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轍 / 逍遙堂會宿二首
拼 译 译

《逍遙堂會宿二首》

蘇轍 〔宋代〕

轍幼從子瞻讀書,未嘗一日相舍。

既仕,將宦遊四方,讀韋蘇州詩至「安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惻然感之,乃相約早退,為閒居之樂。

故子瞻始為鳳翔幕府,留詩為別曰:「夜雨何時聽蕭瑟⑴?」其後子瞻通守餘杭⑵,復移守膠西⑶,而轍滯留於淮陽、濟南⑷,不見者七年。

熙寧十年二月,始復會於澶濮之間⑸,相從來徐留百餘日。

時宿於逍遙堂,追感前約,為二小詩記之。

逍遙堂後千尋木,長送中宵風雨聲。

誤喜對床尋舊約,不知漂泊在彭城。

秋來東閣涼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

困臥北窗呼不起,風吹松竹雨淒淒。

复制

逍遙堂會宿二首 - 譯文及註釋

譯文逍遙堂後千丈高的幽森古木,半夜裡遠方送來蕭蕭的風雨聲。誤以為實現了對床共聽夜雨的盟約而高興,暫時忘懷了眼前不過是漂泊在彭城。

秋天官舍里夜涼似水,我離去後你將像山公爛醉如泥。困臥在北窗喊也喊不醒,只聽得窗外風吹松竹寒雨淒淒。

注釋「夜雨」句:此句見蘇軾《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餘杭:此指杭州。膠西:今山東膠縣,宋代屬密州(治所在今山東諸城),此指密州。淮陽:即陳州,治所在今河南淮陽。濟南:即齊州,治所在今山東濟南。澶:澶州,今河南濮陽。濮:濮州,今山東鄄城北。千尋:原本作「千章」,據別本改。一尋為八尺,千尋形容樹木高大。中宵:夜晚。對床:兩人對床而臥。彭城:即今江蘇徐州。東閣:一作「官閣」。客去:一作「別後」。客,作者自指。山公醉似泥:化用山簡事,《晉書·山簡傳》載,山簡為襄陽太守時,「每出嬉遊,多之(習家)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高陽池。時有兒童歌曰:『山公出何許,往至高陽池。日夕倒載歸,酩酊無所知。』」山公,指蘇軾。北窗:一作「紙窗」。淒淒:寒冷貌。▲

曾棗莊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482-484

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230-232

劉永生.宋詩選: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185-187

逍遙堂會宿二首 - 賞析

第一首是觸景傷情,前兩句是寫景,後兩句是抒情。前兩句所寫之景雖是徐州逍遙堂之景,卻與十七年前他們在京師懷遠驛所見之景酷似。蘇軾《感舊詩》敘說:「嘉祐中予與子由同舉制策,寓居懷遠驛,時年二十六,而子由二十三耳。一日秋風起,雨作,中夜翛然(急速貌),始有感慨離合之意。」蘇轍所說的共讀韋蘇州(韋應物)詩,「相約早退」,即在此時。《感舊詩》中又說:「自爾宦遊四方,不相見者十嘗七八。每夏秋之交,風雨作,木落草衰,輒悽然有此感。」這次逍遙堂的風雨聲引起蘇轍兄弟的「追感前約」,只不過是其中的一次而已。秋風秋雨,一般給人以「悽然」之感,但這次給他們的卻是「喜」,因為他們在「不見者七年」之後,總算「會宿逍遙堂」了。但這種「喜」又是「誤喜」,是空歡喜,因為他們原來是「相約早退」,去過自由自在的閒居生活。而此時二人皆在做官,行動並不自由。雖對床夜語,仿佛「舊約」真的實現了;但不久就要「孤帆水驛」,再次離別:「賤仕迫程期,遷延防譴怒。」(《雨中陪子瞻同顏復長官送梁燾學士舟行汶上》)「不知」二字也用得妙,既是因「誤喜」而暫忘「漂泊」,更是詩人對「誤喜」的自嘲。暫時漂泊彭城,其實是沒有什麼可喜的。

第二首是詩人想象自己離開徐州後蘇軾的心情。首句「涼如水」既是寫秋涼,也暗示了他離去後蘇軾將很感孤獨、清冷。次句化用「山公」山簡事。山簡官至尚書左僕射。他鎮襄陽時,優遊閒適,但是嗜好喝酒,一喝就喝到醉。(見《晉書·山簡傳》)蘇軾常以山簡自況,如「誰記山公醉夕陽」(《新葺小園》),蘇轍這裡也以山簡比蘇軾,說他離去後,兄長定很苦悶,只好以酒澆愁。第三句進一步補寫蘇軾的醉態,最後仍以淒風苦雨作結。全詩所寫的秋涼如水,爛醉似泥,困臥不起,風雨淒淒,既造成了清冷的氣氛,又突出了蘇軾的苦悶,比第一首具有更濃厚的感傷色彩。

張耒評蘇軾蘇轍兩人的詩風:「長公(蘇軾)波濤萬頃海,少公(蘇轍)峭拔千尋麓。」(《贈李德載》)蘇軾詩如大海怒濤,洶湧澎湃;蘇轍詩如高山茂林,幽深峭峻。這兩首詩也頗能代表蘇轍的詩風,質樸自然,不事雕琢,清幽冷峻,有一唱三嘆之致。▲

