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張先 / 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
拼 译 译

《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

張先 〔宋代〕

憶郎還上層樓曲。

樓前芳草年年綠。

綠似去時袍。

回頭風袖飄。

郎袍應已舊。

顏色非長久。

惜恐鏡中春。

不如花草新。

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心中思念情郎,於是登上高樓遠望。樓前的芳草,一年一綠,如今又是春天來到。這青翠的綠色仿佛情郎離去時所着衣袍的顏色。分別時,他不忍離去,回首凝望,衣袖隨風飄動。一別數年,他嶄新的衣袍恐怕已經變舊了吧。新綠的顏色也已經暗淡無光了吧。其實韶華易逝,就連鏡中的容顏也一年一年地逐漸減色,不像芳草那樣歲歲依舊。

注釋菩薩蠻: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樓前芳草年年綠:此句化用淮南小山《招隱士》賦「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及王維《山中送別》詩「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鏡中春:指鏡中女子的容顏如春光般姣好。▲

李靜 等.唐詩宋詞鑑賞大全集.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223

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 - 賞析

這是一首以感春懷人為內容的閨怨詞。起首「憶郎還上層樓曲」一句通過閨中少婦登樓望遠的視線,把她的一顆愁心送到遠方遊子的身邊。登樓望遠是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多從空間落想,悵望行人此去之遠。第二句「樓前芳草年年綠」,則從時間落想,因見芳草「年年綠」而悵念行人遠行之久。從這句詞的出處來說,它取意於淮南小山《招隱士》與王維《山中送別》句意,暗含既怨遊子不歸又盼遊子早歸的複雜意味。

三、四兩句「綠似去時袍,回頭風袖飄」,巧妙地以第二句句末的一個「綠」字為橋樑,從「芳草年年綠」到「綠似去時袍」,由望景過渡到懷人,感今過渡到思昔。抒情女主人公從芳草之綠生發聯想,勾起回憶,想起郎君去時所着衣袍的顏色,並進而追憶其人臨去依依、回首相望時,衣袖隨風飄動的情景。離別之際的這一細節深深印在她的記憶之中,是時時都會重現眼前的一幅令人黯然魂銷的畫面;此時,因望見芳草綠、想到「去時袍」,當初的這幅畫面又分明似在眼前了。此時此事,此情此景,真是「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詩經·小雅·隰桑》)。從這兩句詞,即可以想見詞中人當年別郎時的留戀,也可以想見其此時「憶郎」時的惆悵。牛希濟《生查子》詞中的「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可與這兩句詞參讀,不同的是:張先詞就居者立言;牛詞則擬居者口吻以囑咐行者。兩者俱謂見綠草而不忘着綠之人,其運思之同異正未易區別。

換頭「郎袍應已舊,顏色非長久」兩句,緊承上片的三、四兩句。詞筆不離衣袍,而又翻出新意。同樣是寫那件綠色的衣袍,但上兩句是回憶去時的袍色,這兩句是想象別後的袍色。前者把一片相思時間上拉回到過去,後者則把萬縷柔情空間上載送到遠方。同時,這兩句又與上片第二句中的「年年」兩字遙相呼應,也是從時間落想,暗示別離之長久。正因別離已久,才會產生衣袍已舊、怕那去時耀眼的綠色已經暗淡無光的推測。又從袍之舊、色之褪,觸發青春難駐、朱顏易改之感。於是,自然引出下面「惜恐鏡中春,不如花草新」兩句,把詞意再推進一步。詞中人之所惋惜、恐懼的是一個意義更深廣、帶有永恆性的人生悲劇,而不僅僅是一次別離的痛苦。離別固然折磨人,但行人終有歸來之日,日後相逢之樂還可以補償此時相思之苦;至於人生短促、歲月無情,而居者與行者都會分離中老去,這卻是無可挽回、無可補償的,正所謂「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王國維《蝶戀花》)。這兩句詞,則對照眼前「芳草年年綠」之景,怨嘆人之不如花草。花落了,明年還會開;草枯了,明年還會綠;而人的青春卻一去不復返了。鏡中的春容只會年年減色,不會歲歲更新。劉希夷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白頭吟》)說的也是這樣的意思。

