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李之儀 / 憶秦娥·用太白韻
拼 译 译

《憶秦娥·用太白韻》

李之儀 〔宋代〕

清溪咽。

霜風洗出山頭月。

山頭月。

迎得雲歸,還送雲別。

不知今是何時節。

凌歊望斷音塵絕。

音塵絕。

帆來帆去,天際雙闕。

憶秦娥·用太白韻 - 譯文及註釋

譯文清澈的溪水嗚咽着,霜風吹散了雲洗出山頭的月亮。山頭的月亮,將雲迎接回來,又將雲送走。不知道今天是什麼時節。在凌霄台上眺望,沒有音信。帆船來來往往,天邊是帝王的住所。

注釋凌歊(xiāo):即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曾登此台,並築離宮於此,遺址在今當塗縣西。雙闕(jue):古代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用的樓,代指帝王的住所。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憶秦娥·用太白韻 - 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抒懷的小詞。上片寫景:有清溪,霜風,山月,還有山月下隨風飄動的流雲。一個「咽」字,傳出了「清溪」哽哽咽咽的聲音;用個「洗」字,好像山頭月是被「霜風」有意識地「洗」出來的,這個「洗」字,也使山月更加皎潔。山高月小,霜風斜峭,再配上哽咽的流水,給人以如置空谷,如飲冰泉之感。「霜風」句中,暗藏一個「雲」字:無雲則山月自明,無須霜風之「洗」。換句話說,山月既須霜風「洗」而後出,則月下必有雲遮。這樣上片結句中「雲歸」、「雲別」出現就不顯突兀。迎、送的主語是「山月」,一迎一送,寫出了月下白雲舒捲飄動的生動形象。「雲歸」、「雲別」兩句,又將「霜風」的「風」字暗暗包容句中。雲歸雲別,烘雲托月,使皎潔的山月,更見皎潔。上片寫景如畫,幽靜深美。着一「咽」字,以動襯靜,更覺其靜。

下片,詞人觸景生情,懷念帝鄉之感油然而生。從「凌歊」一詞看,李之儀寫這首詞的時候,蓋太平州編管之中。「凌歊」,即凌歊台,因山而築,南朝宋孝武帝曾登此台,並築離宮於此,遺址位於今當塗縣西,為當地名勝。李之儀在姑溪時,思想上是苦悶而消極的,且僻居荒隅,遠離朝廷,更見悲苦。但從結句的「雙闕」看,詞人仍未忘朝廷。「雙闕」,古代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用的樓,代指帝王的住所。作者把國事繫於心頭,盼望朝廷下詔起用,故「望斷」云云,即是這種心情的形象反映。「天際」一詞,暗示了詞人盼望帝京之切;而「音塵絕」則可見詞人的失望與悵惘。

這首詞詞史上有其特定意義。詞題明確揭出「用太白韻」,是為和宋初《憶秦娥》而作。李之儀是北宋人,與蘇軾同時代,寫這首詞的時候,是崇寧三年(1104)前後,距離李白卒年(762)已經過去340年之久,這首和詞,全依佚名作者《憶秦娥》韻,可見當時這首詞已流傳比較普遍,但說其為李太白所作,則甚為不妥。李白的詩歌名篇在整個唐朝流傳極為廣泛,即使是一首很普通的七絕,都有大量記載,而憶秦娥,在整個唐人的典籍中,沒有一處記載。有專家認為,李白的詩歌由於散佚的緣故,十去七八,未收入憶秦娥情有可原。但這點早已被胡適先生徹底否決了。事實上,整個盛唐,根本沒有一首詞流傳下來!像菩薩蠻這樣的詞牌是在中唐(李白死後)才產生的,憶秦娥則連中唐都沒有記載!現代某些不負責任的專家總愛說一些「《菩薩蠻》《教坊記·曲名表》及敦煌曲均有此調名,李白在開元、天寶時依調作詞完全有可能。」之類的話,而且還藉此希冀證明《憶秦娥》也為李白所創。似乎忘卻了胡適在《詞的起源》一文中對《教坊記》做的具體考察:《教坊記》中曲調多為「後人隨時添加」,因此「不可用來考證盛唐教坊有無某種曲調」,《辭源》(合訂本)釋「教坊記」條「唐崔令欽撰。一卷。記述唐代教坊制度、軼聞及曲調來源等,以開元時事為多,並錄教坊大曲雜曲名三百二十四本。今通行本皆據《說郛》,有所刪削,已非全書。」《辭海》(縮印本)說《教坊記》「書約成於寶應元年(762)後。」陰法魯即認為此書「可能經過後人訂補」。因此《教坊記》有曲名,並不能說明開元時已有此調名。▲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憶秦娥·用太白韻 - 創作背影

