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王之道 / 和韋蘇州游靈岩山寺韻呈言上人
拼

《和韋蘇州游靈岩山寺韻呈言上人》

王之道 〔宋代〕

我老懶成癖,貪引林泉幽。

誰令吳中來,兩月乘江流。

闔門十日雨,不得歷虎丘。

讀子靈岩詩,還復令我愁。

想見韋左司,擁騎當年游。

山中雨新霽,綠樹鳴鶯稠。

乘興自不惡,金風颯清秋。

复制

和韋蘇州游靈岩山寺韻呈言上人 - 賞析

王之道

作者: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於宋哲宗元祐八年,卒於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朴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雲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後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於世。 

王之道其它诗文

《點絳唇·和朱希真》

王之道 〔宋代〕

短棹西來,追隨不及桃花宴。薰風庭院。明月裁紈扇。睡起嬌慵,想見雲鬟亂。雙魚遠。欲憑春喚。一覘韋娘面。

复制

《漁家傲·和孔純老三首》

王之道 〔宋代〕

岩電晶熒君未老。看看門外鋒車到。一點眉間黃色好。人盡道。從今次第登三少。左右青娥來巧笑。注唇塗額新妝了。斜插梅花仍斗妙。歌窈窕。醉來容我相嘲傲。

复制

《西江月·賞梅》

王之道 〔宋代〕

雪後千林尚凍,城邊一徑微通。柳梢搖曳轉東風。來看梅花應夢。酒面初潮蟻綠,歌唇半啟櫻紅。冰肌綽約月朦朧。仿佛暗香浮動。

复制

《長相思》

王之道 〔宋代〕

風淒淒。雨霏霏。風雨夜寒人別離。夢回還自疑。蛩聲悲。漏聲遲。一點青燈明更微。照人雙淚垂。

复制

《昨夜滿城風雨,惜花還繫心情。》

王之道 〔宋代〕

從來寒食半陰晴。花底聽歌聲。昨夜滿城風雨,惜花還繫心情。

海棠枝上,朱唇翠袖,欲斗輕盈。須藉嫣然一笑,醉吟同過清明。

复制

《林塘綠淨明拒霜,似與楓葉驕秋陽。》

王之道 〔宋代〕

平生最愛煙水閒,不知歲月磨江山。

干戈七載厭奔走,清霜夜入飛蓬間。

我家山水擅平遠,未向郭熙見秋晚。

驚鴻斷處抹微雲,野水盡頭橫翠巘。

林塘綠淨明拒霜,似與楓葉驕秋陽。

東坡山谷妙言語,珠主倍增山水光。

亂離記得承平日,政出多門事如發。

傷心北猗歸何時,園苑荒涼萬年石。

复制

《酬章序臣二首》

王之道 〔宋代〕

老懶觀梅喜見花,一枝聊復寄君家。

清香撲袂傳春信,疏影搖窗借日華。

小小池塘從掩映,依依楊柳漫交加。

和羹風味今猶古,回首青青遂有涯。

复制

《追和老杜江上》

王之道 〔宋代〕

獨坐日將夕,淒淒風雨秋。

寒燈照孤屋,欹榻擁疏裘。

身世槐安國,功名蜃化樓。

歸歟老居士,蹤跡繼浮休。

复制

《贈曾桑中彈琴》

王之道 〔宋代〕

春寒沍連冬,春雪深數尺。

千門擁瓊瑰,跬步燕越隔。

朝來有情意,淡日透雲隙。

殷勤貴公子,訪我跨龍脊。

登堂笑不休,為言督詩責。

君嘗許我詩,挽仰歲三易。

至今猶未償,無乃言遂食。

我老苦健忘,百不記六七。

公子誠有意,何吝話疇昔。

昔也君過我,我方事琴歷。

嘗為陽春弄,次第長短側。

君乎鍾子期,此舉不輕擲。

聞之思茫然,彷佛見擘趯。

我有朱絲弦,塵埃久侵蝕。

試煩一再鼓,助我毛穎力。

公子不我拒,抱琴枕雙膝。

須臾扣商弦,當春變秋律。

涼風着草木,離離盡成實。

我貧人不知,陋巷家四壁。

何幸空乏中,登此黍與稷。

但恐時令乖,瘡痍至生疾。

公子其反是,叩角夾鍾激。

不然總四弦,命宮以調適。

坐令景風與慶雲,為福為祥遍方國。

复制

《信陽和同官喜雨韻》

王之道 〔宋代〕

欲識農夫田作苦,久雨禱晴晴禱雨。

禱晴得雨雨得晴,此患到今傳自古。

苾芬非是蕭蘭馨,誠心一發通三靈。

文昌俗吏亦何者,乃能致雨興雷霆。

爾來旱氣燭燭熱,夜戶天涯電光制。

原田嘉穀半焦黃,何獨枯魚濡涸轍。

忽然一雨洗瘴昏,珠玉無邊難價論。

坐令愁嘆變歡抃,千岩萬壑江流奔。

從今不厭商羊舞,十日一犁均下土。

漏邦寒儉酒味醨,且磯親茶共分乳。

庭前花草還青蔥,想見黍稌紛芃芃。

吾君早晚復疆宇,屢豐將見追元豐。

天人大抵常相即,人若必天天可必。

願修人事格天心,天若不從非所恤。

泰亨自復先朋來,時通端不憂塵埃。

新詩要非所宜辱,敢以木李酬瓊瑰。

六年無蓄號不足,菜色定應比半菽。

要令汸暴似海岳,豈但河沙論秉斛。

炎天赫日當流金,去國多年思轉深。

只今淮北望霓切,須煩伊傅資商霖。

复制

《送延上人歸雲峰》

王之道 〔宋代〕

去年出山時,飛支正撩亂。

殷勤大洪老,呵筆瀉真贊。

為言化菩薩,持缽江北岸。

欲將說禪相,醒彼瞌睡漢,

別來能幾日,漚滅冰且泮。

似聞妙湛師,接踵還舊觀。

公歸勿惆悵,生死同夜旦。

幸有囊中金,了此一重案。

复制

《原道》