張先特別擅長於攫取具有特色的景物來抒發感情,此詞則始終圍繞顏色運思,並用以穿針引線,貫穿全篇。詞之上片着眼於顏色的綠與綠之相同,使空間隔絕的近處芳草與遠方行人相連結,使時間隔絕的此日所見與昔日所見相溝通,從而使樓前景與心中情融會為一,合為詞境。下片着眼於顏色的新舊差異,使回憶中的昔時之袍與想像中的此日之袍相對照,使身上衣與境中人相類比,使容顏之老與花草之新形成反比。上片因「憶郎」而「上層樓」,因「上層樓」而見「樓前芳草」,因芳草之「綠」而回憶郎袍之「綠」,再因去時之「袍」而想到風飄之「袖」。首句與次句的兩個「樓」字,緊相扣合;次句與第三句的兩個「綠」字,上下鈎連;第四句的「袖」字固與第三句的「袍」字相應,句中的「回頭」兩字也暗與第三句的「去時」兩字相承,針線綿密,過渡無痕。下片雖另起新意,卻與上片藕斷絲連。因三、四兩句回憶起去時之袍,過片兩句就進一步想象此時之袍;過片兩句的上、下句間,則是因衣袍之「舊」而致慨於「顏色非長久」。接下來的兩句,更因袍色之不長久而想到「鏡中春」也不長久,再回溯上片「芳草年年綠」句,而有感於不如花草之年年常新。通篇脈絡井然,層次分明。▲

陳邦炎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377-379

陳敦貴.成功的綠色描寫——介紹張先的《菩薩蠻》[J].語文學刊,1988,10.

張先

作者:張先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聖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張先其它诗文

《訴衷情·花前月下暫相逢》

張先 〔宋代〕

花前月下暫相逢。

苦恨阻從容。

何況酒醒夢斷,花謝月朦朧。

花不盡,月無窮。

兩心同。

此時願作,楊柳千絲,絆惹春風。

《熙州慢·贈述古·般涉調》

張先 〔宋代〕

武林鄉,占第一湖山,詠畫爭巧。鷲石飛來,倚翠樓煙靄,清猿啼曉。況值禁垣師帥,惠政流入歡謠。朝暮萬景,寒潮弄月,亂峰迴照。天使尋春不早。並行樂,免有花愁花笑。持酒更聽,紅兒肉聲長調。瀟湘故人未歸,但目送游雲孤鳥。際天杪。離情盡寄芳草。

复制

《迎春樂·小石調》

張先 〔宋代〕

城頭畫角催夕宴,憶前時、小樓晚。殘虹數尺雲中斷。愁送目、天涯遠。枕清風、停畫扇。逗蠻簟、碧妙零亂。怎生得伊來,今夜裡、銀蟾滿。

复制

《射》

張先 〔宋代〕

射藝功多暮未疲,欲將庭火繼西暉。

弦聲應手裂竹響,旗影翻風戲鳥飛。

竟日中支矜互勝,傍人如堵見終稀。

不知雙燭沙河上,誰得牛心一割歸。

复制

《少年游慢(般涉調)》

張先 〔宋代〕

春城三二月。禁柳飄綿未歇。仙篽生香,輕雲凝紫,臨層闕歌掌明珠滑。酒臉紅霞發。華省名高,少年得意時節。

畫刻三題徹。梯漢同登蟾窟。玉殿初宣,銀袍齊脫,生仙骨。花探都門曉,馬躍芳衢闊。宴罷東風,鞭梢一行飛雪。

复制

《木蘭花(般涉調)》

張先 〔宋代〕

人意共憐花月滿。花好月圓人又散。歡情去逐遠雲空,往事過如幽夢斷。

草樹爭春紅影亂。一唱雞聲千萬怨。任教遲日更添長,能得幾時抬眼看。

复制

《生查子(雙調)》

張先 〔宋代〕

當初相見時,彼此心蕭灑。近日見人來,卻恁相謾諕。

休休休便休,美底教他且。匹似沒伊時,更不思量也。

复制

《偷聲木蘭花(仙呂調)》

張先 〔宋代〕

雪籠瓊苑梅花瘦。外院重扉聯寶獸。海月新生。上得高樓無奈情。

簾波不動凝釭小。今夜夜長爭得曉。欲夢高唐。只恐覺來添斷腸。

复制

《定西番(執胡琴者九人·般涉調)》

張先 〔宋代〕

焊撥紫槽金襯,雙秀萼,兩回鸞。齊學漢宮妝樣,競嬋娟。

三十六弦蟬鬧,小弦蜂作團。聽盡昭君幽怨,莫重彈。

复制

《酬發運馬子山少卿惠與詩》

張先 〔宋代〕

貢餘應惜點為山,絕唱兼遺致政官。

嵰地雪甜多不識,吳人未食齒先寒。

复制

《菩薩蠻(般涉調)》

張先 〔宋代〕

佳人學得平陽曲。纖纖玉筍橫孤竹。一弄入雲聲。海門江月清。

髻搖金鈿落。惜恐櫻唇薄。聽罷已依依。莫吹楊柳枝。

复制

《送紫岩張先生北伐》

張先 〔宋代〕

號令風霆迅,天聲動北陬。

長驅渡河洛,直搗向燕幽。

馬蹀閼氏血,旗裊可汗頭。

歸來報明主,恢復舊神州。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