢糧巳入奏銷者,及於江蘇民欠漕糧,悉予蠲免。杜受田疏陳整軍威、募精勇、勸鄉團、察地形四事,發軍前大臣。庚午,李星沅奏剿賊金田獲勝。己卯,詔曰:「今年節過春分,寒威未解。朕返躬內省,未能上感天和。因思去冬禮部匯題烈婦一本,內閣票擬雙簽,遂用不必旌表之簽發下。該烈婦等捨生取義,足激薄俗而重綱常,所有烈婦彭氏等三十七口,准其一體旌表,以慰貞魂。」命廣州副都統烏蘭泰帶所制軍械赴廣西剿賊。

  三月丙申,命大學士賽尚阿佩欽差大臣關防,馳往湖南辦理防堵,都統巴清德、副都統達洪阿隨往。庚子,上御紫光閣閱射。辛丑,御拱辰殿步射,閱大臣、侍衛射。己酉,河南巡撫潘鐸奏拿獲捻匪姚經年二百餘名。庚戌,調廣東、湖南、四川兵赴廣西助剿。壬子,發內帑銀一百萬兩備廣西軍儲,發四川倉穀碾運湖南。

  夏四月戊午,命賽尚阿馳赴廣西接辦軍務。己未,命戶部左侍郎舒興阿為軍機大臣。庚申,上御乾清門聽政。恤廣西中伏陣亡副將齊清阿等世職。詔以李星沅等毫無成算,中賊奸計,切責之。以鄭祖琛養癰貽患,遣戍伊犁。丙寅,周天爵奏洪秀全等眾皆散處,山險路熟,伺間衝突,即敗不足以大創。此時兵力不足,專飭防守。須兵有餘力,乃可連營偪剿。得旨:「務當嚴防,勿令竄逸。」賽尚阿師行,賜遏必隆刀,命天津鎮總兵長瑞、涼州鎮總兵長壽從征。庚午,免直隸道光三十年民欠錢糧。周天爵奏劾右江鎮總兵惠慶、右江道慶吉剿賊不力,均奪職。丙子,李星沅奏剿滅上林墟會匪。癸未,李星沅卒。烏蘭泰奏,四月初三日,抵武宣軍營。查詢賊勢,類皆烏合。惟武宣東鄉會匪有眾萬餘,蓄髮易服,有偽王、偽官名目,實廣西腹心之患。得旨:「賊情狡犭會,務當持重。」

  五月戊子,周天爵奏,武宣東鄉逸賊竄入象州。詔切責之,各予薄譴。詔湖南提督余萬清協同堵剿。庚寅,卓秉恬奏請行堅壁清野之法,下賽尚阿及督撫知之。甲午,周天爵奏剿平泗城股匪,陳亞等投誠,追賊入合浦。丁酉,烏蘭泰奏,四月十七日,馳至象州,堵截逸賊。甲辰,陝甘總督琦善以剿辦番族,率意妄殺,奪職逮問。乙巳,以季芝昌為閩浙總督,以戶部尚書裕誠協辦大學士。己酉,詔停中外一切工程。命工部右侍郎彭蘊章為軍機大臣。乙卯,上詣大高殿祈雨。

  六月丁巳,賽尚阿報抵長沙。詔曰:「象州之賊,宜重兵合圍。分竄南寧、太平之賊,應分兵追剿。其尚審度地勢人材,聯絡布置。糧台尤關緊要,並宜分置,以利轉輸。」丙寅,烏蘭泰奏,五月初十日,賊陷貴州兵營,當日奪回。其南山屯集之賊,亦經迎擊南竄。陣亡官十五員,兵二百餘名,附單請恤。首先敗退之貴州參將佟攀梅等褫職。辛未,撥江海關稅銀十五萬兩,解備湖北過境兵差。乙亥,賽尚阿奏,六月初四日,馳抵桂林,通籌全局。上嘉其均合機宜。丁丑,河南南陽捻匪四出滋擾,詔所司捕之。辛巳,西寧番匪搶掠,敕薩迎阿遣將剿捕。

  秋七月丙戌,賽尚阿奏,賊由象州回竄東鄉,派兵堵剿。庚寅,御史焦友瀛疏言吏治因循,宜綜覈名實。得旨:「如果牧令得人,何至奸宄潛聚,釀成巨患?嗣後有似此者,惟督撫是問。」庚子,賽尚阿奏,進剿新墟賊匪,七戰皆捷。賞還烏蘭泰、秦定三花翎。命湖廣、四川督撫嚴查會匪、教匪。丁未,敕南河歲修工程,以三百萬為率。己酉,賽尚阿奏:「查明軍將功過,烏蘭泰先勝後敗,由於猛追中伏,賊人壅流設伏,後軍死流湍者百餘。向榮初到桂時,連獲勝仗,每勝賞兵銀人各一兩。李星沅既至,減為三錢。眾兵譁然,誓不出戰。現巳分別汰除,務知持重。」安徽巡撫蔣文慶奏,壽州匪犯程六麻與合肥捻匪高四八作亂。庚戌,調鮑起豹為湖南提督,榮玉材為雲南提督,重綸為貴州提督。

  八月乙卯,賽尚阿奏,進剿新墟賊巢,奪占豬綌峽、雙髻山。得旨嘉獎。乙丑,山東巡撫陳慶偕奏,登州水師船被賊扌虜,副將落水。得旨:「速往追剿。」並敕奕興、訥爾經額嚴防海口。禮部尚書惠豐卒。

  閏八月甲申朔,新墟眾首洪秀全陷永安州,踞之,僣號太平天國。陸建瀛奏請禁天主教。得旨:「與外夷交涉,當慎之於始。原約所有者,仍應循守舊章。」戊子,程矞采奏,陽山賊匪竄撲宜章、乳源,飭總兵孫應照往剿。予廣西殉難巡檢馮元吉世職,建祠,其子澍溥附祀。甲午,南河豐北三堡河決。庚子,定考試軍機章京例。壬寅,賽尚阿奏新墟賊翻山竄出,陷永安州。詔切責之,下部議處。己酉,命河北鎮總兵董光甲、鄖陽鎮總兵邵鶴齡馳赴廣西剿賊。庚戌,常大淳奏盜船在石浦肆劫,知府羅鏞擊走之。辛亥,以舒興阿為陝甘總督。

  九月庚午,賽尚阿奏巴清德、向榮託病諉卸,進兵遲延。得旨,均奪職自效。丙子,詔議河海並運漕米章程。

  冬十月戊戌,敕建定海陣亡總兵葛雲飛、鄭國鴻專祠。

  十一月己卯,葉名琛奏,剿辦英德賊匪淨盡。加太子少保。

  十二月丁酉,賽尚阿奏,向榮進紥龍眼塘。己酉,陸建瀛奏,海盜布興有繳械投誠,撥營安插。庚戌,祫祭太廟。

  是歲,普免道光三十年以前民欠錢糧。又免直隸六十一州縣民欠旗租,浙江五十一州縣帶徵銀米。又免奉天十五廳州縣,吉林四城,黑龍江一城,湖南七廳州縣災賦。又免浙江、福建鹽場欠課。又免廣西被賊八十六州縣額賦。朝鮮、琉球入貢。

  二年壬子春正月壬子朔,封奕劻貝子,奉慶親王永璘祀。乙卯,以裕誠為大學士,訥爾經額協辦大學士,禧恩為戶部尚書。壬戌,賽尚阿奏,距永安州城三里安營督戰。辛未,命侍郎全慶、副都統隆慶冊封朝鮮國王妃。

  二月丁亥,陳慶偕病免,以李僡為山東巡撫。辛丑,上詣西陵。

  三月壬子,大葬宣宗成皇帝於慕陵。丁巳,上還京,恭奉宣宗成皇帝,孝穆、孝慎、孝全三皇后神牌升祔太廟,頒詔覃恩。庚申,鄒鳴鶴奏永安踞匪全數東竄,烏蘭泰追賊不利,總兵長瑞、長壽、董光甲、邵鶴齡均死之。得旨,賽尚阿等下部議處,敕程矞采派兵在湖南防堵,恤長瑞等四總兵世職,建祠。廣州副都統烏蘭泰卒於軍,贈都統,照陣亡例賜恤。丙子,恤廣西死事副將阿爾精阿等世職。庚辰,內閣學士勝保疏言:「游觀之所,煥然一新。小民竊議,有累主德。」上優容之。

  夏四月壬午,常雩,祀天於圜丘,恭奉宣宗成皇帝配享。甲申,府尹王慶雲疏陳河東鹽務,永禁簽商,可募鉅款。下部議行。丙戌,上謁慕陵,行釋服禮。命徐廣縉為欽差大臣,接辦廣西軍務。辛卯,程矞采奏郴州匪徒劉代偉作亂,參將積拉明捕誅之。癸巳,常大淳奏,鹽梟拒捕,戕斃副將張蕙、知縣德成,經提督善祿、知府畢承昭派兵攻擊,斬擒百餘,餘匪逃散。予張蕙、德成世職。太僕寺少卿徐繼畬疏陳釋服之後,宜防三漸:一、土木之漸,一、宴安之漸,一、壅蔽之漸。得旨:「置諸座右,時時省覽。」己亥,減乾隆朝所增名糧兵六萬六千餘名。庚子,程矞采奏,洪秀全撲全州,進撲永州,分股竄永福、義寧,檄提督鮑起豹、劉長清分御之,並咨照賽尚阿一同堵御。辛丑,特登額免,以桂良為兵部尚書。乙巳,賜章鋆等二百三十九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琦善遣戍吉林。丙午,鄒鳴鶴以留兵守城,不令追賊,奪職。以勞崇光為廣西巡撫。己酉,命截留漕米六十萬石,分運江蘇、山東備賑。

  五月辛亥,布彥泰奏,庫存回布四十萬匹,請變通折征,允之。甲寅,夏至,祭地於方澤,恭奉宣宗成皇帝配享。庚申,賊陷湖南道州。賽尚阿留守桂林,檄江忠源、張國樑移兵湖南。

  六月甲申,查辦山東賑務。杜受田、怡良疏言漕船入東,先行起卸,以資散放。丙戌,命賽尚阿赴湖南督辦軍務,徐廣縉接辦廣西軍務。丁亥,策立皇后鈕祜祿氏。癸巳,僧格林沁奏劾御前大臣鄭親王端華修改大考侍講學士保清試卷,阻止不聽,驕矜亢愎,難與共事。詔端華退出御前大臣,保清褫職。戊戌,以慧成為河東河道總督。

  秋七月己未,廣東羅鏡凌十八股匪剿平,上嘉獎之。烏什辦事大臣春熙奏,回匪鐵完庫里霍卓竄擾烏什,官兵擊退。詔參贊詳查以聞。甲子,詔軍務未竣,需材孔亟,其有知兵之人,所在保舉錄用。詔直省修整城垣。丙寅,協辦大學士杜受田卒。丁卯,羅繞典奏,行抵長沙,聞知賊由道州竄出江華、永明、桂陽、嘉禾,誠恐衡郡有失,省垣亦應預防。得旨,即妥籌辦理。戊辰,給事中袁甲三劾定郡王載銓、尚書恆春、侍郎書元,迭查有跡,各予譴責,其題詠載銓息肩圖各員,並下部議處。庚午,奕山、布彥泰奏,回匪倭里罕糾約布魯特突入卡倫,官兵擊卻之。壬申,洪秀全攻陷郴州。甲戌,常大淳奏岳州宜籌防堵,詔徐廣縉撥兵前往。以麟魁為刑部尚書。

  八月己卯朔,向榮以稱病規避奪職,遣戍新疆,尋留軍自效。以福興為廣西提督。癸未,初舉經筵。甲申,詔湖廣督撫:「湖南之洞庭湖、湖北之大江,均有捕魚小船及經商大船數千百隻,亟宜收集,免為賊用。其各船水手習於風濤,堪充水勇,其即留心招集。」己丑,羅繞典、駱秉章奏,賊匪陷安仁、攸縣,進圖省城。敕賽尚阿速解省圍。庚寅,命廷臣會籌軍儲。調常大淳為山西巡撫,以羅繞典為湖北巡撫,張芾署江西巡撫。甲辰,命暫免四川、江西商販運往湖北米稅。調福建、浙江兵一千名赴江西防堵。

  九月己酉,詔賽尚阿視師無功,貽誤封疆,褫職逮問,籍其家。辛亥,以載銓為步軍統領,以訥爾經額為大學士,禧恩協辦大學士。甲寅,獲西寧番賊阿里克公住,斬之。命駱秉章暫留湖南會辦。戊午,上謁東陵。恤湖南陣亡總兵福誠等世職。己未,常大淳奏賊將北竄,防禦兵單。命徐廣縉撥兵赴岳州助防。丁卯,上還京。

  冬十月辛巳,上臨贈大學士杜受田第賜奠,加其父杜堮禮部尚書銜。甲申,黃宗漢奏請浙江新漕改由海運,從之。壬辰,季芝昌免,以吳文鎔為閩浙總督。

  十一月丁未朔,日有食之。丁巳,賊陷岳州。戊午,起琦善署河南巡撫。辛酉,詔徐廣縉分兵防守武昌、漢陽、荊州,陸建瀛、蔣文慶各就地勢扼要嚴防。癸亥,以賊近湖北,敕琦善嚴防河南邊境,詔張芾嚴防沿江要隘。甲子,以文慶為戶部尚書。癸酉,賊陷漢陽,命陸建瀛馳赴上游防堵。乙亥,復向榮提督銜。詔在籍侍郎曾國藩督辦團練。調福珠洪阿為江南提督。

  十二月丁丑,敕各省紳士在籍辦理團練。命四品京堂勝保從軍河南。癸巳,賊陷武昌,巡撫常大淳死之。上切責督軍大臣不籌全局,擁兵自衛,逮徐廣縉治罪。以向榮為欽差大臣,督辦軍務,張亮基署湖廣總督。以葉名琛為兩廣總督,柏貴為廣東巡撫。癸卯,向榮奏賊連陷武、漢,搭有浮橋,必須多備炮船,將橋焚毀,方可進剿。得旨:「刑部郎中盧應翔所帶炮船,曾在長沙擊賊,即迅赴軍前。」甲辰,吉林、黑龍江徵兵到京。得旨:「每起間二日起行,帶兵官嚴守紀律,不得多索車輛,騷擾驛站。」祫祭太廟。

  是歲,免直隸四十二州縣、山西一府災賦,浙江四十八州縣緩徵銀米各有差。朝鮮、暹羅入貢。

  三年癸丑春正月丁未,調青州副都統常青兵移防豫、楚。戊申,張亮基奏,賊目蕭朝貴實在長沙城外轟斃,起獲屍身,驗明梟剉。己酉,蔣文慶奏城薄兵單,移調東西梁山兵勇來城防禦。癸丑,向榮奏,武昌踞賊抬炮上船,意欲逃竄。陸應穀奏,偵得賊匪開年有東竄安慶、江寧之信。敕向榮多方偵備,迎擊兜剿。甲寅,敕步軍統領、前鋒統領整備軍實,盤詰奸宄。甲子,賊陷九江,陸建瀛退守江寧。賽尚阿論斬,革其子崇綺等官職。丁卯,命工部左侍郎呂賢基回安徽辦防,加周天爵侍郎銜,會辦防務。壬申,陸建瀛褫職逮問,以祥厚為欽差大臣。癸酉,以山西、陝西、四川三省紳民捐輸軍饟,加鄉試中額、生員學額。甲戌,賊陷安慶,蔣文慶死之,命周天爵署安徽巡撫。予江西陣亡總兵恩長世職。

  二月丙子朔,詔:「京師八旗營兵十五萬之多,該管大臣勤加訓練。」贈恤湖北殉難學政馮培元加侍郎,諡文介,布政使梁星源諡敏肅,按察使瑞元諡端節,及知府以下官各予世職、建專祠,提督雙福、總兵官王錦繡附常大淳祠。丁丑,釋奠先師孔子。遣少卿雷以諴、侍講學士晉康往南河,少詹事王履謙赴東河,會辦防務。癸未,上臨雍講學,加衍聖公孔繁灝太子太保。丁亥,敕文臣三品以上養廉以四成、武臣二品以上以二成充軍饟。戶部請辦商捐、戶輸,上不許。壬辰,賊陷江寧,將軍祥厚、提督福珠洪阿等死之。以怡良為兩江總督,命慧成馳赴江南防剿。調托明阿為江寧將軍,文斌為綏遠城將軍,瑞昌為杭州將軍,鄧紹良為江南提督。丙申,命琦善會防淮揚。敕湖北行鹽暫用川鹽二千引。敕李僡查拿山東兗、沂、曹三府捻匪。命內閣學士勝保幫辦江北防務。

  三月乙巳,賊陷鎮江、揚州。丙午,孝和睿皇后升祔太廟。辛亥,上耕耤田。壬子,命湖北按察使江忠源幫辦江南軍務。丙辰,敕侍郎奕經統密雲兵赴山東會防。丁巳,敕各省團練格殺土匪勿論。以駱秉章復為湖南巡撫。敕江寧布政使陳啟邁在徐州設立糧台。庚申,向榮擊賊於江寧,敗之。以施得高為福建水師提督。壬戌,以廬州為安徽省會。周天爵剿賊妥速,琦善進攻連獲勝仗,均嘉賚之。敕直隸、奉天備防海口。丙寅,向榮奏迭勝城賊,進據鍾山。上優獎之。命奕經、托明阿赴清江防剿。命瑞昌統盛京兵赴淮、徐會防,恩華統吉林兵駐防直隸。辛未,敕廣東招募紅單船,遴將帶赴江南剿賊。以福濟為漕運總督。

  夏四月庚辰,日見黑暈。己丑,賊陷浦口、滁州。甲午,命琦善統制江北諸軍。逮治楊文定。庫倫喀爾喀蒙古哲布尊丹巴喇嘛進馬三千匹,及西林盟長進馬,均溫諭止之。己亥,賜孫如僅等二百二十二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癸卯,賊陷鳳陽。安徽捻匪竄擾蒙城。

  五月戊申,始制銀鈔。壬子,王懿德奏海澄會匪陷同安、安谿、廈門,嚴飭之。周天爵奏收復鳳陽。癸丑,李嘉端奏金陵賊船上竄。得旨,此與向榮疏報不同,令確切查探。駱秉章奏,江西上猶縣匪首劉洪義聚眾在桂東滋擾,毗連廣東、湖南。得旨,三省會剿。丙辰,陸應穀奏亳州失守,賊撲汴梁。敕江忠源馳赴河南剿賊。王懿德奏漳州鎮、道被賊戕害,永安、沙縣先後失守。丁巳,命勝保統兵馳赴河南。戊午,釋賽尚阿、徐廣縉於獄,從軍自效,楊殿邦、但明倫均留清江浦辦防。周天爵奏鳳陽逸匪竄擾而西,即日赴援。得旨:「周天爵素稱勇敢,所保臧紆青練勇可當一面,獨不能與賊決一死戰耶?」陸應穀、恩華奏竄賊由曹河搶渡,犯及山東。得旨,調陝西兵應援,仍令固守潼關門戶。賊陷歸德。己未,賊復陷安慶。詔江忠源防守九江。徵蒙古兵及其所進馬五千匹集於熱河。壬戌,詔以賊匪北竄,勸諭北地紳民練團自衛,如能殺賊出力,並與論功。命僧格林沁、花紗納、達洪阿、穆蔭督辦京城巡防。癸亥,以許乃普為刑部尚書,翁心存為工部尚書。甲子,以河南兵民固守省城,優詔嘉勉。丁卯,命訥爾經額防守河北。桂良赴保定辦理防守。己巳,開封解嚴,賊南竄中牟、朱仙鎮,敕托明阿等追之。辛未,始鑄當十大錢。

