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端 / 紅餘
拼

《紅餘》

李端 〔唐代〕

紅餘仍握管,日影上簾鈎。宿霧隨風散,春冰逐水流。

軌塗半廬墓,柔艫滿滄洲。此處人家少,溪邊一釣舟。

复制

紅餘 - 賞析

李端

作者:李端

李端(約737年—約784年),字正已,出身趙郡李氏東祖房,唐代詩人。是北齊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貞六世孫。少居廬山,師事詩僧皎然。大曆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李端其它诗文

《贈道士》

李端 〔唐代〕

姓氏不書高士傳,形神自得逸人風。

已傳花洞將秦接,更指茅山與蜀通。

懶說歲年齊絳老,甘為鄉曲號涪翁。

終朝賣卜無人識,敝服徒行入市中。

复制

《送司空文明歸江上舊居》

李端 〔唐代〕

野菊有黃花,送君千里還。

鴻來燕又去,離別惜容顏。

流水通歸夢,行雲失故關。

江風正搖落,宋玉莫登山。

复制

《送丘丹歸江東》

李端 〔唐代〕

故山霜落久,才子憶荊扉。

旅舍尋人別,秋風逐雁歸。

夢愁楓葉盡,醉惜菊花稀。

肯學求名者,經年未拂衣。

复制

《送丁少府往唐上》

李端 〔唐代〕

因君灞陵別,故國一回看。

共食田文飯,先之梅福官。

江風轉日暮,山月滿潮寒。

不得同舟望,淹留歲月闌。

复制

《東門送客》

李端 〔唐代〕

綠楊新草路,白髮故鄉人。

既壯還應老,游梁復滯秦。

逢花莫漫折,能有幾多春。

复制

《病後游青龍寺》

李端 〔唐代〕

病來形貌穢,齋沐入東林。

境靜聞神遠,身羸向道深。

芭蕉高自折,荷葉大先沈。

复制

《相和歌辭。昭君詞》

李端 〔唐代〕

李陵初送子卿回,漢月明明照帳來。

憶著長安舊遊處,千門萬戶玉樓台。

复制

《宿薦福寺東池有懷故園因寄元校書》

李端 〔唐代〕

暮雨風吹盡,東池一夜涼。

伏流回弱荇,明月入垂楊。

石竹閒開碧,薔薇暗吐黃。

倚琴看鶴舞,搖扇引桐香。

舊筍方辭籜,新蓮未滿房。

林幽花晚發,地遠草先長。

撫枕愁華鬢,憑欄想故鄉。

露餘清漢直,雲卷白榆行。

驚鵲仍依樹,游魚不過梁。

繫舟偏憶戴,炊黍願期張。

末路還思借,前恩詎敢忘。

從來叔夜懶,非是接輿狂。

眾病嬰公幹,群憂集孝璋。

慚將多誤曲,今日獻周郎。

复制

《閨情》

李端 〔唐代〕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

披衣更向門前望,不忿朝來鵲喜聲。

《雜曲歌辭•荊州泊》

李端 〔唐代〕

南樓西下時,月里聞來棹。桂水舳艫回,荊州津濟鬧。

移帷望星漢,引帶思容貌。今夜一江人,惟應妾身覺。

复制

《僧房秋雨歇,愁臥夜更深。》

李端 〔唐代〕

僧房秋雨歇,愁臥夜更深。欹枕聞鴻雁,回燈見竹林。

歸螢入草盡,落月映窗沉。拭淚無人覺,長謠向壁陰。

复制

《感懷 其三》

李端 〔唐代〕

苔城蛾子出,馱粒課時術。鷦鷯微乎微,營巢借枝一。

如何耽食眠,虛此難再日。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