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清代 / 曾國藩 / 乙己春闈謝戴醇士前輩畫竹
拼 译 译

《乙己春闈謝戴醇士前輩畫竹》

曾國藩 〔清代〕

余少淪踐貧,學書等畫漫。

中歲愉太倉,誤為金紫絆。

文字雖所攻,淺嘗不能半。

邇來又十年,拋棄如土炭。

豈謂選佛場,謬來事襄贊!列仙盛瀛洲,腰魚何璀璨!禁院扃重帳,沉沉窅掛觀。

鍵戶無一營,馳箋斗豪翰。

蘸藍掃秋葉,斯須復堆案。

眾雛亦好事,奔命極雨汗。

戴嵩聖雲孫,三絕天所嘆。

干謁填其廬,鐵門說三換。

朅來困棘闈,逢人匄脫腕。

為余寫新竹,風筠兀繚亂。

呵壁呼者可,笙采何足算!我雖不解畫,嗜古頗知岸。

但得琴中趣,何必工抑按。

為報青玕玕,微詩庶一粲。

复制
曾国藩

作者: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國藩其它诗文

《歲暮雜感十首》

曾國藩 〔清代〕

為臧為否兩磋跎,搔首乾坤踏踏歌。

萬事拼同駢拇視,浮生無奈繭絲多。

頻年蹤跡隨波活,大半光陰被墨磨。

匣里龍泉吟不住,問予何日斫蛟鼉。

复制

《太學石鼓歌》

曾國藩 〔清代〕

韓公不鳴老坡謝,世間神物霾寒灰。

我來北雍撫石鼓,坐臥其下三徘徊。

周宣秉旄奠八柱,岐陽大狩鞭風雷。

四山罝罦幣天布,群后冠帶如雲來。

東征北伐盪膻穢,方召??何雄哉!銘功鐫石告無極,欲鎮后土康八垓。

自從七國戰龍虎,荒荒王跡淪蒿萊。

嬴顛劉蹶六代沸,把酒但勸長星杯。

陳倉流落一千載,霜饕日剝空黃埃。

國子先生老好事,欲比郜鼎珍瓊瑰。

東都相公守右輔,始舁泮沼剜蒼苔。

五季蜩螗頗星散,司馬刺史初重恢。

是時十鼓嗟失一,拋棄不辨何山隈。

博搜民間得異臼,秦關復贖連城回。

宣和天子向儒雅,太清書畫千雲堆。

詔移此石歸汴水,圜橋觀聽何轟豗。

行填字鈎發光怪,照耀艮岳金碧開。

豈知六龍卒北狩,法物曾不禳凶災。

高車大牛輦萬貨,填坑咽谷驚三才。

是鼓蒼黃亦北徒,重器始此蟠燕台。

道園詩翁主太學,興舉百廢扶傾頹。

中門兩棖與位置,華楹大棟增崔嵬。

承以磚壇護以檻,清陰四冪連疏槐。

邇來春秋閱五百,光氣夜夜騰斗魁。

聖清文明邁巢燧,搜抉書契窮根荄。

從臣技能半史籀,別作新鼓相追陪。

小儒昏鈍無所識,得從棫樸備條枚。

細思物理窮顯晦,茫茫人事不可推。

作歌聊繼二公後,不羞駑蹇隨龍媒。

复制

《送金竺虔之官閩中》

曾國藩 〔清代〕

朋好翩翩去,君今傷此行。

春風一杯酒,舊雨十年情。

循吏平生志,神仙薄倖名。

海隅氛正惡,看法斫長鯨。

复制

《柴關嶺雪》

曾國藩 〔清代〕

我行度柴關,山關驚我馬。

密雪方未闌,飛花浩如瀉。

萬嶺堆水銀,乾坤一大冶。

走獸交橫奔,凍禽竄荒野。

揮手舞岩巔,吾生此瀟灑。

忽憶少年時,牽狗從豬者。

射虎層冰中,窮追絕壁下。

幾歲馳虛名,業多用逾寡。

久逸筋力頹,回頭淚盈把。

复制

《賀新郎 題錢楞仙同年玉堂歸娶圖二首》

曾國藩 〔清代〕

寂寞深閨里。

憶東風,泥金乍報,若何歡喜?撤帳筵圍停燭夜,細問當時原委。

更密詢燒香詩婢。

西舍東鄰多士女,但駢頭附耳夸雙美。

不能答,笑而已。

郎君持贈無多子。

獻妝檯,官衣一襲,鸞書一紙。

又剩有紅線餅餤,合卺同嘗甘旨。

珍重說天恩如此。

明年攜得神仙眷,料趨朝不過花磚矣。

同夢者,促君起。

复制

《題唐本說文本部應莫朗亭孝廉》

曾國藩 〔清代〕

插架森森多於筍,世上何曾見唐本!

莫君一卷殊瑰奇,傳寫雲自元和時。

問君此卷有何珍?流傳顯晦經幾人?

君言是物少微識,殘籌黯黮不能神。

豪家但知貴錦被,陋巷誰復傳案巾?

黔縣令君持贈我,始吐光怪干星辰。

許書劣存二百字,古鏡一掃干里塵。

祭文已與流俗殊,解說尤令耳自新。

乾嘉老儒耽蒼雅,東南嚴段並絕倫。

就中一字百接討,詰難蜂起何齦齦!

暗與此本相符契,古轍正合今時輪。

乃知二徐尚鹵莽,治誤幾輩空因循。

我聞此言神一快,有如枯柳指馬疥。

我昔趨朝陪庶尹,頗究六書醫頑蠢。

四海乾戈驅迫忙,十年髀肉消磨盡。

卻思南閣老祭酒,舊學於我復何有。

安得普天息欃槍,歸去閉戶注《凡將》。

复制

《送王少鶴》

曾國藩 〔清代〕

待爾雙雙至,春回又一年。

開尊皆舊友,發座半新篇。

荔子紅時雨,芭且綠外天。

江鄉好風景,話向酒杯前。

复制

《失題》

曾國藩 〔清代〕

西山一夜雨,秋氣入庭除。

清晨展書坐,翛然樂有餘。

天宇一何廓,蕩蕩真吾廬。

熇熇誇毗子,奪隘無曠居。

眾鱗爭勒潦,鬣耆安得舒!豈知逃閒寂,放蕩得尾閭。

吾樂正如此,君樂復何如?

复制

《送舒伯魯》

曾國藩 〔清代〕

神駒秉清峻,墮地凌無前。

男兒志萬里,亦在華妙年。

舒生吾楚俊,結髮疲丹鉛。

內外承嘉蔭,托根魁斗躔。

迎婦范陽府,結客彌幽燕。

遂來窟京輦,滿月彎鳴弦。

謂言抬高第,如攝床頭錢。

人事有奇偶,虎鼠非吾權。

文章不試媚,例為時世捐。

芝蘭合鋤刈,朝菌香徹天。

可憐壯夫志,摧撼終不遷。

時時造我闥,屏慮商詩篇。

高吟動厚地,幽思縋重淵。

維桑古有敬,況此接才賢。

昨來忽告別,歸意何翩翩!寢門流定省,肯為世網牽?一鳴不稱意,脫去如鷹鸇。

趙孟等閒事,難者參與春。

馬走合此間,歲月逐風頗。

謀歸百不勇,送女聊自鐫。

复制

《卷二十二》

曾國藩 〔清代〕

  穆宗本紀二

  六年丁卯春正月己未,任、賴諸匪竄孝感、德安,官軍失利,總兵張樹珊死之。壬戌,復靖遠。丙寅,革官文總督,召來京。以李鴻章為湖廣總督,調李瀚章為江蘇巡撫,以劉昆為湖南巡撫。己巳,張錫嶸剿捻匪於西安魚化鎮,死之。劉松山軍大捷。命喬松年專辦陝西軍務。辛未,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陝、甘軍務,賞劉典三品卿銜,幫辦軍務。乙亥,哈密回匪竄巴里坤,官軍擊退之。訥爾濟病免,以伊勒屯為巴里坤領隊大臣。丙子,命徐繼畬仍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管新設同文館事務。己卯,官軍復鎮雄。

  二月乙酉朔,劉銘傳追剿任、賴於鍾祥,失利。鮑超進擊,大敗之。庚寅,命李鴻章督軍赴豫。壬辰,京師疫。甲午,擢劉松山為廣東陸路提督。丁酉,陝回馬生彥等降。減廣州屬徵收米折銀十九萬有奇,著為令。乙巳,桂軍復泗城。庚戌,以丁寶楨為山東巡撫。辛亥,洮州復陷。壬子,雲貴總督勞崇光卒,以張凱嵩代之。

  三月丁巳,鄂軍剿賊於蘄水,失利,道員彭毓橘等死之。癸亥,總兵段步雲軍潰於鄜州。戊辰,鮑超累乞病,諭仍赴黃州。乙亥,命倭仁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辭,不允。丁丑,諭李雲麟等安頓新疆難民。辛巳,曹克忠軍復洮州。壬午,回匪馬占鰲等犯西寧。是春,免浙江仁和等場被擾逋課、山西平定等處民欠倉穀。

  夏四月丁亥,允琉球國子弟入監讀書。予鮑超病假。戊子,何琯軍復哈密。己丑,周祖培卒。癸巳,吉林馬賊平。丙申,日斯巴尼亞使來換約。壬寅,劉松山大破捻、回於同州。丙午,贈哈密殉難紥薩克郡王伯錫爾親王,建祠。德勒克多爾濟病免,命麟興為烏里雅蘇台將軍,調榮全為參贊。丁未,瞻對番目大蓋折布伏誅。庚戌,貴德回匪叛,陷廳城。

  五月甲寅,哈密回匪竄玉門,官軍擊退之。以旱,命恤難民、育嬰孩、揜暴露、贍陣亡者家屬。戊午,諭廣購書籍,並重刊御纂欽定經史,頒發各學。己未,郭寶昌、劉松山兩軍破張總愚於朝邑。免郭寶昌遣戍。辛酉,命曾國藩為大學士,駱秉章協辦大學士。丙寅,詔清理庶獄。丁卯,桂軍復荔波、義寧。戊辰,詔求直言,覈減宮廷用款。己巳,捻匪渡運河,予丁寶楨嚴議。庚午,賊竄長垣,官軍擊退之。癸酉,以剿賊無功,褫曾國荃頂戴,與李鶴年下部嚴議。諭李鴻章戴罪圖功。京師地震。庚辰,董福祥陷陝西甘泉。

  六月甲申,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言俄人窺伺新疆,下大學士、尚書、左都御史會總理王大臣妥議。丙戌,申禁州縣浮收漕糧。甲午,倭仁乞病,罷職務,仍以大學士直弘德殿。乙未,官軍敗捻匪於即墨。庚子,順直久旱,飢,賑恤之。允鮑超回籍。辛丑,李鴻章檄劉銘傳、潘鼎新等軍防運河,扼膠、萊。命成祿節制黃祖淦、王仁和兩軍。以畿內亢旱,撥閩、廣、贛釐捐三十萬,浙、閩海關洋稅三十五萬備賑需。癸卯,甘回陷陝西華亭,旋復之。丁未,免昌平例貢果品。己酉,自三月不雨以來,上頻祈雨。至是日雨。是月,免陝西乾州等屬災擾額賦。