  六月乙亥,福建紳商克復漳州,優詔嘉之,查明給獎。戊寅,河南賊犯汜水,分股渡河陷溫縣。托明阿擊之,復汜水。己卯,金陵賊船上陷南康,進圍南昌。辛巳,溫縣紳勇敗賊,復其城,復會官軍敗賊於武陟。命納爾經額為欽差大臣,督辦河南、河北軍務,恩華、托明阿副之。黃河再決豐北。甲申,雲南東川回匪作亂。福建台灣土匪作亂。戊子,美國使人求入覲,詔止之。河南賊圍懷慶。官軍解許州圍,賊走羅山。福建官軍收復永安、沙縣。托明阿等敗賊於懷慶。乙未,鎮江官軍失利,奪提督鄧紹良職,以和春署江南提督。戊戌,優恤揚州攻城傷亡總兵雙來世職銀兩。廣西全州土匪作亂。

  秋七月甲辰朔,廣西土匪陷興安、靈川,分撲桂林,官軍敗之,復靈川、興安。丙午,敕慧成回清江浦防剿。丁未,命勝保幫辦河南軍務。丙辰,敕東南河臣收撤渡船,防賊偷渡。恤江西陣亡總兵馬濟美世職。丁巳,詔江西、湖廣新漕折價解京。辛酉,賊竄湖北、安徽。敕怡良於上海設關收稅。癸亥,恤提督福珠洪阿世職。甲子,詔紳士辦團御賊捐軀者,一體恩恤。乙丑,福建官軍復尤谿。

  八月丙子,官軍解懷慶圍,賊竄山西。戊寅,調吳文鎔為湖廣總督,裕瑞為四川總督,樂斌為成都將軍。庚辰,賊陷垣曲。癸未,李僡卒,以張亮基為山東巡撫,駱秉章授湖南巡撫。甲申,江西賊陷饒州郡城,吉安土匪遙應之。丙戌,賊陷絳縣、曲沃,進圍平陽。哈芬免,以恆春為山西巡撫。庚寅,賊陷平陽,勝保兵至,敗之,復平陽。賊由洪洞東竄。癸巳,命勝保為欽差大臣,賜神雀刀,恩華、托明阿副之。丁酉,托明阿敗賊於陳留。

  九月癸卯朔,再敗之潞城、黎城,賊竄直隸,入臨洺關。奪訥爾經額職逮問,以桂良為直隸總督。丙午,賊陷柏鄉。江西南昌圍解,賊復竄踞安慶。丁未,調魁麟為禮部尚書,花沙納為工部尚書,以勝保為漢軍都統。江蘇土匪陷青浦、寶山,官軍復之。戊申,命截留漕糧備山東災賑。以軍務方急,緩修豐北河工。辛亥,命惠親王為奉命大將軍,賜銳捷刀,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為參贊大臣,賜訥庫尼素刀,恭親王奕、定郡王載銓、內大臣壁昌會辦巡防。乙卯,賊由趙卅、城陷深卅。命於河間、涿卅、通州設防。辛酉,李嘉端罷,以江忠源為安徽巡撫。甲子,僧格林沁復深州。丙寅,陸應穀罷,以英桂為河南巡撫。己巳,周天爵卒於軍。辛未,賊陷獻縣、交河、滄州,進撲天津,知縣謝子澄督帶練勇迎擊,死之,所部敗賊三十里。特贈謝子澄布政使,並建祠,優獎練勇。警聞,京師戒嚴,僧格林沁駐軍於武清。

  冬十月甲戌,命曾國藩督帶練勇赴湖北剿賊。丙子,賊陷黃州,漢黃德道徐豐玉死之,連陷漢陽,進圍武昌。丁丑,賊踞獨流鎮,勝保督軍至,連擊敗之。戊寅,命恭親王奕在軍機處行走,解麟魁軍機大臣,以瑞麟、穆蔭為軍機大臣。乙卯,加給事中袁甲三三品卿銜,剿辦安徽捻匪。壬辰,武昌解嚴,江忠源赴皖。命署臬司唐樹義江面剿賊。癸巳,賊陷桐城。戊戌,豫征山西、陝西、四川三省糧賦,尋止之。

  十一月壬寅朔,以王慶云為陝西巡撫。丙午,福建官軍克復廈門。安徽賊陷舒城,辦團大臣侍郎呂賢基死之。庚戌,賊陷儀徵。癸丑,命侍郎曾國藩督帶水師剿賊安徽。丁卯,勝保剿賊獨流,不利,陣歿副都統佟鑒,贈將軍賜恤。

  十二月甲戌,揚州賊潰圍出,官軍復其城,琦善、慧成等均褫職從軍。乙亥,詔以黃州賊〈舟宗〉麕集,飭吳文鎔出省剿賊。戊子,琦善復儀徵。己丑,賊陷廬州,江忠源死之。以福濟為安徽巡撫,邵燦為漕運總督。丙申,以侍郎杜翰為軍機大臣。翁心存罷,以趙光為工部尚書。己亥,祫祭太廟。

  是歲,免奉天、直隸、山東、山西、浙江、湖北、湖南、廣西、雲南、甘肅等省三百四十四廳州縣衛災賦。又免甘肅中衛地震銀糧、草束各有差。朝鮮、琉球、暹羅、越南、緬甸、南掌入貢。

  四年甲寅春正月辛丑朔,蒙古各盟長親王、郡王迭次報效軍需銀兩,溫旨嘉獎,均卻還之。乙巳,撥內庫銀三十萬兩解赴勝保軍營。庚戌,官軍克獨流鎮,踞匪回竄。壬子,張芾罷,以陳啟邁為江西巡撫。王履謙疏陳河南吏治廢弛,軍需浮冒,河工糜費。下英桂查覆。丙辰,浙江海運漕米改由劉河口放洋,命江蘇派員設局。己未,命福濟經理淮北鹽務。以王懿德為閩浙總督,呂佺孫為福建巡撫。辛酉,袁甲三疏請事關籌饟,由軍機處徑交所司,勿發內閣,從之。乙丑,命廣東購辦夷炮運赴武昌。丙寅,賊踞束城村,嚴詔僧格林沁、勝保迅速剿擒。丁卯,湖北進攻黃州兵潰,總督吳文鎔,署按察使、前布政使唐樹義死之。戶部議覆四川學政何紹基捐廉疏上違式用駢文,上責祁俊藻曰:「當閱何紹基疏時,卿亦議其迂拘,何為尤而效之?大學士管部,乃不能動司官稿一字乎!」賊竄獻縣東城莊,僧格林沁、勝保合軍擊之。賊竄陷阜城,分股竄山東。己巳,江蘇六合縣紳團力保危城,詔嘉之,免一年錢糧。

  二月丁丑,上御經筵。己卯,許乃普罷直南書房,降內閣學士。以朱鳳標為刑部尚書,周祖培為左都御史。起翁心存為吏部左侍郎。辛巳,以台涌為湖廣總督。壬午,曾國藩奏統帶水陸師萬七千人,自衡州起程馳赴湖北。癸巳,奕興罷,以英隆為盛京將軍。曾國藩疏請前巡撫楊健之孫楊江捐銀二萬兩,准楊健入祀鄉賢祠。得旨:「楊健系休致之員,鄉賢鉅典,非可以捐納得之。曾國藩不應遽為陳請,下部議處。」軍興以來,饟空事棘,而帝於名器猶慎之如此。予殉難安徽布政使劉裕珍世職,諡勤壯。癸未,前協辦大學士湯金釗、兵部尚書特登額重宴鹿鳴,加宮銜,賜御書匾額。丙戌,張亮基奏獲戕害大員之賊目王小涌,摘心遙祭。得旨,即傳知佟鑒、謝子澄家屬告祭。命托明阿幫辦僧格林沁軍務。癸巳,以青麟為湖北巡撫,崇綸丁憂,仍同守城。戊戌,張亮基奏捻賊渡河由豐縣竄入單縣,官兵迎擊獲勝,復陷金鄉。

  三月庚子朔,張亮基奏賊陷鉅野、鄆城。辛丑,命載齡帶兵一千駐防河間,桂齡、台祿帶馬步兵千五百駐防德州。駱秉章奏賊陷岳州,曾國藩回省防堵,留候補道胡林翼楚南剿賊。壬寅,賊陷陽穀,知縣文穎蒞任五日,死之,優恤建祠。甲辰,賊由陽穀、冠縣竄至清河之小灘,又分竄至臨清之李官莊。乙巳,命勝保迎擊山東竄賊,布政使崇恩奏帶兵扼守臨清州。辛亥,上耕耤田。丁巳,賊陷臨清。越十日,官軍復之,潰匪南竄,勝保追擊。曾國藩奏剿賊岳州失利,回守長沙。下部議處。

  夏四月庚辰,順承郡王春山薨。阜城賊竄連鎮,僧格林沁追擊圍之。壬午,勝保奏馬隊追剿臨清潰匪,全數殄滅。得旨嘉獎,加太子少保,德勒克色楞、善祿黃馬褂。己丑,予告大學士潘世恩卒。內大臣壁昌卒。辛卯,鮑起豹罷,以塔齊布署湖南提督,曾國藩奪職剿賊。曾國藩克復湘潭,塔齊布、彭玉麟、楊載福剿賊大勝,靖港賊退。

  五月己亥朔,葛雲飛祠成,賜御書匾額。廓爾喀國王表請出兵剿賊。溫詔止之。辛丑,孫瑞珍免,以朱鳳標為戶部尚書,趙光為刑部尚書,彭蘊章為工部尚書。副都統綿洵追賊於豐縣,敗之,賜巴圖魯勇號。乙巳,連鎮賊首李開方竄陷高唐州,勝保督兵追之。壬申,上祈雨大高殿。丁巳,祈雨天神壇。庚申,荊州將軍官文奏官軍收復監利縣、宜昌府城。敕塔齊布統軍赴湖北剿賊。前湖北巡撫崇綸以託病奪職。壬戌,雨。癸亥,和春、福濟奏收復安徽六安州城。

  六月戊辰朔,賜臨清、冠縣被賊難民一月口糧。江西賊竄湖北德安。庚辰,許乃釗免,以吉爾杭阿為江蘇巡撫。詔曰:「中國海口,除通商五口外,夷船向不駛入。近日乃有闌入金陵、鎮江之事,意欲何為?葉名琛即向各國夷酋正言阻止。」辛巳,詔直省團練殺賊者,建立總坊,入祀忠義祠,婦女遇難捐軀者,入祀節孝祠。癸未,賊陷武昌。台涌罷,以楊霈為湖北巡撫,署總督。命曾國藩由岳州進剿,英桂赴信陽防堵。副都統達洪阿卒於軍,贈都統。辛卯,敕葉名琛剿捕廣東會匪盜船。鑄鐵錢、鉛錢。

  秋七月辛丑,湖北賊陷岳州,連陷常德。壬子,詔:「青麟棄城逃走,遠赴長沙,飭官文傳旨正法。」副都統特爾清額卒於軍。庚申,湖南水師克復岳州,予革職侍郎曾國藩三品銜。命道員胡林翼攻剿常德。壬戌,楊霈奏克復沔陽,賊陷安陸。

  閏七月戊辰,湖北官軍克復安陸。丁丑,欽差大臣琦善卒於軍,以托明阿為欽差大臣,督辦揚州軍務。庚辰,楊霈奏克復京山、孝感、天門、黃陂、麻城等城。向榮奏官軍收復高淳。丙申,和春奏克復太平。

  八月庚子,官文奏連復嘉魚、蒲圻。癸卯,廣東土匪陷肇慶,調湖南、福建兵剿之。甲寅,湖南官軍由城陵磯進攻通城。癸亥,英、美二國兵船抵天津海口,命桂良蒞事。

  九月辛未,湖北、湖南官軍攻克武昌、漢陽。授楊霈湖廣總督,曾國藩以二品銜署湖北巡撫,塔齊布賜黃馬褂,李孟群、羅澤南、李續賓並升敘有差。殉難布政使岳興、署按察使李卿穀均予諡建祠。壬午,湖北官軍克復黃州。命曾國藩以兵部侍郎銜會塔齊布督軍東下。甲申,裕瑞罷,以黃宗漢為四川總督,何桂清為浙江巡撫。戊子,安徽官軍收復廬江。乙未,魏元烺卒,以翁心存為兵部尚書。

  冬十月丙辰,以花沙納為吏部尚書,全慶為工部尚書,領國子監。調文慶為滿洲都統,奕興為漢軍都統,奕山為內大臣。丁巳,曾國藩奏水陸軍攻半壁山賊,斃賊萬餘。戊午,以紥拉芬泰為伊犁將軍。甲子,曾國藩等奏攻克田家鎮,予楊載福、彭玉麟升敘。湖北軍收復蘄州。

  十一月丁丑,上詣大高殿祈雪。庚辰,楊霈奏克復廣濟、黃梅。戊子,羅繞典卒,以恆春為雲貴總督,王慶云為山西巡撫,吳振棫為陝西巡撫。綏遠城將軍善祿卒於軍。庚寅,大學士、軍機大臣祁俊藻致仕。以賈楨為大學士,翁心存為吏部尚書,周祖培為兵部尚書,許乃普為左都御史。癸巳,湖北賊陷安徽英山。安慶賊竄九江、湖口,及於吳城。

  十二月乙未,曾國藩奏攻克小池口,上嘉獎之,賜狐腿黃馬褂。戊戌,和春奏克復英山。以克復英、霍兩縣均資民力,免三年漕糧。辛丑,袁甲三奏舉人臧紆青進攻桐城,力竭陣亡,贈三品銜,予世職。乙卯,封奕紀之子載中貝勒,嗣隱志郡王,改名載治。貴州官兵擊賊,敗之,解興義城圍。辛酉,安徽官軍克復含山。僧格林沁奏攻毀西連鎮賊巢。癸亥,祫祭太廟。

  是歲,免河南、山東、山西、福建、湖南、廣西等省一百二十九州縣,又廣西土州縣十二災賦有差。朝鮮、琉球入貢。

  五年乙卯春正月己巳,四川官軍克復貴州桐梓。壬申,貴州官軍剿匪雷台山,擒匪首陳良模。甲戌,以江、浙漕米不敷京倉支放,命怡良開辦米捐解京。戊寅,吉爾杭阿奏克復上海縣城。詔嘉獎之。辛巳,湖北賊由黃梅回竄漢口,楊霈退守德安,奪職,仍留任。癸未,江西官軍克復武寧。乙酉,僧格林沁奏攻克連鎮,首逆林鳳祥就擒。封僧格林沁親王,移軍山東,攻剿高唐踞匪。欽差大臣勝保師久無功,褫職逮問。丙戌,浙江樂清土匪滋事,剿平之。敘連鎮功,西凌阿、瑞麟、慶祺、綿洵、拉木棍布紥布、棍楚克林沁各予優賚。

  二月甲午朔,王懿德奏夷商來閩販茶,租賃民房久居,藉收茶稅,從之。以法將剌尼樂助攻上海,賚綢四端、銀一萬兩,從吉爾杭阿請也。己亥,上御經筵。僧格林沁奏克復高唐州,餘匪竄入馮官屯。辛丑,福建匪徒作亂,剿平之。戊午,鄂賊北竄,敕僧格林沁調撥馬步兵三四千赴河南助防。

  三月甲子,廣東官軍復海豐。皖賊陷徽州。乙丑,上謁西陵。賊陷武昌,巡撫陶恩培死之,以胡林翼署湖北巡撫。辛未,上還京。辛卯,貴州匪首楊鳳捕誅,餘匪平。

  夏四月乙未,安徽官軍收復婺源。以額駙景壽為御前大臣。丁未,江西賊陷廣信。庚戌,僧格林沁等奏攻克馮官屯賊巢,擒獲首逆李開芳,餘匪盡殲。得旨:欣慰,僧格林沁即以親王世襲,許乘肩輿,德勒克色楞加貝勒銜,餘各升敘。江西官軍復弋陽。浙江賊陷開化。己未,西安將軍紥拉芬在湖北剿賊陣亡,優恤之。褫楊霈職,以官文為湖廣總督,綿洵為荊州將軍,瑞麟為西安將軍。以西凌阿為欽差大臣,赴湖北剿賊。庚申,江西官軍復饒州、廣信及興安。辛酉,廣東官軍剿匪獲勝,水陸股匪悉平。

  五月丙寅,恤福建陣亡知縣高鴻飛,入祀京師昭忠祠,並於台灣建祠。丁卯,向榮奏剿賊三山,勝之。戊辰,廣東官軍復河源等縣,殲賊於三水。辛未,上御乾清門,奉命大將軍惠親王綿愉、參贊大臣親王僧格林沁恭繳大將軍印、參贊關防。壬申,詔曰:「興辦團練,原以保衛鄉閭。而河南迭有抗糧、抗官之事。似此相率效尤,流弊甚大。各督撫其尚加意整頓,勿令日久釀患。」是時,山東已有黑團之害,尚未上聞。其後卒以兵力平之。乙亥,以柏葰為熱河都統。戊寅,楊霈軍復隨州。癸未,河南軍收復光山。丁亥,胡林翼奏分督水陸各軍力攻武、漢,四戰四勝。得旨,迅圖克復。詔曰:「朕聞雲南回民易滋事端,屢有聚眾抗糧之事。恆春、舒興阿務將首要各犯懲處,勿令日久蔓延。」以李鈞為東河河道總督。

  六月乙未,江西賊陷義寧。丁酉,提督鄧紹良克復休寧。乙巳,廣東官軍收復封川,殲賊於虎門洋面。丙辰,河南蘭陽河溢。己未,敕安徽徽寧池廣道照台灣道專摺奏事。辛酉,官文奏官軍克復雲夢、應城。

  秋七月壬戌朔,尊皇貴太妃為康慈皇太后。廣東賊陷湖南郴州、宜章。癸亥,陳啟邁奪職,以文俊為江西巡撫。己巳,向榮奏克復蕪湖。庚午,皇太后崩。丁丑,西凌阿進剿德安賊匪不利,退守隨州。命都興阿自馮官屯移軍剿之。辛巳,恭親王奕罷直軍機,回上書房讀書。以文慶為軍機大臣。癸未,廣東官軍收復肇慶府、德慶州。甲申,山西陽城土匪滋事,剿平之。丁亥,官文奏克復漢川。

  八月辛卯朔,胡林翼督軍攻克漢鎮,進圍漢陽。甲午,英桂奏邱聯恩擒獲捻首易添富、王黨等誅之。己亥,湖南提督塔齊布卒於軍,贈將軍。庚子,上大行皇太后尊諡曰孝靜康慈皇后。喀什噶爾回匪入卡,倭什琿布派兵逐出之。戊申,廣東官軍連復連州、三江、連山,解永安城圍。

  九月甲子,大學士卓秉恬卒。乙丑,以劉鉦為漢軍都統。庚午,命文慶、葉名琛協辦大學士。癸酉,發內帑十萬兩續賑直隸、山東災民。壬午,四川馬邊廳夷匪滋事,官軍剿平之。癸未,捻首張洛行由歸德南竄,命提督武隆額剿之。乙酉,命官文為欽差大臣,督辦湖北軍務。浙軍克復安徽休寧、石埭。戊子,調鄧紹良為固原提督。

