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王之道 / 次韻魯如晦七夕
拼

《次韻魯如晦七夕》

王之道 〔宋代〕

今夕知何夕,相逢莫漫愁。

涼颸開北牖,新月掛西樓。

重惜經年別,貪延數刻秋。

明朝河漢隔,西向望牽牛。

复制

次韻魯如晦七夕 - 賞析

王之道

作者: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於宋哲宗元祐八年,卒於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朴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雲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後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於世。 

王之道其它诗文

《點絳唇(社日雨)》

王之道 〔宋代〕

春意催花,片雲又作朝來雨。

淡勻深注。

紅紫紛無數。

社日人家,準擬行春去。

痴兒女。

倚門凝佇。

借問東郊路。

复制

《如夢令·江上對雨》

王之道 〔宋代〕

一餉凝情無語。手捻梅花何處。倚竹不勝愁,暗想江頭歸路。東去。東去。短艇淡煙疏雨。

复制

《漁家傲·太后慶八十,詔書到,再和孔純老》

王之道 〔宋代〕

老老恩波今及老。詔書前日新頒到。視膳慈寧先嗜好。隆孝道。慕逾五十前王少。想見天顏溫色笑。東朝上壽稱觴了。易俗功深神且妙。來窈窕。德齊任姒消驕傲。

复制

《西江月·和張文伯臘日席上》

王之道 〔宋代〕

北陸藏冰欲竟,東風解凍非遙。一時芳意巧相撩。入眼綠嬌紅小。柳色輕搖弱線,梅英紛綴枯梢。觥籌醉里賴君饒。歸去斜陽尚早。

复制

《蝶戀花·和張文伯上巳雨》

王之道 〔宋代〕

檐榴潺潺朝復暮。燕子銜泥,穿幕來還去。素錦青袍知有處。花光草色迷汀渚。春不負人人自負。君看流觴,只恁良宵度。厭浥小桃如泣訴。東風莫漫飄紅雨。

复制

《題智果寺》

王之道 〔宋代〕

呂侯妙章句,珠玉走鄰境。

想當落筆時,豪邁不淹頃。

智果古精舍,松篁轉岡嶺。

幽人所盤礴,俗客作遠屏。

春雲忽解剝,林日光炯炯。

門迎有高僧,烏用賦渴井。

開緘讀數過,令我發深省。

老來習懶放,萬事廢不整。

猶憐閒中趣,日月頗增永。

何當遂浮家,百口具舴艋。

不見六一翁,夢寐在清潁。

人生會如意,向晚果得請。

复制

《次韻陳勉仲登群山觀》

王之道 〔宋代〕

十年放江湖,親朋益疏散。

不知跬步間,遊覽有奇觀。

因君寄新詩,心目益淒斷。

東城俯荻洲,下有魚鳥亂。

想見江南山,終日對書案。

小立筇杖倚,兀坐葛巾岸。

高情渺雲外,竑議涉唐漢。

嗟予衰且老,兒輩逼婚冠。

豈復敢言詩,觀詩重增嘆。

舂容來大軸,玩味起頑懦。

窮愁欲誰知,富貴當自斷。

探虎愧呂蒙,思鱸抗張翰。

別來能幾時,鬢髮暗凋換。

養成杜甫懶,甘作元結漫。

何當遂拂衣,疲馬解韁絆。

卜鄰大期東,攜酒日相看。

复制

《夏日歸自寶林二首 其一》

王之道 〔宋代〕

十里招提路,崎嶇祝聖歸。青黃原上麥,紅白草間薇。

正看雲容合,俄驚雨腳飛。餘花被沾濕,芳氣襲人衣。

复制

《和張詠老知縣》

王之道 〔宋代〕

照蔀輝輝碧夜光,貧兒那復苦悲涼。

得魚始信筌無用,斲堊終期鼻不傷。

我類槁苗猶欠雨,君同修竹飽經霜。

詩成病眼昏加澀,欲寫還憂細作行。

复制

《和李似矩馬圖歌次韻》

王之道 〔宋代〕

畫工妙處稱毛羽,我欲論功第先兔。

不知心手會天機,象管紛紛誰比數。

寥寥千載一曹霸,墨妙於今傳二怪。

龔生重馬輕尺璧,蔑視韓韋復何者。

樂來一顧遇孫陽,奔走侯門日無暇。

一匹騰驤一匹嘶,先生愛駿非愛奇。

有如霓裳第三疊,按圖知拍逢王維。

新詩邁絕今老杜,作經未必多馬蹄。

先生馳騁金馬里,口角雌黃即公是。

欲知早晚定登庸,步武風雲起平地。

偉哉驊騮世英物,一日早行三萬里。

复制

《和董令升舍人》

王之道 〔宋代〕

雨余沙路潤無泥,瀲灩溪流與岸齊。

苒苒年華催我老,酣酣春意得人迷。

聯珠便覺新詩富,浮玉還聽雅唱低。

楊柳緩搖陰正午,誰家籬落一聲雞。

复制

《諫迎佛骨表》

王之道 〔宋代〕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後漢時流入中國,上古未嘗有也。昔者黃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歲;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歲;顓頊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歲;帝嚳在位七十年,年百五歲;帝堯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歲;帝舜及禹,年皆百歲。此時天下太平,百姓安樂壽考,然而中國未有佛也。其後殷湯亦年百歲,湯孫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書史不言其年壽所極,推其年數,蓋亦俱不減百歲。周文王年九十七歲,武王年九十三歲,穆王在位百年。此時佛法亦未入中國,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漢明帝時,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後亂亡相繼,運祚不長。宋、齊、梁、陳、元魏已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度捨身施佛,宗廟之祭,不用牲牢,晝日一食,止於菜果,其後競為侯景所逼,餓死台城,國亦尋滅。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禪,則議除之。當時群臣材識不遠,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闡聖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伏維睿聖文武皇帝陛下,神聖英武,數千百年已來,未有倫比。即位之初,即不許度人為僧尼道,又不許創立寺觀。臣常以為高祖之志,必行於陛下之手,今縱未能即行,豈可恣之轉令盛也?

  今聞陛下令群僧迎佛骨於鳳翔,御樓以觀,舁入大內,又令諸寺遞迎供養。臣雖至愚,必知陛下不惑於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豐人樂,徇人之心,為京都士庶設詭異之觀,戲玩之具耳。安有聖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難曉,苟見陛下如此,將謂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聖,猶一心敬信;百姓何人,豈合更惜身命!」焚頂燒指,百十為群,解衣散錢,自朝至暮,轉相仿效,惟恐後時,老少奔波,棄其業次。若不即加禁遏,更歷諸寺,必有斷臂臠身以為供養者。傷風敗俗,傳笑四方,非細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國命,來朝京師,陛下容而接之,不過宣政一見,禮賓一設,賜衣一襲,衛而出之於境,不令惑眾也。況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穢之餘,豈宜令入宮禁?

  孔子曰:「敬鬼神而遠之。」古之諸侯,行吊於其國,尚令巫祝先以桃茹祓除不祥,然後進吊。今無故取朽穢之物,親臨觀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舉其失,臣實恥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聖人之所作為,出於尋常萬萬也。豈不盛哉!豈不快哉!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鑒臨,臣不怨悔。無任感激懇悃之至,謹奉表以聞。臣某誠惶誠恐。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