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韋應物 / 五言古詩 / 寄全椒山中道士
拼 译 译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韋應物 〔唐代〕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寄全椒山中道士 - 譯文及註釋

譯文今天郡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隱居的人。你一定在你底打柴,回來以後煮些清苦的飯菜。想帶着一瓢酒去看你,讓你在風雨夜裡得到些安慰。可是秋葉落滿空山,什麼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跡?

注釋寄:寄贈。全椒:今安徽省全椒縣,唐艱滁州。郡齋:滁州刺史衙署的齋舍。山中客:指全椒縣西三十里神山上的道士。你:山間流水的溝。束:捆。荊薪:雜柴。白石:《神仙傳》云:「白石先生者,中黃丈人弟子也,常煮白石為糧,因就白石山居,時人故號曰白石先生。」此指山中道士艱苦的修煉生活。瓢:將乾的葫蘆挖空,分成兩瓣,叫做瓢,用來作盛酒漿的器具。風雨夕:風雨之夜。空山:空寂的深山。行跡:來去的蹤跡。▲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38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257

寄全椒山中道士 - 賞析

此詩題目叫「寄全椒山中道士」。既然是「寄」,自然會吐露對山中道士的憶念之情。但憶念只是一層,還有更深的一層,需要讀者細心領略。

詩的關鍵在於那個「冷」字。全詩所透露的也正是在這個「冷」字上。首句既是寫出郡齋氣候的冷,更是寫出詩人心頭的冷。然後,詩人由於這兩種冷而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山中的道士在這寒冷氣候中到澗底去打柴,打柴回來卻是「煮白石」。葛洪《神仙傳》說有個白石先生,「嘗煮白石為糧,因就白石山居。」還有道家修煉,要服食「石英」。那麼「山中客」是誰就很清楚了。

道士在山中艱苦修煉,詩人懷念老友,想送一瓢酒去,好讓他在這秋風冷雨之夜,得到一點友情的安慰。然而詩人進一層想,他們都是逢山住山、見水止水的人,今天也許在這塊石岩邊安頓,明天恐怕又遷到別一處什麼洞穴安身了。何況秋天來了,滿山落葉,連路也不容易找,走過的腳跡自然也給落葉掩沒了,因而也不知去何處找對方。

詩雖淡淡寫來,卻使讀者能感到詩人情感上的種種跳蕩與反覆。開頭,是由於郡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再想到送酒去安慰他,終於又覺得找不着他而無可奈何;而詩人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終於無從消解。

詩人在風雨之夜想起友人,想帶着酒去拜訪,可見兩人的深厚友情。而滿山落葉,恐不能相遇,只能寄詩抒情,又流露出淡淡的惆悵。全詩淡淡寫來,卻於平淡中見深摯,流露出詩人情感上的種種跳蕩與反覆。開頭,是由郡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又想到送酒去安慰他,終於又覺得找不着他們而無可奈何。而自己的寂寞之情,也就無從排解。

這首詩,看來像是一片蕭疏淡遠的景,啟人想象的卻是表面平淡而實則深摯的情。在蕭疏中見出空闊,在平淡中見出深摯。這樣的用筆,就使人有「一片神行」的感覺,也就是形象思維的巧妙運用。韋應物這首詩,情感和形象的配合十分自然,所謂「化工筆」,也就是這個意思。▲

劉逸生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685-686

寄全椒山中道士 - 創作背影

此詩作於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或興元元年(784年)秋日。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奔蜀,韋應物立志讀書,進士及第,官至洛陽丞,後被迫辭職後又任滁州刺史。此詩創作正值作者在滁州刺史任上。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257

