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強至 / 甲寅立春夜雪
拼

《甲寅立春夜雪》

強至 〔宋代〕

迎得新年送臘回,一朝生意動寒荄。

玉塵後夜籠金闕,元是春風帶雪來。

复制

甲寅立春夜雪 - 賞析

強至

作者:強至

強至(1022—1076),字幾聖,杭州(今屬浙江)人。仁宗慶曆六年(1046年)進士,除泗州司理參軍,歷官浦江、東陽、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韓琦聘為主管機宜文字,後在韓幕府六年。熙寧五年(1072),召判戶部勾院,遷群牧判官。熙寧九年(1076年),遷祠部郎中、三司戶部判官。不久卒,年五十五。其子強浚明收集其遺文,編《祠部集》四十卷,曾鞏為之序,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韓忠獻遺事》一卷。《咸淳臨安志》卷六六、清強汝詢《求益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傳》有傳。強志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參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簡稱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簡稱同治本)。另輯得集外詩四首,附於卷末。

強至其它诗文

《自零口夜至渭南縣作》

強至 〔宋代〕

月黑征途暗,羸駒傍險行。

村遙微認火,縣近忽聞更。

落寞殊鄉意,喧啾小市聲。

故園流水在,想像見冰清。

复制

《哭王仲密四首 其四》

強至 〔宋代〕

多金空舊產,短褐盡平生。蒿里閟春色,桐江流哭聲。

人憐天不與,婦少子猶嬰。如有山濤在,應忘顧後情。

复制

《依韻答貫中見貽》

強至 〔宋代〕

魚蝦泳大海,龍困污池埋。

鸞鳳氣塞吭,百鳥鳴其喈。

猶吾呂夫子,短褐包壯懷。

舉腳踏青雲,失勢寸步乖。

卻視後來輩,厭已猶積柴。

否屯豈我獨,升泰奚人皆。

一別春四歸,聚首邈不諧。

前日忽踵門,謁與行李偕。

相迎把交臂,似合已擘釵。

於時節清明,花淨無纖霾。

共引不算觴,傾瀉猶長淮。

歌詩互挑戰,舒慘出百骸,

愁吟慘春暉,樂詠舒寒荄。

男兒萬里心,無作伏櫪騧。

天王下科詔,羅俊基泰階。

盍行取好官,一為光同儕。

复制

《送藥王圓師》

強至 〔宋代〕

吳僧甚商賈,嗜利角毫芒。

或以翳自業,利心劇虎狼。

今時愚鄙人,平居吝私囊。

寒餓來求仁,一毫不肯將。

不幸病且亟,呼醫計倉忙。

惟醫所欲求,萬金弗較量。

吳僧業醫者,十室九厚藏。

張口待人哺,喋喋厭酒粱。

求其不爾徒,蕭叢揀蘭芳。

圓師何許人,出家本衢梁。

自圓之先師,三世為醫王。

圓尤得術精,一丸起膏肓。

雖掛吳僧籍,亦吳其衣章。

仁義薰厥心,愈彼不願償。

人以財啗圓,惡如唾沾裳。

晨齋未有餘,一餅蔬充腸。

行橐無長物,秋風藥裹香。

昨因赴人急,挈然來浦陽。

始見已可愛,氣溫語端詳。

再見結所好,佛外喜縑緗。

住久見益數,乃知數事長。

作詩聊紀師,豈曰為行光。

复制

《馬上口占呈記注李才元學士》

強至 〔宋代〕

一時聞望絕朝裾,幾歲文章動直廬。

鳳尾新批天子詔,螭頭看載史臣書。

故關即路嚴霜後,曉殿初班瑞雪初。

蜀道歸時須六印,不應駟馬擅相如。

复制

《寇參軍九日惠詩以左馮翊趙監所遺玉液一壺並》

強至 〔宋代〕

久傍嚴公趨玉帳,近蒙賀監解金龜。

一壺分助登高飲,客宦長安共此時。

复制

《病中雪夜聞韓六秘校會諸君二首》

強至 〔宋代〕

玉色乾坤無一痕,暮寒慘慘入千門。

自憐司馬方消渴,不得摛詞醉兔園。

复制

《仲靈禪師以詩見邀輒走筆依韻附還使奉和》

強至 〔宋代〕

世好元難合,便甘或棄辛。

喜師同肺腑,偶爾異衣巾。

文約牽常俗,詩情遠過人。

相邀松下別,山意入秋新。

复制

《依韻奉和司徒侍中西園初暑之什》

強至 〔宋代〕

夏木參雲百尺長,晝陰籠日一軒涼。

雜追楚榭迎風袂,冷笑淄川作雨滂。

歌扇參差立燕趙,客裾容曳赴原嘗。

坐來詩句清人骨,勝抱冰壺飲玉漿。

复制

《仁宗皇帝輓歌辭四首》

強至 〔宋代〕

飛帚飄宸翰,賡歌縱睿才。

歌歡三合燕,聲轉兩宮哀。

人世金縢秘,天門玉鎖開。

年年初夏月,寂寞壽山杯。

复制

《和司徒侍中喜雪》

強至 〔宋代〕

熙寧玉燭最調和,瑞雪先時破札瘥。

大紀有年仍歲後,尺盈平地此冬多。

戲珪旋翦飄疏葉,祭璧初沈委大河。

再燮陰陽人望久,一方順氣入塗歌。

复制

《貨殖列傳序》

強至 〔宋代〕

  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必用此為務,挽近世塗民耳目,則幾無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 之味,身安逸樂而心夸矜勢能之榮。使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說以眇 論,終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夫山西饒材、竹、旄、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錫、連、丹沙、犀、玳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 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銅、鐵則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較也。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農而食之,虞 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征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徵貴,貴之徵賤,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

  《周書》 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辟 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 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餘,拙者不足。故太公望 封於營丘,地潟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 繦至 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閒斂袂而往朝焉。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強至於威宣 也。

  故曰: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執益彰,失執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 之民乎!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