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張說 /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拼 译 译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張說 〔唐代〕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

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 譯文及註釋

譯文放眼遙望巴陵地區洞庭湖一帶的秋景,成天看到的就是這孤獨的君山漂浮在水中。傳說這君山上曾居住着神仙可惜無法靠近,我的心潮隨着那蕩漾的湖水綿遠悠長。

注釋梁六:即梁知微,時為潭州(今湖南長沙)刺史,途徑岳陽入朝。洞庭山:即君山,位於岳陽市西南的洞庭湖中,風景秀麗。巴陵:郡名,即岳州,今湖南嶽陽。孤峰:指洞庭山,即君山。接:靠近;接觸。神仙:指湘君、湘夫人等傳說中的神仙。《拾遺記》:「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9頁.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 賞析

此詩載於《全唐詩》卷八十九。下面是李白研究學會理事、四川詩詞學會理事、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周嘯天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嚴羽有一段論詩名言:「盛唐詩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瑩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滄浪詩話》)離了具體作品,這話似玄乎其玄;一當聯繫實際,便覺精闢深至。且以張說這首標誌七絕進入盛唐的力作來解剖一下。

這是送別之作。詩中送別之意,若不從興象風神求之,那真是「無跡可求」的。

謫居送客,看征帆遠去,該是極其淒婉的懷抱(《唐才子傳》謂張說「晚謫岳陽,詩益淒婉」)。「天涯一望斷人腸」(孟浩然),首句似乎正要這麼說。但只說到「巴陵一望」,後三字忽然咽了下去,成了「洞庭秋」,純乎是即目所見之景了。這寫景不渲染、不著色,只是簡淡。然而它能令人聯想到「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楚辭·九歌·湘夫人》)的情景,如見湖上秋色,從而體味到「巴陵一望」中「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懷。這不是景中具意麼,只是「不可湊泊」,難以尋繹罷了。

氣蒸雲夢、波撼岳陽的洞庭湖上,有座美麗的君山,日日與它見面,感覺也許不那麼新鮮。但在送人的今天看來,是異樣的。說穿來就是愈覺其「孤」。否則何以不說「日見『青山』水上浮」呢。若要說這「孤峰」就是詩人在自譬,倒未見得。其實何須用意,只要帶了「有色眼鏡」觀物,物必著我之色彩。因此,由峰之孤足見送人者心情之孤。「詩有天機,待時而發,觸物而成,雖幽尋苦索,不易得也」(《四溟詩話》),卻於有意無意得之。

關於君山傳說很多,一說它是湘君姊妹游息之所(「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說「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拾遺記》),這些神仙荒忽之說,使本來實在的君山變得有幾分縹緲。「水上浮」的「浮」字,除了表現湖水動盪給人的實感,也微妙傳達這樣一種迷離撲朔之感。

詩人目睹君山,心接傳說,不禁神馳。三句遂由實寫轉虛寫,由寫景轉抒情。從字面上似離送別題意益遠,然而,「聞道神仙——不可接」所流露的一種難以追攀的莫名惆悵,與別情當有微妙的關係。作者同時送同一人作的《岳州別梁六入朝》云:「夢見長安陌,朝宗實盛哉!」也有同一種欽羨莫及之情。送人入朝原不免觸動謫宦之感,而去九重帝居的人,在某種意義上也算「登仙」。說「夢見長安陌」是實寫,說「神仙不可接」則頗涉曲幻。羨仙乎?戀闕乎?「詩以神行,使人得其意於言之外,若遠若近,若無若有」(屈紹隆《粵游雜詠》),這也就是所謂盛唐興象風神的表現。

神仙之說是那樣虛無縹緲,洞庭湖水是如此廣遠無際,詩人不禁心事浩茫,與湖波俱遠。豈止「神仙不可接」而已,眼前,友人的征帆已「隨湖水」而去,變得「不可接」了,自己的心潮不禁隨湖水一樣悠悠不息。「心隨湖水共悠悠」,這個「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結尾,令人聯想到「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而用意更為隱然;叫人聯想到「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王維),比義卻不那麼明顯。濃厚的別情渾融在詩境中,「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死扣不着,妙悟得出。借葉夢得的話來說,此詩之妙「正在無所用意,猝然與景相遇,藉以成章,不假繩削,故非常情能到」(《石林詩話》)。

胡應麟認為此詩「句格成就,漸入盛唐」,他所作的評價是公允的。七絕的「初唐標格」結句「多為對偶所累,成半律詩」(《升庵詩話》),此詩則通體散行,風致天然,「惟在興趣」,全是盛唐氣象了。作者張說不僅是開元名相,也是促成文風轉變的關鍵人物。其律詩「變沈宋典整前則,開高岑後矯清規」,亦繼往而開來。而此詩則又是七絕由初入盛里程碑式的作品。▲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59-60頁.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 創作背影

這是作者謫居岳州(即巴陵,今岳陽)的送別之作。梁六為作者友人潭州(今湖南長沙)刺史梁知微,時途經岳州入朝,遂有與詩人的相遇。當時作者被貶為岳州刺史,在為梁知微舉行的送別宴會上創作此詩。洞庭山(君山)靠巴陵很近,所以題雲「自洞庭山」相送。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9頁.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59-60頁.

