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強至 / 贈於潛張定國
拼 译 译

《贈於潛張定國》

強至 〔宋代〕

蕭散前川令,才高氣亦剛。

學攻諸子短,能涉眾人長。

日月銷書卷,功名撫劍鋩。

他年有大用,莫漫比柴桑。

复制
強至

作者:強至

強至(1022—1076),字幾聖,杭州(今屬浙江)人。仁宗慶曆六年(1046年)進士,除泗州司理參軍,歷官浦江、東陽、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韓琦聘為主管機宜文字,後在韓幕府六年。熙寧五年(1072),召判戶部勾院,遷群牧判官。熙寧九年(1076年),遷祠部郎中、三司戶部判官。不久卒,年五十五。其子強浚明收集其遺文,編《祠部集》四十卷,曾鞏為之序,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韓忠獻遺事》一卷。《咸淳臨安志》卷六六、清強汝詢《求益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傳》有傳。強志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參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簡稱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簡稱同治本)。另輯得集外詩四首,附於卷末。

強至其它诗文

《贈霞長老》

強至 〔宋代〕

大士本宿植,妙年離世紛。

定心馴海鳥,詩語淡秋雲。

與物曾無着,收聲恐有聞。

唯將諸祖意,晚歲導迷群。

复制

《張升甫惠新筍走筆代簡謝之》

強至 〔宋代〕

粉籜迎霜嫩更勻,中廚未有許嘗新。

明朝便好供佳客,只恨杯羹欠紫蓴。

复制

《依韻奉和司徒侍中視河愜山》

強至 〔宋代〕

聞昔茲山運土成,喜情比屋與連營。

可憐事出三王后,不得親逢伯禹名。

鄰國一朝罹暴水,相君先慮護嚴城。

他時人說公來日,應記初更月旦評。

复制

《送記注楊學士被詔赴闕》

強至 〔宋代〕

學士聲先壓並游,詞源浩蕩浸昆丘。

九重紫殿三題就,萬里青雲數刻收。

天子臨軒名第二,春官奏卷等俱優。

翰林試筆尋揮寫,冊府譌文倏校讎。

京邑紛華非所好,鄉邦偃宴得其求。

始看別酒傾同舍,早聽歡謠載兩州。

嚴詔飛來批鳳尾,近班歸去立螭頭。

一年父老漫留寇,四世公台將至彪。

即日金鑾開步武,往時駟馬減風流。

蹉跎舊掾瞻行色,漸老從軍祗自羞。

复制

《九日上兵部》

強至 〔宋代〕

重陽無酒上高台,冷對西風笑幾回。

雖信佳辰從古重,不知今日為誰來。

忽聞天外清歌發,雲是淮邊曲宴開。

自嘆弗如籬下菊,此時翻得伴吟杯。

复制

《洪君然太博以元日刺字交馳卒不一見作詩相遺》

強至 〔宋代〕

知君元日趁鵷行,雙觀雲邊聳百常。

拜表歸來乘逸興,跨鞍相就攬吟腸。

還同皇甫尋僧孺,卻笑山公顧葛強。

我亦及門空刺字,不容高論聽琅琅。

复制

《依韻和酬孫公素中允寫懷見貽》

強至 〔宋代〕

車馬門前住罕逢,春坊內允獨相從。

領垂素髮驚潘岳,器負青雲愛仲容。

身世百年今有愧,功名萬事近尤慵。

不緣婚嫁須微祿,已拂紅塵就赤松。

复制

《依韻答元卿》

強至 〔宋代〕

手把君詩愧暗投,為論昔會覺難酬。

巨杯既醉行無算,大句相鏖敵固求。

別後溪山應故態,近來寤寐憶前游。

致身不早真吾恥,猶喜清歡尚黑頭。

复制

《群牧司雨中池上作》

強至 〔宋代〕

累朝困炎威,一雨轉愁意。

偶看碧蘆叢,宛在滄洲地。

岸草閒自滋,庭葉紛以墜。

移床就幽窗,檐溜聒清睡。

复制

《送陳郎中泗州得替》

強至 〔宋代〕

歷選臨淮守,多聞政術偏。

若柔非似水,即是急如弦。

下吏或弄法,屬僚時竊權。

邀權沸鐘鼓,市譽飾庖籩。

此弊歲月久,何人才業全。

我公來作郡,眾口悉稱賢。

寬猛履中道,勤勞經比年。

憲章難爾枉,綱紀自吾專。

間喜文字飲,懶開歌舞筵。

迎賓常倒屣,酌水每留錢。

無愧古循吏,豈同今備員。

頻升功狀最,宜待寵章甄。

上意深嘉乃,高懷遽撇然。

琳宮願監董,鈴閣厭拘牽。

帝惜惟良去,公逾所請堅。

俄聞拜俞詔,得往閱陳編。

未可謀真隱,行當被峻遷。

散材蒙剪拂,殊遇絕夤緣。

有立期他日,無望報二天。

聊將感知淚,灑送北歸船。

复制

《古劍》

強至 〔宋代〕

只因耕戰地,得此古龍泉。

磨拭自今日,埋藏曾幾年。

無將試蛟窟,宜待靜狼煙。

寄語奸邪輩,當鋒莫向前。

复制

《貨殖列傳序》

強至 〔宋代〕

  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必用此為務,挽近世塗民耳目,則幾無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 之味,身安逸樂而心夸矜勢能之榮。使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說以眇 論,終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夫山西饒材、竹、旄、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錫、連、丹沙、犀、玳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 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銅、鐵則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較也。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農而食之,虞 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征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徵貴,貴之徵賤,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

  《周書》 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辟 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 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餘,拙者不足。故太公望 封於營丘,地潟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 繦至 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閒斂袂而往朝焉。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強至於威宣 也。

  故曰: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執益彰,失執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 之民乎!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