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自在 / 結夏西山諸佛剎效初盛體為排律十首 其三
拼

《結夏西山諸佛剎效初盛體為排律十首 其三》

自在 〔唐代〕

杖履遵山麓,欄杆列澗阿。飛梁攢泰岱,畫拱壓岷峨。

實閣慈恩近,雕宮淨飯多。天台浮海嶠,嶽麓控江沱。

振錫啼猿下,登堂法雁過。焚香馴怖鴿,乞食叩靈鼉。

曲徑穿黃葉,迴廊步綠莎。崖亭交竹樹,石室掛藤蘿。

萬億先明藏,三千窣堵波。雙林開覺路,八水渡恆河。

白足依龍樹,緇衣住鳥窠。禪燈圍帝釋,梵樂奏仙娥。

雪竇偏宜頌,雲門不厭訶。大悲觀自在,上首阿難陀。

幻夢清圓覺,真如會密多。將紉居士服,一榻伴維摩。

复制

結夏西山諸佛剎效初盛體為排律十首 其三 - 賞析

自在

作者:自在

(741—821)唐僧。湖州吳興人,俗姓李。早歲投徑山出家。受戒後,乃往諸方參學,終嗣馬祖道一。好隱棲山谷,常住伏牛山,世稱伏牛和尚。曾至龍門、王屋、嵩山尋訪古蹟,與丹霞天然為莫逆交。作《三傷歌》,勸誡世人,宣揚禪旨,盛傳當世。後卒於隨州開元寺。

自在其它诗文

《行香子》

自在 〔唐代〕

玉殿瓊樓。金鎖銀鈎。總不如、岩谷清幽。蒲團紙帳,瓦缽磁甌。

卻不知春,不知夏,不知秋。

萬事俱休。名利都勾。翼攀緣、永絕追求。溪山作伴,雲月為儔。

但樂清閒,樂自在,樂優遊。

复制

《楞嚴經偈》

自在 〔唐代〕

覺海性澄圖,圖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

相想澄國土,知覺乃眾生。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

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

初心人三昧,遲速不同倫。

色想結成塵,精子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於是獲圓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恆一,去何獲圓通。

觸以所角明,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云何獲圓通。

法稱為內塵,憑塵如有所。

能所非遍涉,云何獲圓通。

見性雖洞然,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支何獲圓通。

鼻息出入通,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云何獲圓通。

舌非入無端,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云何獲圓通。

身與所觸同,如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云何獲圓通。

知根雜亂思,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說,云何獲圓通。

識見雜三和,話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云何獲圓通。

心聞洞十方,生於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獲圓通。

識見雜三和,話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云何獲圓通。

心聞洞十方,生於大因力。

初心漢有入,云何獲圓通。

鼻息本權機,只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云何獲圓通。

說法弄音文,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云何獲圓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云何獲圓通。

神通本宿因,何關性分別。

念緣非離物,云何獲圓通。

若以地性觀,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云何獲圓通。

若以水性觀,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云何獲圓通。

若以火性觀,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云何獲圓通。

若以水性觀,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云何獲圓通。

若以火性觀,厭有非真為。

非初心方便,云何獲圓通。

若以風性觀,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云何獲圓通。

若以空性觀,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云何獲圓通。

若以識性觀,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云何獲圓通。

諸行是無常,念性元生滅。

因果今殊感,云何獲圓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婆娑界。

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

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良哉觀世音。

於恆沙動中,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無畏施眾生。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甯,出世獲常住。

我今啟如來,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

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遐邇俱可聞。

五根所水齊,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

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

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我承佛威力。

宣說金剛王,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汝聞微塵佛。

一切秘密門,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將聞持佛佛。

何不自聞聞,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旋聞與聲脫。

能脫欲誰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見聞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聞復翳根除。

