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杜甫 /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拼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杜甫 〔唐代〕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复制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 賞析

第一句是從總的方面寫,說諸葛亮在確立魏蜀吳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勢的過程中,功績最為卓絕。三國並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許多因素,而諸葛亮輔助劉備從無到有地創建蜀國基業,應該說就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這一高度概括的贊語,客觀地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歷史真實。

第二句是從具體的方面來寫,說諸葛亮創製八陣圖使他聲名更加卓著。對這一點古人曾屢加稱頌,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寫道:「一統經綸志未酬,布陣有圖誠妙略。」「江上陣圖猶布列,蜀中相業有輝光。」而杜甫的這句詩則是更集中、更凝鍊地讚頌了諸葛亮的軍事業績。頭兩句詩在寫法上用的是對仗句,「三分國」對「八陣圖」,以全局性的業績對軍事上的貢獻,顯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結構上,前句劈頭提起,開門見山;後句點出詩題,進一步讚頌功績,同時又為下面憑弔遺蹟作了鋪墊。「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這兩句就「八陣圖」的遺址抒發感慨。「八陣圖」遺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宮前平沙上。

據《荊州圖副》和劉禹錫《嘉話錄》記載,這裡的八陣圖聚細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圍,縱橫棋布,排列為六十四堆,始終保持原來的樣子不變,即使被夏天大水衝擊淹沒,等到冬季水落平川,萬物都失故態,唯獨八陣圖的石堆卻依然如舊,六百年來巋然不動。前一句極精煉地寫出了遺蹟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徵。「石不轉」,化用了《詩經。邶風。柏舟》中的詩句「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在作者看來,這種神奇色彩和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內在的聯繫:他對蜀漢政權和統一大業忠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動搖。同時,這散而復聚、長年不變的八陣圖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諸葛亮對自己齎志以歿表示惋惜、遺憾的象徵,所以杜甫緊接着寫的最後一句是「遺恨失吞吳」,說劉備吞吳失計,破壞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統一大業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遺恨。當然,這首詩與其說是在寫諸葛亮的「遺恨」,無寧說是杜甫在為諸葛亮惋惜,並在這種惋惜之中滲透了杜甫「傷己垂暮無成」(黃生語)的抑鬱情懷。這首懷古絕句,具有融議論入詩的特點。但這種議論並不空洞抽象,而是語言生動形象,抒情色彩濃郁。詩人把懷古和述懷融為一體,渾然不分,給人一種此恨綿綿、余意不盡的感覺。