  冬十月丁酉,和春、福濟奏克復廬州府城。得旨嘉獎,賜和春黃馬褂,福濟太子少保,免合肥三年額賦。辛丑,貴州苗匪陷都江。壬寅,官文奏克復德安。戊申,石達開回竄湖北,胡林翼堵剿之。壬子,永免河南攤徵河工加價銀四十萬兩。

  十一月甲子,胡林翼奏,羅澤南、李續賓迎擊石達開、韋俊於羊樓峒,敗之;請購洋炮擊賊。敕葉名琛採購洋炮六百尊,由湖南水運湖北應用。辛未,廓爾喀夷人占踞後藏濟嚨。德興卒,調麟魁為刑部尚書,以瑞麟為禮部尚書。戊子,官文奏攻克咸寧、金口,並報江西賊陷義寧,檄飭羅澤南回剿。得旨:「羅澤南正在攻剿,武漢吃緊,不可回剿。」詔令曾國藩等遣周汝筠前赴崇、通,為羅澤南後路援應。和春等奏捻匪李兆受竄踞英山,道員何桂珍密謀會捕,不克,死之。

  十二月辛卯,上詣大高殿祈雪。丙申,江西賊陷臨江、瑞州,敕曾國藩撥兵剿之。戊戌,留江蘇漕米二十萬石濟江南軍。癸卯,廣西官軍收復興安。貴州賊徐廷傑陷鎮筸,分陷思南。乙巳,命文慶、葉名琛為大學士,桂良、彭蘊章協辦大學士,柏葰為戶部尚書,奕湘為盛京將軍,英隆為熱河都統。丙午,以鄭親王端華為滿洲都統,奕山為黑龍江將軍。命西凌阿赴河南防剿。庚戌,捻匪張洛行回竄歸德。癸丑,命英桂督剿豫、東、皖三省捻匪。景淳奏陳防夷情形,上嘉獎之。駐藏大臣赫特賀奏馳抵後藏籌御大略。得旨:「江孜、定日汛、馬布加各地,均屬中道要害,即宜扼守。噶布倫中擇其為夷情信仰者,令協同辦事,以輔兵力之不及。生擒夷人,暫留營中,令來往通信,以示羈縻。樂斌等所擬六條,下該大臣知之。」丁巳,祫祭太廟。

  是歲,免直隸、山東、湖北、廣西、貴州等省二府一百五十八州縣,又廣西三十八土州縣災賦,江蘇鹽場場課各有差。朝鮮、琉球入貢。

  六年丙辰春正月己未朔,惇郡王奕誴復親王。以奕山為御前大臣,貝勒載治御前行走。壬戌,楊以增卒,以庚長為江南河道總督。壬申,賊擾湖南晃州、麻陽,官軍擊走之,斬賊首何祿。乙亥,詔駱秉章檄知府劉長佑赴江西剿賊。戊寅,廣東提督昆壽剿歸善賊,平之。辛巳,提督秦定三攻克舒城。

  二月壬辰,詔湖南苗弁剿匪出力,准其留營序補。戊戌,上御經筵。辛丑,順天府尹蔣琦淳疏進克己、復禮二箴,上嘉納之。丙午,英、美二國求改條約,下葉名琛知之。丁未,調吉林、黑龍江、察哈爾、綏遠城兵赴山東、河南剿賊。己酉,酌增直省文員減成養廉。壬子,命福興幫辦江南軍務。丙辰,廓爾喀請罷兵。丁巳,貴州官軍攻克銅仁。

  三月己未,瓜州賊出竄運河,托明阿追剿之。奕湘免,以慶祺為盛京將軍。壬戌,湖南官軍克復永明、江華。劉長佑軍入江西,復萍鄉。江西賊陷吉安。癸亥,上耕耤田。甲子,江南賊再陷揚州,奪托明阿、雷以諴職,授德興阿欽差大臣,少詹事翁同書副之。乙丑,石達開陷瑞州,詔廣東堵剿。丁卯,釋賽尚阿、訥爾經額於戍所。乙亥,提督鄧紹良力攻揚州,克之,命幫辦德興阿軍務。賊竄江浦。丁丑,羅澤南力攻武昌,陣亡,贈巡撫,賜恤予諡。戊寅,賊陷江西建昌。命浙江學政萬青藜、布政使晏端書督辦三衢防務。庚辰,穆宗生母懿嬪那拉氏晉封懿妃。曾國藩攻賊樟樹失利,下部議處。癸未,恆春奏軍務省分督撫,請許單銜奏事,從之。丙戌,張國樑軍攻克浦口。

  夏四月戊子,粵賊復陷儀徵,官軍尋復之。甲午,貴州軍復郎岱。丙申,雲南楚雄漢、回構釁。己亥,江西軍復進賢。辛丑,奉天金州地震。癸卯,安徽賊陷寧國。丙午,前協辦大學士、致仕光祿寺卿湯金釗卒,贈尚書。辛亥,賜翁同龢等二百一十六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丙辰,德興阿奏官軍攻賊三汊河,毀其巢。

  五月辛酉,以穆克德訥為廣州將軍,都興阿為江寧將軍。壬戌,湖北通城官軍失利,道員江忠濟死之。江蘇巡撫吉爾杭阿擊賊鎮江之黃泥州,不勝,死之,贈總督。以趙德轍署江蘇巡撫。甲子,江南賊撲九華山營盤,陷之。河南軍復光州。復西凌阿都統。袁甲三復三品卿。丁丑,賊陷溧水。

  六月丙戌朔,金陵賊撲陷大營,官軍退守丹陽,奪向榮、福興職。戊子,以按察使徐宗幹幫辦安徽防務。命怡良雇募火輪船入江剿賊。敕河南、廣東撥兵,和春、傅振邦赴援江南。丁未,葉名琛奏英、美、法各國公使以定約十二年,請赴京重修條約。詔酌允變通,阻止來京。辛亥,永定河溢。江西賊陷饒州。

  秋七月辛酉,廣東援軍連復江西上猶、雩都,解贛州城圍。王懿德呈進美國國書,得旨:「更換條約,難以准行,仍令回廣東商訂。」丁卯,命總兵張國樑幫辦向榮軍務。壬申,江西官軍連復南康、饒州。癸酉,欽差大臣向榮卒於軍。丙子,甘肅撒拉回匪滋事,官軍剿平之。命和春馳赴丹陽剿賊,鄭魁士接辦安徽軍務。湖北援軍克復江西新昌、上高。赫特賀奏廓爾喀與唐古忒和成,撤回戍兵。

  八月戊子,黃宗漢罷,以吳振棫為四川總督,譚廷襄為陝西巡撫。癸巳,命舒興阿嚴辦回匪,舉行鄉團。癸卯,廣西官軍復上思州、貴縣。丁未,貴州賊陷都勻、施秉,進陷古州。戊申,安徽官軍攻克三河。己酉,江西會匪攻陷廣昌、南豐、新昌、瀘溪。

  九月乙卯朔,日有食之。戊午,京師米貴,開五城飯廠,並撥倉穀制錢賑固安六州縣饑民。己巳,雲南土匪陷浪穹。庚午,江南官軍攻高淳,克之。癸酉,安徽官軍復無為州。丁丑,文慶等疏進孟保翻譯大學衍義,命校刊頒行。壬午,西寧黑番族滋事,提督索文剿平之。易棠病免,以樂斌為陝甘總督,有鳳為成都將軍,東純為福州將軍。

  冬十月丙戌,貴州賊陷台拱、黃平。庚寅,官文剿襄陽匪徒,平之。甲午,命英桂、秦定三會剿渦河、蒙城捻匪。丁酉,安徽官軍克復和州。雲南大理回匪戕官踞城。壬寅,襄樊賊犯鄧州。河南賊由夏邑趨擾徐州。甲辰,浙江官軍再復休寧。予前巡撫張芾三品卿。丁未,廣西右江鎮標兵變,勞崇光討平之。壬子,何桂清奏浙軍進克黟縣,徽州肅清。邵燦奏官軍擊退捻匪,徐州解圍。以常清為伊犁將軍。

  十一月乙卯朔,宣宗實錄成。以彭蘊章為大學士,翁心存協辦大學士,許乃普為工部尚書,朱嶟為左都御史。辛酉,雲南官軍克復姚州。乙丑,升文昌入中祀。命鄭魁士移軍會英桂剿捻匪,秦定三會福濟剿皖匪。丙寅,命勝保赴安徽軍營。辛未,大學士文慶卒。英人在廣東以查船構釁,放炮攻城。紳團憤擊之,殲數百人。敕葉名琛相機辦理。壬申,命柏葰為軍機大臣。乙亥,江西賊陷撫州。戊寅,楚軍道員劉長佑連復江西袁州、分宜,加按察使銜,予其父母三品封典,予巡撫駱秉章花翎。英桂奏攻破雉河集賊巢。庚辰,上臨大學士文慶第賜奠。壬午,胡林翼克復武昌,癸未,官文克復漢陽,均得旨嘉獎。貴州軍攻克都勻。

  十二月乙酉,湖北官軍攻克老河口。丙戌,上祈雪。戊子,以肅親王華豐為內大臣。己丑,詔曰:「湖北累為賊踞,小民兵燹餘生,瘡痍可念。現在武、漢既復,亟宜援救民瘼。錢糧分別蠲緩,災黎作何撫恤,其速籌議以聞。」湖北官軍連復武昌縣、黃州府城。甲午,胡林翼奏陳湖北兵政吏治。得旨:「既能確有所見,即當實力舉行。」丙申,官文奏剿辦隨州土匪,匪首就擒。續報官軍連復興國、大冶、蘄水、蘄州、廣濟。辛丑,皖、浙官軍克復寧國,賜何桂清花翎。癸卯,以湖南官軍剿除湖北崇、通賊匪,加候選道王珍按察使銜。甲辰,官文奏官軍在九江焚毀賊船。詔曾國藩激厲將士,由湖出江,以便合剿。戊申,山東官軍剿斃捻首王方雲。湖北官軍克復黃梅。己酉,命桂良為大學士,柏葰協辦大學士。以譚廷襄為直隸總督,曾望顏為陝西巡撫。壬子,祫祭太廟。

  是歲,免直隸、江蘇、山東、山西、河南、湖南、貴州等省一百六十五州縣被災、被賊額賦,又免江蘇六場鹽課各有差。朝鮮入貢。

  七年丁巳春正月庚午,怡良奏傅振邦克復高淳,張國樑進取句容。何桂清奏浙省援剿,內防本境,外保鄰封。得旨嘉獎。調全慶為兵部尚書,文彩為工部尚書,肅順為左都御史。廣西太平府土匪平。丙子,召西凌阿、崇安回京。加勝保副都統銜,幫辦剿匪事宜。王履謙回籍,命李鈞接辦河防。己卯,葉名琛奏防剿英夷獲勝。得旨:「控制外夷,非內地可比。定海前事,可取為鑑。其務操縱得宜,勿貽後悔,朕不為遙制也。下蘇、直、閩、浙各督撫知之。」

  二月乙酉,曾國藩奏克復建昌。丙戌,上御經筵。辛卯,湖北官軍收復宜昌。甲午,雲南賓川回匪作亂。甲辰,湖北賊陷遠安、荊門,官軍擊走之。丁未,安徽賊匪上犯黃梅,都興阿擊敗之。安徽匪陷六安。壬子,英桂、勝保奏剿辦捻匪,奪回烏龍集,進規固始。

  三月癸巳朔,曾國藩丁父憂,給假治喪,命楊載福暫統水軍,彭玉麟副之。丙辰,湖北官軍唐訓方、巴揚阿剿南彰匪徒,敗之,賊首劉尚義降。貴州提督孝順兵潰於都勻,死之。己未,襄樊賊陷河南內鄉,官軍擊復之。詔怡良「密查張國樑是否與和春意見不合。軍中統帥,全在能得人心,倘駕馭無方,使健將不肯出力,貽誤非輕」。癸亥,上耕耤田。丁卯,以耆齡為江西巡撫。庚午,敘克復武、漢功,協領多隆阿以副都統用。辛未,恆春奏回匪滋擾,將領乏員,請調鄖陽鎮總兵王國材來滇協剿,從之。壬申,江西官軍攻景德鎮,不利,都司畢金科戰歿,劉長佑復敗於新喻。辛巳,廣西橫州土匪滋事,廣東官軍剿平之。葉名琛奏英船退出省河。得旨:「總宜弭此釁端,不可使生邊患。」

  夏四月甲申,恆春奏迤西回匪降。德勒克多爾濟奏俄國請遣使來京,詔止之。丁亥,江西賊竄福建,陷邵武、光澤。癸巳,怡良以病免,命何桂清為兩江總督。乙未,貴州賊陷永從。丁酉,湖南援軍劉長佑攻克江西新喻。

  五月丙辰,薩迎阿卒,以劉鉦署西安將軍。湖北官軍克復江西奉新、靖安、安義。癸亥,李孟群奏赴援廬州,克復英山。福建賊陷汀州。丙子,德勒克多爾濟奏俄使由天津來京,敕譚廷襄羈縻之。

  閏五月甲申,和春奏克復溧水。乙酉,曾國藩奏請終制,溫旨留之,仍令迅赴江西視師。庚寅,雲南武定州回匪滋事,官軍剿平之。李孟群奏擊敗霍丘竄賊,得旨嘉獎。丁酉,勝保攻正陽關,不利,道員金光箸死之,贈布政使。庚子,俄人以兵至海蘭泡,建營安炮,要求通商。命奕山拒之。辛丑,何桂清奏請知府溫紹原復官,辦理六合鄉團。詔吉林、黑龍江兵久勞於外,酌量撤回。壬寅,慶英奏浩罕勾結回匪,占踞英吉沙爾城,集兵剿之。以張國樑為湖南提督。癸卯,福建官軍收復光澤、汀州,踞匪出竄連城,擊敗之。

  六月壬子,召舒興阿來京,以桑春榮為雲南巡撫。癸丑,福建官軍收復邵武。乙卯,江南官軍克複句容,加和春太子少保,賜張國樑黃馬褂。辛酉,王珍援江西吉安,連戰勝之,賜巴圖魯勇號。丁卯,河南南陽土匪平。癸酉,福建官軍收復泰寧、建寧。俄夷至天津遞國書,命文謙卻之。永定河決。乙亥,雲南回匪犯省城,恆春自盡。事聞,調吳振棫為雲貴總督,以王慶云為四川總督,恆福為山西巡撫。丙子,江西官軍收復龍泉。戊寅,命許乃釗幫辦江南軍務,張亮基予五品銜,幫辦雲南剿匪事宜。

  秋七月乙酉,李孟群奏收復霍山。己丑,河南官軍收復鄧州。癸巳,命奕山會集俄使勘定黑龍江兩岸邊界。甲午,貴州官軍收復錦屏。湖北官軍攻剿黃梅大勝,總兵王國材力戰陣歿,贈提督,賜恤建祠。甲辰,命都興阿幫辦官文軍務。

  八月己酉朔,日有食之。壬子,福建官軍收復寧化。癸丑,江西官軍克復瑞州。丁丑,法福理奏克復英吉沙爾回城,解漢城圍。戊寅,官文、胡林翼奏湖北全境肅清。得旨:「胡林翼親督所部攻克小池口賊城,即乘此聲威規復九江,以振全局。」先是,林翼密奏欲保鄂省而復金陵,惟有先取九江,次復安慶,始握要領,故明詔從之。

  九月庚辰,湖南援贛道員王珍卒於軍,贈布政使。壬午,勝保奏克復正陽關,又奏鳳台生員苗沛霖藉團聚眾。得旨:「正當示之不疑,藉消反側。」丙戌,法福理奏收復喀什噶爾回城。庚寅,湖北賊陷舒城。河南捻匪陷南陽。丙申,江西官軍克復東鄉。丁未,湖南援黔官軍克復黎平。

  冬十月戊申朔,官文、胡林翼奏,李續賓等水陸齊進,攻克江西湖口縣城。勝保、袁甲三奏,總兵朱連泰、史榮椿等攻剿捻匪,平毀韓圩賊巢。蔣霨遠、佟攀梅奏,剿辦苗匪、教匪,斬擒多名,都勻賊退。河南官軍敗賊於南召,進剿裕州、泌陽餘匪。己未,李孟群剿捻匪於獨山,不利,兵潰。乙丑,湖北援軍李續賓等攻克彭澤。廣西官軍收復南寧。戊辰,胡林翼奏漕糧積弊,請改章徵收,以濟軍需,從之。庚午,河南賊入武勝關,直撲商南,陝西官軍擊走之。甲戌,以楊載福為福建陸路提督。以李續賓為浙江布政使。

  十一月戊寅朔,英桂奏德楞泰敗賊於盧氏,邱聯恩敗賊於淅川。安徽賊陷和州、霍山。楊載福克復望江、東流、銅陵。乙酉,駱秉章奏蔣益澧、江忠濬援剿廣西,連戰獲勝,進圍平樂。戊子,胡林翼疏薦布衣萬斛泉、宋鼎、鄒金粟等。甲午,廓爾喀奉表輸誠,頒賞珍物。丙申,德興阿等奏克復瓜州。得旨嘉勉,賜雙眼花翎、騎都尉世職。翁同書以侍郎用,鞠殿華加提督銜。戊戌,和春奏同張國樑克復鎮江,賜和春雙眼花翎、輕車都尉世職,張國樑騎都尉世職,何桂清太子太保。庚子,英桂奏敗賊於汝州,豫西肅清。辛丑,永定河合龍。

  十二月辛亥,耆齡奏曾國荃攻克吉水。駱秉章、勞崇光會奏官軍攻克平樂。廣西賊陷慶遠。丙辰,督辦三省剿匪副都統勝保奏請皖兵悉歸節制。得旨:「勝保尚屬勇敢,若平其躁氣,斂其驕心,可為有用之材,何庸自行凟請。」庚申,英人入廣東省城,劫總督葉名琛以去。詔革名琛職,以黃宗漢為兩廣總督,柏貴署理。乙亥,李孟群奏粵、捻合股東竄,偪近商、固。命勝保嚴防之。丙子,祫祭太廟。

  是歲,免直隸、江蘇、山東、山西、河南、陝西、湖南、廣西等省二百三十五廳州縣衛,廣西四土縣被災、被賊額賦有差。朝鮮、琉球入貢。

  八年戊午春正月己卯,佟攀梅罷,以蔣玉龍為貴州提督。丙戌,敕王懿德籌備海防。庚寅,江西官軍收復臨江。

  二月庚午,官軍克復秣陵關,進圍金陵,加和春太子太保,張國樑雙眼花翎,陣亡總兵虎坤元優恤世職。

  三月丁丑朔,勝保奏剿賊獲勝,固始解圍。得旨嘉獎。戊寅,俄船至天津。敕譚廷襄防堵。癸未,江北官軍克復江浦,道員溫紹原復官。庚寅,福濟奏收復和州。貴州賊陷都勻,前提督佟攀梅死之。