崇寧二年(1103年)夏,李之儀因替范純仁作遺表和行狀,下御史獄。出獄後,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塗縣)。詞中「凌歊」一詞指「凌歊台」,其遺址在今當塗縣西,因此該詞應寫於此時。

唐圭璋等著 .《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730-731頁

李之儀

作者:李之儀

李之儀(1038~1117)北宋詞人。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漢族,滄州無棣(慶雲縣)人。哲宗元祐初為樞密院編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從蘇軾於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監內香藥庫,御史石豫參劾他曾為蘇軾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職。徽宗崇寧初提舉河東常平。後因得罪權貴蔡京,除名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塗),後遇赦復官,晚年卜居當塗。著有《姑溪詞》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題跋》二卷。 

李之儀其它诗文

《同祖燈過陳氏書齋主人留飯遂求詩》

李之儀 〔宋代〕

一牛吼地得林坰,邂逅經行眼暫明。

挾策讀書雖未暇,殺雞炊黍喜相迎。

依依高柳來棲鵲,炯炯黃花弄晚晴。

自是主人能好事,非關秋日解多情。

复制

《南鄉子(夏日作)》

李之儀 〔宋代〕

綠水滿池塘。

點水蜻蜓避燕忙。

杏子壓枝黃半熟,鄰牆。

風送花花幾陣香。

角簟襯牙床。

汗透鮫綃晝影長。

點滴芭蕉疏雨過,微涼。

畫角悠悠送夕陽。

复制

《臨江仙·登凌歊台感懷》

李之儀 〔宋代〕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過三分。

江山重疊倍銷魂。

風花飛有態,煙絮墜無痕。

已是年來傷感甚,那堪舊恨仍存。

清愁滿眼共誰論。

卻應台下草,不解憶王孫。

《罷官後稍謝賓客十絕 其九》

李之儀 〔宋代〕

求田問舍本無期,廢棄衰年適此時。未擬沃州那舊隱,且從新托試維持。

复制

《試陳瞻 其六》

李之儀 〔宋代〕

春來多病聖頻中,歌曲雙青笑拂紅。今日閉門常靜坐,始知身世已衰翁。

复制

《三家店早飲主人似喜余至而庭下殘花猶在也酒客輒見避余固止之因得攬其醉態 其一》

李之儀 〔宋代〕

再過三家店,還投舊酒壚。重攀紅躑躅,爭認白髭鬚。

所惜自拘束,無因同拍扶。他年遂卜築,終為伴歌呼。

复制

《竹鶴》

李之儀 〔宋代〕

瘦玉蕭疏觸處宜,仙風一霎散霜威。未應舞罷排雲去,更看丹砂理雪衣。

复制

《採石二首 其二》

李之儀 〔宋代〕

雞籠山下是和州,隔岸聞呼見點頭。不見東歸夜郎客,錦袍誰共醉扁舟。

复制

《初入褒禪山》

李之儀 〔宋代〕

近山回抱錦為屏,金碧高低照眼明。四十年來勞夢想,白頭方喜慰平生。

复制

《複次韻 其一》

李之儀 〔宋代〕

國西華麗占池蓮,曾記開樽奉賜錢。幾欲漂流勞滯念,又驚紅綠映澄鮮。

主人無間容聯步,勝日何妨更買船。滿挹香風振歸袂,更煩佳思出新篇。

复制

《次韻真師移植新竹》

李之儀 〔宋代〕

錦繃方有托,粉面轉相疑。漸露凌雲節,微分弄月枝。

高僧開檻賞,野客帶砧移。只恐成龍去,空來款此時。

复制

《江神子·今宵莫惜醉顏紅》

李之儀 〔宋代〕

今宵莫惜醉顏紅,

十分中,

且從容。

須信歡情,

回首似旋風。

流落天涯頭白也,

難得是,

再相逢。

十年南北感征鴻,

恨應同,

苦重重。

休把愁懷,

容易便書空。

只有琴樽堪寄老,

除此外,

盡蒿蓬。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