  秋七月己未,雨。陝軍復甘泉。庚午,永定河決。己卯,以捻匪過膠萊河,諭各路扼守河、運兩防,奪丁寶楨職,仍留任。是月,免湖南晃州被擾逋賦。

  八月丙戌,停奉天冬圍。戊子,湖北匪首劉漢忠伏誅。庚寅,命黎培敬會辦貴州剿撫及屯田事宜。壬辰,奉軍剿平孤山、法庫等處賊匪。辛卯,署貴州提督趙德光剿賊於安平,死之。丙申,穆隆阿等軍剿梟匪於文安,失利。濟陽土匪作亂,剿平之。丁酉,迤西回犯姚州。戊戌,貴州巡撫張亮基開缺嚴議,命曾璧光署之,布政使嚴樹森以逗遛褫職。壬寅,召陳國瑞來京。丙午,以淮、楚各軍所至騷擾,諭李鴻章嚴申軍律。己酉,裁熱河木稅。庚戌,創建福建船塢。

  九月壬子,允左宗棠調曹克忠赴陝。丙辰,賴、任諸匪犯運河,牛師韓軍擊退之。丁巳,河、狄、西寧回眾投誠。庚申,停山東例貢。辛酉,安置額魯特遊牧於額爾齊斯河。甲子,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言預籌修約事。諭曾國藩等各抒所見以聞。己巳,命丁日昌赴上海辦理義國換約。壬申,撫恤巫山被水災民。丁丑,命榮全與棍噶札拉參籌辦哈薩克剿撫機宜。己卯,命馮子材赴左江,專辦南、太軍務。賑襄陽等府災民。

  冬十月癸未,諭各路統兵大臣及各督撫嚴申軍律。甲申,察哈爾都統色爾固善卒,以庫倫辦事大臣文盛代之。乙酉,以張廷岳為庫倫辦事大臣。丙戌,陝軍復寧條梁及宜君。飭席寶田軍赴沅州,統援黔軍務。壬辰,迤西回陷定遠、大姚。癸巳,汪元方卒。命沈桂芬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丙申,曾國荃病免,以郭柏蔭為湖北巡撫,蘇鳳文為廣西巡撫。賑山東被水災民。乙巳,派美前使蒲安臣往有約各國辦理中外交涉。己酉,回匪陷寶雞、正寧,旋復之。

  十一月庚戌朔,命道員志剛、郎中孫家穀往有約各國充辦理交涉事務大臣。壬子,劉銘傳等軍剿賊贛榆,大捷,任柱伏誅。癸丑,以梟匪蔓延,褫劉長佑職,仍責自效。命官文署直隸總督。丙辰,陝軍剿捻洛川,遇回匪,失利,提督李祥和死之。癸亥,張總愚陷延川、綏德。甲子,增設布倫托海辦事大臣,以李雲麟為之,明瑤為幫辦,福濟為科布多幫辦。甲寅,劉銘傳軍剿賊於諸城,大捷。丁丑,陝軍復延川、綏德。

  十二月壬午,張總愚竄吉州,左宗棠、趙長齡均褫職留任。成祿剿回匪於肅州,失利,總兵黃祖淦死之。癸未,賞陳國瑞頭等侍衛,隸左宗棠軍。劉銘傳等剿賊於壽光,大捷。迤西回陷祿豐、廣通、元謀。己丑,官軍復吉州。壬辰,直隸梟匪平。甲午,賞劉長佑三品頂戴,命率所部回籍。永定河堤工合龍。丙申,命蔣益澧以按察使候補,隸左宗棠軍,率楚勇回籍。丁酉,駱秉章卒。劉松山等敗張總愚於洪洞。調吳棠為四川總督,以馬新貽為閩浙總督,李瀚章調浙江巡撫,丁日昌為江蘇巡撫。戊戌,淮軍剿賊高郵大捷,獲賴文光等,誅之。辛丑,東捻平,加賚李鴻章、曾國藩世職,賞劉銘傳、英翰及郭松林、楊鼎勛、善慶世職有差,復曾國荃頂戴。壬寅,以左宗棠督師入晉,命庫克吉泰、喬松年、劉典督辦陝西軍務。甲辰,命楊占鰲署甘肅提督,接辦西路軍務。戊申,左宗棠檄喜昌、劉松山等赴磁州迎剿。諭張曜、劉銘傳等會剿。己酉,命鄭敦謹往山西查辦事件。是月,免浙江仁和等場未墾灶課、雲南嵩明等屬歉收額糧。

  是歲,朝鮮、琉球入貢。

  七年戊辰春正月庚戌朔,捻首李允等率眾降於盱眙,詔誅之,遣散餘眾。命朱鳳標協辦大學士。乙卯,回匪復陷正寧。丙辰,喜昌等擊張總愚於河內,大捷。西寧回陷北川。李雲麟乞病。不許。以錫綸為布倫托海幫辦大臣。辛酉,張總愚北竄定州,保定戒嚴,官文、左宗棠均褫職留任。諭玉亮統神機營兵剿賊。壬戌,張總愚犯清苑,劉松山、郭寶昌等軍繞賊前剿之,予優敘。陳國瑞、宋慶、張曜均以軍至保定。達賴請宥里塘犯東登工布死罪,允之。命賈楨等設團防總局。癸亥,諭令天津洋槍、練軍各隊赴河間,與山東軍聯絡防剿。甲子,李鴻章遣周盛波等軍北援。趣左宗棠赴保定北方督剿。命恭親王會同神機營王大臣辦巡防。壬申,允英翰入衛畿疆,命統牛師韓軍駐黃河以南。飭程文炳軍赴河間會剿。癸酉,張總愚陷饒陽,旋復之。賈楨以病致仕。乙亥,命左宗棠總統各路官軍。

  二月辛巳,官軍復渭源。癸未,命恭親王節制各路統兵大臣。戊子,回匪復陷寧條梁。己丑,回匪竄伊克沙巴爾,官軍擊退之。褫趙長齡、陳湜職,遣戍。壬辰,陝軍復寶雞。癸巳,滇軍解鎮雄圍。迤西回陷楚雄。乙未,豫、皖各軍敗張總愚於束鹿。庚子,左宗棠、李鴻章等軍剿賊,迭破之。回匪陷懷遠、神木。壬寅,白泥苗匪降。乙巳,以朝鮮請嚴邊禁,命延煦、奕榕赴奉天,會都興阿勘展邊事宜。

  三月壬子,張凱嵩乞病,諭責其逗留規避,褫職。回匪陷鄜州,劉典駐三原督剿。癸丑,以劉岳昭為雲貴總督,岑毓英為雲南巡撫。乙卯,陝軍復鄜州。癸亥,諭庶吉士散館仍試詩賦。戊辰,張總愚竄延津、封丘,劉松山、郭寶昌擊敗之。辛未,命沈桂芬為軍機大臣。乙亥,命朱鳳標為大學士。丙子,迤西回陷易門。丁丑,張總愚竄滑縣,擊敗之。是月,免直隸安州等處澇地逋賦。

  夏四月己卯朔,哈密回陷五堡,官軍擊退之。甲申,張總愚陷南皮。丁亥,諭左宗棠、李鴻章、丁寶楨等,督各軍於運河東西分路防剿。己丑,苗匪何正觀降。庚寅,陝軍剿回匪於邠州,失利,譚玉龍死之。己巳,永定河決。乙未,召都興阿來京。戊戌,黎平苗犯晃、沅各境,官軍擊退之。辛丑,寧條梁回擾鄂爾多斯遊牧,貝子札那格爾濟擊退之。回匪犯哈密,伊勒屯等會擊退之。癸卯,賜洪鈞等二百七十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是月,免四川各土司三年租賦。

  閏四月戊申朔,迤西回竄陷昆陽、新興、晉寧、呈貢、嵩明。戊午,回匪復陷神木。癸亥,陝軍復延長。甲子,董福祥投誠,諭立功自贖。乙丑,回匪踞烏紳旗,分擾準噶爾旗,偪托克托城。丁卯,程文炳、陳國瑞、劉松山等軍擊張總愚於高唐、茌平、博平,大捷。賊竄東光。己巳,回匪再陷慶陽及寧州、合水,知縣楊炳華死之。辛未,命都興阿為欽差大臣,會同左宗棠、李鴻章剿捻、調遣春喜、陳國瑞、張曜、宋慶四軍,崇厚幫辦軍務。

  五月戊寅,劉松山等軍剿張總愚於鹽山、海豐,大捷。己卯,創設長江水師,置岳州、漢陽、湖口、瓜州四鎮總兵官。癸未,陝軍擊退竄邠、鳳回匪。壬辰,北山土匪犯延安,官軍失利,副將劉文華等陣沒。庚子,滇軍復元謀、武定、祿勸、羅次。是月,免湖南晃州被擾逋賦。

  六月己未,郭松林等剿捻於臨邑、濱州、陽信,大捷。諭水師嚴扼運防。辛酉,桂軍復歸順。癸亥,金匪竄寧古塔界,官軍剿平之。甲子,陝軍克宜川。丙寅,張總愚犯運河岸,官軍擊敗之,捻眾多降。戊辰,又擊之於商河,大捷。乙亥,李雲麟褫職查辦。命明瑤為布倫托海辦事大臣。浙江海塘工竣。

  秋七月丁丑,蠲直、魯、豫被擾各州縣田賦。己卯,春壽以欺飾褫職。壬午,撫恤滄州等處被擾難民。乙酉,張總愚赴水死,捻匪平。加李鴻章、左宗棠太子太保銜,鴻章以湖廣總督協辦大學士,丁寶楨、英翰、崇厚並加太子少保銜,復官文銜翎,晉劉銘傳一等男,郭松林一等輕車都尉,賞宋慶、善慶二等輕車都尉,劉松山黃馬褂、三等輕車都尉,郭寶昌、張曜、溫德勒克西騎都尉,黃翼升加一雲騎尉,復陳國瑞提督世職,餘升敘有差。命惇親王祭告定陵。允彭玉麟回籍終制。丙戌,召左宗棠、李鴻章入覲。丁亥,滎澤河決。辛卯,毛昶熙言軍務漸平,宜益思寅畏,旋御史張緒楷疏請保泰持盈,及時講學,並嘉納之。壬辰,允左宗棠請,資遣降眾回籍。癸巳,武陟沁河堤決。乙未,調曾國藩為直隸總督,馬新貽為兩江總督,以英桂為閩浙總督。命彭玉麟赴江、皖會籌長江水師事宜。戊戌,諭蘇、皖、豫、魯各屬修圩寨,飭鄉團。庚子,予宋儒袁燮從祀文廟。援黔川軍復龍里、貴定。川軍剿越巂夷匪,勝之,俘其酋勒烏立。授曾璧光貴州巡撫。辛丑,布倫托海變民竄烏隴古河。德勒克多爾濟卒。癸卯,撫恤滎、鄭災民。甘回擾白水、郃陽,陝軍擊退之。甲辰,援黔湘軍復甕安。

  八月乙巳朔,褫御史德泰職,以奏請修理園庭也。庫守貴祥妄陳希利,發黑龍江為奴。永定河決。己酉,諭明瑤等規復布倫托海舊制。命馬新眙兼辦理通商事務大臣。壬子,延安土匪扈彰降。癸亥,諭左宗棠兼顧山西軍務。戊辰,諭吉林嚴定開墾圍荒界限。辛未,諭金順專辦援陝軍務。是月,免皖、蘇、魯、豫、鄂被擾積年逋賦。

  九月壬午,官軍復慶陽。甲申,肅州回攻敦煌,官軍擊退之。諭伊勒屯等籌辦巴里坤屯田。乙酉,援黔川軍會復平越。辛卯,命延煦出關查辦奉天展邊事宜。癸巳,滇軍復晉寧、呈貢。是月,免浙江橫浦等場歉收灶課。

