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朱慶餘 / 近試上張籍水部
拼 译 译

《近試上張籍水部》

朱慶餘 〔唐代〕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复制

近試上張籍水部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新婚臥室昨夜花燭徹夜通明,等待拂曉去堂前拜見公婆。

裝扮好後輕聲詢問夫君:我的眉畫得濃淡可合時興?

注釋

張水部:即張籍,曾任水部員外郎。

洞房:新婚臥室。

停紅燭:讓紅燭通宵點着。停:留置。

舅姑:公婆。

深淺:濃淡。入時無:是否時髦。這裡借喻文章是否合適。

近試上張籍水部 - 賞析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這是一首在應進士科舉前所作的呈現給張籍的行卷詩。前兩句渲染典型新婚洞房環境並寫新娘一絲不苟地梳妝打扮。後兩句寫新娘不知自己的打扮能否討得公婆的歡心,擔心地問丈夫她所畫的眉毛是否合宜。此詩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籍,以公婆比主考官,藉以徵求張籍的意見。全詩選材新穎,視角獨特,以「入時無」三字為靈魂,將自己能否踏上仕途與新婦緊張不安的心緒作比,寓意自明,令人驚嘆。

  以夫妻或男女愛情關係比擬君臣以及朋友、師生等其他社會關係,乃是中國古典詩歌中從《楚辭》就開始出現並在其後得到發展的一種傳統表現手法。此詩也是用這種手法寫的。

  古代風俗,頭一天晚上結婚,第二天清早新婦才拜見公婆。此詩描寫的重點,乃是她去拜見之前的心理狀態。首句寫成婚。洞房,這裡指新房。停,安置。停紅燭,即讓紅燭點着,通夜不滅。次句寫拜見。由於拜見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早就起了床,在紅燭光照中妝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禮。這時,她心裡不免有點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時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討公婆的喜歡呢?因此,後半便接寫她基於這種心情而產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妝,畫好眉之後,還是覺得沒有把握,只好問一問身邊丈夫的意見了。由於是新娘子,當然帶點羞澀,而且,這種想法也不好大聲說出,讓旁人聽到,於是這低聲一問,便成為極其合情合理的了。這種寫法真是精雕細琢,刻畫入微。

  僅僅作為「閨意」,這首詩已經是非常完整、優美動人的了,然而作者的本意,在於表達自己作為一名應試舉子,在面臨關係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場考試時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應進士科舉,對於當時的知識分子來說,乃是和女孩兒出嫁一樣的終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就有非常廣闊的前途,反之,就可能蹭蹬一輩子。這也正如一個女子嫁到人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愛,她的地位就穩定了,處境就順當了,否則,日子就很不好過。詩人的比擬來源於現實的社會生活,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之下,很有典型性。即使如今看來,讀者也不能不對他這種一箭雙鵰的技巧感到驚嘆。

  朱慶餘呈獻的這首詩獲得了張籍明確的回答。在《酬朱慶餘》中,他寫道: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由於朱的贈詩用比體寫成,所以張的答詩也是如此。在這首詩中,他將朱慶餘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們的讚賞,暗示他不必為這次考試擔心。

  首句寫這位姑娘的身分和容貌。她是越州的一位采菱姑娘。這時,她剛剛打扮好,出現在鏡湖的湖心,邊采菱邊唱着歌。次句寫她的心情。她當然知道自己長得美艷,光彩照人。但因為愛好的心情過分了,卻又沉吟起來。(沉吟,本是沉思吟味之意,引申為暗自忖度、思謀。)朱慶餘是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人,越州多出美女,鏡湖則是其地的名勝。所以張籍將他比為越女,而且出現於鏡心。這兩句是回答朱詩中的後兩句,「新妝」與「畫眉」相對,「更沉吟」與「入時無」相對。