杜甫

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杜甫其它诗文

《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

杜甫 〔唐代〕

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江山起煙霧。

聞君掃卻赤縣圖,乘興遣畫滄洲趣。

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

對此融心神。

知君重毫素。

豈但祁岳與鄭虔,筆跡遠過楊契丹。

得非懸圃裂,無乃瀟湘翻。

悄然坐我天姥下,耳邊已似聞清猿。

反思前夜風雨急,乃是蒲城鬼神入。

元氣淋漓障猶濕,真宰上訴天應泣。

野亭春還雜花遠,漁翁暝蹋孤舟立。

滄浪水深青溟闊,欹岸側島秋毫末。

不見湘妃鼓瑟時,至今斑竹臨江活。

劉侯天機精,愛畫入骨髓。

自有兩兒郎,揮灑亦莫比。

大兒聰明到,能添老樹巔崖里。

小兒心孔開。

貌得山僧及童子。

若耶溪,雲門寺。

吾獨胡為在泥滓,青鞋布襪從此始。

复制

《舍弟觀歸藍田迎新婦送示兩篇 其二》

杜甫 〔唐代〕

楚塞難為路,藍田莫滯留。

衣裳判白露,鞍馬信清秋。

滿峽重江水,開帆八月舟。

此時同一醉,應在仲宣樓。

复制

《入宅三首(大曆二年春,甫自西閣遷赤甲)》

杜甫 〔唐代〕

奔峭背赤甲,斷崖當白鹽。

客居愧遷次,春酒漸多添。

花亞欲移竹,鳥窺新捲簾。

衰年不敢恨,勝概欲相兼。

亂後居難定,春歸客未還。

水生魚復浦,雲暖麝香山。

半頂梳頭白,過眉拄杖斑。

相看多使者,一一問函關。

宋玉歸州宅,雲通白帝城。

吾人淹老病,旅食豈才名。

峽口風常急,江流氣不平。

只應與兒子,飄轉任浮生。

复制

《奉簡高三十五使君》

杜甫 〔唐代〕

當代論才子,如公復幾人。

驊騮開道路,鷹隼出風塵。

行色秋將晚,交情老更親。

天涯喜相見,披豁對吾真。

复制

《送覃二判官》

杜甫 〔唐代〕

先帝弓劍遠,小臣餘此生。

蹉跎病江漢,不復謁承明。

餞爾白頭日,永懷丹鳳城。

遲遲戀屈宋,渺渺臥荊衡。

魂斷航舸失,天寒沙水清。

肺肝若稍愈,亦上赤霄行。

《驅豎子摘蒼耳(即卷耳)》

杜甫 〔唐代〕

江上秋已分,林中瘴猶劇。

畦丁告勞苦,無以供日夕。

蓬莠獨不焦,野蔬暗泉石。

卷耳況療風,童兒且時摘。

侵星驅之去,爛熳任遠適。

放筐亭午際,洗剝相蒙冪。

登床半生熟,下箸還小益。

加點瓜薤間,依稀橘奴跡。

亂世誅求急,黎民糠籺窄。

飽食復何心,荒哉膏粱客。

富家廚肉臭,戰地骸骨白。

寄語惡少年,黃金且休擲。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

杜甫 〔唐代〕

何限倚山木,吟詩秋葉黃。

蟬聲集古寺,鳥影度寒塘。

風物悲遊子,登臨憶侍郎。

老夫貪佛日,隨意宿僧房。

复制

《獨坐》

杜甫 〔唐代〕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江斂洲渚出,天虛風物清。

滄溟服衰謝,朱紱負平生。仰羨黃昏鳥,投林羽翮輕。

复制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 〔唐代〕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复制

《聞西兵復至又為逃隱計二首》

杜甫 〔唐代〕

軍屯多似撒星沙,夜月猶聞奏月笳。

尚有空囊隨杜甫,幸無複壁累王涯。

草根木實逃生飯,石室泥龕到處家。

天下蒼生是誰誤,當年悔不壞庭麻。

复制

《甲申紀亂》

杜甫 〔唐代〕

昔見杜甫詩,多紀亂離事。感懷雜悲悽,令人減幽思。

竊謂言者過,豈其遂如是。及我遭兵戎,搶攘盡奇致。

猶覺杜詩略,十不及三四。請為杜拾遺,再補十之二。

有詩不忍盡,恐為仁者忌。初聞鼓鼙喧,避難若嘗試。

盡曰偶然爾,須臾即平治,豈知天未厭,烽火日已熾。

賊多請益兵,兵多適增厲。兵去賊復來,賊來兵不至。

兵括賊所遺,賊享兵之利。如其吝不與,肝腦悉塗地。

紛紛棄家逃,只期少所累。伯道慶無兒,向平憾有嗣。

國色委菜傭,黃金歸溷廁。入山恐不深,愈深愈多崇。

內有綠林豪,外有黃巾輩。表里俱受攻,傷腹更傷背。

又慮官兵入,壺漿多所費。賊心猶易厭,兵志更難遂。

亂世遇雈苻,其道利用諱。可憐山中人,刻刻友魑魅。

饑寒死素封,憂愁老童稚。人生貴逢時,世瑞人即瑞。

既為亂世民,蜉蝣即同類。難民徒紛紛,天道胡可避。

复制

《對菊》

杜甫 〔唐代〕

上國秋雲暮,東籬菊正黃。乾坤留正色,歲月假余香。

寒蕊常含露,鮮姿故傲霜。臨風搖紫蒂,映日炫金裳。

凋後良為幸,開遲未足傷。自知甘隱逸,偏得近壺觴。

杜甫懷應動,陶潛興自長。感時憐晚節,撫景發清狂。

擬著餐英賦,愧無楚客章。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