  冬十月丁未,回匪犯涇州、靈台,擊退之。乙卯,文麟抵哈密,諭興辦蔡巴什湖等處屯田。丙辰,穆圖善克河州。賑濟南、武定水災。丁巳,戍李雲麟黑龍江。戊午,命李鴻藻仍直弘德殿及軍機。庚申,以守科布多功,加土爾扈特郡王凌札棟魯布親王銜。己巳,黔苗復陷興義,旋復之。

  十一月甲戌,援黔川軍復麻哈。丁亥,涼州總兵周盛波以不戢所部,褫職。回匪擾鄂爾多斯等旗,竄榆林。諭定安等截剿。壬辰,諭除吏胥積弊。己亥,黔軍克都勻,賞張文德黃馬褂。庚子,台灣英領事縱洋將掠船,踞營署,焚局庫,勒兵費。諭總署詰辦,飭英桂等遴員交涉。壬寅,熱河匪平。免吉林雙城堡被水屯田租賦。

  十二月甲辰朔,川軍剿西昌夷匪,連捷,各夷部降。援黔湘軍復天柱。丙午,回匪犯包頭,蒙軍失利。丁未,熱河匪首彌勒僧格伏誅。甲寅,以曾國藩言川私病楚,諭籌止川鹽濟楚章程,撤局停稅。丁巳,滇軍復澂江。庚申,申諭各省禁種罌粟。壬戌,黔苗竄擾河池,官軍擊退之。乙丑,諭朝審緩決三次以上者並減等。永定河工竣。戊辰,麒慶罷,以慶春為熱河都統。庚午,劉松山剿賊大理川,大捷。壬申,截鄂餉二十一萬賑河南災。是月,免江蘇荒地糧賦,山東泰安、河南汝寧等屬被擾逋糧。

  是歲,朝鮮入貢。

  八年己巳春正月癸酉朔,停筵宴。丁丑,川、湘、黔、桂各軍會剿苗匪,黔軍復長寨。戊寅,滇軍克富民。己丑,劉松山等軍擊土、回各匪,敗之於清澗。成祿克肅州,與楊占鰲並賞黃馬褂。甲午,滎工合龍。丙申,劉松山軍敗賊于靖邊,董侍有等以鎮靜堡及靖邊降。迤西回犯昆明,岑毓英等擊退之。辛丑,雷正綰克涇州董家堡。

  二月戊申,命袁保恆督辦西征糧饟。

  三月癸酉朔,林自清戕興義知縣,提督陳希祥誘誅之,賞希祥黃馬褂。甲戌,援黔湘軍復鎮遠府、衛兩城。己卯,甘肅提督高連升部兵變,戕連升,部將周紹濂擊逆黨於同官,殄之。乙酉,諭督撫於克復州縣慎選牧令,拊循流亡。庚寅,回匪陷磴口。甲午,吐魯番回匪犯哈密,官軍迭敗之。乙未,桂軍克憑祥。己亥,懿旨,大婚典禮,力崇節儉。

  是春,免江蘇山陽、直隸安州等屬災、擾額賦,兩淮富安等場逋欠灶課。

  夏四月癸卯朔,迤西回陷楊林營,劉岳昭退守曲靖,嚴責之。乙巳,麟興以畏事褫職。以福濟為烏里雅蘇台將軍,文碩為布倫托海辦事大臣。己酉,雷正綰、黃鼎軍復鎮原、慶陽。援黔川軍復甕安。己未,援黔湘軍會復清江。庚申,允劉銘傳乞病。辛酉,免陳湜遣戍。是月,免山東東昌等屬逋賦。

  五月庚辰,援黔湘軍復施秉,進攻黃飄賊壘,失利,按察使黃潤昌、道員鄧子垣、提督劉長槐死之。壬午,回匪陷澂江。甲申,杜嘎爾等軍大破賊於杭錦旗。辛卯,命李鴻章赴四川察辦吳棠劾案。申誡岑毓英任用通賊練目,苛斂民捐。以馬如龍為雲南提督。丙申,官軍剿匪於保安,大捷,匪首袁大魁等伏誅。自春正月不雨至於是月,上頻禱祈。丁酉,雨。

  六月辛亥,援軍會克尋甸。壬子,命董恂、崇厚辦理奧斯馬加換約。甲寅,永定河決。戊午,予黃飄死事提督榮惟善、總兵羅志宏等世職加等。辛酉,武英殿災。癸亥,倭仁、徐桐、翁同龢請勤修聖德,以弭災變,上嘉納之。丙寅,諭督撫考課農桑。庚午,回匪犯阿拉善定遠營,蒙兵失利。

  秋七月辛未朔,日有食之。癸酉,張曜等軍敗回匪於察漢淖爾。命吳坤修赴沿江各屬撫恤災民。甲戌,滇軍復嵩明,克白鹽井。甲申,桂軍會越南軍克九葑、洛陽等隘。乙酉,諭錫綸賑恤額魯特人眾。丙戌,朝鮮請鴨綠江北禁遊民建屋墾田。趣都興阿等妥辦。壬辰,何琯軍敗賊於木壘河等處。是月,免晃州被擾逋賦。

  八月庚子朔,俄商船泊呼蘭河口,求吉、黑內地通商,諭總署按約止之,禁軍民私與貿易。癸卯,內監安得海出京,丁寶楨奏誅之。黔匪復陷都勻。丙午,桂軍會復越南高平。庚戌,申諭約束太監。壬子,官軍剿平杭錦旗屬竄回。癸丑,寧夏官軍剿賊失利,副將方大順陣亡。戊午,棍噶札拉參軍復布倫托海,賊首張匊等伏誅。己未,官軍剿達拉特旗竄匪,殄之。是月,賑浙江杭、湖各屬,湖南安鄉等縣水災。

  九月庚午,高台勇潰,褫成祿職,留任。壬申,撥京餉三十萬濟武、漢等屬工賑。甲戌,馬化龍復叛,襲陷靈州。官軍復威戎堡、水洛城。戊寅,滇軍復易門。壬午,免暹羅補歷年貢品。庚寅,烏魯木齊匪竄哈密,何琯等擊敗之。乙未,福建新造第一輪船成,命崇厚勘驗。戊戌,諭福濟等額魯特各安舊居,僧眾居阿爾泰山南,俗眾居青格里河。

  冬十月庚子,劉松山敗回匪於吳忠堡等處。辛丑,金順又敗之於納家徬。命楊占鰲署甘肅提督,辦肅州善後事宜。法使羅淑亞與其水師提督以兵船赴贛、鄂、川省查教案,諭所在按約待之。乙巳,雷正綰、黃鼎敗回匪於固原、鹽茶。丁未,命毛昶熙、沈桂芬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辛丑,命文碩等會勘布倫托海分界事宜,董恂辦理美國換約。甲寅,滇軍復楚雄、南安、定遠。劉岳昭移軍昆明。己未,哈密官軍剿西路回匪,大捷。甲子,鳳凰城匪首王慶等伏誅。乙丑,劉松山軍復靈州。是月,賑雲南水災,直隸旱災。

  十一月丙子,茌平教匪孫上汶等謀逆,捕誅之。丁丑,裁新設布倫托海辦事大臣。庚辰,賑江寧水災。癸未,免科布多屬貢貂。甲申,滇軍復昆陽。丙戌,甘軍復靖遠。庚寅,永定河口合龍。乙未,命文碩來京,改奎昌辦理分界。是月,免直隸東明被淹、被擾,安徽無為等州縣衛被水逋賦。

  十二月庚子,援滇川軍克魯甸。乙巳,劉松山軍攻金積堡,總兵簡敬臨等死之。乙卯,披楞侵占哲孟雄各地,廓爾喀與唐古特構嫌,諭恩麟防維開導。布魯克巴內閧,並諭恩麟解釋撫綏。丁巳,越南匪平。諭蘇鳳文嚴申邊禁。癸亥,賑畿南災。

  是歲,朝鮮、越南、琉球入貢。

  九年庚午春正月丁卯朔,停筵宴。癸酉,滇軍復祿豐。甲戌,甘軍擊敗援賊於王家甿。己卯,回匪陷定邊。癸未,神武門木庫火,詔修省。庚寅,回匪陷安定。陝軍復定邊。甲午,馬德昭留辦潼關防務。

  二月辛丑,劉松山督剿金積堡回匪,中炮卒。賞道員劉錦棠三品卿銜,接統其軍。以俄官往齊齊哈爾、吉林商界務,諭富明阿、德英據約待之,毋遷就。乙巳,回匪分竄安邊、清澗,陝軍擊走之。丙午,又分竄花馬池、榆林,宋慶軍剿之。戊申,官軍擊敗米脂竄匪。壬子,命李鴻章赴陝西督辦軍務。甲寅,回匪竄同官、宜君,陝軍剿敗之。丙辰,法使因教案藉兵要挾,諭各疆吏通商大臣迅結交涉事宜。辛酉,寧夏各堡降回復叛。

  三月丁卯朔,回匪竄準噶爾旗,馬玉昆擊敗之。辛巳,雷正綰以疏防峽口,褫職留營。諭誡西征各軍貪功銳進。乙酉,滇軍復彌渡、賓川、麗川、緬寧。辛卯,回匪分擾岐、鳳,李輝武擊敗之。

  夏四月甲辰,譚廷襄卒。

  五月庚午,命崇實赴貴州,會同曾璧光查辦教案。癸酉,始允英國設置沿海各口電線。甲戌,援黔川軍克黃飄、白堡等苗寨。庚寅,天津人與天主教啟釁,焚毀教堂,毆斃法領事。命曾國藩與崇厚會商辦理。乙未,諭疆吏飭禁播謠惑眾,保護通商傳教各區。李鴻章督軍入關,請調郭寶昌軍,允之。命崇厚為出使法國大臣。以成林署三口通商大臣。是月,免直隸安州等屬逋賦。

  六月戊戌,奎昌赴塔爾巴哈台,與俄使勘辦立界。壬寅,賽音諾顏部蒙兵剿回匪失利。丁未,滇軍復威遠。己酉,命彭玉麟赴江南,會同沿江督撫整頓長江水師。庚戌,甘軍敗回匪於鞏昌。乙卯,永定河決。庚申,以疏防民教啟釁,褫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職,下部治罪。辛酉,滇軍復姚州。癸亥,命毛昶熙會同曾國藩查辦教案。曾國藩言:「善全和局,為保民之道。備御不虞,為立國之基。」諭旨嘉勉。命丁日昌赴天津幫辦洋務。

  秋七月戊辰,以琿春邊務事繁,加協領副都統銜,為定製。丙子,法使羅淑亞以曾國藩不允府、縣論抵,回京。諭國藩迅緝原凶,從速辦結。丁丑,召崇厚還。命毛昶熙署三口通商大臣。甲申,周盛傳等剿散北山餘匪。丙戌,諭曰:「海上水師,與江上水師截然不同。欲捍外侮圖自強,非二十年之久,未易收效。然因事端艱鉅,畏縮不為,則永無自強之日。近年內外臣工,值事急時,徒事張皇。禍患略平,又為苟安之計。即創立戰守章程,而奉行不力,使朝廷謀議均屬具文。積習因循,焦憂曷釋。茲閩、滬兩廠輪船告成,馬新貽、丁日昌、英桂、沈葆楨各擇統將出洋,窮年練習,以備不虞。廣東亦應籌備輪船,瑞麟、李福泰務切實辦理。將校有熟諳風濤沙線者,隨時擇保,即山野中或長於海戰,亦當隨時物色,量材超擢。各督撫其統籌全局,以副委任。」庚寅,南路甘軍復渭源、狄道。是月,免晃州被擾逋賦。

