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清代 / 易順鼎 / 玉簟涼 題次香悼亡詞後
拼

《玉簟涼 題次香悼亡詞後》

易順鼎 〔清代〕

珠漲迷江。是萬里淚痕,報答成雙。絲絲花氣息,怎斷了偏長。

離紅無主,又霎時換作,縞夢冰涼。收影去,早暗消龍骨,偷費亂腸。

檀郎。春塵錦瑟,秋雪玉簫,贏得此恨茫茫。仙山天樣遠,那覓返魂香。

虛幌舊並倚處,有小月飛上釵梁。芳約准,待拚他連理唐昌。

复制

玉簟涼 題次香悼亡詞後 - 賞析

易順鼎

作者:易順鼎

易順鼎(1858~1920)清末官員、詩人,寒廬七子之一。字實甫、實父、中碩,號懺綺齋、眉伽,晚號哭庵、一廣居士等,龍陽(今湖南漢壽)人,易佩紳之子。光緒元年舉人。曾被張之洞聘主兩湖書院經史講席。馬關條約簽訂後,上書請罷和義。曾兩去台灣,幫助劉永福抗戰。庚子事變時,督江楚轉運,此後在廣西。雲南、廣東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後去北京,與袁世凱之子袁克文交遊,袁世凱稱帝後,任印鑄局長。帝制失敗後,縱情於歌樓妓館。工詩,講究屬對工巧,用意新穎,與樊增祥並稱「樊易」,著有《琴志樓編年詩集》等。

易順鼎其它诗文

《愁倚闌令》

易順鼎 〔清代〕

紅闌外,錦鴛鴦。

一行行。

認取湘灣三百曲,是迴腸。

軟波曾照啼妝。

知他住、第幾橫塘。

只恐江干黃竹子,又成箱。

复制

《上江虹 九日登定王台》

易順鼎 〔清代〕

帝子台高,秋九月、重陽天氣。問幾處晚晴籬落,菊花開未。

藍澗唫詩詞客老,白衣送酒先生醉。只古人曠達,與牢愁都成例。

白雁過霜痕,墜紅葉、脫雨聲至。聽瀟湘濤,瑟瑟悲秋之淚。

華岳持螯名士派,彭城戲馬英雄意。對西風一笑,把茱萸秋山翠。

复制

《夢遊仙 其三》

易順鼎 〔清代〕

榕城好,小閣盡開扉。山路夕陽行馬過,水田春雨飯牛歸。

心向畫中飛。

复制

《齊天樂 和白華,用叔問韻,時余將游廬山》

易順鼎 〔清代〕

西風又起天涯路,吹殘碧雲如馬。十載江湖,無人到處,慣與閒鷗爭霸。

一雙不借。更廬阜尋僧,遠投蓮社。行路尋常,曹將軍筆也難寫。

銷磨舊懷艷冶。向荒台流水,空吊琴雅。夕跨蒼龍,朝辭黃鶴,明日芙蓉手把。

與君別者。莫只學人間,秋蟲吟啞。五嶽歸來,早將書代話。

复制

《一半兒 其三 梅意》

易順鼎 〔清代〕

翠禽無語鎮惺忪。黃篾三間雪裡濃。此去斷橋東復東。

曉雲空。一半兒詩情一半兒夢。

复制

《題陳迦陵填詞圖,為張養如作 其三 出隊子》

易順鼎 〔清代〕

紅酣翠妥。費心情獨自哦。猛可的江南唱到定風波。

猛可的天上聽殘水調歌。要守定闌干人兩個。

复制

《玉燭新 和紫帆感事韻》

易順鼎 〔清代〕

江南花正落。者一夢迷離,算君先覺。樓台金粉都無主,說甚釵鈿盟約。

干戈影里,何處是飄燈珠箔。便此日招得春魂,低鬟悄來同酌。

倦遊我亦三生,料鸚鵡和他,說人情薄。香名似昨。

才不枉掛在玉兒心角。禪天澹泊。只悟後圓蒲相托。

因甚又提起清愁,迴腸斷卻。

复制

《憶舊遊 其二》

易順鼎 〔清代〕

正深霏損柳,膩漲添桃,濕盡鞦韆。織出簾絲路,便愁寬盡貯,夢窄難穿。

江南舊家門巷,聞道有啼鵑。猛記起清愁,過驄燕陌,回雁吳船。

華年。暗中度,想珠箔飄燈,羅帳飄煙。一樣瞢騰去,料妝樓玉困,也只思眠。

飛台沒人來倚,猶問賣花錢。奈春影都無,萬紅身世離恨天。

复制

《金縷曲三首 其三》

易順鼎 〔清代〕

說與天知道。問因甚、故人散雪,文人宿草。此客居然求馬骨,權當千金賦稿。

還悵望停雲八表。中有屋樑殘月在,便零箋、沒字都堪寶。

何況是,古時調。

九州未恨交遊少。只怕對茫茫塵海,無端啼笑。似此高歌同患難,元白真教壓倒。

從過後思量忒好。烽火關山如夢裡,念生平、我亦悲而嘯。

鉛樣淚,不能掃。

复制

《長亭怨慢 送張蔭廬下第出都》

易順鼎 〔清代〕

是幾度、愁鸞罷舞。月殢花留,鎮無情緒。鈿閣垂楊,等閒飄出別懷苦。

嫩鶯啼曉,似慣學、傷心語。倚遍笛邊鏤,悽絕更、送君南浦。

凝佇。盡離筵一醉,酒醒玉驄何處。東風夜緊,又驚散、雲鴻舊侶。

有誰念、絕代才華,只贏得、十年羈旅。應夢到豐臺,數點冷紅吹雨。

复制

《採桑子 憶容園,敬借家大人韻》

易順鼎 〔清代〕

難忘最是敲詩處,春綠琴台。午翠書齋。時聽穿雲鶴響哀。

今宵便向容園去,梅影橫階。月浸蒼苔。夢到山扉已半開。

复制

《海會寺》

易順鼎 〔清代〕

中峰如法王,師子據其右。老僧初開堂,辛苦此結構。

欲令震旦國,舉首眺靈鷲。天高龍象雄,地迥猿鳥瘦。

鐘鼓運風濤,樓台出雲岫。我來訪五老,逮此成三宿。

沈沈青蓮地,可踏不可漱。禪人數十輩,梵誦宵達晝。

為喜觀威儀,頻來聽經咒。彌天左蠡浸,收取作階霤。

風帆散萬葉,沙鳥飄千豆。禪心止水定,客面觀河皴。

聞僧昔面壁,絕粒坐岩竇。今年八十餘,爽健神所祐。

其徒勇寫經,堅苦本師授。周身萬毛孔,一孔一針漏。

華嚴幾萬字,一字一血透。吾聞兼愛術,不惜頂與脰。

儒家好批根,所見無乃囿。孔墨何齗齗,仰窺大圜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