曾棗莊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482-484

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230-232

逍遙堂會宿二首 - 創作背影

逍遙堂在徐州(今屬江蘇),即詩中所說的彭城。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蘇轍送蘇軾赴徐州任,在徐州住了一百多天,八月十六日蘇轍離徐州,赴南京(今河南商丘)簽判任。這兩首詩作於當年七月。

曾棗莊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482-484

蘇轍

作者: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諡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蘇轍其它诗文

《江州五詠 庾樓》

蘇轍 〔宋代〕

元規情不薄,上客有殷生。

夜半酒將罷,公來坐不驚。

舞翻江月迥,談落麈毛輕。

塵世風流盡,高樓空此名。

复制

《熙寧壬子八月於洛陽妙覺寺考試舉人及還道出嵩少之間至許昌共得大小詩二十六首 登嵩山十首 其一 石徑》

蘇轍 〔宋代〕

蒼壁上參天,微徑隨流水。

聱牙石齒亂,紛薄黃葉委。

牽攀不得上,顛仆幾將止。

勉強終此行,更老知難至。

复制

《次韻門下劉侍郎直宿寄蘇左丞》

蘇轍 〔宋代〕

雷雨連年起臥龍,穆然台閣有清風。

一時畫諾雖雲舊,此日都俞本自公。

松竹經霜俱不改,鹽梅共鼎固非同。

一篇和遍東西府,六律更成十二宮。

复制

《江漲》

蘇轍 〔宋代〕

山中三日雨,江水一丈高。

崩騰沒州渚,淫溢浸蓬蒿。

凌晨我有適,出門舟自操。

中廛已易肆,下道先容舠。

雞犬萃墳冢,牛羊逾圈牢。

廚薪散流枿,囷米為浮糟。

臥席不遑卷,剝繭仍未繅。

老弱但坐視,閭里將安逃。

徙居共擾擾,來勢方滔滔。

嗟余偶同病,哀爾為生勞。

晴日慰人願,寒風送驚濤。

藩籬山舊趾,蠃蚌遺平皋。

流竄非擇地,艱難理宜遭。

胡為苦戚戚,一夕生二毛。

《黃州快哉亭記》

蘇轍 〔宋代〕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 ,北合漢沔,其勢益張。

至於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

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舍。

濤瀾洶湧,風雲開闔。

晝則舟楫出沒於其前,夜則魚龍悲嘯於其下。

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

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舉目而足。

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

漁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數。

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

至於長洲之濱,故城之墟。

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

其流風遺蹟,亦足以稱快世俗。

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於蘭台之宮,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蓋有諷焉。

夫風無雌雄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楚王之所以為樂,與庶人之所以為憂,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焉?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計之餘功,而自放山水之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

將蓬戶瓮牖無所不快;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雲 ,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不然,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睹其為快也哉!元豐六年十一月朔日,趙郡蘇轍記。

《喜侄邁還家》

蘇轍 〔宋代〕

一別匆匆歲五除,還家怪我白髭鬚。

懷中初見孫三世,巷口新成宅一區。

林下酒尊還漫設,床頭易傳近看無。

老年遊宦真安往,南北相望結草廬。

复制

《林筍》

蘇轍 〔宋代〕

竹林遭凍曾枯死,春筍連年再發生。

天與歲寒終倔強,澤分淇澳轉敷榮。

狂鞭已逐草侵徑,疏影長隨月到楹。

嵇阮欲來從我余,開門一笑亦逢迎。

复制

《次韻李豸秀才來別子瞻仍謝惠馬二首》

蘇轍 〔宋代〕

小床臥客笑元龍,彈鋏無輿下舍中。

五馬不辭分後乘,輕裘初許敝諸公。

隨人射虎氣終在,徒步白頭心頗同。

遙想據鞍橫槊處,新詩一一建安風。

复制

《戲題三絕》

蘇轍 〔宋代〕

遍地花鈿嘆百年,蒼顏白髮意悽然。

回頭笑指此郎子,破賊將來知有天。

复制

《施崇寧寺馬》

蘇轍 〔宋代〕

南歸閉門萬事了,病臥常多起常少。

未用田間下澤車,何須櫪上追風驃。

鄉人記我少年日,滇馬為致風前鳥。

三年伏櫪人共怪,馬不能言心可曉。

坐馳千里氣蟠結,日食生芻空自笑。

主人自是箕潁人,誰復為送洮岷道。

支公惠眼識神駿,山下泉甘足芳草。

法流一洗百病消,翹足長鳴且忘老。

复制

《表弟程之邵奉議知泗州》

蘇轍 〔宋代〕

馬有千里足,所願百里程。

馬心自為計,安用終日行。

何人志四方,欲買千金輕。

吾弟有俊才,見事心眼明。

二年坐北部,萬口傳佳聲。

談笑頑狡伏,何曾用敲榜。

艱難得銅虎,洗眼長淮清。

民事不足為,但當食魚烹。

負重貴餘力,過飽多傷生。

不見大路馬,垂頭畏繁纓。

复制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奚君〈宅在中京南。〉》

蘇轍 〔宋代〕

奚君五畝宅,封戶一成田。

故壘開都邑,遺民雜漢編。

不知臣僕賤,漫喜殺生權。

燕俗嗟猶在,婚姻未許連。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