  八月丁酉,汝陽人張汶祥刺殺馬新貽。命曾國藩為兩江總督,李鴻章調直隸總督,李瀚章為湖廣總督。戊戌,設黃河水師。庚子,北山匪首李凡覺伏誅。壬寅,命張之萬會同魁玉訊張汶祥。己酉,召毛昶熙還。命李鴻章會曾國藩查辦天津教案。癸丑,桂軍剿平安邊、河陽賊匪,梁添錫伏誅。允越南進方物及馴象。己未,命李成謀為新設輪船統領。

  九月戊辰,滇軍復新興。庚午,諭崇實仍赴遵義辦教案。甲戌,治天津民教啟釁罪,張光藻、劉傑遣戍,誅逞兇殺害之犯十五人。

  是秋,川東、荊州、熱河被水,賑撫之。

  冬十月乙未,沈葆楨丁憂,命百日後仍經理船政。丙申,命劉銘傳督辦陝西軍務。諭嚴禁四川州縣苛派。撥款續賑北山難民。辛丑,以江北漕船阻淺,由陸路轉運臨清。甲辰,天津製造局成。庚戌,日本請立約通商,允總署遴員議約。辛亥,免科布多貢貂。壬子,裁三口通商大臣,命直隸總督經理,如南洋大臣例,給欽差大臣關防。嚴諭疆吏慎密交涉,有漏泄者立誅之。丙辰,以水旱疊見,詔修省。戊午,移周盛傳軍衛畿輔。陝回禹生彥等竄平番,官軍失利,提督張萬美等死之。庚申,設直隸津海關道。劉錦棠各軍克漢伯等堡,合圍金積堡。

  閏十月乙丑,俄使倭良嘎哩來京。庚午,湘潭會匪平。乙亥,滇軍復永北、鶴慶、鎮南、楚雄。回匪陷烏里雅蘇台。丙子,永定河合龍。諭曾國藩籌河運。戊寅,越南吳亞終等伏誅。

  十一月癸巳,命鄭敦謹會鞫張汶祥獄。尋定讞,磔張汶祥於江寧。丁酉,回匪竄涼州,副將謝元興陣沒,王仁和擊退之。辛丑,援黔湘軍復台拱。戊申,福濟、榮全以匪入烏里雅蘇台,褫職留任。命曾國藩兼通商大臣。庚戌,甘肅總兵周東興侵賑,命斬於軍前。庚申,劉坤一以漏泄密諭,褫職留任。

  十二月甲子,諭嚴禁河工偷減侵蝕諸弊。辛未,滇軍復鄧川、浪穹。回目馬源發戕提督丁賢發等,捕誅之。

  是冬,免貴州興義等州縣衛、陝西綏德等州縣災擾逋賦。

  是歲,朝鮮入貢。

  十年辛未春正月辛卯朔,停筵宴。壬辰,官軍克河西王甿賊壘,賞金順黃馬褂,加張曜一雲騎尉。乙未,黔軍平貴定等處賊壘,克都勻,賞提督林從泰、總兵何雄輝黃馬褂。己亥,諭馮子材赴太平進剿牧馬、諒山匪。壬寅,官文卒。是月,免直隸安州等屬被水額賦。

  二月壬戌,劉錦棠等軍克金積堡,匪首馬化龍等伏誅,加左宗棠一騎都尉,賞劉錦棠雲騎尉、黃馬褂,開復雷正綰處分,及陳湜原官,賞黃鼎、金運昌黃馬褂。置就撫陝回於華亭之化平川,設通判、都司以綏靖之。前知靈州彭慶章坐為賊主謀,處斬。壬午,獲叛將宋景詩,誅之。丁亥,調江蘇按察使應寶時赴津,籌辦日本通商事。命瑞常為大學士,文祥協辦大學士。

  三月癸巳,金順等軍克寧夏,匪首馬萬選伏誅。己丑,滇軍復澂江,克江那土城,匪首馬和等伏誅。辛丑,普使李福斯致國書,以德意志各國及自主之三漢謝城共復一統,受尊稱為德意志皇帝,復書賀之。丁未,以倭仁為文華殿大學士,瑞常為文淵閣大學士。自春初至於是月,上連祈雨。庚戌,雨。

  夏四月丙寅,援黔湘軍復新城、岩門司等城,克高坡等苗寨。己巳,寧夏納家徬回眾降。己卯,陝回竄擾平番、碾伯,官軍擊退之。辛巳,倭仁卒。甲申,賜梁耀樞等三百二十三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築大沽、北塘炮台。乙酉,福濟革職,以金順為烏里雅蘇台將軍。丙戌,回匪復竄擾賽音諾顏部,焚掠固爾班賽汗等處。

  五月庚寅朔,雨。乙未,左宗棠請禁絕回民新教,不許。戊戌,苗酋聞國興等降,八寨等城俱復。壬寅,回匪擾烏拉特,杜嘎爾、薩薩布軍合擊之。丙午,援黔湘軍復丹江、凱里等城,賞蘇元春黃馬褂。己酉,以李世忠尋仇斗很,陳國瑞演劇生事,褫世忠職,降國瑞都司,並勒回籍,畀有司管束。辛亥,鄭親王承志有罪,褫爵逮訊。命李鴻章辦日本商約,應寶時、陳欽為幫辦。乙卯,金順乞假守制葬親。不許。己未,滇軍復雲龍。

  六月壬戌,太白晝見。益陽等處會匪平。己巳,陝回白彥虎結西寧回眾擾河州。庚午,黔軍克永寧、鎮寧、歸化苗寨,破郎岱、水城各峒寨。乙亥,命瑞麟為大學士,仍留兩廣總督任。己卯,阜陽匪擾沈丘、汝陽,官軍捕誅之。辛巳,以廣東盜賊橫行,諭飭嚴緝。丁亥,德宗生於醇邸。戊子,賑天津災。

  秋七月己丑朔,桂軍剿越南竄匪,克長慶,斬匪首趙雄才。壬辰,杜嘎爾軍剿賊於布拉特,勝之。甲午,永定河複決。丙申,穆圖善赴北山剿賊。金運昌軍剿烏拉特竄匪,勝之。丁未,河內沁河決。乙卯,昌圖賊匪竄擾,都興阿遣軍剿平之。

  八月壬申,以副都統慶至襲封鄭親王。甲戌,桂軍克安世賊寨,追剿太原竄匪,蘇國漢赴廣東乞降。丁丑,詔各省設局收養流寓孤寡。

  九月丙申,革高郵徵糧弊習。丁酉,甘軍克康家崖要隘。趣榮全赴伊犁。給劉銘傳假三月。壬寅,諭奉、吉整頓吏治,嚴緝盜賊。命恩錫往上海辦奧國換約。丁未,喬松年等會堵侯家林決口。

  是秋,賑順直各屬及菏澤等州縣災,免濮州被水、晃州被擾逋賦。

  冬十月戊午朔,達爾濟以撤營縱賊,褫職逮治。命曹克忠接統劉銘傳軍,赴肅州防剿。庚申,以湖南匪變,命李鴻章查辦。壬辰,命景廉為烏魯木齊都統。癸未,詔免伊犁被脅官吏軍民等罪。以參領貢果爾接統達爾濟軍。

  十一月癸巳,甘軍克河州,禹得彥等降。丁未,西寧回匪竄烏拉特及中衛,張曜軍擊退之。乙卯,肅州回匪復犯敦煌,文麟援剿之。

  十二月辛未,予先儒張履祥從祀文廟。丁丑,香山匪徒曾大鵝幅等作亂,捕誅之。

  是歲,朝鮮、琉球、越南入貢。

  十一年壬申春正月丙戌朔,停筵宴。己丑,以紀年開秩諭減刑。文碩以乞病褫職。辛卯,桂軍復越南從化,克鎮山。癸巳,甘軍連破甘坪、大貝坪等處賊壘,進攻太子寺。庚子,黔軍克清平、黃平、重安。辛丑,援黔湘軍克黃飄、白堡苗寨。辛亥,命侍郎崇厚、太常寺少卿夏家鎬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

  二月庚申,允江蘇辦米試行河運,漕白二糧仍由海運。丙寅,曾國藩卒,贈太傅。戊辰,褫劉銘傳職,以前功仍留一等男爵。庚午,起彭玉麟巡閱長江水師。甲申,侯家林決口合龍。越南匪首蘇國漢等伏誅。是月,賑四川各屬災。

  三月乙酉朔,黔軍復貞豐。丙戌,甘軍剿太子寺回匪失利,提督傅先榮、徐文秀死之。褫提督楊世俊黃馬褂,降參將。甲午,免達爾濟等罪,仍褫職效力。丁酉,以奉匪擾朝鮮境,嚴緝之。辛丑,瑞常卒。

  是春,免湖北黃陂、直隸安州、甘肅河州等處被擾逋賦。

  夏四月丙辰,回匪竄定邊、靖邊,陝軍擊退之。己未,西寧回目馬占鰲、陝回崔三、米拉溝回目治成林等,先後乞降。丙寅,停淮關傳辦活計。諭內務府力求撙節。己卯,通政司副使王維珍疏陳先意承志,孝思維則。予嚴議,尋褫職。是月,免貴州興義等屬被擾逋賦。

  五月甲申朔,日有食之。免熱河騰圍旗民租課三年。乙酉,自三月初旬,慈禧太后弗豫,月餘不視朝。至是,御史李宏謨請勤召對。諭責其冒昧,嚴飭之。癸巳,徐占彪軍剿肅回屢捷。左宗棠劾成祿糜帑遷延,命穆圖善查辦。乙未,貴州苗匪平,賞席寶田騎都尉。丙申,陝回宋全德等降。予伊犁殉難已革尚書陳孚恩暨其眷屬旌恤加等。庚子,命李鴻章為大學士,仍留直隸總督任。乙巳,滇軍克永平及雲南。

  六月甲午,朱鳳標緻仕。命文祥為大學士,全慶協辦大學士。丁卯,諭停本年秋審、朝審句決。以單懋謙協辦大學士。

  秋七月癸未朔,滇軍會克興義。己丑,免廓爾喀例貢。賑達木蒙古及三十九族被災兵民。戊戌,回匪竄擾寧夏西路及阿拉善旗,官軍擊退之。己亥,直隸呈進瑞麥,御史邊寶泉疏論之。諭李鴻章勤恤民隱,補救偏災,毋鋪張瑞應。庚子,永定河北下汛溢。是月,免湖南晃州被擾逋賦。

  八月庚午,截江北漕米十萬餘石賑畿輔被水災民。癸酉,金順以遷延罷,常順署烏里雅蘇台將軍。辛巳,以單懋謙為大學士。

  九月癸未,滇軍克趙州、蒙化並大理上下關,賞楊玉科、李維述黃馬褂。左宗棠言地產瑞麥瑞穀,諭卻之。乙未,冊立皇后阿魯特氏,自王大臣以次推恩加賚,頒詔天下,覃恩有差。永定河工合龍。丙午,允彭玉麟乞病回籍,仍命每年巡閱長江水師。庚戌,榮全請令慶符招撫纏、民,英廉等馬隊駐庫爾喀喇烏蘇,酌募民勇,允之。

