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宋之問 / 山雨初含霽,江雲欲變霞。
拼

《山雨初含霽,江雲欲變霞。》

宋之問 〔唐代〕

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山雨初含霽,江雲欲變霞。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复制

山雨初含霽,江雲欲變霞。 - 賞析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率大臣發動政變,逼武后退位,擁立唐中宗李顯。武則天的嬖臣張易之被殺。詔事張易之的宋之問因受牽連而獲罪,於神龍元年(705年)春被貶為瀧州(州治在今廣東羅定縣東)參軍。這首《度大庾嶺》詩是他前往貶所途經大庾嶺時所作。在武則天時期,宋之問頗得寵幸,此時卻成了謫罪之人,發配嶺南,在人生道路上從高峰跌入深谷,胸中不免充滿了憂傷和痛苦。當他到達大庾嶺時,眼望那蒼茫山色,想到一嶺之隔,咫尺天涯,頓時,他那遷謫失意的痛苦、懷土思鄉的憂傷一起湧上心頭,於是寫了好幾首詩。此詩是其中一首。

此詩真實生動地敘述了作者過大庾嶺的情景,情感淒楚悲涼,真摯感人。

起句「度嶺方辭國」,扣題直敘,說明詩人已經來到「華夷」分界的梅嶺之巔,將要走出中原,辭別故國了。大庾嶺在古人心目中是腹地和南部邊陲的分野,是文明和蠻荒的界限。此去身陷邊鄙,禍福難科,家阻萬山,賦歸無期,憶往思來,百感交集。此句一個「方」字把「度嶺」「辭國」聯繫在一起,頓然使人產生一種搖曳心旌的感覺,使文勢陡率而高遠。對句「停軺一望家」,詩人停下長途跋涉的驛車,在中原與「夷國」的邊界駐足遠望家鄉的方向。此刻站在高高的山嶺上,還能望長安於日下,指故里於雲間,而「明朝望鄉處,應見嶺頭梅」(《題大庾嶺北驛》),其它全被山嶺遮住了。因此,要抓緊時機,停下車來,滯留山頭,深情地向家園方向再望一次。至此,一個失魂落魄的遭貶謫的宦遊人的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了。這「一望」的「一」字,也甚為傳神,傳達出詩人去國懷鄉的深沉感情。

頷聯「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緊承首聯中的「望」字而來,詩人遙望鄉關,只見鳥兒飛翔,花兒開放。據說大庾嶺南北氣候差異,南枝謝了,北枝才開。人在嶺北,猶如花開枝頭;一入嶺南,就像花殘凋落。詩人眼中的鳥兒是「南翥」,花兒是「北枝」,因此觸動了北人南遷的情思。心向北,身往南,距離越拉越大,矛盾痛苦越來越深,詩人的魂魄和思緒都隨着那向南飛翔的故鄉之鳥而去了,那嶺北綻放的梅花卻多情地向他頻送春光。此景此情,使他黯然神傷。這聯詩寫得情景交融,將詩人魂斷庾嶺的情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頸聯「山雨初含霽,江雲欲變霞」,上句寫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許晴光。下句是描繪江中雲影即將變作彩霞的霎那間。這兩句專門寫景,避免正面表達感情,迂迴取道,曲徑通幽,在結構上是轉折,在情緒上是頓挫,宕開一筆,別開生面。詩人描寫景色的漸變,襯托自己心情的變化。「初含」、「欲變」等字眼,賦予雲雨以靈性。寫雲,不直接表現天空的雲,而是描繪江中的倒影。可見山雨是濛濛細雨。這樣寫可以一箭雙鵰,將山的空明、水的澄澈同時生動地表現出來了。詩人在《早發大庾嶺》詩里寫道:「晨躋大庾險,驛鞍馳復息。霧露晝未開,浩途不可測。兄弟遠淪居,妻子成異域。羽翮傷已毀,童幼憐未識。躊躇戀北顧,亭午晞霽色。春暖陰梅花,瘴回陽鳥翼。」由此可知《度大庾嶺》是《早發大庾嶺》的續篇。這首詩中寫的「山雨初含霽」,大約是在中午或午後;「江雲欲變霞」,可能是在下午或傍晚。

在這樣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詩人的心潮逐漸趨於平靜,開始振作起來面對現實考慮自己的出路。在《早發大庾嶺》里有這樣的詩句:「適蠻悲疾首,懷恐淚沾臆。感謝鵷鷺朝,勤修魑魅職。生還倘非遠,誓以報恩德。」可見他希望勤奮修職,爭取早日赦歸。由於天氣的好轉,詩人心情也逐漸開朗,由天氣的變化聯想到自己的命運,也充滿了希望。於是不禁發出了「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的感慨,表示他只希望有回去的那天,就心滿意足了,對自己受貶遷不敢有所怨恨。這是用了西漢賈誼遭權臣們排擠被貶為長沙王太傅的典故,說自己不敢像賈誼謫居長沙時那樣因不適應濕熱的氣候「自以為壽不得長」而心生「恨」意。這種以退為進的寫法,更把那希望生還的拳拳之心襯託了出來。尾聯以直抒胸臆而作結,但上句的「歸有日」又與首聯的「辭國」、「望家」遙相呼應。