張說

作者:張說

張說(667年~730年) 唐代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字道濟,一字說之。原籍范陽(今河北涿縣),世居河東(今山西永濟),徙家洛陽。 

張說其它诗文

《雜曲歌辭。蘇摩遮》

張說 〔唐代〕

摩遮本出海西胡,琉璃寶服紫髯鬍。

聞道皇恩遍宇宙,來時歌舞助歡娛。

繡裝帕額寶花冠,夷歌騎舞借人看。

自能激水成陰氣,不慮今年寒不寒。

臘月凝陰積帝台,豪歌擊鼓送寒來。

油囊取得天河水,將添上壽萬年杯。

寒氣宜人最可憐,故將寒水散庭前。

惟願聖君無限壽,長取新年續舊年。

昭成皇后帝家親,榮樂諸人不比倫。

往日霜前花委地,今年雪後樹逢春。

复制

《九日進茱萸山詩五首 其三》

張說 〔唐代〕

菊酒攜山客,萸囊系牧童。

路疑隨大隗,心似問鴻蒙。

复制

《岳州宴姚紹之》

張說 〔唐代〕

杞梓滯江濱,光華向日新。

難兄金作友,媚子玉為人。

山水含秋興,池亭借善鄰。

檐松風送靜,院竹鳥來馴。

翠斝吹黃菊,雕盤鱠紫鱗。

緩歌將醉舞,為拂繡衣塵。

复制

《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

張說 〔唐代〕

徐陳嘗並作,枚馬亦同時。

各負當朝譽,俱承明主私。

夫君邁前侶,觀國騁奇姿。

山似鳴威鳳,泉如出寶龜。

才雄子云筆,學廣仲舒帷。

紫綬拂三寺,朱門臨九逵。

昔我含香日,聯爾縉雲司。

朝攜蘭省步,夕退竹林期。

中路一分手,數載來何遲。

求友還相得,群英復在茲。

留台少人務,方駕遞尋追。

涉玩懷同賞,沾芳憶共持。

迎賓南澗飲,載妓東城嬉。

春郊綠畝秀,秋澗白雲滋。

名畫披人物,良書討滯疑。

興來光不惜,歡往跡如遺。

歲晏罷行樂,層城間所思。

夜魂燈處厭,朝發鏡前衰。

忽枉崔駰什,兼流韋孟詞。

曲高彌寡和,主善代為師。

齊戒觀華玉,留連嘆色絲。

終慚起予者,何足與言詩。

复制

《惠文太子輓歌二首》

張說 〔唐代〕

碣館英靈在,瑤山美諡尊。

剪桐悲曩戲,攻玉愴新恩。

宮仗傳馳道,朝衣送國門。

千秋谷門外,明月照西園。

梁國深文雅,淮王愛道仙。

帝歡同宴日,神奪上賓年。

旒旐飛行樹,帷宮宿野煙。

指言君愛弟,揮淚滿山川。

复制

《嶺南送使》

張說 〔唐代〕

秋雁逢春返,流人何日歸。

將余去國淚,灑子入鄉衣。

飢狖啼相聚,愁猿喘更飛。

南中不可問,書此示京畿。

复制

《岳州別子均》

張說 〔唐代〕

離筵非燕喜,別酒正銷魂。

念汝猶童孺,嗟予隔遠藩。

津亭拔心草,江路斷腸猿。

他日將何見,愁來獨倚門。

复制

《和尹懋秋夜遊灉湖》

張說 〔唐代〕

灉湖佳可游,既近復能幽。

林里棲精舍,山間轉去舟。

雁飛江月冷,猿嘯野風秋。

不是迷鄉客,尋奇處處留。

复制

《扈從幸韋嗣立山莊應制》

張說 〔唐代〕

寒灰飛玉琯,湯井駐金輿。

既得方明相,還尋大隗居。

懸泉珠貫下,列帳錦屏舒。

騎遠林逾密,笳繁谷自虛。

門旗塹復磴,殿幕裹通渠。

舞鳳迎公主,雕龍賦婕妤。

地幽天賞洽,酒樂御筵初。

菲才叨侍從,連藻愧應徐。

复制

《奉和聖制登驪山矚眺應制》

張說 〔唐代〕

寒山上半空,臨眺盡寰中。

是日巡遊處,晴光遠近同。

川明分渭水,樹暗辨新豐。

岩壑清音暮,天歌起大風。

复制

《奉和聖制幸韋嗣立山莊應制》

張說 〔唐代〕

西京上相出扶陽,東郊別業好池塘。

自非仁智符天賞,安能日月共回光。

复制

《青氣含春雨,知從岱嶽來。》

張說 〔唐代〕

青氣含春雨,知從岱嶽來。行雲避師出,灑雨待車回。

厭浥塵清道,空濛柳映台。最宜三五夜,晴月九重開。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