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張鎡 / 走筆和曾無逸掌故約觀玉照堂梅詩六首 其五
拼

《走筆和曾無逸掌故約觀玉照堂梅詩六首 其五》

張鎡 〔宋代〕

才晴便是看花時,休問花名是阿誰。藉使無梅桃杏在,但能來賞莫嫌遲。

复制

走筆和曾無逸掌故約觀玉照堂梅詩六首 其五 - 賞析

張鎡

作者:張鎡

張鎡(1153—1221?)原字時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號約齋。先世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寓居臨安(現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生顯赫,張鎡為宋南渡名將張俊曾孫,劉光世外孫。張鎡又是宋末著名詩詞家張炎的曾祖,是張氏家族由武功轉向文階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隆興二年(1164),為大理司直。淳熙年間直秘閣通判婺州。慶元初為司農寺主簿,遷司農寺丞。開禧三年(1207)與謀誅韓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彌遠,事泄,於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編管,卒於是年後。

張鎡其它诗文

《龍井山主送臘梅》

張鎡 〔宋代〕

風落松釵滿澗橋,野蜂移蜜上枯條。道人參得山中語,不是塗黃一樣嬌。

复制

《出山追述所見》

張鎡 〔宋代〕

我家正對風煙住,飽看陰晴變朝暮。清秋非但入詩脾,挽向溪山深處去。

溪山深處是湖州,水合雲凝不斷頭。曬稻坡前移拄杖,罩魚灘際泊扁舟。

入城要盡登臨目,駝橋系纜因留宿。舊遊十載夢驚回,堤邊老柳依然綠。

凌晨取道峴山前,窪樽就拊穹崖巔。縈紆遙指道場路,掛席徑造尋幽禪。

彎環港轉茭田上,鶯簧激烈千松嶂。竹輿飛入翠光中,寶閣朱扉恣舒望。

當年祖訥伏於菟,躡屐旋薙荊榛居。至今夜半吼寒月,守護淨境嚴驅除。

呼燈談話倏度夕,粥盂共赴雲堂集。日高振袂過鄰峰,老衲相看但長揖。

复制

《得巨筍三尺圍送王叔興》

張鎡 〔宋代〕

貓頭名字出長沙,別號犀株豈過誇。好對竹尊招二子,藕如船大棗如瓜。

复制

《次韻酬張郎中賦水蕉四首 其二》

張鎡 〔宋代〕

火雲空際正巑岏,漫瞰平湖百畝寬。葉葉是風根是雪,一窗因爾忽生寒。

复制

《冒雨往玉照堂觀梅戲成長篇》

張鎡 〔宋代〕

幽人占斷煙波景,不但春風翠紅整。繞堂交互玉崚嶒,月中日下光迷影。

連年勾引客來看,傳得梅聲滿世間。西湖處士英爽在,大叫稱屈撾天關。

拜言臣生太清苦,孤山昏曉搜寒句。水邊籬畔識疏斜,若說栽梅臣實祖。

五湖散人張志和,讀霓不中原夫科。門前水擅南湖號,也種梅花數百窠。

貪吟豈悟無閒字,置之度外猶餘事。掩臣梅譽最難堪,薦菊泉荒空廟祀。

帝曰往哉女雨師,張園梅開正及時。風標霧鎖兩旬日,今歲且使遊行稀。

從來奇觀偏宜罕,何妨別具看花眼。不須緣木及守株,時來一釂玻瓈盞。

晴多每厭蜂蝶狂,妖濃不類南枝香。未如就作水仙戲,水精纓佩鮫綃裳。

素鱗宮闕龍牙床,瑤麟琪鳳森騫翔。洗湔塵坌凝冰霜,是名清淨富貴鄉。

舉瓢無庸酌天漿,芳槽壓酒銀淋浪。桃花流水名漸彰,一醉百榼嗤斗量。

和靖此樂恐未嘗,大痴小黠聲利場。得失分定休自忙,詩成鯉魚為傳將。

一閱嗔妒俱巳忘,卻須信我計頗長。

复制

《皇太子生辰二首 其二》

張鎡 〔宋代〕

歡聲葉氣藹乾坤,榮觀於今貳極尊。天予聰明屬文子,人推勇智實湯孫。

百寮銀筆松椿祝,三殿瑤觴雨露恩。久托重暉無以報,蕪音常是愧雷門。

复制

《暫往嘉興離桂隱過渡》

張鎡 〔宋代〕

側望山來起復平,橫衝波去碧還明。

誰言身在筍輿上,自是乘空里行。

复制

《晚眺》

張鎡 〔宋代〕

小閣梯檐竹作籬,晴陰登眺百盤宜。

懸知皓月升雲海,不賦如鈎似鏡詩。

复制

《晚步松下》

張鎡 〔宋代〕

人皆束縛犯申時,我獨園居不必歸。

最是蒼寒堂下好,亂松梢上看雲飛。

复制

《蒲龕》

張鎡 〔宋代〕

紛華嘗遍氣豪粗,未到衰年一點無。

行幛不施機上錦,坐龕只葺水中蒲。

斜斜策杖隨椶屨,寂寂聞香對瓦爐。

若昧那伽常在定,結跏徒費鈍工夫。

复制

《湖上呈虞仲房》

張鎡 〔宋代〕

謁客沖泥路有聲,筍輿風裡轉高城。

秋山正要一意看,曉日倍添雙目明。

淺濼鴟盤思腐啄,孤汀鶴立念遐征。

世間似我詩多有,莫漫逢人道姓名。

复制

《桂隱紀詠·翠樾堂》

張鎡 〔宋代〕

寶畫光騰處,喬林更碧巒。

權衡主人福,壓盡世間官。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