  夏四月丙午朔,譚廷襄奏俄人不守興安舊約,請以烏蘇里河、綏芬河為界,使臣仍請進京。得旨:「分界已派大員會勘,使臣非時不得入京,駁之。」丁未,江西賊竄入福建,陷政和、松谿。戊申,俄人請由陸路往來,英人、法人請隔數年進京一次,詔不許。勝保奏捻首李兆受乞降,許之。己酉,安徽賊陷麻城,另股陷蒙、亳、懷、宿,詔袁甲三剿之。詔許俄之通商,不許進京。庚戌,賊陷和州。雲南大理回匪陷順寧。戊申,詔譚廷襄告知英人、法人,減稅增市,俟之粵事結日,彼時再議來京。庚戌,江西賊陷常山、開化,命總兵周天受加提督銜,專辦浙防,道員饒廷選防守衢州。辛亥,譚廷襄呈進美國國書,詔許減稅率、增口岸,仍不許入京。乙卯,英、法兵船入大沽,官軍退守。命僧格林沁備兵通州。戊午,江西官軍復雩都、樂安、崇化、宜黃。辛酉,英、法船抵津關。命大學士桂良、尚書花沙納往辦夷務。江西賊竄浙江,陷處州及永康。壬戌,湖北官軍克復九江,加官文、胡林翼太子少保,李續賓加巡撫銜。乙丑,英、法兵退三汊河,與俄、美來文,請求議事大臣須有全權便宜行事,始可開議。桂良等以聞,詔許便宜行事。丙寅,命僧格林沁佩帶欽差大臣關防,辦理防務。戊辰,勝保奏克復六安。乙巳,敕各省軍營挑練馬隊。庚午,命和春兼辦浙江軍務。英船開出大沽。桂良等奏英人之約於鎮江、漢口通商,長江行輪,擇地設立領事,國使駐京。上久而許之。

  五月丙子,皖匪陷湖北黃安。桂良、花沙納奏,英使堅偪立約,不見耆英。耆英請回京,詔止之。戊寅,捻匪陷懷遠。己卯,奕山奏請黑龍江左岸曠地割畀俄人。甲申,桂良等奏俄允代轉圜,先允俄人陸行。丁亥,命廷臣集議和戰二者,兩害取其輕。戊子,桂良等奏英人謂我徒事遷延,即棄和言戰。大學士裕誠卒,上親臨賜奠。庚寅,桂良等奏進英、法訂約五十一款,並請先訂俄、美條約。壬辰,湖北官軍復黃安、麻城。福建官軍復光澤。廣東官軍復廣西梧州。敕耆齡檄調蕭啟江、張運蘭、王開化各軍由祁門進援浙江。癸巳,耆英擅回京,賜自盡。太傅杜堮卒,上親臨賜奠。乙未,命曾國藩辦理浙江軍務。丁酉,桂良、花沙納奏進俄、美、英、法四國條約。得旨:「既巳蓋用關防,今復硃批依議,宜示四國照此辦理。至通商稅則,在上海議之。」庚子,江北官軍克復江浦、來安。甲辰,夷船全數退出內河。命吏部侍郎匡源、內閣學士文祥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六月己酉,命桂良、花沙納、侍郎基溥、武備院卿明善前往江蘇會議通商稅則。江西官軍復新城、金谿。癸丑,福建匪陷建寧。福興罷,以周天受統其軍赴援福建。召桑春榮來京,以張亮基為雲南巡撫。甲寅,廣西軍復象州。丁巳,浙江賊陷壽昌,官軍尋復之。福濟以不職,奪宮銜,解任。以翁同書為安徽巡撫。庚申,論天津失事狀,譚廷襄解任,提督張殿元遣戍。以慶祺為直隸總督,玉明為盛京將軍。丁卯,福建道員趙印川剿匪,死之。浙江官軍復常山、開化。江西援軍復浙江武義、永康、衢州,紹興城圍解嚴。瑞麟請籌款修築天津營壘炮台,下僧格林沁辦理。辛未,俄人請停辦驛站羊只,詔庫倫大臣援舊事拒之。壬申,賞刑部員外郎段承實五品卿銜,幫辦會議稅則。曾國藩奏由九江登陸赴浙,詔嘉勉之。浙江軍復縉雲。

  秋七月甲戌朔,奕山、景淳奏俄人闖越黑河口,欲入松花江,於烏蘇里建屋安炮。詔勘明吉、黑地界,據理拒絕。乙亥,以李孟群署安徽巡撫。丁丑,從法福理請,升喀什噶爾領隊大臣為辦事大臣。周天受攻復浙江處州,移軍福建。癸未,詔曾國藩衢、嚴肅清,改援福建。乙酉,楊載福收復安徽建德。癸巳,湖北巡撫胡林翼丁母憂,詔在任守制,給假、給銀治喪。丙申,賊陷廬州,李孟群奪職留軍,以勝保為欽差大臣,督辦安徽軍務,袁甲三援剿三省捻匪。丁酉,福建軍復建陽、光澤,賊陷寧化。庚子,召晏端書來京,以胡興仁為浙江巡撫。壬寅,張芾軍復龍泉,賜花翎。

  八月癸卯朔,復設天津水師。甲辰,福建軍復政和、松谿。勝保奏發逆偽英王陳玉成竄店埠、梁園,直撲定遠。庚戌,李定太剿賊玉山,勝之,解其圍。辛亥,蔣益澧援軍復廣西慶遠,擢按察使。丙辰,周天受援福建,克復浦城,進克寧化。捻匪陷豐縣。辛酉,捻匪竄山東,陷單縣。調英桂為山西巡撫,恆福為河南巡撫。乙丑,官軍復豐縣。捻匪陷曹縣,尋復之。何桂清請以海關盈餘用充軍饟,允之。壬申,江北軍在浦口失利,奪德興阿、鞠殿華職。和春奏:「浦口失利,已飛調援浙之師徑赴六合。探聞閩省回竄之賊,將由寧、太以援金陵,明系城賊圍急,令其部眾到處竄擾,以分我兵力。請飭各路自行援剿,勿致掣動全局。」上是之。

  九月癸酉朔,湖北官軍多隆阿克復太湖。乙亥,詔以「天長、儀徵相繼失陷,六合危急,溫紹原雖素得民心,日久亦恐難支。即調周天培一軍分援六合、德安,一軍前往援應。」辛巳,官文、胡林翼奏李續賓、都興阿分路克復桐城、潛山,多隆阿進攻石牌,鮑超力攻雷公埠,均屬得手。詔令聯絡水師進規安慶。湖南官軍克復吉安,予同知曾國荃等升敘有差。壬午,明誼奏俄案議結,互換文憑,開辦通商。賊陷揚州,奪德興阿世職。命柏葰、翁心存為大學士,官文、周祖培協辦大學士。調瑞麟為戶部尚書,肅順為禮部尚書,朱鳳標為戶部尚書,陳孚恩為兵部尚書,瑞常為理藩院尚書,綿森為左都御史。敕總兵毛三元、成明幫辦德興阿軍務。甲午,張國樑攻克揚州,續復儀徵。慶端奏攻克邵武,閩省肅清。戊戌,荊州將軍綿洵卒,調都興阿為荊州將軍,和春為江寧將軍,張國樑為江南提督。己亥,賊陷六合,知縣溫紹原死之。紹原孤守危城,數年百餘戰,力竭而陷。上悼惜之,贈布政使,優恤,建祠予諡。

  冬十月癸卯朔,浙江寧海土匪滋事,提督阿麟保剿平之。乙巳,勝保奏克復天長,李兆受在事出力。得旨:「李兆受賜名李世忠,予三品銜、花翎,以參將補用。」己酉,御史孟傳金奏劾舉人平齡朱墨不符,派載垣、端華認真查辦。丁巳,僧格林沁奏天津炮台工竣。上嘉之,賜御服。己未,江南官軍復溧水。壬戌,命李續賓幫同勝保辦理安徽軍務。戊辰,詔本年鄉試主考、同考官荒謬已極,覆試應議之卷,竟有五十本之多,正考官柏葰先革職,副考官朱鳳標、程庭桂暫行解任,聽候查辦。命莊親王奕仁在御前大臣上學習行走。

  十一月壬申朔,移吉林馬隊益袁甲三軍。乙亥,袁甲三請於山東東三府抽釐助饟,許之。己卯,徐澤醇卒,以朱嶟為禮部尚書,張祥河為左都御史。乙酉,援閩、浙軍復浦城、順昌,予周天培提督銜。丙戌,恆福奏官軍剿捻大勝,豫境肅清,總兵傅振邦擢提督,編修袁保恆賜巴圖魯勇號。丁酉,內閣副本庫被盜。己亥,吳振棫以病免,以張亮基為雲貴總督,徐之銘為雲南巡撫。庚子,予陣亡提督鄧紹良優恤建祠。

  十二月丁未,以宋丞相陸秀夫從祀文廟。庚辰,提督李朝斌收復安徽東流、建德,賜巴圖魯勇號。永州鎮總兵樊燮以乘肩輿劾免。丙辰,以鄭魁士為浙江提督,督辦寧國軍務。己未,李續賓進剿安徽,敗績於三河集,死之,贈總督,建祠予諡。同知曾國華贈道員,予諡。丁卯,以何桂清為欽差大臣,辦理通商事宜。趙德轍免,以徐有壬為江蘇巡撫。庚午,以瑞麟為大學士,調肅順為戶部尚書,麟魁為禮部尚書,瑞常為刑部尚書。祫祭太廟。

  是歲,免直隸、安徽、福建、湖北、貴州等省九十二廳州縣被災、被賊額賦,又免江蘇六場鹽課各有差。朝鮮、琉

复制

《卷二十二》

曾國藩 〔清代〕

  穆宗本紀二

  六年丁卯春正月己未,任、賴諸匪竄孝感、德安,官軍失利,總兵張樹珊死之。壬戌,復靖遠。丙寅,革官文總督,召來京。以李鴻章為湖廣總督,調李瀚章為江蘇巡撫,以劉昆為湖南巡撫。己巳,張錫嶸剿捻匪於西安魚化鎮,死之。劉松山軍大捷。命喬松年專辦陝西軍務。辛未,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陝、甘軍務,賞劉典三品卿銜,幫辦軍務。乙亥,哈密回匪竄巴里坤,官軍擊退之。訥爾濟病免,以伊勒屯為巴里坤領隊大臣。丙子,命徐繼畬仍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管新設同文館事務。己卯,官軍復鎮雄。

  二月乙酉朔,劉銘傳追剿任、賴於鍾祥,失利。鮑超進擊,大敗之。庚寅,命李鴻章督軍赴豫。壬辰,京師疫。甲午,擢劉松山為廣東陸路提督。丁酉,陝回馬生彥等降。減廣州屬徵收米折銀十九萬有奇,著為令。乙巳,桂軍復泗城。庚戌,以丁寶楨為山東巡撫。辛亥,洮州復陷。壬子,雲貴總督勞崇光卒,以張凱嵩代之。

  三月丁巳,鄂軍剿賊於蘄水,失利,道員彭毓橘等死之。癸亥,總兵段步雲軍潰於鄜州。戊辰,鮑超累乞病,諭仍赴黃州。乙亥,命倭仁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辭,不允。丁丑,諭李雲麟等安頓新疆難民。辛巳,曹克忠軍復洮州。壬午,回匪馬占鰲等犯西寧。是春,免浙江仁和等場被擾逋課、山西平定等處民欠倉穀。

  夏四月丁亥,允琉球國子弟入監讀書。予鮑超病假。戊子,何琯軍復哈密。己丑,周祖培卒。癸巳,吉林馬賊平。丙申,日斯巴尼亞使來換約。壬寅,劉松山大破捻、回於同州。丙午,贈哈密殉難紥薩克郡王伯錫爾親王,建祠。德勒克多爾濟病免,命麟興為烏里雅蘇台將軍,調榮全為參贊。丁未,瞻對番目大蓋折布伏誅。庚戌,貴德回匪叛,陷廳城。

  五月甲寅,哈密回匪竄玉門,官軍擊退之。以旱,命恤難民、育嬰孩、揜暴露、贍陣亡者家屬。戊午,諭廣購書籍,並重刊御纂欽定經史,頒發各學。己未,郭寶昌、劉松山兩軍破張總愚於朝邑。免郭寶昌遣戍。辛酉,命曾國藩為大學士,駱秉章協辦大學士。丙寅,詔清理庶獄。丁卯,桂軍復荔波、義寧。戊辰,詔求直言,覈減宮廷用款。己巳,捻匪渡運河,予丁寶楨嚴議。庚午,賊竄長垣,官軍擊退之。癸酉,以剿賊無功,褫曾國荃頂戴,與李鶴年下部嚴議。諭李鴻章戴罪圖功。京師地震。庚辰,董福祥陷陝西甘泉。

  六月甲申,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言俄人窺伺新疆,下大學士、尚書、左都御史會總理王大臣妥議。丙戌,申禁州縣浮收漕糧。甲午,倭仁乞病,罷職務,仍以大學士直弘德殿。乙未,官軍敗捻匪於即墨。庚子,順直久旱,飢,賑恤之。允鮑超回籍。辛丑,李鴻章檄劉銘傳、潘鼎新等軍防運河,扼膠、萊。命成祿節制黃祖淦、王仁和兩軍。以畿內亢旱,撥閩、廣、贛釐捐三十萬,浙、閩海關洋稅三十五萬備賑需。癸卯,甘回陷陝西華亭,旋復之。丁未,免昌平例貢果品。己酉,自三月不雨以來,上頻祈雨。至是日雨。是月,免陝西乾州等屬災擾額賦。

  秋七月己未,雨。陝軍復甘泉。庚午,永定河決。己卯,以捻匪過膠萊河,諭各路扼守河、運兩防,奪丁寶楨職,仍留任。是月,免湖南晃州被擾逋賦。

  八月丙戌,停奉天冬圍。戊子,湖北匪首劉漢忠伏誅。庚寅,命黎培敬會辦貴州剿撫及屯田事宜。壬辰,奉軍剿平孤山、法庫等處賊匪。辛卯,署貴州提督趙德光剿賊於安平,死之。丙申,穆隆阿等軍剿梟匪於文安,失利。濟陽土匪作亂,剿平之。丁酉,迤西回犯姚州。戊戌,貴州巡撫張亮基開缺嚴議,命曾璧光署之,布政使嚴樹森以逗遛褫職。壬寅,召陳國瑞來京。丙午,以淮、楚各軍所至騷擾,諭李鴻章嚴申軍律。己酉,裁熱河木稅。庚戌,創建福建船塢。

  九月壬子,允左宗棠調曹克忠赴陝。丙辰,賴、任諸匪犯運河,牛師韓軍擊退之。丁巳,河、狄、西寧回眾投誠。庚申,停山東例貢。辛酉,安置額魯特遊牧於額爾齊斯河。甲子,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言預籌修約事。諭曾國藩等各抒所見以聞。己巳,命丁日昌赴上海辦理義國換約。壬申,撫恤巫山被水災民。丁丑,命榮全與棍噶札拉參籌辦哈薩克剿撫機宜。己卯,命馮子材赴左江,專辦南、太軍務。賑襄陽等府災民。

  冬十月癸未,諭各路統兵大臣及各督撫嚴申軍律。甲申,察哈爾都統色爾固善卒,以庫倫辦事大臣文盛代之。乙酉,以張廷岳為庫倫辦事大臣。丙戌,陝軍復寧條梁及宜君。飭席寶田軍赴沅州,統援黔軍務。壬辰,迤西回陷定遠、大姚。癸巳,汪元方卒。命沈桂芬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丙申,曾國荃病免,以郭柏蔭為湖北巡撫,蘇鳳文為廣西巡撫。賑山東被水災民。乙巳,派美前使蒲安臣往有約各國辦理中外交涉。己酉,回匪陷寶雞、正寧,旋復之。

  十一月庚戌朔,命道員志剛、郎中孫家穀往有約各國充辦理交涉事務大臣。壬子,劉銘傳等軍剿賊贛榆,大捷,任柱伏誅。癸丑,以梟匪蔓延,褫劉長佑職,仍責自效。命官文署直隸總督。丙辰,陝軍剿捻洛川,遇回匪,失利,提督李祥和死之。癸亥,張總愚陷延川、綏德。甲子,增設布倫托海辦事大臣,以李雲麟為之,明瑤為幫辦,福濟為科布多幫辦。甲寅,劉銘傳軍剿賊於諸城,大捷。丁丑,陝軍復延川、綏德。

  十二月壬午,張總愚竄吉州,左宗棠、趙長齡均褫職留任。成祿剿回匪於肅州,失利,總兵黃祖淦死之。癸未,賞陳國瑞頭等侍衛,隸左宗棠軍。劉銘傳等剿賊於壽光,大捷。迤西回陷祿豐、廣通、元謀。己丑,官軍復吉州。壬辰,直隸梟匪平。甲午,賞劉長佑三品頂戴,命率所部回籍。永定河堤工合龍。丙申,命蔣益澧以按察使候補,隸左宗棠軍,率楚勇回籍。丁酉,駱秉章卒。劉松山等敗張總愚於洪洞。調吳棠為四川總督,以馬新貽為閩浙總督,李瀚章調浙江巡撫,丁日昌為江蘇巡撫。戊戌,淮軍剿賊高郵大捷,獲賴文光等,誅之。辛丑,東捻平,加賚李鴻章、曾國藩世職,賞劉銘傳、英翰及郭松林、楊鼎勛、善慶世職有差,復曾國荃頂戴。壬寅,以左宗棠督師入晉,命庫克吉泰、喬松年、劉典督辦陝西軍務。甲辰,命楊占鰲署甘肅提督,接辦西路軍務。戊申,左宗棠檄喜昌、劉松山等赴磁州迎剿。諭張曜、劉銘傳等會剿。己酉,命鄭敦謹往山西查辦事件。是月,免浙江仁和等場未墾灶課、雲南嵩明等屬歉收額糧。

  是歲,朝鮮、琉球入貢。

  七年戊辰春正月庚戌朔,捻首李允等率眾降於盱眙,詔誅之,遣散餘眾。命朱鳳標協辦大學士。乙卯,回匪復陷正寧。丙辰,喜昌等擊張總愚於河內,大捷。西寧回陷北川。李雲麟乞病。不許。以錫綸為布倫托海幫辦大臣。辛酉,張總愚北竄定州,保定戒嚴,官文、左宗棠均褫職留任。諭玉亮統神機營兵剿賊。壬戌,張總愚犯清苑,劉松山、郭寶昌等軍繞賊前剿之,予優敘。陳國瑞、宋慶、張曜均以軍至保定。達賴請宥里塘犯東登工布死罪,允之。命賈楨等設團防總局。癸亥,諭令天津洋槍、練軍各隊赴河間,與山東軍聯絡防剿。甲子,李鴻章遣周盛波等軍北援。趣左宗棠赴保定北方督剿。命恭親王會同神機營王大臣辦巡防。壬申,允英翰入衛畿疆,命統牛師韓軍駐黃河以南。飭程文炳軍赴河間會剿。癸酉,張總愚陷饒陽,旋復之。賈楨以病致仕。乙亥,命左宗棠總統各路官軍。

  二月辛巳,官軍復渭源。癸未,命恭親王節制各路統兵大臣。戊子,回匪復陷寧條梁。己丑,回匪竄伊克沙巴爾,官軍擊退之。褫趙長齡、陳湜職,遣戍。壬辰,陝軍復寶雞。癸巳,滇軍解鎮雄圍。迤西回陷楚雄。乙未,豫、皖各軍敗張總愚於束鹿。庚子,左宗棠、李鴻章等軍剿賊,迭破之。回匪陷懷遠、神木。壬寅,白泥苗匪降。乙巳,以朝鮮請嚴邊禁,命延煦、奕榕赴奉天,會都興阿勘展邊事宜。