塵消覺圓淨,淨極光通達。

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塵登如在夢。

誰能留汝形,如切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雖見諸根動。

要以一機抽,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六用皆不成。

塵垢應念消,成圓明淨妙。

余塵尚諸學,明極即如來。

大眾及阿難,旋汝倒聞機。

反□□自性,性成無上道。

圓通實如是,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盤門,過去諸如來。

斯門已成就,現在諸菩薩。

今各人圓明,未來修學人。

當依如是法,我亦從中登。

非唯觀世音,誠如佛世尊。

訋我諸方便,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閒人,成就涅盤心。

觀世音□□,自余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塵勞。

非是長修學,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

原加被未來,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難。

及末劫沈淪,但心引根修。

圓通超余者,真實心如是。

复制

《開籠行》

自在 〔唐代〕

鰲江之山削蒼玉,鰲江之水浮深綠。石榴花發春茫茫,鷓鴣無數啼山麓。

一聲兩聲紛如泣,落日銜山聲漸急。其中有客思江南,怪爾曾雲行不得。

羅入籠中寄遠人,不傷其羽傷其神。深林叢草那可問,卻看燕雀心酸辛。

聰明文采古所戒,生人生物同至仁。開籠放入青霄去,還爾悠悠自在身。

复制

《無俗念 參究》

自在 〔唐代〕

麈湖峰下,結雲松巢子,動忘昏曉。浮世衰榮無限事,一笑浪漚萍蓼。

翠竹黃花,水聲山色,此味知多少。湛然瑩徹,色空俱自明了。

天光雲影徘徊,寫長空色,一鏡澄清沼。春去秋來心自在,付與野情魚鳥。

海闊江平,月明風細,清籟傳音杳。便須飛步,滄溟朗吟天表。

复制

《春陰》

自在 〔唐代〕

十日春無一日晴,玉階芳草傍愁生。篳門靜掩飛紅亂,聽盡流鶯自在聲。

复制

《奉和御製詩》

自在 〔唐代〕

如來有法名圓覺,圓覺由心不由學。虛靈本體鎮長存,炯然獨照群昏爍。

爍盡群昏煩惱無,碧天湛湛秋皎如。坐臥行藏皆自在,澄波不種一葭蘆。

靈山大義曾宣演,了義何須語重轉。智者能通脫枯殼,凡夫未達抽空繭。

紛紛世上醉夢身,瞶瞶不知求正因。羊腸九折問舟楫,鯨濤萬里尋車輪。

皇天命我聖天子,普濟群迷敷治理。八荒四裔總陶甄,沈溺顛連悉扶起。

法王演教闡大成,圓機慧性由三生。朅來謁帝駐靈谷,天籟皆為天樂殾。

弘陳今古茫茫劫,須解夙生修淨業。自然騁駕上康衢,脫卻迷途山萬疊。

都人向仰駢闐來,祇園復見琪花開。恍疑手扳南斗柄,身登十二璚樓台。

又如親睹釋迦佛,路入雪山高嵂崛。和風麗日浩無邊,五色神光互照歘。

黃金座上示尊嚴,綠水芙蓉色相兼。或時出定還入定,瑩然銀海涵霜蟾。

益知靜默為真法,文字徒廑辭霅霅。青陽一夕到東園,九土根荄悉萌甲。

真詮信不在支離,試看腐草光差差。神通變現皆至理,天造地設非人為。

佛教陰能翊皇度,眾人快睹爭披霧。天書㶷赫粲雲章,侍從群臣難繼賦,頓令山水皆清妍。

洞庭鉅野張鈞天。奎光煌煌同佛日,照我皇明聖祚萬萬千千年。

复制

《十九日為大士誕辰司馬公施像庵中適余為友人邀游別墅奉寄四章 其二》

自在 〔唐代〕

蒼茫雲氣百花潭,總為靈光下郁藍。般若向來傳自在,圓通渾欲問瞿曇。

須彌界似移金竺,兜率天疑近太函。漫向彌陀論法嗣,只今龍象在江南。

复制

《枯木竹石為王山人題 其一》

自在 〔唐代〕

蒼楠翠柏含煙霧,總以掄才入廟廊。自在空山名散木,珊瑚石畔老冰霜。

复制

《寶江漁唱》

自在 〔唐代〕

秋水長天一色清,月明江上踏歌聲。翻思響遏行雲處,爭似蘆洲自在情。

复制

《浣溪沙 其二 詠梅》

自在 〔唐代〕

殘日花開花又殘。捲簾愁坐怯輕寒。自憐消瘦帶圍寬。

幽夢乍回春悄悄,嬌鶯自在語關關。更無心緒倚闌干。

复制

《望海潮 自詠》

自在 〔唐代〕

昔年貪愛,平生做作,而今一旦紛飛。知命樂天,風前月下,依山臨水幽棲。杜口且如痴也,不管傍人,說是談非。盡日無餘事,惟保守這些兒。幽微。暗洽玄機。覺澄澄湛湛,並沒歸依。興即唱吟,欣來歌舞,隨緣悅我希夷,不整外容儀。放落魄婪耽,自在無為。但樂貧閒過,任烏兔

复制

《東征紀事 其十一》

自在 〔唐代〕

鴨綠投鞭自在行,夢中伸腳鳳皇城。女牆銀箭傳呼急,早避淮南草木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