韋應物

作者:韋應物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韋應物其它诗文

《府舍月游》

韋應物 〔唐代〕

官舍耿深夜,佳月喜同游。

橫河俱半落,泛露忽驚秋。

散彩疏群樹,分規澄素流。

心期與浩景,蒼蒼殊未收。

复制

《登高望洛城作》

韋應物 〔唐代〕

高台造雲端,遐瞰周四垠。

雄都定鼎地,勢據萬國尊。

河嶽出雲雨,土圭酌乾坤。

舟通南越貢,城背北邙原。

帝宅夾清洛,丹霞捧朝暾。

蔥蘢瑤台榭,窈窕雙闕門。

十載構屯難,兵戈若雲屯。

膏腴滿榛蕪,比屋空毀垣。

聖主乃東眷,俾賢拯元元。

熙熙居守化,泛泛太府恩。

至損當受益,苦寒必生溫。

平明四城開,稍見市井喧。

坐感理亂跡,永懷經濟言。

吾生自不達,空鳥何翩翻。

天高水流遠,日晏城郭昏。

裴回訖旦夕,聊用寫憂煩。

复制

《端居感懷》

韋應物 〔唐代〕

沈沈積素抱,婉婉屬之子。

永日獨無言,忽驚振衣起。

方如在幃室,復悟永終已。

稚子傷恩絕,盛時若流水。

暄涼同寡趣,朗晦俱無理。

寂性常喻人,滯情今在己。

空房欲雲暮,巢燕亦來止。

夏木遽成陰,綠苔誰復履。

感至竟何方,幽獨長如此。

复制

《春月觀省屬城始憩東西林精舍》

韋應物 〔唐代〕

因時省風俗,布惠迨高年。

建隼出潯陽,整駕游山川。

白雲斂晴壑,群峰列遙天。

嶔崎石門狀,杳靄香爐煙。

榛荒屢罥掛,偪側殆覆顛。

方臻釋氏廬,時物屢華妍。

曇遠昔經始,於茲閟幽玄。

東西竹林寺,灌注寒澗泉。

人事既雲泯,歲月復已綿。

殿宇餘丹紺,磴閣峭欹懸。

佳士亦棲息,善身絕塵緣。

今我蒙朝寄,教化敷里廛。

道妙苟為得,出處理無偏。

心當同所尚,跡豈辭纏牽。

复制

《答史館張學士段柳庶子學士集賢院看花見寄兼呈柳學士》

韋應物 〔唐代〕

班楊秉文史,對院自為鄰。

餘香掩閣去,遲日看花頻。

似雪飄閶闔,從風點近臣。

南宮有芳樹,不並禁垣春。

复制

《答長寧令楊轍》

韋應物 〔唐代〕

皓月升林表,公堂滿清輝。

嘉賓自遠至,觴飲夜何其。

宰邑視京縣,歸來無寸資。

瑰文溢眾寶,雅正得吾師。

廣川含澄瀾,茂樹擢華滋。

短才何足數,枉贈愧妍詞。

歡盼良見屬,素懷亦已披。

何意雲棲翰,不嫌蓬艾卑。

但恐河漢沒,回車首路岐。

复制

《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

韋應物 〔唐代〕

二十揮篇翰,三十窮典墳。

辟書五府至,名為四海聞。

始從車騎幕,今赴嫖姚軍。

契闊晚相遇,草戚遽離群。

悠悠行子遠,眇眇川途分。

登高望燕代,日夕生夏雲。

司徒擁精甲,誓將除國氛。

儒生幸持斧,可以佐功勳。

無言羽書急,坐闕相思文。

复制

《秋夜南宮,寄灃上弟及諸生》

韋應物 〔唐代〕

暝色起煙閣,沉抱積離憂。

況茲風雨夜,蕭條梧葉秋。

空宇感涼至,頹顏驚歲周。

日夕游闕下,山水憶同游。

复制

《西郊期滌武不至,書示》

韋應物 〔唐代〕

山高鳴過雨,澗樹落殘花。

非關春不待,當由期自賒。

复制

《晦日處士叔園林燕集》

韋應物 〔唐代〕

遽看蓂葉盡,坐闕芳年賞。

賴此林下期,清風滌煩想。

始萌動新煦,佳禽發幽響。

嵐嶺對高齋,春流灌蔬壤。

樽酒遺形跡,道言屢開獎。

幸蒙終夕歡,聊用稅歸鞅。

复制

《答令狐士曹、獨孤兵曹聯騎暮歸望山見寄》

韋應物 〔唐代〕

共愛青山住近南,行牽吏役背雙驂。

枉書獨宿對流水,遙羨歸時滿夕嵐。

复制

《遠念長江別,俯覺座隅空。》

韋應物 〔唐代〕

吏散門閣掩,鳥鳴山郡中。遠念長江別,俯覺座隅空。

舟泊南池雨,簟卷北樓風。並罷芳樽燕,為愴昨時同。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