  三月壬子,張凱嵩乞病,諭責其逗留規避,褫職。回匪陷鄜州,劉典駐三原督剿。癸丑,以劉岳昭為雲貴總督,岑毓英為雲南巡撫。乙卯,陝軍復鄜州。癸亥,諭庶吉士散館仍試詩賦。戊辰,張總愚竄延津、封丘,劉松山、郭寶昌擊敗之。辛未,命沈桂芬為軍機大臣。乙亥,命朱鳳標為大學士。丙子,迤西回陷易門。丁丑,張總愚竄滑縣,擊敗之。是月,免直隸安州等處澇地逋賦。

  夏四月己卯朔,哈密回陷五堡,官軍擊退之。甲申,張總愚陷南皮。丁亥,諭左宗棠、李鴻章、丁寶楨等,督各軍於運河東西分路防剿。己丑,苗匪何正觀降。庚寅,陝軍剿回匪於邠州,失利,譚玉龍死之。己巳,永定河決。乙未,召都興阿來京。戊戌,黎平苗犯晃、沅各境,官軍擊退之。辛丑,寧條梁回擾鄂爾多斯遊牧,貝子札那格爾濟擊退之。回匪犯哈密,伊勒屯等會擊退之。癸卯,賜洪鈞等二百七十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是月,免四川各土司三年租賦。

  閏四月戊申朔,迤西回竄陷昆陽、新興、晉寧、呈貢、嵩明。戊午,回匪復陷神木。癸亥,陝軍復延長。甲子,董福祥投誠,諭立功自贖。乙丑,回匪踞烏紳旗,分擾準噶爾旗,偪托克托城。丁卯,程文炳、陳國瑞、劉松山等軍擊張總愚於高唐、茌平、博平,大捷。賊竄東光。己巳,回匪再陷慶陽及寧州、合水,知縣楊炳華死之。辛未,命都興阿為欽差大臣,會同左宗棠、李鴻章剿捻、調遣春喜、陳國瑞、張曜、宋慶四軍,崇厚幫辦軍務。

  五月戊寅,劉松山等軍剿張總愚於鹽山、海豐,大捷。己卯,創設長江水師,置岳州、漢陽、湖口、瓜州四鎮總兵官。癸未,陝軍擊退竄邠、鳳回匪。壬辰,北山土匪犯延安,官軍失利,副將劉文華等陣沒。庚子,滇軍復元謀、武定、祿勸、羅次。是月,免湖南晃州被擾逋賦。

  六月己未,郭松林等剿捻於臨邑、濱州、陽信,大捷。諭水師嚴扼運防。辛酉,桂軍復歸順。癸亥,金匪竄寧古塔界,官軍剿平之。甲子,陝軍克宜川。丙寅,張總愚犯運河岸,官軍擊敗之,捻眾多降。戊辰,又擊之於商河,大捷。乙亥,李雲麟褫職查辦。命明瑤為布倫托海辦事大臣。浙江海塘工竣。

  秋七月丁丑,蠲直、魯、豫被擾各州縣田賦。己卯,春壽以欺飾褫職。壬午,撫恤滄州等處被擾難民。乙酉,張總愚赴水死,捻匪平。加李鴻章、左宗棠太子太保銜,鴻章以湖廣總督協辦大學士,丁寶楨、英翰、崇厚並加太子少保銜,復官文銜翎,晉劉銘傳一等男,郭松林一等輕車都尉,賞宋慶、善慶二等輕車都尉,劉松山黃馬褂、三等輕車都尉,郭寶昌、張曜、溫德勒克西騎都尉,黃翼升加一雲騎尉,復陳國瑞提督世職,餘升敘有差。命惇親王祭告定陵。允彭玉麟回籍終制。丙戌,召左宗棠、李鴻章入覲。丁亥,滎澤河決。辛卯,毛昶熙言軍務漸平,宜益思寅畏,旋御史張緒楷疏請保泰持盈,及時講學,並嘉納之。壬辰,允左宗棠請,資遣降眾回籍。癸巳,武陟沁河堤決。乙未,調曾國藩為直隸總督,馬新貽為兩江總督,以英桂為閩浙總督。命彭玉麟赴江、皖會籌長江水師事宜。戊戌,諭蘇、皖、豫、魯各屬修圩寨,飭鄉團。庚子,予宋儒袁燮從祀文廟。援黔川軍復龍里、貴定。川軍剿越巂夷匪,勝之,俘其酋勒烏立。授曾璧光貴州巡撫。辛丑,布倫托海變民竄烏隴古河。德勒克多爾濟卒。癸卯,撫恤滎、鄭災民。甘回擾白水、郃陽,陝軍擊退之。甲辰,援黔湘軍復甕安。

  八月乙巳朔,褫御史德泰職,以奏請修理園庭也。庫守貴祥妄陳希利,發黑龍江為奴。永定河決。己酉,諭明瑤等規復布倫托海舊制。命馬新眙兼辦理通商事務大臣。壬子,延安土匪扈彰降。癸亥,諭左宗棠兼顧山西軍務。戊辰,諭吉林嚴定開墾圍荒界限。辛未,諭金順專辦援陝軍務。是月,免皖、蘇、魯、豫、鄂被擾積年逋賦。

  九月壬午,官軍復慶陽。甲申,肅州回攻敦煌,官軍擊退之。諭伊勒屯等籌辦巴里坤屯田。乙酉,援黔川軍會復平越。辛卯,命延煦出關查辦奉天展邊事宜。癸巳,滇軍復晉寧、呈貢。是月,免浙江橫浦等場歉收灶課。

  冬十月丁未,回匪犯涇州、靈台,擊退之。乙卯,文麟抵哈密,諭興辦蔡巴什湖等處屯田。丙辰,穆圖善克河州。賑濟南、武定水災。丁巳,戍李雲麟黑龍江。戊午,命李鴻藻仍直弘德殿及軍機。庚申,以守科布多功,加土爾扈特郡王凌札棟魯布親王銜。己巳,黔苗復陷興義,旋復之。

  十一月甲戌,援黔川軍復麻哈。丁亥,涼州總兵周盛波以不戢所部,褫職。回匪擾鄂爾多斯等旗,竄榆林。諭定安等截剿。壬辰,諭除吏胥積弊。己亥,黔軍克都勻,賞張文德黃馬褂。庚子,台灣英領事縱洋將掠船,踞營署,焚局庫,勒兵費。諭總署詰辦,飭英桂等遴員交涉。壬寅,熱河匪平。免吉林雙城堡被水屯田租賦。

  十二月甲辰朔,川軍剿西昌夷匪,連捷,各夷部降。援黔湘軍復天柱。丙午,回匪犯包頭,蒙軍失利。丁未,熱河匪首彌勒僧格伏誅。甲寅,以曾國藩言川私病楚,諭籌止川鹽濟楚章程,撤局停稅。丁巳,滇軍復澂江。庚申,申諭各省禁種罌粟。壬戌,黔苗竄擾河池,官軍擊退之。乙丑,諭朝審緩決三次以上者並減等。永定河工竣。戊辰,麒慶罷,以慶春為熱河都統。庚午,劉松山剿賊大理川,大捷。壬申,截鄂餉二十一萬賑河南災。是月,免江蘇荒地糧賦,山東泰安、河南汝寧等屬被擾逋糧。

  是歲,朝鮮入貢。

  八年己巳春正月癸酉朔,停筵宴。丁丑,川、湘、黔、桂各軍會剿苗匪,黔軍復長寨。戊寅,滇軍克富民。己丑,劉松山等軍擊土、回各匪,敗之於清澗。成祿克肅州,與楊占鰲並賞黃馬褂。甲午,滎工合龍。丙申,劉松山軍敗賊于靖邊,董侍有等以鎮靜堡及靖邊降。迤西回犯昆明,岑毓英等擊退之。辛丑,雷正綰克涇州董家堡。

  二月戊申,命袁保恆督辦西征糧饟。

  三月癸酉朔,林自清戕興義知縣,提督陳希祥誘誅之,賞希祥黃馬褂。甲戌,援黔湘軍復鎮遠府、衛兩城。己卯,甘肅提督高連升部兵變,戕連升,部將周紹濂擊逆黨於同官,殄之。乙酉,諭督撫於克復州縣慎選牧令,拊循流亡。庚寅,回匪陷磴口。甲午,吐魯番回匪犯哈密,官軍迭敗之。乙未,桂軍克憑祥。己亥,懿旨,大婚典禮,力崇節儉。

  是春,免江蘇山陽、直隸安州等屬災、擾額賦,兩淮富安等場逋欠灶課。

  夏四月癸卯朔,迤西回陷楊林營,劉岳昭退守曲靖,嚴責之。乙巳,麟興以畏事褫職。以福濟為烏里雅蘇台將軍,文碩為布倫托海辦事大臣。己酉,雷正綰、黃鼎軍復鎮原、慶陽。援黔川軍復甕安。己未,援黔湘軍會復清江。庚申,允劉銘傳乞病。辛酉,免陳湜遣戍。是月,免山東東昌等屬逋賦。

  五月庚辰,援黔湘軍復施秉,進攻黃飄賊壘,失利,按察使黃潤昌、道員鄧子垣、提督劉長槐死之。壬午,回匪陷澂江。甲申,杜嘎爾等軍大破賊於杭錦旗。辛卯,命李鴻章赴四川察辦吳棠劾案。申誡岑毓英任用通賊練目,苛斂民捐。以馬如龍為雲南提督。丙申,官軍剿匪於保安,大捷,匪首袁大魁等伏誅。自春正月不雨至於是月,上頻禱祈。丁酉,雨。

  六月辛亥,援軍會克尋甸。壬子,命董恂、崇厚辦理奧斯馬加換約。甲寅,永定河決。戊午,予黃飄死事提督榮惟善、總兵羅志宏等世職加等。辛酉,武英殿災。癸亥,倭仁、徐桐、翁同龢請勤修聖德,以弭災變,上嘉納之。丙寅,諭督撫考課農桑。庚午,回匪犯阿拉善定遠營,蒙兵失利。

  秋七月辛未朔,日有食之。癸酉,張曜等軍敗回匪於察漢淖爾。命吳坤修赴沿江各屬撫恤災民。甲戌,滇軍復嵩明,克白鹽井。甲申,桂軍會越南軍克九葑、洛陽等隘。乙酉,諭錫綸賑恤額魯特人眾。丙戌,朝鮮請鴨綠江北禁遊民建屋墾田。趣都興阿等妥辦。壬辰,何琯軍敗賊於木壘河等處。是月,免晃州被擾逋賦。

  八月庚子朔,俄商船泊呼蘭河口,求吉、黑內地通商,諭總署按約止之,禁軍民私與貿易。癸卯,內監安得海出京,丁寶楨奏誅之。黔匪復陷都勻。丙午,桂軍會復越南高平。庚戌,申諭約束太監。壬子,官軍剿平杭錦旗屬竄回。癸丑,寧夏官軍剿賊失利,副將方大順陣亡。戊午,棍噶札拉參軍復布倫托海,賊首張匊等伏誅。己未,官軍剿達拉特旗竄匪,殄之。是月,賑浙江杭、湖各屬,湖南安鄉等縣水災。

  九月庚午,高台勇潰,褫成祿職,留任。壬申,撥京餉三十萬濟武、漢等屬工賑。甲戌,馬化龍復叛,襲陷靈州。官軍復威戎堡、水洛城。戊寅,滇軍復易門。壬午,免暹羅補歷年貢品。庚寅,烏魯木齊匪竄哈密,何琯等擊敗之。乙未,福建新造第一輪船成,命崇厚勘驗。戊戌,諭福濟等額魯特各安舊居,僧眾居阿爾泰山南,俗眾居青格里河。

  冬十月庚子,劉松山敗回匪於吳忠堡等處。辛丑,金順又敗之於納家徬。命楊占鰲署甘肅提督,辦肅州善後事宜。法使羅淑亞與其水師提督以兵船赴贛、鄂、川省查教案,諭所在按約待之。乙巳,雷正綰、黃鼎敗回匪於固原、鹽茶。丁未,命毛昶熙、沈桂芬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辛丑,命文碩等會勘布倫托海分界事宜,董恂辦理美國換約。甲寅,滇軍復楚雄、南安、定遠。劉岳昭移軍昆明。己未,哈密官軍剿西路回匪,大捷。甲子,鳳凰城匪首王慶等伏誅。乙丑,劉松山軍復靈州。是月,賑雲南水災,直隸旱災。

  十一月丙子,茌平教匪孫上汶等謀逆,捕誅之。丁丑,裁新設布倫托海辦事大臣。庚辰,賑江寧水災。癸未,免科布多屬貢貂。甲申,滇軍復昆陽。丙戌,甘軍復靖遠。庚寅,永定河口合龍。乙未,命文碩來京,改奎昌辦理分界。是月,免直隸東明被淹、被擾,安徽無為等州縣衛被水逋賦。

  十二月庚子,援滇川軍克魯甸。乙巳,劉松山軍攻金積堡,總兵簡敬臨等死之。乙卯,披楞侵占哲孟雄各地,廓爾喀與唐古特構嫌,諭恩麟防維開導。布魯克巴內閧,並諭恩麟解釋撫綏。丁巳,越南匪平。諭蘇鳳文嚴申邊禁。癸亥,賑畿南災。

  是歲,朝鮮、越南、琉球入貢。

  九年庚午春正月丁卯朔,停筵宴。癸酉,滇軍復祿豐。甲戌,甘軍擊敗援賊於王家甿。己卯,回匪陷定邊。癸未,神武門木庫火,詔修省。庚寅,回匪陷安定。陝軍復定邊。甲午,馬德昭留辦潼關防務。

  二月辛丑,劉松山督剿金積堡回匪,中炮卒。賞道員劉錦棠三品卿銜,接統其軍。以俄官往齊齊哈爾、吉林商界務,諭富明阿、德英據約待之,毋遷就。乙巳,回匪分竄安邊、清澗,陝軍擊走之。丙午,又分竄花馬池、榆林,宋慶軍剿之。戊申,官軍擊敗米脂竄匪。壬子,命李鴻章赴陝西督辦軍務。甲寅,回匪竄同官、宜君,陝軍剿敗之。丙辰,法使因教案藉兵要挾,諭各疆吏通商大臣迅結交涉事宜。辛酉,寧夏各堡降回復叛。

  三月丁卯朔,回匪竄準噶爾旗,馬玉昆擊敗之。辛巳,雷正綰以疏防峽口,褫職留營。諭誡西征各軍貪功銳進。乙酉,滇軍復彌渡、賓川、麗川、緬寧。辛卯,回匪分擾岐、鳳,李輝武擊敗之。

  夏四月甲辰,譚廷襄卒。

  五月庚午,命崇實赴貴州,會同曾璧光查辦教案。癸酉,始允英國設置沿海各口電線。甲戌,援黔川軍克黃飄、白堡等苗寨。庚寅,天津人與天主教啟釁,焚毀教堂,毆斃法領事。命曾國藩與崇厚會商辦理。乙未,諭疆吏飭禁播謠惑眾,保護通商傳教各區。李鴻章督軍入關,請調郭寶昌軍,允之。命崇厚為出使法國大臣。以成林署三口通商大臣。是月,免直隸安州等屬逋賦。

  六月戊戌,奎昌赴塔爾巴哈台,與俄使勘辦立界。壬寅,賽音諾顏部蒙兵剿回匪失利。丁未,滇軍復威遠。己酉,命彭玉麟赴江南,會同沿江督撫整頓長江水師。庚戌,甘軍敗回匪於鞏昌。乙卯,永定河決。庚申,以疏防民教啟釁,褫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職,下部治罪。辛酉,滇軍復姚州。癸亥,命毛昶熙會同曾國藩查辦教案。曾國藩言:「善全和局,為保民之道。備御不虞,為立國之基。」諭旨嘉勉。命丁日昌赴天津幫辦洋務。

  秋七月戊辰,以琿春邊務事繁,加協領副都統銜,為定製。丙子,法使羅淑亞以曾國藩不允府、縣論抵,回京。諭國藩迅緝原凶,從速辦結。丁丑,召崇厚還。命毛昶熙署三口通商大臣。甲申,周盛傳等剿散北山餘匪。丙戌,諭曰:「海上水師,與江上水師截然不同。欲捍外侮圖自強,非二十年之久,未易收效。然因事端艱鉅,畏縮不為,則永無自強之日。近年內外臣工,值事急時,徒事張皇。禍患略平,又為苟安之計。即創立戰守章程,而奉行不力,使朝廷謀議均屬具文。積習因循,焦憂曷釋。茲閩、滬兩廠輪船告成,馬新貽、丁日昌、英桂、沈葆楨各擇統將出洋,窮年練習,以備不虞。廣東亦應籌備輪船,瑞麟、李福泰務切實辦理。將校有熟諳風濤沙線者,隨時擇保,即山野中或長於海戰,亦當隨時物色,量材超擢。各督撫其統籌全局,以副委任。」庚寅,南路甘軍復渭源、狄道。是月,免晃州被擾逋賦。

  八月丁酉,汝陽人張汶祥刺殺馬新貽。命曾國藩為兩江總督,李鴻章調直隸總督,李瀚章為湖廣總督。戊戌,設黃河水師。庚子,北山匪首李凡覺伏誅。壬寅,命張之萬會同魁玉訊張汶祥。己酉,召毛昶熙還。命李鴻章會曾國藩查辦天津教案。癸丑,桂軍剿平安邊、河陽賊匪,梁添錫伏誅。允越南進方物及馴象。己未,命李成謀為新設輪船統領。

  九月戊辰,滇軍復新興。庚午,諭崇實仍赴遵義辦教案。甲戌,治天津民教啟釁罪,張光藻、劉傑遣戍,誅逞兇殺害之犯十五人。

  是秋,川東、荊州、熱河被水,賑撫之。

  冬十月乙未,沈葆楨丁憂,命百日後仍經理船政。丙申,命劉銘傳督辦陝西軍務。諭嚴禁四川州縣苛派。撥款續賑北山難民。辛丑,以江北漕船阻淺,由陸路轉運臨清。甲辰,天津製造局成。庚戌,日本請立約通商,允總署遴員議約。辛亥,免科布多貢貂。壬子,裁三口通商大臣,命直隸總督經理,如南洋大臣例,給欽差大臣關防。嚴諭疆吏慎密交涉,有漏泄者立誅之。丙辰,以水旱疊見,詔修省。戊午,移周盛傳軍衛畿輔。陝回禹生彥等竄平番,官軍失利,提督張萬美等死之。庚申,設直隸津海關道。劉錦棠各軍克漢伯等堡,合圍金積堡。

  閏十月乙丑,俄使倭良嘎哩來京。庚午,湘潭會匪平。乙亥,滇軍復永北、鶴慶、鎮南、楚雄。回匪陷烏里雅蘇台。丙子,永定河合龍。諭曾國藩籌河運。戊寅,越南吳亞終等伏誅。

  十一月癸巳,命鄭敦謹會鞫張汶祥獄。尋定讞,磔張汶祥於江寧。丁酉,回匪竄涼州,副將謝元興陣沒,王仁和擊退之。辛丑,援黔湘軍復台拱。戊申,福濟、榮全以匪入烏里雅蘇台,褫職留任。命曾國藩兼通商大臣。庚戌,甘肅總兵周東興侵賑,命斬於軍前。庚申,劉坤一以漏泄密諭,褫職留任。