  十月丁巳,甘肅潰勇首犯馮高山等伏誅。己未,加上兩宮皇太后徽號。戊辰,廣西隆安、岑溪土匪,西隆苗匪平。壬寅,諭統兵大臣約束委員,治騷擾逾限者罪。允恭親王請,復軍機處舊制。丙子,何璟憂免,以張樹聲署兩江總督。

  十一月乙酉,朝鮮匪船越境侵擾,都興阿等水師緝剿之。回匪擾哈密東山,官軍剿勝之。禁殿廷、鄉、會考試請託冒替。己卯,瓊州土匪平,誅匪首何亞萬等。辛卯,滇軍剿館驛等踞匪,迤東、迤南肅清。乙未,肅回竄紥薩克汗各旗,官軍擊走之。黔軍會克新城。下江苗匪亂,張文德軍剿除之。全黔底定。丙申,捻匪竄擾太湖,水師剿平之。允軍民入哥老會者自首免罪。丁酉,申禁各省種罌粟。辛丑,劉錦棠等軍剿回匪,大捷。丁未,陝軍剿陝北二道河等處竄匪,殄之。李鴻章奏設招商局,試辦輪船分運江、浙漕糧。

  十二月己未,駐藏幫辦德泰坐事褫職回旗。丙辰,諭吏部、兵部、理藩院,親政後,各署有請旨及軍務摺片,均用漢文。丁卯,釋田興恕回。丙子,左宗棠乞病,溫旨不許,己卯,祫祭太廟。

  是歲,朝鮮入貢。

  十二年癸酉春正月辛巳朔。癸未,官軍擊回匪於那瑪特吉幹昭,敗之。丙戌,以李宗羲為兩江總督,兼通商大臣。辛丑,成祿以苛捐誣叛,褫職逮問,趣金順接統其軍。甲辰,滇軍克大理,回酋杜文秀、楊榮、蔡廷棟等伏誅。賞岑毓英黃馬褂、騎都尉世職,開復劉岳昭處分,賞楊玉科騎都尉。乙巳,兩宮皇太后以親政屆期,懿旨勉上「祇承家法,講求用人行政,毋荒典學」。勖廷臣及中外臣工「公忠盡職,宏濟艱難」。丙午,上親政,詔「恪遵慈訓,敬天法祖,勤政愛民」。己酉,諭內務府核實撙節,於歲費六十萬外,不得借支。

  二月庚戌朔,軍機大臣、六部九卿會議黃、運兩河辦法。諭李鴻章悉心籌辦奏聞。下詔修省,求直言。諭直省舉賢才,杜侵蠹。戊午,加上兩宮皇太后徽號,翌日頒詔覃恩有差。劉錦棠軍克大通向陽堡。庚午,以謁東陵,命惇親王等留京辦事。乙亥,金順軍抵肅州剿回匪,敗之。

  三月癸未,上奉兩宮皇太后謁東陵。丁亥,迴鑾。免蹕路經過本年額賦。己丑,大通、巴燕戎格及五工撒拉各回眾降。西寧匪首馬桂源等伏誅。庚寅,上奉兩宮皇太后還宮。丙申,回匪白彥虎等竄甘州。命議定各國公使覲見禮節。榮全乞病,不許。庚子,以英廉為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丁未,滇軍克順寧。

  是春,免江蘇邳州、陝西鄜州等屬被擾逋賦。

  夏四月乙卯,設廉州北海關。丙辰,日本換約成。乙丑,回匪竄阿拉善旗及阿畢爾米特,諭定安遣軍會防兵夾擊。己巳,官軍克肅州塔爾灣賊巢。

  五月庚寅,滇軍克雲州。丁酉,允各國公使覲見。癸卯,成祿交刑部治罪。丙午,命成瑞署烏魯木齊提督。

  六月壬子,上幸瀛台,日使副島種臣、俄使倭良嘎哩、美使鏤斐迪、英使威妥瑪、法使熱福哩、荷使費果蓀覲見於紫光閣,呈遞國書。庚申,嚴趣金順出關。丁卯,甘軍復循化,匪目馬玉連等伏誅。

  閏六月甲申,李鴻章覆陳黃、運兩河淮、徐故道難復,請仍海運。其舊河涸地,酌量升課。議行。丙戌,朱鳳標卒。滇軍克騰越,予岑毓英一等輕車都尉,賞劉岳昭黃馬褂,楊玉科一等輕車都尉。以雲南軍興十有八年,郡縣多為賊蹂躪,詔免十一年以前積欠糧賦,並永遠停徵濟軍釐穀。諭劉岳昭慎選牧令,察吏安民。甲午,京畿久雨,上祈晴。丙申,詔查各省畝捐、釐捐及丁漕違制者,次第豁除。庚子,甘軍剿白彥虎等於敦煌,失利,副將李天和等死之。永定河決。免阿爾泰烏梁海七旗貢貂。

  秋七月辛亥,桂軍剿西林、西隆匪,平之。甲子,賑順天災。是月,免山東青城被水新舊額賦。

  八月丁丑朔,都興阿乞病,慰留之。辛巳,直隸運河堤決。榮全復以病乞免,不許。富和有罪褫職。戊子,白彥虎等陷馬蓮井營堡。召劉岳昭入覲,以岑毓英兼署雲貴總督。壬辰,白彥虎等圍哈密,犯巴里坤,官軍失利。乙未,諭景廉督軍赴援,調錫綸為烏魯木齊領隊大臣,以明春為哈密幫辦大臣。是月,賑直隸各屬、永順府屬暨公安水災。

  九月丙寅,命軍機大臣會刑部審擬成祿罪。癸酉,永定河合龍。

  冬十月丙子朔,御史沈淮疏請緩修圓明園。諭令內務府僅治安佑宮為駐蹕殿宇,餘免興修。己亥,官軍克肅州,匪逆馬文祿伏誅。上詣兩宮皇太后賀捷。庚子,論功,命左宗棠以陝甘總督協辦大學士,加一等輕車都尉;復金順職,賞還黃馬褂;予徐占彪、穆圖善雲騎尉。

  十一月己未,越南王疏請會剿河陽、興化、山西、宣光邊地諸匪。諭劉長佑、馮子材議奏。辛酉,法、越構釁,法兵破河內省城,越匪擾北寧。越人求援。諭瑞麟飭軍由欽州出關,會桂軍援剿之。甲子,御史吳可讀請將成祿明正典刑。己巳,岑毓英奏整頓吏治營伍,並請撤勇停捐,自雲南始。詔嘉之。庚午,疏濬運河。壬申,成祿論斬。吳可讀坐刺聽朝政降調。

  十二月甲申,回匪竄擾烏梁海等部,錫綸軍追剿,敗之。戊子,以磨勘順天舉人徐景春試卷荒謬,考官尚書全慶、都御史胡家玉等降黜有差。辛卯,命額勒和布赴烏里雅蘇台查辦事件。丙申,賞故提督劉松山一等輕車都尉。命張曜、金順分軍西進。壬寅,以慈禧皇太后四旬慶典,推恩近支王公及中外大臣,賚敘有差。

  是歲,朝鮮入貢。

  十三年甲戌春正月乙巳朔,停筵宴。甲寅,湘軍剿古州苗匪,平之。丙辰,命編修張英麟、檢討王慶祺直弘德殿。辛酉,以劉坤一、胡家玉互參,降坤一三品頂帶,褫職留任,家玉鐫五級調用。癸亥,諭築東明長堤。己巳,官軍援沙山子擊回匪,勝之,賞福珠哩黃馬褂。

  二月己卯,回匪擾巴里坤境,明春等會剿之。丙申,以法取越南地,越匪擾山西,偪滇疆,諭岑毓英部署邊防。禁京師私鑄。丁酉,上奉兩宮謁西陵。

  三月甲辰,還宮。乙巳,賑奉天災民。丙午,命寶鋆協辦大學士。己酉,修海寧石塘。辛酉,論肅清貴州功,復陶茂林提督,賞提督何世華等世職。辛未,日本兵艦泊廈門,諭沈葆楨統兵輪往,相機籌辦。命李鴻章與秘魯公使會議華工事宜。

  夏四月甲戌,詔撥帑十萬撫恤烏里雅蘇台災擾部落。丁丑,上幸瀛台。單懋謙因病乞休,允之。覲見俄使布策等於紫光閣。辛巳,上幸圓明園還宮。癸未,瑪那斯回匪犯奎屯等處,官軍進剿失利,景廉兵援之。丙戌,日本兵船抵台灣登岸,與生番尋釁。命沈葆楨辦海防,兼理各國事務大臣,江、廣沿海各口輪船,以時調遣。辛卯,常順緣事褫職,命額勒和布為烏里雅蘇台將軍,慶春為察哈爾都統,托倫布為科布多參贊大臣。丁酉,賜陸潤庠等三百三十七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辛丑,景廉再乞病,不許。

  五月壬寅朔,法、越和議定,諭邊將安輯內遷難民。壬子,上幸圓明園還宮。日本攻台灣番社。丁巳,以慈禧太后聖節,予在京旗官六十以上者恩賞,停本年秋審、朝審人犯句決。己未,彗星見。乙丑,詔賑奉天災民。丙辰,允沈葆楨請,建台灣海口炮台,撫番社,撤疲兵。戊辰,日本師船游弋福建各海口。日使柳原前光與總署王大臣商台灣兵事。

  六月乙亥,諭飭總兵孫開華接辦廈門防務。己卯,召楊岳斌、曾國荃、閻敬銘、趙德轍、丁日昌、鮑超、蔣益澧、郭嵩燾來京。壬午,烏索寨降眾復叛,滇軍剿平之。癸未,允李鴻章請,以徐州唐定奎軍渡海赴台。乙酉,諭戶部撙節不急之需,豫籌海防經費。諭沈葆楨部署南北路防守。丁酉,命翁同龢仍直弘德殿。

  秋七月丁未,李鶴年請閩省陸路選立練軍,議行。庚戌,瑪納斯回匪犯西湖,官軍擊退之。壬子,命左宗棠為大學士,仍留陝甘總督任,景廉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金順幫辦軍務。庚申,覲見比使謝恩施等於紫光閣。甲子,內務府大臣貴寶以任郎中時,於知府李光昭報效木植,欺罔奏陳,嚴議褫職。乙丑,馬賊陷寧古塔,旋復之。允福建軍餉借用洋款二百萬,由海關稅分年抵還。己巳,停修圓明園工程。庚午,諭責恭親王召對失儀,奪親王世襲,降郡王,仍為軍機大臣,並革載澂貝勒郡王銜。白彥虎等犯濟木薩,官軍擊敗之。

  八月辛未朔,懿旨復恭親王世襲及載澂爵銜,訓勉之。諭修葺三海工程,力求撙節。丙戌,河南蝗。戊子,李光昭論斬。庚寅,諭各省整頓捕務。乙未,命左宗棠督辦西征糧台轉運事宜,以內閣學士袁保恆為幫辦。詔各省酌裁釐局,禁種罌粟。丁酉,上幸南苑。戊戌,閱御前王大臣、乾清門侍衛射。己亥,上行圍。

  九月庚子朔,上幸晾鷹台,撒圍。辛丑,上幸晾鷹台,閱神機營兵。壬寅,閱王大臣、侍衛等射。丁未,瑞麟卒,以英翰為兩廣總督。庚戌,日本續遣大久保利通來,與總署王大臣論台灣番社兵事。丙辰,寧古塔匪首王文拴伏誅。辛酉,王大臣與日使成議,退兵回國,給日本難民恤金及台灣軍費共五十萬。乙丑,賈楨卒。丙寅,諭李鴻章等於總署條奏海防、練兵、簡器、造船、籌餉、用人、持久諸事,詳議以聞。