此詩起勢不凡,有如醍醐灌頂,在讀者心上激起衝擊浪,浪一重,愁一重,水一曲,腸一曲,幾經曲折,最後以綿綿無盡的情意作結,給人以餘味無窮之感。

這首詩感情真摯,以景襯情,情景交融,達到一個較高的境界;章法嚴謹,對仗工整,音韻和諧,表現出一種自然而又流動的整齊美,是一首成熟的五言律詩,堪稱「示後進以准」的佳作。

宋之問

作者:宋之問

宋之問(約656 — 約712),字延清,名少連,漢族,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並稱「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當時掌握實權的是武則天,富有才學的宋之問深得賞識,被召入文學館,不久出授洛州參軍,永隆元年(681), 與楊炯一起進入崇文館任學士。與陳子昂、盧藏用、司馬承禎、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稱為仙宗十友。 

宋之問其它诗文

《早發韶州》

宋之問 〔唐代〕

炎徼行應盡,回瞻鄉路遙。

珠厓天外郡,銅柱海南標。

日夜清明少,春冬霧雨饒。

身經大火熱,顏入瘴江消。

觸影含沙怒,逢人女草搖。

露濃看菌濕,風颶覺船飄。

直御魑將魅,寧論鴟與鴞.虞翻思報國,許靖願歸朝。

綠樹秦京道,青雲洛水橋。

故園長在目,魂去不須招。

复制

《景龍四年春祠海》

宋之問 〔唐代〕

肅事祠春溟,宵齋洗蒙慮。

雞鳴見日出,鷺下驚濤鶩。

地闊八荒近,天回百川澍。

筵端接空曲,目外唯雰霧。

暖氣物象來,週遊晦明互。

致牲匪玄享,禋滌期靈煦。

的的波際禽,沄沄島間樹。

安期今何在,方丈蔑尋路。

仙事與世隔,冥搜徒已屢。

四明背群山,遺老莫辨處。

撫中良自慨,弱齡忝恩遇。

三入文史林,兩拜神仙署。

雖嘆出關遠,始知臨海趣。

賞來空自多,理勝孰能喻。

留楫竟何待,徙倚忽雲暮。

复制

《送趙司馬赴蜀州》

宋之問 〔唐代〕

餞子西南望,煙綿劍道微。橋寒金雁落,林曙碧雞飛。

職拜輿方遠,仙成履會歸。定知和氏璧,遙掩玉輪輝。

复制

《漢江宴別》

宋之問 〔唐代〕

漢廣不分天,舟移杳若仙。秋虹映晚日,江鶴弄晴煙。

積水浮冠蓋,遙風逐管弦。嬉遊不可極,留恨此山川。

复制

《春日宴宋主簿山亭得寒字》

宋之問 〔唐代〕

公子正邀歡,林亭春未蘭。攀岩踐苔易,迷路出花難。

窗覆垂楊暖,階侵瀑水寒。帝城歸路直,留興接鵷鸞。

复制

《夏日仙萼亭應制》

宋之問 〔唐代〕

高嶺逼星河,乘輿此日過。野含時雨潤,山雜夏雲多。

睿藻光岩穴,宸襟洽薜蘿。悠然小天下,歸路滿笙歌。

复制

《傷王七秘書監寄呈揚州陸長史通簡府僚廣陵以廣好事》

宋之問 〔唐代〕

王氏貴先宗,衡門棲道風。傳心晤有物,秉化游無窮。

學奧九流異,機玄三語同。書乃墨場絕,文稱詞伯雄。

白屋藩魏主,蒼生期謝公。一祗賢良詔。遂謁承明宮。

補袞望奚塞,尊儒位未充。罷官七門裡,歸老一丘中。

嘗忝長者轍,微言私謂通。我行會稽郡,路出廣陵東。

物在人已矣,都疑淮海空。

复制

《相和歌辭•江南曲》

宋之問 〔唐代〕

妾住越城南,離居不自堪。採花驚曙鳥,摘葉餵春蠶。

懶結茱萸帶,愁安玳瑁簪。侍臣消瘦盡,日暮碧江潭。

复制

《地盡天水合,朝及洞庭湖。初日當中涌,莫辨東西隅。》

宋之問 〔唐代〕

地盡天水合,朝及洞庭湖。初日當中涌,莫辨東西隅。

晶耀目何在,瀅熒心欲無。靈光晏海若,游氣耿天吳。

張樂軒皇至,征苗夏禹徂。楚臣悲落葉,堯女泣蒼梧。

野積九江潤,山通五嶽圖。風恬魚自躍,雲夕雁相呼。

獨此臨泛漾,浩將人代殊。永言洗氛濁,卒歲為清娛。

要使功成退,徒勞越大夫。

复制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復春。》

宋之問 〔唐代〕

洛陽城裡花如雪,陸渾山中今始發。

旦別河橋楊柳風,夕臥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復春。

野老不知堯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复制

《因以題壁贈杜侯杜四》

宋之問 〔唐代〕

洛橋瞻太室,期子在雲煙。歸來不相見,孤賞弄寒泉。

與君闊松石,於茲二十年。田公謝昭世,韓子秘幽埏。

憶昔同攜手,山棲接二賢。笙歌入玄地,詩酒坐寥天。

舊友悉零落,罷琴私自憐。逝者非藥誤,餐霞意可全。

為余理還策,相與事靈仙。

复制

《和洛州康士曹庭芝望月有懷(一作康庭芝或宋之問詩)》

宋之問 〔唐代〕

天使下西樓,光含萬象秋。台前疑掛鏡,簾外似懸鈎。

張尹將眉學,班姬取扇儔。佳期應借問,為報在刀頭。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