  十二月甲子,諭嚴禁河工偷減侵蝕諸弊。辛未,滇軍復鄧川、浪穹。回目馬源發戕提督丁賢發等,捕誅之。

  是冬,免貴州興義等州縣衛、陝西綏德等州縣災擾逋賦。

  是歲,朝鮮入貢。

  十年辛未春正月辛卯朔,停筵宴。壬辰,官軍克河西王甿賊壘,賞金順黃馬褂,加張曜一雲騎尉。乙未,黔軍平貴定等處賊壘,克都勻,賞提督林從泰、總兵何雄輝黃馬褂。己亥,諭馮子材赴太平進剿牧馬、諒山匪。壬寅,官文卒。是月,免直隸安州等屬被水額賦。

  二月壬戌,劉錦棠等軍克金積堡,匪首馬化龍等伏誅,加左宗棠一騎都尉,賞劉錦棠雲騎尉、黃馬褂,開復雷正綰處分,及陳湜原官,賞黃鼎、金運昌黃馬褂。置就撫陝回於華亭之化平川,設通判、都司以綏靖之。前知靈州彭慶章坐為賊主謀,處斬。壬午,獲叛將宋景詩,誅之。丁亥,調江蘇按察使應寶時赴津,籌辦日本通商事。命瑞常為大學士,文祥協辦大學士。

  三月癸巳,金順等軍克寧夏,匪首馬萬選伏誅。己丑,滇軍復澂江,克江那土城,匪首馬和等伏誅。辛丑,普使李福斯致國書,以德意志各國及自主之三漢謝城共復一統,受尊稱為德意志皇帝,復書賀之。丁未,以倭仁為文華殿大學士,瑞常為文淵閣大學士。自春初至於是月,上連祈雨。庚戌,雨。

  夏四月丙寅,援黔湘軍復新城、岩門司等城,克高坡等苗寨。己巳,寧夏納家徬回眾降。己卯,陝回竄擾平番、碾伯,官軍擊退之。辛巳,倭仁卒。甲申,賜梁耀樞等三百二十三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築大沽、北塘炮台。乙酉,福濟革職,以金順為烏里雅蘇台將軍。丙戌,回匪復竄擾賽音諾顏部,焚掠固爾班賽汗等處。

  五月庚寅朔,雨。乙未,左宗棠請禁絕回民新教,不許。戊戌,苗酋聞國興等降,八寨等城俱復。壬寅,回匪擾烏拉特,杜嘎爾、薩薩布軍合擊之。丙午,援黔湘軍復丹江、凱里等城,賞蘇元春黃馬褂。己酉,以李世忠尋仇斗很,陳國瑞演劇生事,褫世忠職,降國瑞都司,並勒回籍,畀有司管束。辛亥,鄭親王承志有罪,褫爵逮訊。命李鴻章辦日本商約,應寶時、陳欽為幫辦。乙卯,金順乞假守制葬親。不許。己未,滇軍復雲龍。

  六月壬戌,太白晝見。益陽等處會匪平。己巳,陝回白彥虎結西寧回眾擾河州。庚午,黔軍克永寧、鎮寧、歸化苗寨,破郎岱、水城各峒寨。乙亥,命瑞麟為大學士,仍留兩廣總督任。己卯,阜陽匪擾沈丘、汝陽,官軍捕誅之。辛巳,以廣東盜賊橫行,諭飭嚴緝。丁亥,德宗生於醇邸。戊子,賑天津災。

  秋七月己丑朔,桂軍剿越南竄匪,克長慶,斬匪首趙雄才。壬辰,杜嘎爾軍剿賊於布拉特,勝之。甲午,永定河複決。丙申,穆圖善赴北山剿賊。金運昌軍剿烏拉特竄匪,勝之。丁未,河內沁河決。乙卯,昌圖賊匪竄擾,都興阿遣軍剿平之。

  八月壬申,以副都統慶至襲封鄭親王。甲戌,桂軍克安世賊寨,追剿太原竄匪,蘇國漢赴廣東乞降。丁丑,詔各省設局收養流寓孤寡。

  九月丙申,革高郵徵糧弊習。丁酉,甘軍克康家崖要隘。趣榮全赴伊犁。給劉銘傳假三月。壬寅,諭奉、吉整頓吏治,嚴緝盜賊。命恩錫往上海辦奧國換約。丁未,喬松年等會堵侯家林決口。

  是秋,賑順直各屬及菏澤等州縣災,免濮州被水、晃州被擾逋賦。

  冬十月戊午朔,達爾濟以撤營縱賊,褫職逮治。命曹克忠接統劉銘傳軍,赴肅州防剿。庚申,以湖南匪變,命李鴻章查辦。壬辰,命景廉為烏魯木齊都統。癸未,詔免伊犁被脅官吏軍民等罪。以參領貢果爾接統達爾濟軍。

  十一月癸巳,甘軍克河州,禹得彥等降。丁未,西寧回匪竄烏拉特及中衛,張曜軍擊退之。乙卯,肅州回匪復犯敦煌,文麟援剿之。

  十二月辛未,予先儒張履祥從祀文廟。丁丑,香山匪徒曾大鵝幅等作亂,捕誅之。

  是歲,朝鮮、琉球、越南入貢。

  十一年壬申春正月丙戌朔,停筵宴。己丑,以紀年開秩諭減刑。文碩以乞病褫職。辛卯,桂軍復越南從化,克鎮山。癸巳,甘軍連破甘坪、大貝坪等處賊壘,進攻太子寺。庚子,黔軍克清平、黃平、重安。辛丑,援黔湘軍克黃飄、白堡苗寨。辛亥,命侍郎崇厚、太常寺少卿夏家鎬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

  二月庚申,允江蘇辦米試行河運,漕白二糧仍由海運。丙寅,曾國藩卒,贈太傅。戊辰,褫劉銘傳職,以前功仍留一等男爵。庚午,起彭玉麟巡閱長江水師。甲申,侯家林決口合龍。越南匪首蘇國漢等伏誅。是月,賑四川各屬災。

  三月乙酉朔,黔軍復貞豐。丙戌,甘軍剿太子寺回匪失利,提督傅先榮、徐文秀死之。褫提督楊世俊黃馬褂,降參將。甲午,免達爾濟等罪,仍褫職效力。丁酉,以奉匪擾朝鮮境,嚴緝之。辛丑,瑞常卒。

  是春,免湖北黃陂、直隸安州、甘肅河州等處被擾逋賦。

  夏四月丙辰,回匪竄定邊、靖邊,陝軍擊退之。己未,西寧回目馬占鰲、陝回崔三、米拉溝回目治成林等,先後乞降。丙寅,停淮關傳辦活計。諭內務府力求撙節。己卯,通政司副使王維珍疏陳先意承志,孝思維則。予嚴議,尋褫職。是月,免貴州興義等屬被擾逋賦。

  五月甲申朔,日有食之。免熱河騰圍旗民租課三年。乙酉,自三月初旬,慈禧太后弗豫,月餘不視朝。至是,御史李宏謨請勤召對。諭責其冒昧,嚴飭之。癸巳,徐占彪軍剿肅回屢捷。左宗棠劾成祿糜帑遷延,命穆圖善查辦。乙未,貴州苗匪平,賞席寶田騎都尉。丙申,陝回宋全德等降。予伊犁殉難已革尚書陳孚恩暨其眷屬旌恤加等。庚子,命李鴻章為大學士,仍留直隸總督任。乙巳,滇軍克永平及雲南。

  六月甲午,朱鳳標緻仕。命文祥為大學士,全慶協辦大學士。丁卯,諭停本年秋審、朝審句決。以單懋謙協辦大學士。

  秋七月癸未朔,滇軍會克興義。己丑,免廓爾喀例貢。賑達木蒙古及三十九族被災兵民。戊戌,回匪竄擾寧夏西路及阿拉善旗,官軍擊退之。己亥,直隸呈進瑞麥,御史邊寶泉疏論之。諭李鴻章勤恤民隱,補救偏災,毋鋪張瑞應。庚子,永定河北下汛溢。是月,免湖南晃州被擾逋賦。

  八月庚午,截江北漕米十萬餘石賑畿輔被水災民。癸酉,金順以遷延罷,常順署烏里雅蘇台將軍。辛巳,以單懋謙為大學士。

  九月癸未,滇軍克趙州、蒙化並大理上下關,賞楊玉科、李維述黃馬褂。左宗棠言地產瑞麥瑞穀,諭卻之。乙未,冊立皇后阿魯特氏,自王大臣以次推恩加賚,頒詔天下,覃恩有差。永定河工合龍。丙午,允彭玉麟乞病回籍,仍命每年巡閱長江水師。庚戌,榮全請令慶符招撫纏、民,英廉等馬隊駐庫爾喀喇烏蘇,酌募民勇,允之。

  十月丁巳,甘肅潰勇首犯馮高山等伏誅。己未,加上兩宮皇太后徽號。戊辰,廣西隆安、岑溪土匪,西隆苗匪平。壬寅,諭統兵大臣約束委員,治騷擾逾限者罪。允恭親王請,復軍機處舊制。丙子,何璟憂免,以張樹聲署兩江總督。

  十一月乙酉,朝鮮匪船越境侵擾,都興阿等水師緝剿之。回匪擾哈密東山,官軍剿勝之。禁殿廷、鄉、會考試請託冒替。己卯,瓊州土匪平,誅匪首何亞萬等。辛卯,滇軍剿館驛等踞匪,迤東、迤南肅清。乙未,肅回竄紥薩克汗各旗,官軍擊走之。黔軍會克新城。下江苗匪亂,張文德軍剿除之。全黔底定。丙申,捻匪竄擾太湖,水師剿平之。允軍民入哥老會者自首免罪。丁酉,申禁各省種罌粟。辛丑,劉錦棠等軍剿回匪,大捷。丁未,陝軍剿陝北二道河等處竄匪,殄之。李鴻章奏設招商局,試辦輪船分運江、浙漕糧。

  十二月己未,駐藏幫辦德泰坐事褫職回旗。丙辰,諭吏部、兵部、理藩院,親政後,各署有請旨及軍務摺片,均用漢文。丁卯,釋田興恕回。丙子,左宗棠乞病,溫旨不許,己卯,祫祭太廟。

  是歲,朝鮮入貢。

  十二年癸酉春正月辛巳朔。癸未,官軍擊回匪於那瑪特吉幹昭,敗之。丙戌,以李宗羲為兩江總督,兼通商大臣。辛丑,成祿以苛捐誣叛,褫職逮問,趣金順接統其軍。甲辰,滇軍克大理,回酋杜文秀、楊榮、蔡廷棟等伏誅。賞岑毓英黃馬褂、騎都尉世職,開復劉岳昭處分,賞楊玉科騎都尉。乙巳,兩宮皇太后以親政屆期,懿旨勉上「祇承家法,講求用人行政,毋荒典學」。勖廷臣及中外臣工「公忠盡職,宏濟艱難」。丙午,上親政,詔「恪遵慈訓,敬天法祖,勤政愛民」。己酉,諭內務府核實撙節,於歲費六十萬外,不得借支。

  二月庚戌朔,軍機大臣、六部九卿會議黃、運兩河辦法。諭李鴻章悉心籌辦奏聞。下詔修省,求直言。諭直省舉賢才,杜侵蠹。戊午,加上兩宮皇太后徽號,翌日頒詔覃恩有差。劉錦棠軍克大通向陽堡。庚午,以謁東陵,命惇親王等留京辦事。乙亥,金順軍抵肅州剿回匪,敗之。

  三月癸未,上奉兩宮皇太后謁東陵。丁亥,迴鑾。免蹕路經過本年額賦。己丑,大通、巴燕戎格及五工撒拉各回眾降。西寧匪首馬桂源等伏誅。庚寅,上奉兩宮皇太后還宮。丙申,回匪白彥虎等竄甘州。命議定各國公使覲見禮節。榮全乞病,不許。庚子,以英廉為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丁未,滇軍克順寧。

  是春,免江蘇邳州、陝西鄜州等屬被擾逋賦。

  夏四月乙卯,設廉州北海關。丙辰,日本換約成。乙丑,回匪竄阿拉善旗及阿畢爾米特,諭定安遣軍會防兵夾擊。己巳,官軍克肅州塔爾灣賊巢。

  五月庚寅,滇軍克雲州。丁酉,允各國公使覲見。癸卯,成祿交刑部治罪。丙午,命成瑞署烏魯木齊提督。

  六月壬子,上幸瀛台,日使副島種臣、俄使倭良嘎哩、美使鏤斐迪、英使威妥瑪、法使熱福哩、荷使費果蓀覲見於紫光閣,呈遞國書。庚申,嚴趣金順出關。丁卯,甘軍復循化,匪目馬玉連等伏誅。

  閏六月甲申,李鴻章覆陳黃、運兩河淮、徐故道難復,請仍海運。其舊河涸地,酌量升課。議行。丙戌,朱鳳標卒。滇軍克騰越,予岑毓英一等輕車都尉,賞劉岳昭黃馬褂,楊玉科一等輕車都尉。以雲南軍興十有八年,郡縣多為賊蹂躪,詔免十一年以前積欠糧賦,並永遠停徵濟軍釐穀。諭劉岳昭慎選牧令,察吏安民。甲午,京畿久雨,上祈晴。丙申,詔查各省畝捐、釐捐及丁漕違制者,次第豁除。庚子,甘軍剿白彥虎等於敦煌,失利,副將李天和等死之。永定河決。免阿爾泰烏梁海七旗貢貂。

  秋七月辛亥,桂軍剿西林、西隆匪,平之。甲子,賑順天災。是月,免山東青城被水新舊額賦。

  八月丁丑朔,都興阿乞病,慰留之。辛巳,直隸運河堤決。榮全復以病乞免,不許。富和有罪褫職。戊子,白彥虎等陷馬蓮井營堡。召劉岳昭入覲,以岑毓英兼署雲貴總督。壬辰,白彥虎等圍哈密,犯巴里坤,官軍失利。乙未,諭景廉督軍赴援,調錫綸為烏魯木齊領隊大臣,以明春為哈密幫辦大臣。是月,賑直隸各屬、永順府屬暨公安水災。

  九月丙寅,命軍機大臣會刑部審擬成祿罪。癸酉,永定河合龍。

  冬十月丙子朔,御史沈淮疏請緩修圓明園。諭令內務府僅治安佑宮為駐蹕殿宇,餘免興修。己亥,官軍克肅州,匪逆馬文祿伏誅。上詣兩宮皇太后賀捷。庚子,論功,命左宗棠以陝甘總督協辦大學士,加一等輕車都尉;復金順職,賞還黃馬褂;予徐占彪、穆圖善雲騎尉。

  十一月己未,越南王疏請會剿河陽、興化、山西、宣光邊地諸匪。諭劉長佑、馮子材議奏。辛酉,法、越構釁,法兵破河內省城,越匪擾北寧。越人求援。諭瑞麟飭軍由欽州出關,會桂軍援剿之。甲子,御史吳可讀請將成祿明正典刑。己巳,岑毓英奏整頓吏治營伍,並請撤勇停捐,自雲南始。詔嘉之。庚午,疏濬運河。壬申,成祿論斬。吳可讀坐刺聽朝政降調。

  十二月甲申,回匪竄擾烏梁海等部,錫綸軍追剿,敗之。戊子,以磨勘順天舉人徐景春試卷荒謬,考官尚書全慶、都御史胡家玉等降黜有差。辛卯,命額勒和布赴烏里雅蘇台查辦事件。丙申,賞故提督劉松山一等輕車都尉。命張曜、金順分軍西進。壬寅,以慈禧皇太后四旬慶典,推恩近支王公及中外大臣,賚敘有差。

  是歲,朝鮮入貢。

  十三年甲戌春正月乙巳朔,停筵宴。甲寅,湘軍剿古州苗匪,平之。丙辰,命編修張英麟、檢討王慶祺直弘德殿。辛酉,以劉坤一、胡家玉互參,降坤一三品頂帶,褫職留任,家玉鐫五級調用。癸亥,諭築東明長堤。己巳,官軍援沙山子擊回匪,勝之,賞福珠哩黃馬褂。

  二月己卯,回匪擾巴里坤境,明春等會剿之。丙申,以法取越南地,越匪擾山西,偪滇疆,諭岑毓英部署邊防。禁京師私鑄。丁酉,上奉兩宮謁西陵。

  三月甲辰,還宮。乙巳,賑奉天災民。丙午,命寶鋆協辦大學士。己酉,修海寧石塘。辛酉,論肅清貴州功,復陶茂林提督,賞提督何世華等世職。辛未,日本兵艦泊廈門,諭沈葆楨統兵輪往,相機籌辦。命李鴻章與秘魯公使會議華工事宜。

  夏四月甲戌,詔撥帑十萬撫恤烏里雅蘇台災擾部落。丁丑,上幸瀛台。單懋謙因病乞休,允之。覲見俄使布策等於紫光閣。辛巳,上幸圓明園還宮。癸未,瑪那斯回匪犯奎屯等處,官軍進剿失利,景廉兵援之。丙戌,日本兵船抵台灣登岸,與生番尋釁。命沈葆楨辦海防,兼理各國事務大臣,江、廣沿海各口輪船,以時調遣。辛卯,常順緣事褫職,命額勒和布為烏里雅蘇台將軍,慶春為察哈爾都統,托倫布為科布多參贊大臣。丁酉,賜陸潤庠等三百三十七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辛丑,景廉再乞病,不許。

  五月壬寅朔,法、越和議定,諭邊將安輯內遷難民。壬子,上幸圓明園還宮。日本攻台灣番社。丁巳,以慈禧太后聖節,予在京旗官六十以上者恩賞,停本年秋審、朝審人犯句決。己未,彗星見。乙丑,詔賑奉天災民。丙辰,允沈葆楨請,建台灣海口炮台,撫番社,撤疲兵。戊辰,日本師船游弋福建各海口。日使柳原前光與總署王大臣商台灣兵事。

  六月乙亥,諭飭總兵孫開華接辦廈門防務。己卯,召楊岳斌、曾國荃、閻敬銘、趙德轍、丁日昌、鮑超、蔣益澧、郭嵩燾來京。壬午,烏索寨降眾復叛,滇軍剿平之。癸未,允李鴻章請,以徐州唐定奎軍渡海赴台。乙酉,諭戶部撙節不急之需,豫籌海防經費。諭沈葆楨部署南北路防守。丁酉,命翁同龢仍直弘德殿。

  秋七月丁未,李鶴年請閩省陸路選立練軍,議行。庚戌,瑪納斯回匪犯西湖,官軍擊退之。壬子,命左宗棠為大學士,仍留陝甘總督任,景廉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金順幫辦軍務。庚申,覲見比使謝恩施等於紫光閣。甲子,內務府大臣貴寶以任郎中時,於知府李光昭報效木植,欺罔奏陳,嚴議褫職。乙丑,馬賊陷寧古塔,旋復之。允福建軍餉借用洋款二百萬,由海關稅分年抵還。己巳,停修圓明園工程。庚午,諭責恭親王召對失儀,奪親王世襲,降郡王,仍為軍機大臣,並革載澂貝勒郡王銜。白彥虎等犯濟木薩,官軍擊敗之。

  八月辛未朔,懿旨復恭親王世襲及載澂爵銜,訓勉之。諭修葺三海工程,力求撙節。丙戌,河南蝗。戊子,李光昭論斬。庚寅,諭各省整頓捕務。乙未,命左宗棠督辦西征糧台轉運事宜,以內閣學士袁保恆為幫辦。詔各省酌裁釐局,禁種罌粟。丁酉,上幸南苑。戊戌,閱御前王大臣、乾清門侍衛射。己亥,上行圍。