  十月辛未,以慈禧皇太后四旬萬壽,復劉銘傳提督。己卯,上慶賀禮成,賞廢員職銜,免王公、文武官處分,餘進敘有差。庚辰,恤廣東颶災。癸巳,命廣壽、夏同善赴陝西查事。己亥,上不豫,命李鴻藻代閱章奏。

  十一月甲辰,命恭親王代繕批答清文摺件。丁未,賑徐、海水災。己酉,命內外奏牘呈兩宮披覽。以寶鋆為大學士。壬子,日本退兵。癸丑,冬至,祀天圜丘,遣醇親王代。頒部帑百五十萬築石莊戶堤工。甲寅,上以兩宮調護康吉,崇上徽號,詔刑部及各省罪犯分別減等。庚申,議行河南練軍。甲子,以石莊戶堤難就,允丁寶楨請,於賈莊一帶建壩築堤。

  十二月辛未,詔蠲免雲南被擾荒地錢糧十年。甲戌,李宗羲病免,以劉坤一署兩江總督。上疾大漸,崩於養心殿,年十九。

  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召惇親王奕誴、恭親王奕、醇親王奕譞,孚郡王奕譓、惠郡王奕詳,貝勒載治、載澂,公奕謨,御前大臣伯彥訥謨祜、奕劻、景壽,軍機大臣寶鋆、沈桂芬、李鴻藻,內務府大臣英桂、崇綸、魁齡、榮祿、明善、貴寶、文錫,直弘德殿徐桐、翁同龢、王慶祺,南書房黃鈺、潘祖蔭、孫詒經、徐郙、張家驤入奉懿旨,以醇親王之子承繼文宗為嗣皇帝。

  光緒元年二月戊子,皇后阿魯特氏崩。三月己亥,上尊諡曰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毅皇帝,廟號穆宗。五年三月庚午,葬惠陵。

  論曰:穆宗沖齡即阼,母后垂簾。國運中興,十年之間,盜賊劃平,中外乂安。非夫宮府一體,將相協和,何以臻茲?泊帝親裁大政,不自暇逸。遇變修省,至勤也。聞災蠲恤,至仁也。不言符瑞,至明也。藉使蘄至中壽,日新而光大之,庸詎不與前古媲隆。顧乃奄棄臣民,未竟所施,惜哉!

复制

《卷六十四》

曾國藩 〔清代〕

  禮八嘉禮二

  大婚儀皇子婚儀王公婚禮附公主下嫁儀郡主以下于歸禮附

  品官士庶婚禮視學儀臨雍附經筵儀日講附策士儀

  頒詔儀迎接詔書附進書儀進表箋儀巡狩儀鄉飲酒禮

  大婚儀清初太祖戊子年,葉赫國貝勒納林布祿送妹來歸,帝率貝勒等迎之,大宴,禮成,時猶未定儀注也。太宗即位後,行冊立禮。至順治八年,世祖大婚,始定納後儀。先期諏吉行納采禮,前一日,遣官祭告郊、社、太廟。屆日質明,設節案太和殿,禮物具丹陛上,陳文馬其下。正、副使俟丹墀東。鳴贊官口贊,使臣三跪九拜訖,升東階,立陛上。宣制官傳制,使臣跪。制曰:「茲納某氏某女為後,命卿等持節行納采禮。」大學士入,奉節出,授正使,正使受,偕副使興,前行降中階左。執事官納儀物采亭中。儀仗前導,衛士牽馬從,出太和中門,詣後邸。後父朝服跪迎門外道右。既入,使臣陳節中案,執事陳儀物左右案,陳馬於庭。使臣傳制納采,以次奉儀物授後父,後父跪受,興,率子弟望闕行禮。使臣出,跪送如初。前期一日,行納徵禮。所司具大徵儀物,遣使傳制,如納采儀。大婚前一日,復遣官祭告,屆期鹵簿、樂懸具。帝御太和殿閱冊、寶,制辭曰:「皇帝欽奉皇太后懿旨,納某氏為皇后。茲當吉月令辰,備物典冊,命卿等以禮奉迎。」遣使如冊後儀,使臣隨冊、寶亭出自協和門,駕還宮。

  時皇后儀仗陳邸第,封使至,後父率親屬朝服迎門外,後禮服迎庭中,後母率諸婦咸朝服跪。使臣奉冊、寶入陳案上,後就案南北面跪,內院官西鄉立,讀冊、寶文,次第授左女官,女官跪接獻皇后,後祗受,轉授右女官,亦跪接,陳案上盝內。後興,六肅三跪三叩,禮畢,升輦。女官奉盝置采亭,鼓樂導前,次儀仗,次鳳輦。後父母跪送如跪迎儀。輦至協和門,儀駕止。女官奉盝前行置中宮,輦入自中門,至太和殿階下降輦入宮。

  帝御中和殿,率諸王詣皇太后前行禮。畢,諸王退。帝御太和殿,賜後父及親屬宴,王公百官咸與。皇太后御位育宮,即保和殿,賜後母及親屬宴,公主、福晉、命婦咸與。越三日,帝復御太和殿,王公百官上表慶賀,頒詔如制。賜後父母兄弟服物有差。十一年大婚,越三日,後謁皇太后禮畢,始宴。康熙四年大婚,就後邸設納采宴,公主、輔臣命婦各三人,內大臣、侍衛及公以下、群臣二品以上咸與。

  大徵亦如之。賜後祖父母、父母衣服,謝恩如儀。至日,使臣奉冊、寶至,後祗受畢,欽天監報時,後升輦。命婦四人導前,七人隨後,皆騎。內大臣、侍衛從,至太和殿階下退。後降輦,內監奉冊、寶導至中和殿,命婦退。執事命婦迎侍入宮,奉冊、寶內監授守寶內監,退。帝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前行禮,御殿、賜宴如初。皇太后率輔臣命婦入宮,賜後母及親屬宴,公主、福晉不與。時加酉,宮中設宴,行合卺禮。翼日,後詣兩宮朝見,三日受賀,頒詔如常儀。

  同治十一年,納采、大徵、發冊、奉迎,悉准成式。惟屆時後升輦,使臣乘馬先,內監扶,左右內大臣等騎從。至午門外,九鳳曲蓋前導,行及乾清門,龍亭止,使臣等退,禮部官奉冊、寶陳交泰殿左右案,退。輦入乾清宮,執事者俱退,侍衛合隔扇。福晉、命婦侍輦入宮,宮中開合卺宴,禮成。光緒十五年大婚,越六日,後始朝見皇太后,又越二日,帝受賀,餘儀同。

  皇子婚儀先指婚,簡大臣命婦偕老者襄事。福晉父蟒服詣乾清門,北面跪,大臣西面傳旨:「今以某氏女作配皇子某為福晉。」福晉父三跪九拜,退。擇吉,簡內大臣、侍衛隨皇子詣福晉家行文定禮。福晉父采服迎門外,皇子升堂拜,福晉父答拜,三拜,興。見福晉母亦如之。辭出,福晉父送大門外。行納采禮,所司具儀幣,並備賜福晉父母服飾、鞍馬。以內府大臣、宮殿監督領侍充使。及門,福晉父迎入中堂,謝恩畢,與宴,大臣陪福晉父宴中堂,命婦、女官陪女眷宴內室,畢,使者還朝復命。婚前一日,福晉家齎妝具陳皇子宮,至日,皇子詣帝後前行禮,若為妃嬪出,則並詣焉。

  吉時屆,鑾儀衛備采輿,內府大臣率屬二十、護軍四十詣福晉第奉迎。采輿陳堂中,女官告「升輿」,福晉升,父母家人咸送。內校舁行。女官從,出大門乘馬。至禁城門外,眾步行隨輿入,至皇子宮門降,女官導入宮。屆合卺時,皇子西鄉,福晉東鄉,行兩拜禮。各就坐,女官酌酒合和以進,皆飲,酒饌三行,起,仍行兩拜禮。於時宮所張幕、結采,設宴,福晉父母、親族暨大臣、命婦咸與,禮成。翌日皇子、福晉夙興,朝見帝、後,女官引皇子居左稍前,三跪九拜,福晉居右稍後,六肅三跪三拜。見所出妃嬪,皇子二跪六拜,福晉四肅二跪二拜。越九日,歸寧。巳宴,偕還,不逾午。

  王公婚禮,崇德間定製,凡親王聘朝臣女為婚,納采日,府屬官充使,是日設宴,牲酒盛陳。婚日宴亦如之。給女父母服物鞍馬符例。若外藩親、郡王,貝勒,台吉女,儀物視爵次為差。婚日宴,牲多少異宜。世子,郡王,貝勒,貝子,鎮、輔國公聘娶,儀物暨宴日牲酒,其數遞降,皆有差等。順治間,更婚制,限貝勒以下罷用珠緞。賜婚,王公詣中和殿或位育宮謝恩,其子未受封者,婚禮視其父,已受封則從其爵。康熙初,始令王公納采易布為緞,餘如故。

  公主下嫁儀指婚日,額駙蟒服詣乾清門東階下,北面跪,襄事大臣西面立。宣制:「以某公主擇配某額駙。」祗受命,謝恩退。初定,諏日詣午門,進一九禮,即納采也。駝馬、筵席、羊酒如數。得旨分納所司。次日燕饗,額駙率族中人朝服謁皇太后宮,禮訖,集保和殿。帝升座,額駙等三跪九拜。御筵既陳,進爵大臣跪進酒,帝受飲,還賜大臣酒,跪飲之。時額駙等行禮惟一拜。徹宴謝恩,一跪三拜。出至內右門外,三跪九拜,退。凡帝前謝恩皆贊,後宮前不贊。是日額駙眷屬詣皇太后、皇后宮筵宴如儀。釐降前一日,額駙詣宮門謝恩,內府官率鑾儀校送妝奩詣額駙第,內管領命婦偕女侍鋪陳。

  至日,額駙家備九九禮物,如鞍馬、甲冑,詣午門恭納,燕饗如初定禮。吉時屆,公主吉服詣皇太后、帝、後暨所生妃、嬪前行禮。命婦翊升輿,下簾,內校舁出宮,儀仗具列,燈炬前引。福晉、夫人、命婦乘輿陪從,詣額駙第行合卺禮。其日設宴九十席,如下嫁外藩,但用牲酒。成婚後九日,歸宮謝恩。公主入宮行禮,額駙詣慈寧門外、乾清門外、內右門外行禮。

  天命八年,太祖御八角殿,訓公主以婦道,毋陵侮其夫,恣意驕縱,違者罪之。時議謂王化所由始。厥後定製,額駙及其父母見公主俱屈膝叩安,有賚賜必叩首,尋遠古轍已。逮道光二十一年,宣宗以為非禮所宜,稍更儀注,額駙見公主植立申敬,公主立答之,舅、姑見公主正立致敬,公主亦如之。如餽物,俱植立,免屈膝,以重倫紀,著為令。