  全詩以「入時無」三字為靈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時,能否討得公婆歡心,最好先問問新郎,如此精心設問寓意自明,令人驚嘆。後半進一步肯定她的才藝出眾,說:雖然有許多其他姑娘,身上穿的是齊地(今山東省)出產的貴重絲綢製成的衣服,可是那並不值得人們的看重,反之,這位采菱姑娘的一串珠喉,才真抵得上一萬金哩。這是進一步打消朱慶餘「入時無」的顧慮,所以特別以「時人」與之相對。朱的贈詩寫得好,張也答得妙,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可謂珠聯璧合,千年來傳為詩壇佳話。

1、 沈祖棻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985-987

近試上張籍水部 - 創作背影

  此詩為寶曆(唐敬宗年號,825年—827年)年間朱慶餘參加進士考試前夕所作。唐代士子在參加進士考試前,時興「行卷」,即把自己的詩篇呈給名人,朱慶餘此詩投贈的對象是張籍。臨到要考試了,還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寫下此詩。

朱慶餘

作者:朱慶餘

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寶曆二年(826)進士,官至秘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為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後大為讚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於是朱慶餘聲名大震。 

朱慶餘其它诗文

《夏末留別洞庭知己》

朱慶餘 〔唐代〕

清秋時節近,分袂獨悽然。

此地折高柳,何門聽暮蟬。

浪搖湖外日,山背楚南天。

空感迢迢事,榮歸在幾年。

复制

《送浙東陸中丞》

朱慶餘 〔唐代〕

坐將文教鎮藩維,花滿東南聖主知。

公務肯容私暫入,豐年長與德相隨。

無賢不是朱門客,有子皆如玉樹枝。

自愛此身居樂土,詠歌林下日忘疲。

复制

《送羅先輩書記歸後卻還閩中留別》

朱慶餘 〔唐代〕

同是越人從小別,忽歸鄉里見皆驚。

湖邊訪舊知誰在,幕下留歡但覺榮。

望嶺又生紅槿思,登車豈倦白雲程。

況當季父承恩日,廉問南州政已成。

复制

《過孟浩然舊居》

朱慶餘 〔唐代〕

命合終山水,才非不稱時。

冢邊空有樹,身後獨無兒。

散盡詩篇本,長存道德碑。

平生誰見重,應只是王維。

复制

《送僧往台岳》

朱慶餘 〔唐代〕

五城初罷講,海上憶閒行。

觸雪麻衣靜,登山竹錫輕。

天寒岳寺出,日晚島泉清。

坐與幽期遇,何人識此情。

复制

《和處州嚴郎中游南溪》

朱慶餘 〔唐代〕

四望非人境,從前洞穴深。

潭清蒲遠岸,嵐積樹無陰。

看草初移屐,捫蘿忽並簪。

世嫌山水僻,誰伴謝公吟。

复制

《與石晝秀才過普照寺》

朱慶餘 〔唐代〕

問人知寺路,松竹暗春山。

潭黑龍應在,巢空鶴未還。

經年為客倦,半日與僧閒。

更共嘗新茗,聞鍾笑語間。

复制

《尋賈島所居》

朱慶餘 〔唐代〕

求閒身未得,此日到京東。

獨在鐘聲外,相逢樹色中。

誰言人漸老,所向意皆同。

月上因留宿,移床對藥叢。

复制

《送韋繇校書赴浙東幕》

朱慶餘 〔唐代〕

丞相辟書新,秋關獨去人。

官離芸閣早,名占甲科頻。

水驛迎船火,山城候騎塵。

湖邊寄家久,到日喜榮親。

复制

《送石協律歸吳興別業》

朱慶餘 〔唐代〕

識來無定居,此去復何如。

一與耕者遇,轉將朝客疏。

資身唯藥草,教子但詩書。

曾許黃庭本,斯言豈合虛。

复制

《宿陳處士書齋》

朱慶餘 〔唐代〕

結茅當此地,下馬見高情。

菰葉寒塘晚,杉陰白石明。

向爐新茗色,隔雪遠鐘聲。

閒得相逢少,吟多寐不成。

复制

《公子行》

朱慶餘 〔唐代〕

閒從結客冶遊時,忘卻紅樓薄暮期。

醉上黃金堤上去,馬鞭捎斷綠楊絲。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