  九月庚子朔,上幸晾鷹台,撒圍。辛丑,上幸晾鷹台,閱神機營兵。壬寅,閱王大臣、侍衛等射。丁未,瑞麟卒,以英翰為兩廣總督。庚戌,日本續遣大久保利通來,與總署王大臣論台灣番社兵事。丙辰,寧古塔匪首王文拴伏誅。辛酉,王大臣與日使成議,退兵回國,給日本難民恤金及台灣軍費共五十萬。乙丑,賈楨卒。丙寅,諭李鴻章等於總署條奏海防、練兵、簡器、造船、籌餉、用人、持久諸事,詳議以聞。

  十月辛未,以慈禧皇太后四旬萬壽,復劉銘傳提督。己卯,上慶賀禮成,賞廢員職銜,免王公、文武官處分,餘進敘有差。庚辰,恤廣東颶災。癸巳,命廣壽、夏同善赴陝西查事。己亥,上不豫,命李鴻藻代閱章奏。

  十一月甲辰,命恭親王代繕批答清文摺件。丁未,賑徐、海水災。己酉,命內外奏牘呈兩宮披覽。以寶鋆為大學士。壬子,日本退兵。癸丑,冬至,祀天圜丘,遣醇親王代。頒部帑百五十萬築石莊戶堤工。甲寅,上以兩宮調護康吉,崇上徽號,詔刑部及各省罪犯分別減等。庚申,議行河南練軍。甲子,以石莊戶堤難就,允丁寶楨請,於賈莊一帶建壩築堤。

  十二月辛未,詔蠲免雲南被擾荒地錢糧十年。甲戌,李宗羲病免,以劉坤一署兩江總督。上疾大漸,崩於養心殿,年十九。

  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召惇親王奕誴、恭親王奕、醇親王奕譞,孚郡王奕譓、惠郡王奕詳,貝勒載治、載澂,公奕謨,御前大臣伯彥訥謨祜、奕劻、景壽,軍機大臣寶鋆、沈桂芬、李鴻藻,內務府大臣英桂、崇綸、魁齡、榮祿、明善、貴寶、文錫,直弘德殿徐桐、翁同龢、王慶祺,南書房黃鈺、潘祖蔭、孫詒經、徐郙、張家驤入奉懿旨,以醇親王之子承繼文宗為嗣皇帝。

  光緒元年二月戊子,皇后阿魯特氏崩。三月己亥,上尊諡曰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毅皇帝,廟號穆宗。五年三月庚午,葬惠陵。

  論曰:穆宗沖齡即阼,母后垂簾。國運中興,十年之間,盜賊劃平,中外乂安。非夫宮府一體,將相協和,何以臻茲?泊帝親裁大政,不自暇逸。遇變修省,至勤也。聞災蠲恤,至仁也。不言符瑞,至明也。藉使蘄至中壽,日新而光大之,庸詎不與前古媲隆。顧乃奄棄臣民,未竟所施,惜哉!

复制

《卷六十一》

曾國藩 〔清代〕

  禮五吉禮五

  宗廟之制 時饗 祫祭加上 諡號 東西廡配饗醇賢親王廟

  謁陵

  宗廟之制清初尊祀列祖神御,崇德建元,立太廟盛京撫近門東。前殿五室,奉太祖武皇帝、孝慈武皇后。後殿三室,奉始祖澤王、高祖慶王、曾祖昌王、祖福王,考、妣俱南鄉。並設床榻、衾枕、楎椸、帷幔,如生事儀。太宗受尊號,躬率群臣祭告,其太牢、少牢色尚黑。復嗣考祭儀,定祭品,牛一,羊一,豕一,簠、簋各二,籩、豆各十有二,爐一,鐙二,各帛一,登、鉶、尊各一,玉爵三,金匕一,金箸二。帛共篚,牲共俎。尊實酒,疏布冪勺具。階前設樂部,分左、右懸。祀日陳法駕鹵簿。

  世祖定燕京,建太廟端門左,南鄉。朱門丹壁,上覆黃琉璃,衛以崇垣,周二百九十一丈。凡殿三,前殿十一楹,階三成,陛皆五出。一成四級,二成五級,三成中十一,左、右各九。中奉太祖、太后神龕。中殿九楹,同堂異室,奉列聖、列後神龕。後界朱垣,中三門,左、右各一。為後殿,亦九楹,奉祧廟神龕,俱南鄉。前殿兩廡各十五楹,東諸王配饗,西功臣配饗。東廡前、西廡南燎爐各一。中後殿兩廡庋祭器。東廡南燎爐一。戟門五,中三門內外列戟百二十,左、右門各三。其外石樑五。橋北井亭三,南神庫、神廚。西南奉祀署,東南宰牲亭。其盛京太廟尊為四祖廟雲。

  順治四年,定盛京守廟首領馬法秩視拖沙喇哈番,餘馬法視護軍校。

  五年冬,追尊澤王為肇祖,慶王為興祖,昌王為景祖,福王為顯祖,與四後並奉後殿,致祭如時饗儀。

  八年,孝端文皇后祔廟,奉神主祗見太祖、太后暨太宗,代行三跪九拜禮,位次太宗,復一跪三拜。畢,遂行大饗。祀後殿則遣官。凡升祔,先一日遣告,至日祗見、奉安、大饗,著為例。十八年,世祖祔廟,位次太祖西旁,東鄉。康熙九年,孝康章皇后祔廟,位次世祖。二十七年,孝莊文皇后祔廟,屆期世祖及章後神主避立於旁,始行祗見禮,位次文後。凡祔廟主,以卑避尊,後仿此。五十七年,孝惠章皇后升祔,議者以孝康祔廟久,欲位其次。大學士王掞議曰:「陛下聖孝格天,曩時太皇太后祔廟,不以躋孝端上,今肯以孝康躋孝惠上乎?」議者不從,帝果以為非是,令改正焉。

  雍正元年,禮臣言:「古帝王升祔太廟,必以皇后配饗。周祀閟宮,漢於別寢,唐、宋有坤儀、奉慈殿以展孝思。自是配廟者,皇后字上一字與廟諡同,祀別廟者,但有諡無廟號。其配位或一帝一後,或一帝二後。宋太宗、徽宗則四後先後升祔,禮制不同。本朝太祖三後,唯孝慈祔廟稱高后,太宗二後,孝端、孝莊並稱文後,世祖三後,孝惠、孝康並稱章後,孝獻但祀孝陵饗殿,定製然也。今聖祖祔廟,仁孝作配,允宜同饗。第廟諡曰仁,與尊諡複,改題孝誠,與孝恭體備母儀,並宜同祔。其孝昭、孝懿,應集廷臣詳議。」尋議定:「夏、商逮六朝,皆一帝一後,唐睿宗二後,宋太祖三後,太宗四後。祔廟之制,朱子諸儒咸無異說。謹按前典,孝昭、孝懿應與孝誠、孝恭並稱仁皇后,同祔太廟。」從之。

  案儀,一元後,一繼立,一本生,並列如序。首孝誠,次孝昭,次孝懿,次孝恭。於此奉帝、後神主,以次安東旁,西鄉,位次太宗。

  乾隆二年,世宗暨孝敬後祔廟,位西旁,東鄉,居世祖次。四十二年,孝聖后升祔,次孝敬。

  明年,高宗詣盛京,徙建四祖廟大清門東,南北袤十一丈一尺五寸,東西廣十丈三尺五寸。正殿五楹,東、西配廡各三楹。正門三,東、西門各一。敕大臣監視落成。

  嘉慶四年,高宗暨孝賢、孝儀二後祔廟,位東旁,西鄉,次聖祖。道光元年,仁宗暨孝淑後祔廟,位西序,東鄉,次世宗。

  三十年,宣宗遺諭及祔廟事,略謂:「禮經天子七廟,周禮小宗伯辨廟祧昭穆,漢七廟六室,唐九代十一室,宋九世十二室,議禮紛紛,不一而足。我朝首太祖訖仁宗,巍然七室,不參酌今古,必至貽笑後嗣。朕薄德承基,何敢上擬祖考,祔廟斷不可行。其奉先殿、壽皇殿、安佑宮為古原廟,制可仍舊。」乃下廷臣議,於是禮親王全齡等主遵成憲。侍郎曾國藩亦言:「萬難遵從。古者祧廟,為七廟親盡言,有親盡不祧者,則必世德作求,不在七廟數。若殷三宗,周文、武是也。大行皇帝於皇上為禰廟,非七廟親盡比,而功德彌綸,又當與列祖、列宗同為百世不祧之室。且諸侯大夫尚有廟祭,況尊如天子,敢廢祔典?」帝俞其請。詔曰:「天子七廟,特禮之常制,非合不祧之室言也。皇考祔廟稱宗,於制為允。」遂於咸豐二年,奉宣宗暨孝穆、孝慎、孝全三後祔廟,位東序,西鄉,次高宗。明年,奉孝和睿皇后升祔,次孝淑。

  文宗少時為康慈太后撫育,十一年帝崩,穆宗體大行遺志,上尊諡曰孝靜。同治建元,祔廟次孝全。四年,文宗暨孝德後祔廟,位西序,東鄉,次仁宗。於時太廟中殿,九楹咸序。

  洎穆宗崩御,而祔次尚虛。光緒三年,惇親王奕誴等躬往相度,集議所宜。侍講張佩綸請仿殷、周制,立太宗世室,百世不祧。展後殿旁垣左右各建世室。侍郎袁保恆謂周制世室在太祖廟旁,居昭穆上,後世同堂異室,以近祖為尊。請以中殿太祖左右為世室九楹,東西各展兩楹,別建昭穆六代親廟。太祖居中,兩旁各六楹,為左右世室。太祖至穆宗同為百世不祧,不必俟親盡遞升。其左右隙地,更建兩廟,各三楹,為三昭三穆,循次繼入,藉省遷移。鴻臚寺卿徐樹銘言:「古者廟前寢後,廟以祭饗,今前殿是;寢以藏衣冠,今中殿、後殿是。茲所當議者,藏衣冠寢殿耳。應就中殿左建寢殿,祭饗仍在前殿。列祖、列宗,百世不祧,若建世室後殿旁,反嫌居太祖上。唯增寢室,則昭穆序矣。」其他條議,大率主世室者多。有謂後殿宜增殿宇,移四祖神主其中。改為世室,移太宗居中一室。穆宗祔廟,奉安中殿西第四室者,通政使錫珍說也。有謂中殿兩旁建世室,東二西一,中奉太祖主,七廟東一廟奉太宗,二廟奉聖祖;西一廟奉世祖。前殿兩旁建六親廟,世宗以下奉之,斯昭穆不紊。少詹事文治說也。有謂中殿兩旁建昭穆二世室,但建方殿,縱橫各五楹,移太宗居昭世室,世祖居穆世室,皆北面中一楹。聖祖居昭世室,東面第一楹。中殿仍奉太祖。昭穆各四楹,列聖神位依序上移。穆宗升祔,居昭第三楹。司業寶廷說也。已,閣議以紛更廟制,未可從。

  禮親王世鐸等謂:「與其附會古典,不如恪守成規。太廟中殿九楹,中楹仍舊,東西各四楹,請如道光初故事,增修改飾。東次楹又次楹為昭位,太宗暨二後、聖祖暨四後、高宗暨二後、宣宗暨四後神主序焉。西次楹又次楹為穆位,世祖暨二後、世宗暨二後、仁宗暨二後、文宗、孝德後神主序焉。將來穆宗、孝哲後升祔,位居宣宗次。」議上,醇親王奕譞韙之,奏言:「寓尊崇於變通,較諸說為當。第廟楹有限,國統無窮,增修尚非至計。祧廟為歷朝經制,無可避忌。請敕自今以往,毋援百世不祧之文,當循親盡則祧之禮,庶鉅典與天地常存。」於時徐樹銘力主宣宗遺諭,以漢、唐增室為非,今用奉先殿增龕成案,億萬年後,勢難再加。宜遵祖訓,豫定昭穆。內閣學士鍾佩賢亦以為言,鴻臚寺少卿文碩且請建穆宗寢廟,而文治、寶廷尤力爭並龕簡陋,非永制。兩宮太后不獲已,再下王大臣議,兼詢直隸總督李鴻章。鴻章言:「周官,匠人營國,世室、明堂,皆止五室。鄭注,五室並在一堂。據此,則朱子所圖世室、親廟以次而南,未盡合制。至建寢殿、增方殿,古制所無,禮親王等所言,未為無見。我朝廟制,祖宗神靈,協會一室,一旦遷改,神明奚安?太廟重垣,庭墀殿陛,各有恆式。准古酌今,改廟非便。因時立制,自以援奉先殿增龕例為宜。議者或嫌簡略,准古禮祔廟迭遷,亦止改塗易檐,並不大更舊廟。今之龕座,猶晉、宋時坎室,晉華垣建議廟堂以容主為限,無拘常數。王導、溫嶠往復商榷,始增坎室。宋增八室,蔡襄為圖。今之增龕,何以異是?」又謂:「奉先殿即古原廟,與太廟殊。然雍正時奏定奉先殿神牌與太廟〈冓頁〉若畫一。成憲可循,不得謂增龕之制獨不可仿行太廟也。至祧遷雖常典,而藏主之室,禮無明文。鄭康成言周祧主藏於太廟及文武世室,是已祧之主與不遷之祖同處一廟,故廟亦名祧。晉藏西儲夾室,當時疑其非禮,後世緣為故事。儒家謂古祧夾室,殆為肊辭。廟既與古不同,祧亦未容輕議。唯醇親王所陳,為能導皇上以大讓,酌廟制以從宜。」自此議遂定。

  五年,穆宗暨孝哲後祔廟,位東序,西鄉,次宣宗。七年,孝貞後升祔,次孝德。宣統元年,孝欽後升祔,次孝貞。是歲考議德宗祔廟事,禮臣言:「兄弟同昭穆,但主穆位空一室。」其餘議禮諸臣,重宗統者,以為異昭穆不便;重皇統者,復以為同昭穆不合。而大學士張之洞獨主:「古有祧遷之禮,則兄弟昭穆宜同。今無祧遷之禮,則兄弟昭穆可異。」議乃定。其秋,詔曰:「我朝廟制,前殿自太祖以下七世皆南鄉,宣宗以下三世分東西鄉,與古所謂穆北鄉、昭南鄉不同。穆、德二廟,同為百世不祧,宜守朱子之說,以昭穆分左右,不以昭穆為尊卑。禮緣義起,毋因經說異同,過事拘執。德宗祔廟,中殿奉西又次楹又五室穆位,前殿位次西旁文宗坐西鄉東穆位。體先朝兼祧之旨,慰列聖在天之靈,垂為定製。奉先殿位序亦如之。」

  時饗太宗建國初,遇清明、除夕,躬謁太祖陵,即時饗所由始。崇德元年,建太廟成,凡四孟時饗,每月薦新,聖誕、忌辰、清明、中元、歲暮俱致祭。五月獻櫻桃,命薦太廟。凡新進果穀,皆先薦乃進御,著為令。順治元年,定時饗制,孟春擇上旬日,三孟用朔日,樂章六奏。二年,命祭太廟如奉先殿儀,讀祝、致祭。遣官祭福陵、昭陵、四祖廟,止上香燭、供酒果,不讀祝。七月朔,秋祭太廟、四祖廟,中元祭陵,並用牛、羊。尋定四祖廟祭例視京師,牲用生。又饗太廟用熟牛,罷晉胙。八年,定親饗制,飲福、受胙如圜丘。奏樂備文、武佾舞。康熙十二年,從禮臣言,祭太廟,質明將事。二十四年春,親饗畢,諭曰:「往見贊禮郎宣祝,至朕名,聲不揚。禮稱父前子名,子孫通名祖父,豈可慢易?嗣後垂為戒。」

  雍正十一年,世宗以廟饗無上香,奠帛、爵無跪獻,命大學士禮臣議增。尋議言:「大祀莫重郊壇,孝享莫大配天。宗廟典禮,宜視社稷。祭社稷日,皇帝親詣上香,太廟自宜一例。至帛、爵俱不親獻,皇帝立拜位前,所以亞郊壇也。仍舊儀便。」報可。

  又定太廟神牌如奉先殿制,供奉居中。請牌用太常官,獻帛、爵用侍衛,尋改用宗室官。

  高宗嗣位,定三年持服內,饗廟御禮服作樂如故,唯齋戒用素服,冠綴纓。乾隆二年,用禮臣言,祝版書列聖尊諡。香帛送燎時行中路,帝轉立東旁,俟奉祝帛官出,復位,如祀郊壇式。尋定每日上香,守廟官行禮。朔望用太常官。嗣改宗室王公番行。十二年,諭太廟獻帛、爵用宗室官,俾習禮儀、鎔氣質。敕宗人府王公監視,後復定後殿獻帛、爵用覺羅官。

  向例,饗廟,帝乘輿出宮,至太和門外改乘輦。入街門,至神路右,步入南門,詣戟門幄次。入升東階,進前殿門,就拜位。禮成,出如初。凡入門皆左。三十七年,帝年漸高,略減儀節。入廟時,改自闕左門輦入西北門,至廟北門外,輿入。至戟門外東階下。步入門,升階進殿。行禮畢,出亦如之。

  嘉慶四年,定時饗前殿座次。太祖、太宗、世祖皇考、妣皆南鄉,聖祖皇考、妣東位西鄉,世宗皇考、妣西位東鄉,高宗皇考、妣東次西鄉。以後帝、後位次仿此。八年孟春時饗,禮臣卜吉初六日,仁宗以前三日致齋。會逢高宗忌辰,服色未協,命改初八日。嗣是春饗皆擇正月初八、九、十等日行之。

  道光四年,諭廟饗謝福胙如祀社稷儀,王公百官隨行三跪九拜禮。穆宗、德宗初立,時饗、祫祭遣親王代,逮親政始躬蒞。宣統朝攝政王攝行。

  祫祭歷代禘、祫分祭,禮說繽紛,罔衷古訓。清制有祫無禘。除夕饗廟,實始太宗,世祖本之,著為祭典。順治十六年,左副都御史袁懋功請舉祫祭,以彰孝治。乃定歲除前一日大祫,移後殿、中殿神主奉前殿。四祖、太祖南鄉,太宗東位西鄉。先一日遣官告後殿、中殿,致齋視牲。屆日世祖親詣,禮如時饗,自是歲以為常。尋定祫祭樂舞陳殿外。

  康熙時,御史李時謙請行禘祭。禮臣張玉書上言:「考禮制言禘不一,有謂虞、夏禘黃帝,殷、周禘嚳,皆配祭圜丘者;有謂祖所自出為感生帝,而祭之南郊者;有謂圜丘、方澤、宗廟為三禘者:先儒皆辯其非。而宗廟之禘,說尤不一。或謂禘止及毀廟,或謂長發詩為殷禘,雍詩為周禘,而親廟、毀廟兼祭者。唯唐趙匡、陸淳以為禘異於祫,不兼群廟。王者立始祖廟,推祖所自出之帝,以始祖配之,故名禘。至三年一祫,五年一禘,說始漢儒,後人宗之。漢、唐、宋禘禮,並未考始祖所自出,止五歲中合群廟之祖,行祫禘於宗廟而已。大抵夏、商以前有禘祭,而厥制莫詳。漢、唐以後有禘名,而與祫無別。周以后稷為始祖,以帝嚳為所自出,而太廟中無嚳位,故祫祭不及。至禘祭乃設嚳位,以稷配焉。行於後代,不能盡合。故宋神宗罷禘禮。明洪武初或請舉行,眾議不果。嘉靖中,乃立虛位,祀皇初祖帝,以太祖配,事涉不經,禮亦旋罷。國家初定鼎,追上四祖尊稱,立廟崇祀,自肇祖始。太祖功德隆盛,當為萬世廟祖,而推所自出,則締造大業,肇祖最著。今太廟祭禮,四孟分祭前、後殿,以各伸其尊。歲暮祫饗前殿,以同將其敬。一歲屢申祼獻,仁孝誠敬,已無不極。五年一禘,可不必行。」遂寢其議。