王之道 〔宋代〕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為仁,孑孑為義,其小之也則宜。其所謂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也。其所謂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謂德也。凡吾所謂道德雲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謂道德雲者,去仁與義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沒,火於秦,黃老於漢,佛於晉、魏、梁、隋之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於楊,則歸於墨;不入於老,則歸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後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老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為孔子者,習聞其說,樂其誕而自小也,亦曰「吾師亦嘗師之」云爾。不惟舉之於口,而又筆之於其書。噫!後之人雖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其孰從而求之?

  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訊其末,惟怪之欲聞。古之為民者四,今之為民者六。古之教者處其一,今之教者處其三。農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賈之家一,而資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窮且盜也?

  古之時,人之害多矣。有聖人者立,然後教之以相生相養之道。為之君,為之師。驅其蟲蛇禽獸,而處之中土。寒然後為之衣,飢然後為之食。木處而顛,土處而病也,然後為之宮室。為之工以贍其器用,為之賈以通其有無,為之醫藥以濟其夭死,為之葬埋祭祀以長其恩愛,為之禮以次其先後,為之樂以宣其湮鬱,為之政以率其怠倦,為之刑以鋤其強梗。相欺也,為之符、璽、斗斛、權衡以信之。相奪也,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為之備,患生而為之防。今其言曰:「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爭。」嗚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無聖人,人之類滅久矣。何也?無羽毛鱗介以居寒熱也,無爪牙以爭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則失其所以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則失其所以為臣;民不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則誅。今其法曰,必棄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養之道,以求其所謂清淨寂滅者。嗚呼!其亦幸而出於三代之後,不見黜於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於三代之前,不見正於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與王,其號雖殊,其所以為聖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飲而飢食,其事雖殊,其所以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為太古之無事」?」是亦責冬之裘者曰:「曷不為葛之之易也?」責飢之食者曰:「曷不為飲之之易也?」傳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然則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國家,滅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經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詩》曰:戎狄是膺,荊舒是懲」今也舉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幾何其不胥而為夷也?

  夫所謂先王之教者,何也?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其文:《詩》、《書》、《易》、《春秋》;其法:禮、樂、刑、政;其民:士、農、工、賈;其位:君臣、父子、師友、賓主、昆弟、夫婦;其服:麻、絲;其居:宮、室;其食:粟米、果蔬、魚肉。其為道易明,而其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為己,則順而祥;以之為人,則愛而公;以之為心,則和而平;以之為天下國家,無所處而不當。是故生則得其情,死則盡其常。效焉而天神假,廟焉而人鬼饗。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荀與揚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由周公而上,上而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為臣,故其說長。然則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鰥寡孤獨廢疾者有養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