  又定下嫁時停進九九禮,並罷筵宴,自後罷宴以為常。明年,改初定進羊九,繼此踵行。同治時,定公主歸寧,免額駙內右門行禮,餘如前儀。

  郡主于歸禮,崇德間,定親王嫁女聘儀,鞍馬、甲冑十有五。如嫁外藩,親王以下納採用駝、馬、羊,准七九數。媵婢八,男、婦五戶。順治時,朝臣聘儀,鞍馬、甲冑各七。乾隆時,定郡王媵婢六,男、婦四戶。嫁朝臣聘用鞍馬七,外藩納采視崇德時為減。郡主以下,縣主、郡君、縣君、鄉君于歸禮,以次遞殺。康熙八年,定郡主、縣主歸寧,禁母家給滿洲人口,限用蒙、漢人八名,郡君至鄉君,蒙、漢人六名,將軍至宗室女,四名。

  乾隆三十五年,罷朝臣進納采禮,外藩如故。不設宴。

  品官士庶婚禮凡品官論婚,先使媒妁通書,乃諏吉納采。自公、侯、伯訖九品官,儀物以官品為降殺。主婚者吉服,命子弟為使,從者齎儀物至女氏第,主婚者吉服迎。從者陳儀物於庭,奉書致命,主婚者受書,告廟醴賓,賓退,送之門,使者還復命。是日設宴具牲酒,公、侯以下,數各有差。婚前一日,女氏使人奉箕帚往婿家,陳衾帷、茵褥、器用具。

  屆日,婿家豫設合卺宴。婿吉服俟,備儀從。婿承父命親迎,以采輿如女氏第。女氏主婚者告廟,辭曰:「某第幾女某,將以今日歸某氏。」乃笄而命之。還醮女內室,父東母西。女盛服出,北面再拜,侍者斟酒醴女,父訓以宜家之道,母施衿結帨,申父命,女識之不唯。婿既至,入門再拜。奠雁,出。姆為女加景蓋首,出。婿揖降。女從姆導升輿,儀衛前導,送者隨輿後。婿先還。輿至門,婿導升西階,入室逾閾,媵布婿席東旁,御布婦席西旁,交拜訖,對筵坐。饌入,卒食,媵御取盞實酒,分酳婿、婦,三酌用卺,卒酳,婿出。媵御施衾枕,婿入,燭出。是日具宴與納采同。

  品官子未任職,禮視其父,受職者各從其品。士婚禮視九品官。庶民納采,首飾數以四為限,輿不飾采,餘與士同。婚三日,主人、主婦率新婦廟見,無廟,見祖、禰於寢,如常告儀。

  雍正初,定製,漢人納采成婚,四品以上,綢緞、首飾限八數,食物限十品。五品以下減二,八品以下又減二,軍、民絹、果盒亦以四為限。品官婚嫁日,用本官執事,燈六、鼓樂十二人,不及品者,燈四、鼓樂八人。禁糜費,凡官民皆不得用財禮雲。

  視學儀順治建元,帝幸太學釋奠。先期衍聖公、五經博士至,聖裔五人,元聖及配、哲諸裔各二人,乘傳赴京。各氏子孫現列朝官者,各官學師生暨進士、舉、貢,咸與觀禮。內閣擬經、書,祭酒、司業撰講章進御。屆日,大成門東張大次,彝倫堂設黃幄御座,幄前置御案,左右講案二,祭酒等奉講章及進講副本,書左經右,陳於案。帝禮服乘輿詣學,祭酒、司業率官屬諸生跪迎成賢街右。駕入幄,詣大成殿釋奠。禮畢,出易袞服,幸彝倫堂,御講幄。升座,王公立階上,百官立階下,衍聖公率博士、各氏裔,祭酒等率官生就拜位,行三跪九叩禮。畢,自王公訖九卿以次賜坐,尋詣堂內跪,一叩。鴻臚官贊「進講」,祭酒、司業入,北鄉立,所司舉經案進御前。賜講官座,祭酒等一叩,坐。依次宣講。翰詹四品以下官,監官、師儒、博士、聖賢后裔、肄業諸生圜聽。講畢,退,聽講者咸退。復位序立,跪聆傳制。辭曰:「聖人之道,如日中天,講貫服膺,用資治理,爾師生勉之。」祭酒等三跪九叩,退。賜茶,群臣受飲。一叩,禮成。駕出,咸跪送。翼日,監官、博士暨諸生表謝,帝御太和殿,禮賜如常儀,並賜衍聖公、各官宴禮部。越三日,頒敕太學,詔諸生策勵,賚衍聖公冠服,監官、博士等衣一襲,助教、諸生白金有差。

  康熙八年,聖祖釋奠太學,講經、悉准成式。

  雍正二年,諭:「視學大典,稱幸非宜,嗣後更『幸』為『詣』。」

  乾隆二年,命閔、冉、言、卜、顓孫、端木六氏博士陪祀觀禮,准五氏例行。明年,帝親視學,聖、賢各裔暨東野氏來觀禮者三十二人,送監求學,即召衍聖公等面諭之。謂:「既為聖賢后,當心聖賢心,非徒讀其書而已。必躬行實踐,事求無愧,方為不負所學。其務勤思勉勵,克紹心傳。」

  三年三月上丁,帝親詣太學行釋菜禮。越六日,臨雍講學,王公大臣,聖賢后裔,以至太學諸生,環集橋門璧水間者以萬數。臨雍命下,既諏吉,所司設御幄大成門外,其辟雍殿階陳中和韶樂,太學門內陳丹陛大樂、清樂。殿內經書案、講案備具如前。帝釋奠畢、御彝倫堂,易袞服,臨辟雍。太學鳴鐘鼓,升座,樂奏,止有節。贊「齊班」,講官、侍班、糾儀各官就拜位,贊「跪,叩,興」,行二跪六叩禮,興。若衍聖公入覲,先進講,大學士以至諸生分班立,行禮訖,滿、滿講官入,一叩,就坐,講四書,帝闡發書義,宣示臣工,圜橋各官生跪聆畢,興。祭酒講經,帝闡經義如初禮。餘同視學儀。

  先是御史曹學閔上言:「宜考古制,建辟雍於國子監。」格部議。至四十九年,新建國學成,明年將臨雍,命大臣規濬圜水,禮樂備舉。特旨獎學閔,並令朝鮮使臣隨班觀禮。禮成,賞賚有差。翼日加賚聖、賢各氏裔及諸生綢帛。

  道光三年臨雍,命蔭生豫聽宣講,諭監官曰:「化民成俗,基於學校,興賢育德,責在師儒。士先器識,漸摩濡染,厥有由來。爾監臣式茲多士,尚其端教術,正典型,毋即於華,毋鄰於固。入孝出弟,擇友親師。庶幾成風,紹休聖緒。」

  令甲,車駕幸魯,展禮先師,講學闕里,豫選聖、賢裔二人直講,翰林官撰講章。前一日,張大次奎文閣,設御座詩禮堂。前置案,講案列西檐下。屆日,陳講章及副本於案,帝出行宮,衍聖公采服率五經博士暨各氏跪迎廟門右。帝入,詣大成殿祭孔子,如上丁儀。駕出,御詩禮堂,升座。衍聖公以下官隨至,序立庭中,行三跪九叩禮。訖,進講,直講者一跪三叩,興。講經書訖,俱退。駕謁孔林。翼日,賜衍聖公等帛、金、書籍有差。簡各氏弟子有文行者貢太學,凡登仕版,並進一階。

  經筵儀初沿明制,閣臣例不兼經筵。順治九年,春、秋仲月一舉,始令大學士知經筵事。尚書、左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卿、學士侍班,翰林二人進講。豫設御案、講官案,列講章及進講副本,左書右經,屆時,帝常服御文華殿,記注官立柱西,東面。講官等二跪六叩,興,序立左右,侍班官分立其後。糾儀官立東西隅。鳴贊官贊「進講」,直講官詣案前跪,三叩,興,分就左右案。先後講四書與經,復位。帝宣示清、漢文御論,各官跪聆畢,大學士奏辭感悅。興,降階行二跪六叩禮。畢,帝臨文淵閣,賜坐、賜茶。禮成,還宮。賜宴本仁殿。宴畢,謝恩。

  康熙十年舉經筵,命大學士熊賜履為講官,知經筵事。頃之,聖祖以春、秋兩講為期闊疏,遂諭日進講弘德殿。二十四年,定製,以大學士、左都御史、侍郎、詹事充經筵講官。二月,文華殿成,舉行典禮。世宗踐阼,居亮陰,未舉。

  雍正三年八月吉日,詔言:「帝王御宇,咸資典學。朕承庭訓,時習簡編。味道研經,實敷政寧人之本。茲當釋服,亟宜舉行。」於是進講如儀。

  乾隆五年,諭曰:「經筵之設,藉獻箴規。近進講章,辭多頌美,殊失咨儆古意。人君敷政,正賴以古證今,獻可替否。其務剴切敷陳,期裨政學,庶有當稽古典學實義。」

  七年,經筵日雨,禮臣依例請改期。諭曰:「魏文侯出獵遇雨,尚不失信虞人。矧茲大典,復經祭告,詎宜改期?執事諸臣,可衣雨服列班,暫罷階下行禮、殿內賜茶諸儀。嗣後遇雨仿此。」

  翰林院專司日講,冬、夏至前一日乃輟。十四年,以進呈經史,漸等具文,諭令停止。

  五十一年,御經筵,賜宴禮臣隨侍者,分東西班,特命歌抑戒詩。

  嘉慶中,張鵬展疏請翰林科道日進經義、奏議。詔責其迂。

  文宗登極,曾國藩請復日講舊典,格部議。次年咸豐紀元,正月,遂奉特旨令翰詹諸臣番直,並躬制題目,俾撰講義,分日呈覽。迄光、宣之際,猶依此例雲。

  策士儀天聰間,始開科取士。順治初,會試中式舉人集天安門考試。十五年,改試太和殿丹墀,定臨軒策士制。先期一日,丹陛上正中,太和殿內東偏,分設黃案,東西閣檐下備試桌。屆日質明,內閣官朝服捧策題置殿內案上,帝御太和殿,王公百官侍立,鴻臚寺官引貢士詣丹陛下立。大學士取題授禮部官,跪受,置丹陛案上,三叩。舉案降左階,陳御道正中。讀卷官執事官各三跪九叩,諸貢士亦如之。畢,駕還宮。徙試桌丹墀左右,北鄉。禮部官散題,貢士跪受,三叩,就桌。對策訖,受卷、彌封諸官俟左廡檐下,收封盛入卷箱,收掌官送讀卷官校閱,不御殿,王以下官不會集,不陳鹵簿。閱卷三日畢,翼辰,前列十卷簽擬名次,緘封呈御覽。帝御養心殿西暖閣,閣畢,召讀卷官入,親定甲乙授之。出拆彌封,依次繕寫綠頭簽,引十人進乾清門,祗俟西階下。帝御宮,讀卷官捧簽入,跪呈。引班官引十人跪丹陛中,依次奏名籍,興,退。帝親定一甲三人,二甲七人,授簽讀卷官,跪受,興,退,率十人侍立西階下。駕還便殿。十人先出。讀卷官捧卷詣紅本房,填寫名次畢,交內閣題金榜。

  傳臚日,設鹵簿,陳樂懸,王公百官列侍。貢士皆公服,冠三枝九葉頂冠,立班末。帝御太和殿,讀卷等官行禮如初,奉榜授受如奉策題儀。鴻臚寺官引貢士就位,跪聽傳。制曰:「某年月日,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贊「一甲一名某」,令出班前跪。贊二三名亦然。贊「二甲一名某等若干名,三甲某等若干名」,不出班,同行三跪九叩禮。退立。禮部官舉榜出中路,一甲進士從,諸進士出左右掖門,置榜龍亭,復行三叩禮。校尉舁亭,鼓樂前導,至東長安門外張之,三日後繳內閣。於是順天府備傘蓋、儀從送狀元歸第。越五日,狀元偕諸進士上表謝恩如常儀。

