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 / 田中行 / 南山田中行
拼 译 译

《南山田中行》

田中行 〔宋代〕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复制

南山田中行 - 赏析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liáo)漻虫啧(zé)啧。
秋风掠过,秋野明净,池塘积水深又清,草中虫儿唧唧鸣。
秋风白:古人以白色象征秋天。秋风又称素风,素的意思是白。漻漻:水清而深。啧啧:虫鸣声。

云根苔藓(xiǎn)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长满苔藓的山石,浮起浓密的云气。挂着露珠的秋花,在娇滴滴地哭泣。
云根:云雾升起之处。苔藓:青苔。冷红:秋寒时节开的花。泣露:露珠凝聚,有如泪珠。

荒畦(qí)九月稻叉牙,蛰(zhé)(yíng)低飞陇径斜。
九月,荒地里的稻子参差不齐,发着冷光的萤火虫在斜径上低飞。
荒畦:荒芜的田地。叉牙:参差不齐。蛰萤:藏起来的萤火虫。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石缝里渗出的泉水滴入沙地,鬼火如墓中漆灯,花朵似的点缀着松林。
石脉:石缝。鬼灯:磷火。如漆:明亮如漆。点:一作“照”。

  诗歌开头三句吸收古代民间歌谣起句形式,运用了“三、三、七”的句法。连出两个“秋”字,语调明快轻捷;长句连用两个迭音词,一清一浊,有抑有扬,富于节奏感。令读者读后仿佛置身空旷的田野,皓月当空,秋风万里,眼前塘水深碧,耳畔虫声轻细,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

  四、五句写山。山间云绕雾漫,岩石上布满了苔藓,娇弱的红花在冷风中瑟缩着,花瓣上的露水一点一点地滴落下来,宛如少女悲啼时的泪珠。写到这里,那幽美清朗的境界蓦然升起一缕淡淡的愁云,然后慢慢向四周铺展,轻纱般笼罩着整个画面,为它增添了一种迷幻的色调。

  六、七句深入一层,写田野景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深秋九月,田里的稻子早就成熟了,枯黄的茎叶横七竖八地丫叉着,几只残萤缓缓地在斜伸的田埂上低飞,拖带着暗淡的青白色的光点。

  八、九句再深入一层,展示了幽冷凄清甚至有点阴森可怖的境界:从石缝里流出来的泉水滴落在沙地上,发出幽咽沉闷的声响,远处的燐火闪烁着绿荧荧的光,像漆那样黝黑发亮,在松树的枝丫间游动,仿佛松花一般。泉水是人们喜爱的东西,看着泉水流淌,听着它发出的声响,会产生轻松欢快的感觉。人们总是爱用“清澈”、“明净”、“淙淙”、“潺潺”、“叮咚”之类的字眼来形容泉水。李贺却选用“滴沙”这样的词语,描摹出此处泉水清幽而又滞涩的形态和声响,富有艺术个性,色调也与整个画面和谐一致。末句描写的景是最幽冷不过的了。“鬼灯如漆”,阴森森地令人毛骨悚然;“点松花”三字,又多少带有生命的光彩,使读者在承受“鬼气”重压的同时,又获得某种特殊的美感,有一种幽冷清绝的意趣。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6
2、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92
3、 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0
田中行

作者:田中行

田中行,宋朝诗人,资料不详,作诗《风入松》。

田中行其它诗文

《风入松》

田中行 〔宋代〕

一宵风雨送春归。绿暗红稀。画楼尽日凭阑意,与谁同捻花枝。门外蔷薇开也,枝头梅子酸时。玉人应是数归期。翠敛愁眉。塞鸿不到双鱼远,恨楼前、流水难西。新恨欲题红叶,东风满院花飞。

复制

《风入松 其一》

田中行 〔宋代〕

一宵风雨送春归。绿暗红稀。画楼尽日凭阑意,与谁同捻花枝。

门外蔷薇开也,枝头梅子酸时。

玉人应是数归期。翠敛愁眉。塞鸿不到双鱼远,恨楼前、流水难西。

新恨欲题红叶,东风满院花飞。

复制

《南山田中行》

田中行 〔宋代〕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复制

《郡斋感秋,寄诸弟》

田中行 〔宋代〕

首夏辞旧国,穷秋卧滁城。方如昨日别,忽觉徂岁惊。

高阁收烟雾,池水晚澄清。户牖已凄爽,晨夜感深情。

昔游郎署间,是月天气晴。授衣还西郊,晓露田中行。

采菊投酒中,昆弟自同倾。簪组聊挂壁,焉知有世荣。

一旦居远郡,山川间音形。大道庶无累,及兹念已盈。

复制

《赠狄梁公十二代孙国宾》

田中行 〔宋代〕

雄雉飞上天,牝雉白日鸣。

驱逐凤皇雏,百鸟不出声。

岂无雕与鹗,至死莫得争。

孤鹤独不惧,使风羽翼成。

鹤性本君子,嘹唳通太清。

至今有其孙,踉跄田中行。

明时与稻粱,重节亦贵名。

尔无冲天力,且与鶖鶬并。

慎勿啄泥秽,坐使白鹭轻。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