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張栻 / 李仁甫用東坡寄王定國韻賦新羅參見貽亦復繼
拼

《李仁甫用東坡寄王定國韻賦新羅參見貽亦復繼》

張栻 〔宋代〕

三韓接蓬萊,祥雲護山頂。

涵濡雨露春,吞納日月景。

美蔭背幽壑,靈根發奇穎。

艱難航瀚海,包里走湖岑。

仙翁閱世故,未肯遽生癭。

相期汗漫遊,歲晚共馳騁。

原持紫團珍,往扣黃庭境。

想翁面敷腴,玉色帶金井。

芸芸納歸根,湛此方寸靜。

清規照濁俗,不惑類楊秉。

懸知藥籠中,此物配丹鼎。

從今談天舌,不用更澆茗。

复制
張栻

作者:張栻

張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後避諱改字欽夫,又字樂齋,號南軒,學者稱南軒先生,諡曰宣,後世又稱張宣公。南宋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市)人,右相張浚之子。南宋初期學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從祀孔廟,後與李寬、韓愈、李士真、周敦頤、朱熹、黃干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張栻其它诗文

《故觀文建安劉公輓詩四首》

張栻 〔宋代〕

憶昨登廊廟,忠言達帝聽。

所思惟盡瘁,敢復計成功。

半世江湖上,千憂寤寐中。

汗青誰秉筆,請考眾言公。

复制

《和安國送茶》

張栻 〔宋代〕

官焙蒼雲小臥龍,使君分餉自題封。

打門驚起曲肱夢,公案從今又一重。

复制

《送然侄四歸二首》

張栻 〔宋代〕

堂堂希白翁,共惟同出自。

百年詩禮傳,名教有樂地。

嗟予力未勝,永抱蓼莪意。

積累蓋百嘆,承家豈雲易。

賜然履淵冰,中夜耿不寐。

協心望爾曹,勉力紹前志。

歲晚期有成,庶或保無墜。

复制

《展省龍塘有作》

張栻 〔宋代〕

十年衡山陰,驅馬幾往還。

山色如故人,牧豎隨馬鞍。

俯伏長松下,清晨涕汍瀾。

念昔初拱把,茲焉影團欒。

白雲歸何時,日月如轉環。

矯首祝融峰,依前倚高寒。

於焉百感集,欲去良獨難。

复制

《和擇之賦泉聲》

張栻 〔宋代〕

試問今宵澗底聲,何如三嘆有餘音。

堂中衲子還知否,月白風清底處尋。

复制

《由西嶺行後洞山路》

張栻 〔宋代〕

西嶺更西路,雲嵐最窈深。

水流千澗底,樹合四時陰。

幽絕無僧住,閒來有客吟。

山行三十里,鐘磬忽傳音。

复制

《嶺南荔枝不可寄遠龍眼新熟輒以五日顆奉晦叔》

張栻 〔宋代〕

荔子如今尚典刑,秋林圓實著嘉名。

雖無赬玉南風面,卻耐筠籠千里行。

复制

《城南雜詠二十首·蒙軒》

張栻 〔宋代〕

開軒僅尋丈,水竹亦蕭疎。

客來須起敬,題榜了翁書。

复制

《游誠之來廣西相從幾一年今當赴官九江極與之惜別兩詩餞行 其一》

張栻 〔宋代〕

遊子名家後,天資更敏強。壯懷知自許,遠業定難量。

幕府文書簡,韋編趣味長。悵然成闊別,音寄莫相忘。

复制

《外弟信臣總干西歸駐舟沙岸得半月之款於其行口占道別》

張栻 〔宋代〕

外家源流遠,文物被諸孫。嗟我數年來,頗識佳弟昆。

酥酪本同味,蘭芷非殊根。競爽有如此,知當大其門。

信也來過我,氣貌清而溫。方忻駐足地,中有靜者存。

皎然明月光,豈復受濁渾。塤篪迭和時,此理試共論。

复制

《題城南書院三十四詠 其二十二》

張栻 〔宋代〕

陰陰松竹影自轉,午枕無人到北窗。何許狂風來動地,夢回波浪洶春江。

复制

《墨梅 其一》

張栻 〔宋代〕

眼明三伏見此畫,便覺冰霜抵歲寒。喚起生香來不斷,故應不作墨花看。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