  乾隆五十四年,殿試改保和殿舉行。自後為恆例。

  頒詔儀清初詔書用滿、蒙、漢三體文。順治間,定製用滿、漢二體。頒詔日,太和殿前具鹵簿,丹墀內植黃蓋、雲盤、殿東設詔案,丹陛中設黃案。午門外備龍亭、香亭。天安門樓雉口中豫置朵雲金鳳,其東築宣詔台。王公百官朝服集午門,內閣學士奉詔書至乾清門用寶訖,鋪黃案。帝御殿,王公以下行禮畢,大學士奉詔書詣殿檐下授禮部尚書,尚書跪受訖,陳丹陛案上。行禮畢,置詔書雲盤內,覆黃蓋。禮部官奉盤自中路出太和門,百官從至午門外,置龍亭。至天安門外橋南,奉詔書置高台黃案上。各官按序北鄉立,宣讀官台上西鄉立,眾跪聽宣。先宣滿文,次漢文,眾行三跪九叩禮。奉詔官取朵雲承詔書,系以采繩,自金鳳口中銜下。禮部官接受,仍置龍亭。出大清門,赴禮部,望闕列香案,尚書率屬行禮。詔書謄黃,刊頒各省。駕不御殿,百官祗俟天安門外橋南,餘儀同。

  乾隆間,定製,凡詔書到日,有司備龍亭、旗仗郊迎。朝使降騎,奉詔書置龍亭,南鄉,守土官北鄉行禮。鼓樂前導,朝使騎以從。及公廨,眾官先入序立,龍亭至庭中,朝使東立。俟行禮訖,奉詔書授展讀官。跪受,眾官皆跪。宣讀畢,授詔朝使,復置龍亭,跪叩如初禮。退。長吏謄黃,分頒各屬。詔書所過,凡屬五里內府、州、縣、衛各官,咸出郭門迎送。

  進書儀定製,纂修實錄、聖訓,擇吉進呈。帝御殿受書,王公百官表賀。玉牒、本紀次之。康熙十一年,世祖實錄成,前期一日,太和殿陛東設表案,階下列實錄案。至日具鹵簿,陳樂懸,監修官奉表陳表亭,纂修官奉實錄陳采亭,王公百官齊集行禮如儀。校尉分舁香亭、采亭出中道,表亭由左,監修各官從至太和殿丹墀,監修等奉實錄與表分陳案上。帝御殿,鴻臚官奏進實錄,樂作。禮部官舉實錄案自中道升,至殿門外,帝興座,樂止。舉案入,乃坐。設案保和殿正中,監修等立階下齊班,贊「跪」,則皆跪。贊「進表」,宣表官跪宣。畢,樂作,眾官三跪九叩,退立,樂止。眾復跪,宣表官代奏致詞云:「某親王臣某等暨文武群臣奏言,惟世祖皇帝神功聖德,纂述成書,光華萬世,群臣歡忭,禮當慶賀。」鴻臚卿宣制答云:「世祖皇帝功德配天,實錄纂成,朕心歡慶,與卿等同之。」宣訖,行禮如初。賜茶,俱一叩。駕還。監修等奉實錄至乾清門,交送大內,退。

  雍正中,聖祖實錄與聖訓同進,後以為常。乾隆間,定實錄、聖訓歸皇史宬,遣監修等奉藏金匱,副本存內閣。嘉慶十二年,更定舉案、奉書,選貝子以下宗室官將事。自仁宗以來,帝仍詣皇史宬拈香,如往制。進玉牒,不上表,不傳制。監修等隨采亭入中和殿,置案上,展正中四篋。帝立閱,俟進全書覽畢,送皇史宬。十年一纂,或不御殿,則於宮中覽之。凡實錄、聖訓、玉牒,並送盛京尊藏。自乾隆年始進本紀,第諏吉藏皇史宬,方略則進二部,一藏史宬,一交禮部刊發。時憲書成,欽天監官歲以十月朔日進,並頒賜王公百官。午門行頒朔禮,頒到直省,督、撫受朔如常儀。

  進表箋儀凡萬壽節及元日、長至,在京王公百官各進表文,在外將軍、都統、副都統、督、撫、提、鎮各進賀表、箋,匯齊驛遞送部。屆日設表案太和殿左楹。表文列采亭,舁至午門外,奉陳於案。帝御殿,宣表行禮訖,並表、箋送內閣收儲。皇太后聖壽、皇后千秋,王公暨內外文武表、箋,俱陳午門外。禮訖,亦送內閣。表文初用三體字式,後專用漢文,惟滿洲駐防用清文。先期內閣撰擬定式頒發,臨期恭進。慶賀三大節表式,在京稱「某親王臣某等」,「諸王貝勒文武官等」;在外稱「某官臣某等,誠歡誠忭,稽首頓首上言」,末云:「臣等無任瞻天仰聖,歡忭之至,謹奉表稱賀以聞。」進太皇太后、皇太后同。皇太子箋式,首具官同,末云:「臣等無任歡忭踴躍之至,謹奉箋稱賀以聞。」

  初,元旦、冬至,直省文武五品以上各進賀表、箋,萬壽節祗進皇帝表文,並由長官匯進。督、撫不進表、箋,凡遇大典,具本慶賀。尋令各省表、箋通省用總火牌一,專遣齎奉。乾隆時,以布政使、副將不能專達章疏,停附進表、箋例。又定皇后千秋節暨元旦、冬至,永停箋賀。皇太子慶典,京朝官集賀,不具箋,外吏亦免箋賀。

  六十年,高宗內禪,稱太上皇帝,具賀表式云:「子臣某率王公大臣等謹奏,某歲元旦,太上皇帝親授大寶,子臣敬承慈命,謹率同王公文武大臣等奉表賀者。」末云:「子臣及諸臣等曷勝欽悅慶忭之至,謹奉表稱賀以聞。」賀皇帝登極表式,惟「頓首」下云:「恭逢皇上受寶禮成,登極紀元,謹奉表慶賀者。」餘如前式。

  巡狩儀皇帝省方觀民,特舉時巡盛典。既諏吉,帝御征衣,乘輿出宮,領侍衛內大臣等率禁旅翊衛扈蹕,諸臣征衣乘騎以次發。鑾輅所經,禁隨駕官弁擾吏民、踐禾稼。辦治糧芻,悉用公帑。將入境,督、撫、提、鎮率屬迎道右,紳耆量遠近忌迎。已駐蹕,疆吏等朝行營門外。翼日,望秩方岳,祭昔帝王、先師,咸親詣。至名賢祠墓則遣官。官吏入覲,詢風土人情。臨視河防,指授方略。召試獻詞賦者,拔尤授官。閱方鎮兵,藉辨材武。經過州縣,賜復蠲租,存問高年,差給恩賚。

  順治八年,定製,駕出巡幸,別造香寶攜行,並鑄扈從各印,加「行在」字。部院章奏,內閣匯齊,三日一送行在,所過禁獻方物。又定乘輿所經,百里內守土官道右迎送。

  康熙二十三年,聖祖南巡,定扈從王公大臣及部院員限駕發按次隨行。厥後南巡江浙者五,至泰安躬祀岱嶽,渡河祠河神,詣江寧謁明太祖陵,四幸五台,一幸西安,大率禁奢尚實,亟勤民事。乾隆間,數奉太后南巡,若河南,若五台,若山東、天津,翠華所蒞,百姓蒙庥。六巡江浙,揆示工要,大建堤堰,雖糜巨萬帑金不恤也。嘉慶時,幸五台清涼山,行慶施澤,如康熙故事。

  鄉飲酒禮順治初元,沿明舊制,令京府暨直省府、州、縣,歲以孟春望日、孟冬朔日,舉行學宮。前一日,執事敷坐講堂習禮,以致仕官為大賓,位西北;齒德兼優為僎賓,位東北;次為介,位西南;賓之次為三賓;位賓、主、介、僎後;府、州、縣官為主人,位東南。若順天府則府尹為主人,司正一人主揚觶,教官任之。贊引、讀律各二人,生員任之。屆日執事牽牲具饌,主人率屬詣學,乃速賓。賓至,迓門外,主東賓西,三揖讓乃升,相鄉再拜。賓即席,延僎、介入,如賓禮。就位,贊「揚觶」,司正升自西階,北鄉立,賓主皆起立。贊「揖」,司正揖,賓、介以下答揖。執事舉冪酌酒於觶授司正,司正揚觶而語曰:「恭惟朝廷,率由舊章,敦崇禮教,舉行鄉飲。非為飲食,凡我長幼,各相勸勉。為臣盡忠,為子盡孝,長幼有序,兄友弟恭,內睦宗族,外和鄉黨。毋或廢墜,以忝所生。」讀畢,贊「飲酒」,司正立飲。贊「揖」,則皆揖。司正復位,賓、介皆坐。贊「讀律令」,生員就案北面立,咸起立旅揖。讀曰:「律令,凡鄉飲酒,序長幼,論賢良,別奸頑。年高德劭者上列,純謹者肩隨。差以齒,悖法偭規者毋俾參席,否以違制論。敢有譁譟失儀,揚觶者糾之。」讀畢復位。贊「供饌」,有司設饌。贊「獻賓」,則授主以爵,主受之,置賓席。少退,再拜,賓答拜。於僎亦如之。皆坐,有司遍酌,贊「飲酒」,酒三五行,湯三品,畢,徹饌。僎、主、僚屬居東,賓、介居西,皆再拜。贊「送賓」,各三揖,出,退。

  雍正初元,諭:「鄉飲酒禮所以敬老尊賢,厥制甚古,順天府行禮日,禮部長官監視以為常。」乾隆八年,以各省鄉飲制不畫一,或頻年闕略不行。舊儀載圖有大賓、介賓、一賓、二賓、三賓,與一僎、二僎、三僎,名號紛歧。按古儀禮:「賓若有遵者,諸公大夫。」注云:「今文讀為僎,此鄉之人仕至大夫,來助主人樂賓,主人所榮而遵法者。」戴記:「坐僎於西北,以輔主人。」其言主人親速賓及介,拜至獻酬辭讓之節甚繁,無一言及僎,所謂「不干主人正禮」者也。嗣後鄉飲賓、介,有司當料簡耆紳碩德者任之,或鄉居顯宦有來觀禮者,依古禮坐東北,無則寧闕,而不立僎名。五十年,命歲時舉鄉飲毋曠。每行禮,奏御製補笙詩六章。其制,獻賓,賓酢主人後,酒數行。工升,鼓瑟,歌鹿鳴。賓主以下酒三行,司饌供羹,笙磬作,奏南陔,閒歌魚麗,笙由庚。司爵以次酌酒。司饌供羹者三,乃合樂,歌《關雎》。工告「樂備」,徹饌。賓主咸起立再拜。賓、介出,主人送門外,如初迓儀。初,鄉飲諸費取給公家,自道光末葉,移充軍饟,始改歸地方指辦。餘准故事行。然行之亦僅矣。

复制

《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 其四》

曾國藩 〔清代〕

聖主中興邁盛周,聯翩方召並公侯。神威欲挾雷霆下,大業常同江漢流。

藻火但聞山甫袞,桐廬豈有子陵裘。鵷鸞台閣方新構,杞梓楩楠一例收。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