  乾隆三十七年大祫,帝親詣肇祖位前上香,餘遣皇子親王分詣,復位行禮如常儀。詣廟節文減之如時饗。六十年將屆歸政,九廟俱親上香。嘉慶四年,定歲暮祫祭,前殿座位視時饗。咸豐八年,文宗疾甫平,親王代行祫祭,然先祭時猶親詣拜跪焉。其因時祫祭者,古禮天子三年喪畢,合先祖神饗之,謂之吉祭。雍正二年,吏部尚書朱軾言:「皇上至仁大孝,喪三年如一日,今服制竟,請祫祭太廟,即吉釋哀。」制可。明年二月,帝詣廟行祫祭,如歲暮大祫儀。自後服竟行祫祭仿此。

  加上諡號崇德元年,太宗受尊號,追封始祖為澤王、高祖慶王、曾祖昌王、祖福王,上太祖武皇帝、孝慈皇后尊諡。即日躬祀太廟。翼日,百官表賀。順治元年,進太祖、孝慈後、太宗玉冊、玉寶,奉安太廟。冊長八寸八分,廣三寸九分,厚四分。冊數十,面底二頁鐫升降龍。寶方四寸二分,厚一寸五分,紐高二寸七分,長四寸二分,廣三寸五分,寶盝金質。凡太廟冊、寶皆用玉,色青白,冊文用驪體,寶文如諡號,曰「某祖某宗某皇帝之寶」,後曰「某皇后之寶」。

  五年,追尊澤王肇祖原皇帝,妣原皇后;慶王興祖直皇帝,妣直皇后;昌王景祖翼皇帝,妣翼皇后;福王顯祖宣皇帝,妣宣皇后。奉安訖,致禮如時饗。越三日,慶賀如儀。七年,上孝端文皇后尊諡。九年,進四祖帝後冊寶。十八年,上世祖尊諡,前期齋戒,遣官祭告天地、宗廟、社稷。

  屆日,帝素服御太和門,閱冊、寶訖,大學士奉安采亭,校尉舁行,導以御杖,駕從之。王公百官各於所立位跪俟,隨行。至壽皇殿大門外降輦,入左門,采亭入右門。大學士二人跪奉冊寶陳案上,帝就位,率群臣行三跪九叩禮。贊引奏「跪」,奏「進冊」,奉冊大學士跪左,進帝跪獻。畢,授右跪大學士陳中案。奏「進寶」,如初。奏「宣冊」,宣冊官跪宣:「上尊諡曰體天隆運英睿欽文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廟號世祖。」宣冊訖,奏「宣寶」,儀亦如之。行禮三跪九叩,致祭同時饗。畢,奉絹冊、寶、祝帛如燎所焚之。大學士二人,奉香冊、寶導梓宮奉安,一跪三叩,翼日頒詔天下。凡上大行帝後尊諡,香冊、香寶獻几筵後,奉安山陵,絹冊、寶送燎,玉冊、玉寶卜吉藏之太廟,後仿此。

  初太祖尊諡曰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太宗曰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文皇帝。聖祖纘業,加太祖「睿武弘文定業」六字,更廟號高皇帝;太宗「隆道顯功」四字,廟號如故。用禮臣言,俟世祖祔饗後行禮。明年,上慈和皇太后尊諡。二十七年,上孝莊太皇太后尊諡。五十七年,上孝惠皇太后尊諡,後,聖祖嫡母也。祔廟日,命安神位慈和上。

  六十一年冬,世宗諭廷臣:「皇考繼統,本應稱宗,但經云:祖有功,宗有德。皇考手定太平,論繼統為守成,論勳業為開創,宜崇祖號,以副豐功。其確議之。」議言:「按禮經: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而舜典云:舜格文祖。注曰堯廟。歸格藝祖,復釋為堯之祖。合之祖顓頊,則有三祖矣。宋陳祥道云:凡配天者皆得稱祖。國語展禽謂有虞氏祖高陽而郊堯,堯所以稱文祖也。顓頊至堯,並黃帝子孫,故皆稱祖。又周禮大宗伯:祫、禘、追享、朝享。解云:古者朝廟合群祖而祭焉,故祫曰朝饗,以合群祖為不足,復禘其所自出,故禘曰追饗。夫祖所自出,始祖也,其下曰群祖,則自始祖以下皆可稱祖矣。」又諡議:「帝王功業隆盛,得援祖有功古義稱為祖。竊謂唯聖可揚峻德,唯祖可顯隆功。」議上,稱旨。雍正初元,遂上尊諡,廟號聖祖。復諭:「太祖、太宗、世祖三聖相承,功高德盛;孝莊、孝康、孝惠翼運啟期,懿徽流慶;宜並加諡,俾展孝思。」於是加諡太祖曰端毅,太宗曰敬敏,世祖曰定統建極,而孝慈、孝端及三後並尊諡焉。

  於時工部奉神主廟室,髤漆飾金,中書、翰林官各一人書新諡。奏遣大學士二人行填青禮,先期祗告天地、社稷。至日,世宗禮服詣太廟行上尊諡禮。畢,還宮,易袞服,詣奉先殿致祭,後仿此。六年,鐫造列聖、列後玉寶、玉冊暨聖祖皇考、妣冊、寶成,奉之太廟。其儀,太廟潔室設黃案,張采幔兩旁,中陳冊、寶,王大臣朝服將事,帝御禮服恭閱,一跪三拜,安奉采亭,輿導如前儀。供案訖,帝入行禮如初。冊、寶集中殿,分藏金匱。帝以次上香,一跪三拜,禮成。

  高宗踐阼,加列聖、列後尊諡,諭言:「宗廟徽稱有制,報本忱悃靡窮。藉抒至情,不為恆式。」

  乾隆四十五年,以列朝冊、寶玉色參差,命選工琢和闐精璆。越二年工竣,祗閱訖,奉太廟如禮。其舊藏十六分,命賚送盛京太廟,尊藏玉檢金繩。自是帝、後祔廟,皆別備冊、寶送盛京,永為制。

  嘉慶四年,仁宗守遺訓,著制,凡列聖尊諡已加至二十四字、列後尊諡已加至十六字不複議加。

  功臣配饗,所以顯功,宗親郡王配東廡,文武大臣配西廡。崇德元年,追封皇伯祖禮敦巴圖魯為武功郡王,巴圖魯其名也,配東廡,福晉與焉。並以直義公費英東、弘毅公額亦都配西廡。順治元年,西廡增祀武勛王揚古利,位直義上。九年,復增祀忠義公圖爾格、昭勛公圖賴,昭勛為直義子,忠義為弘毅子,父子配侑,世尤榮之。十一年,東廡增祀通達郡王雅爾哈齊、慧哲郡王額爾袞、宣獻郡王界堪,通達位武功上,而慧哲、宣獻兩福晉亦並侑雲。

  康熙九年,定祀東廡用太牢,歲以為常。

  雍正二年,西廡增祀文襄公圖海。定功臣配饗儀,前期告太廟。屆日陳采亭,列引仗,奉主至廟西階。拜位在階下,三跪九拜。奉主大臣攝行,還納龕位,一跪三拜。

  八年,怡親王允祥配東廡。定王配饗儀,奉主以郡王,迎主用采亭吾仗,至廟東階,拜位在階上。代行禮畢,降自東階,餘如西廡。

  九年,進加費英東信勇公,圖爾格果毅公,圖賴雄勇公,圖海忠達公。乾隆中,西廡增祀襄勤伯鄂爾泰,超勇親王策凌,大學士張廷玉,蒙古王、漢大臣侑食自此始。

  四十三年,詔:「祖宗創業艱難,懿親藎臣,佐命殊功,從古未有。當時崇封錫爵,酬答從優。以後有及身緣事降削者,有子孫承襲易封者,不為追復舊恩,心實未愜。」於是睿親王多爾袞以元勛懿戚,橫被流言,特旨昭雪。禮烈親王代善,後人改封為巽,已復改為康,鄭獻親王濟爾哈朗改為簡,豫通親王多鐸改為信,肅裕親王豪格改為顯,克勤郡王岳託改為衍禧,又改為平,均非初號。悉命復舊,並配祀東廡。禮王位宣獻下,睿王等以次列序,位怡王上,而徙策凌列怡王次。

  嘉慶元年,西廡增大學士傅恆、福康安、協辦大學士兆惠。福康安即傅忄互子,並封郡王,異姓世臣,被恩最渥。

  道光三年,復增大學士阿桂,功臣凡十有二人。

  同治四年,東廡增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功王凡十有三人。

  凡時饗,帝上香時,分獻官上香配位前,各分獻不拜。三獻畢,退。祫祭同。

  醇賢親王廟光緒十六年,醇賢親王奕譞薨,中旨引高宗濮議辨,應稱所生曰「本生父」,沒稱「本生考」,立廟不祧,祀以天子之禮,合乎「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古義,斯尊親兩全矣。乃定稱號曰「皇帝本生考」。復定廟祀典,建廟新賜邸第,額曰醇賢親王廟。正殿七楹,東、西廡殿,後寢室,各五楹。中門三。門內焚帛亭、祭器亭,其外宰牲亭、神庫、神廚。大門三。殿宇正門中覆黃琉璃,殿脊及門四周上覆綠琉璃。其祀儀、樂舞、祭器、祭品視天子禮。凡時饗以四仲月朔,襲王承祭。帝親行,則襲王陪祀。誕辰、忌日,帝親詣行禮。

  謁陵有清肇跡興京,四祖陵並在京西北,稱興京陵。太祖定遼陽,景祖、顯祖二陵徙盛京東南,稱東京陵。嗣是太祖陵當盛京東北,稱福陵;太宗陵當盛京西北,稱昭陵。崇德間,定歲暮、清明祭興京陵,用牛一,遣守陵官行禮。東京陵用牛二,遣宗室、覺羅大臣行禮。福陵用牛一、羊二,遣大臣行禮。國忌、誕辰、孟秋望日,燃香燭,獻酒果,奠帛、讀祝、行禮。朔、望用牛一,具香燭、酒果,遣守陵官致祭,不讀祝、奠帛。

  順治八年,封興京陵山曰啟運,東京陵山曰積慶,福陵山曰天柱,昭陵山曰隆業,並從祀方澤,置陵官、陵戶。定祀儀,冬至用牛一、羊一、豕一,餘同前。清明、歲暮、孟秋望日亦如之。十三年,詔立界碑,禁樵採。十五年,移東京陵改祔興京,罷積慶山祀。明年,尊稱為永陵,饗殿、暖閣如制。

  康熙二年,相度遵化鳳台山建世祖陵,曰孝陵。先是世祖校獵於此,停轡四顧曰:「此山王氣蔥鬱,可為朕壽宮。」因自取佩鞢擲之,諭侍臣曰:「鞢落處定為穴。」至是陵成,皆驚為吉壤。歲以清明、中元、冬至、歲暮為四大祭。並改建福陵、昭陵地宮。工竣,以奉安祗告,致祭如大饗。安神位隆恩殿,制龕座、寶床、帷幔、衾褥、楎椸如太廟式。

  凡因公謁陵,三品以上官羅城門外行禮。遇祭日,二品以上許入城隨守陵官陪祭。歸,謁辭。

  凡謁陵,東逕石門,王、貝勒在隆恩門外三跪九拜,當直官啟門,貝子以下、三品官以上則否,皆奉祀官為導,遇祭日免。是時三陵建功德碑,嗣凡起陵,皆立碑,如故事。

  八年,定四時大祭,遣多羅貝勒以下,奉國將軍、覺羅男以上行禮。

  明年秋,奉太皇太后、皇太后率皇后謁孝陵。前一日,躬告太廟,越日啟鑾。陳鹵簿,不作樂。既達陵所,太皇太后坐方城東旁,奠酒舉哀。皇太后率皇后等詣明樓前中立,六肅、三跪、三拜,隨舉哀、奠酒,復三拜。還行宮。凡皇太后謁陵仿此。次日,帝復謁隆恩殿,行大饗禮。又次日,殿前設黃幄,焚楮帛,讀文致祭,禮成。還京,仍告太廟。越二日,御太和殿,百官表賀。

  明年秋,車駕至盛京,謁福陵、昭陵畢,召將軍等賜以酒,並諭守陵總管、副總管曰:「爾等職司典祀,凡祭品必親虔視,務盡誠敬,副朕孝思。」還御大清門受賀,燕賚群臣,頒守陵官軍。其永陵遣王大臣致祭,復遣官分詣穎親王、克勤郡王、直義公費英東諸勛貴墓酹酒。還京日,仍告廟如儀。

  二十一年,滇平,詣兩京謁陵,如初禮。還京,祗告奉先殿。自是靖寇難,謁陵告祭以為常。

  六十年,御極周甲,命世宗率皇子、皇孫詣盛京,皇子祭昭陵,皇孫祭永陵,帝親往福陵大祭。

  雍正元年,定聖祖陵曰景陵。其明年,清明謁祭如典。八年冬至,會聖祖忌辰,禮臣言准陵寢大祭,用太牢,獻帛、爵,讀祝文。遣官承祭具朝服。十三年清明、冬至大饗,改遣公爵番行。七月望日,將軍、侍郎等承祭,其朔、望、忌辰,則定總管掌關防承祭,行三跪九叩禮。

  乾隆元年,命宗室輔國將軍等六人徙駐瀋陽,給田廬,歲時致祀。二年,諭改朔、望承祭貝勒、公、大臣番行。復慮儀節不齊,增贊禮郎二人導引退,仍不贊。三年清明,謁世宗泰陵。

  六年,定三陵四時大饗。忌辰祭饗,題派移駐將軍二人行禮。七年,增置三陵爵墊,備禮儀。

  八年,定謁陵如太廟親祀儀,載入儀注。已,奉皇太后謁祖陵,禮節准康熙時例。自後三謁皆如之。

  四十三年秋,先後謁永陵、福陵,因諭:「睠懷遼瀋舊疆,再三周曆,心儀舊緒,蘄永勿諼。夫奕耍昇平景運,皆昔日艱難開創所貽。後世子孫,當覽原巘而興思,拜松楸而感悟。默念天眷何以久膺,先澤何以善繼。知守成之難,兢業無墜。庶熙洽之盛,億萬斯年。不然,輕故都,憚遠涉。或偶詣祖陵,漠不動心,視同覽古,是忘本也。盛京根本重地,發祥所自,後世不可不躬親閱歷,其毋負朕言!」

  嘉慶五年清明,詣昌瑞山謁高宗裕陵,先敷土,次大饗。陵寢官豫取潔土儲筐,俟帝如更衣次易縞素,執事從官素服,冠去纓,隨至方城。有司進黃布護履,帝納履,從臣亦如之,自東磴道升至寶城石欄東,陵寢大臣合土以筐,隨駕至敷土處跪進。帝拱舉,敷畢,授筐,降,脫履。於是更袍服,冠綴纓,執事官俱易。禮臣請行大饗,帝詣隆恩殿行禮。讀祝,三獻。

  凡清明日謁陵敷土,在喪服期,帝親行。十年,帝初謁永陵,御素服,詣啟運殿後階,三跪九拜,有司進奠幾,三拜三奠爵。訖,舉哀。翼日朝服行大饗。謁福陵、昭陵亦如之。後復以祭器乖誤,革盛京禮部侍郎世臣職。因諭「豐沛舊都,大臣不應忘卻」。下其諭各公署,其重祀如此。

  道光八年,謁裕陵、昌陵,軍機大臣隨入門,命著為例。九年,奉皇太后詣盛京謁三陵,如儀。

  咸豐元年謁東陵,五年謁西陵,孝貞皇后謁泰陵,陵寢女官為導,入門皆由左,至明樓前行禮,六肅三跪三拜。女官進奠幾,後三拜三奠爵,西饗舉哀。次謁昌陵、慕陵如初禮。同、光間悉依此行。

  凡孝陵、景陵以下,世宗曰泰陵,高宗裕陵,仁宗昌陵,宣宗慕陵,文宗定陵,穆宗惠陵,並在直隸易、遵化二州,稱東西陵,東陵鳳台山,封昌山;西陵太平峪,封永寧山;並祀方澤。設奉祀官,置莊園。

  隆恩殿大饗用祝幣,其日燃明鐙,用牛一、羊二、尊四,帝、後同案位,設奉先制幣一,羹飯脯醢器十八,餅果器六十五。牲實俎,帛實筐。酒實尊,承以舟。疏布冪勺具。皇貴妃祔祀,則西旁東鄉,素帛一,減餅果十一器。

  凡冬至暨慶典不舉哀。遣官祭饗用朝服。升降自西階,出入皆門右。皇子謁陵,至下馬碑降騎,至隆恩門外升左階。三跪九拜,不贊,不奠酒。

  妃園寢設官如制,建饗殿,設神位。四時遣官尊酒,二跪六拜,不贊。出人殿左門。朔、望則奉祀官行禮。光緒間,帝謁西陵,詣莊順皇貴妃寢園,一跪三拜三奠酒。並諭禮臣,祭品儀節從優。是後清明、中元、冬至、忌辰遣王公致祭,餅果增至六十五器。

  宣統初,德宗葬興隆峪,號崇陵。

  皇太子園寢與妃園寢同。嘉慶間,帝親臨端慧皇太子園寢,三奠三爵,從臣隨行禮,每奠一拜。載其儀入會典雲。

复制

《酬李生》

曾國藩 〔清代〕

孫生粲粲如刻苕,玉立偕女雙瓊瑤。同作二喬好夫婿,盛年咳唾千雲霄。

蜀山嵯峨蜀江闊,終有畸士光斗杓。文章不是救時物。

揚雄司馬烏足驕。男兒萬事須嘗膽,詎有僥倖呼盧梟。

女曹報國好身手,看我蹉跎已老丑。

复制

《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 其一》

曾國藩 〔清代〕

滄海橫流澤有鴻,微生獨出一當熊。千艘梭織怒濤上,萬幕笳吹明月中。

屠罷長鯨波尚赤,戰歸驕馬汗猶紅。誰知春晚周郎老,更與東皇乞好風。

复制

《賀新郎 題錢楞仙同年玉堂歸娶圖二首 其二》

曾國藩 〔清代〕

寂寞深閨里。憶東風,泥金乍報,若何歡喜?撤帳筵圍停燭夜,細問當時原委。

更密詢燒香詩婢。西舍東鄰多士女,但駢頭附耳夸雙美。

不能答,笑而已。

郎君持贈無多子。獻妝檯,官衣一襲,鸞書一紙。又剩有紅線餅餤,合卺同嘗甘旨。

珍重說天恩如此。明年攜得神仙眷,料趨朝不過花磚矣。

同夢者,促君起。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