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杜甫 / 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
拼 译 译

《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

杜甫 〔唐代〕

國步猶艱難,兵革未休息。

萬方哀嗷嗷,十載供軍食。

庶官務割剝,不暇憂反側。

誅求何多門,賢者貴為德。

韋生富春秋,洞徹有清識。

操持綱紀地,喜見朱絲直。

當令豪奪吏,自此無顏色。

必若救瘡痍,先應去蟊賊!揮淚臨大江,高天意悽惻。

行行樹佳政,慰我深相憶!。

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國家命運仍很艱難,戰爭連綿至今未斷。全國各地哀聲遍野,十年軍用征斂不堪。眾官致力宰割剝奪,無暇憂及民心思叛。橫徵暴斂名目繁多,賢者重視以德為先。韋生你正年富力強,通達事理識見不凡。前去掌管荊法綱紀,喜你執法正直不偏。定使那些貪官污吏,從此之後再無臉面。若要解救民生疾苦,害民之賊應先懲辦。灑淚送到岷江邊上,上天也覺無限傷感。你去做出良好政績,安慰我的深情憶念。

注釋韋諷:成都人。浦起龍註:「韋諷,成都人。公寶應初(七六二年),先有送韋攝閬詩,茲豈歸後即真,公復送歟?」上:恐當作赴。唐人多赴上連文。《唐書·來琪傳》:「以填充淮西申、安十五州節度觀察使,填上表稱淮西無糧饋軍,請待收麥畢赴上。」又《國史補》:「德宗非時召吳湊為京兆尹,便令赴上。」是其證。也可以單用一「上」字,如儲光羲《終南幽居獻蘇侍郎三首時拜太祝未上》未上,即未赴上,是說還未去作太祝的官。又李商隱《白居易墓碑銘》:「(太和)九年,除同州,不上。」不上,是說不去做同州刺史。閬(làng)州:治所在今四川閬中。錄事參軍:官名,職責是掌管文書,督察治所,宣達教令,兼管獄訟捕亡等。國步:國運。《詩經·小雅·白華》:「天步艱難。」又《大雅·桑柔》:「國步斯頻。」兵革:指戰爭。休息:停歇。萬方:全國各地。嗷嗷(áo):哀鳴聲。十載:自天寶十四載安祿山造反至廣德二年為十載。供軍食:供給軍隊的費用。庶(shù)官:眾官。指一般下級官吏。他們缺乏遠見,不知剝削過甚,百姓反側不安,就要引起大亂。務:專心致力。割剝(bō):宰割剝奪。不暇(xiá):沒有工夫。反側:指民心不安。誅求:指橫徵暴斂。多門:名目繁多。貴為德:重視實行德政。富春秋:年歲還多,即年富力強。富春秋,謂年少。《漢書·高五王傳》:「皇帝富春秋。」顏師古註:「言年幼也。比之於財力,未匱竭,故謂之富。」洞徹:通達事理。猶通達。清識:清明的見識。操持:掌握、管理。綱紀:指法制倫常。《白帖》:「錄事參軍,謂之綱紀掾。」鮑照《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操持綱紀,糾彈貪污,正須正直的人,故曰喜見。朱絲:染成朱紅色的琴瑟弦,這裡喻指正直無私。當令:當使。豪奪吏:巧取豪奪的貪官污吏。無顏色:臉面。意謂使污吏害怕,不敢恣意侵漁百姓。必若:若要。如果一定要。二句可謂一針見血。瘡(chuāng)痍(yí):創傷,比喻戰爭後民生凋熬。蟊(máo)賊:指危害國家和人民的人。《詩經》:「去其螟螣,及其蟊賊。」註:「食根曰蟊,食節曰賊。」黃生云:「軍國事繁,徵求固所不免,尤苦貪墨之吏,從中更朘削耳。有同寬一分,則民受一分之賜。必若二語,亦無奈何中作此痛哭流涕之論耳。大江:指岷(mín)江。高天:上天。行行:連續不斷。樹佳政:建立美好的政治。▲

張學文.唐代送別詩名篇譯賞:重慶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117-120

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218-219

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 - 賞析

此詩二十句可分為三段,三段的內容既互相平行又層層遞進,既各自獨立又互相聯繫,表現了詩人感時傷亂,憂國憂民的複雜心情。

開篇八句為第一段,前四句為第一層,描繪出一幅戰爭連綿未斷、民生哀聲遍野的景致,寫出了國運艱難,重心落在人民疾苦上。十年的戰亂,慘重的徭役負擔,逼得人民啼嘰號寒,哀聲遍野。這一層概括了當時形勢翻人民的苦難。但當時的戰爭是一場捍衛統一的正義戰爭,因而對戰爭造成的疾苦,詩人未作更多的譴責,這裡如實寫出,目的是為下一層作鋪墊。接着四句為第二層,「庶官務割剝,不暇憂反側」,揭示出最嚴重的時弊和人民疾苦的真正根源。那些官吏們雪上加霜,瘡口撒鹽,不顧人民死活,專務敲骨吸髓,各種苛捐雜稅,造成了民心不安。詩人對庶官的譴責,對民生艱難的憂憤,情感深切「賢者貴為德」與「庶官務割剝」形成對照,托住上段,啟開下文。

中間八句為第二段。「韋生富春秋,洞徹有清識。操持綱紀地,喜見朱絲直。」詩人稱讚友人見識卓絕、正直無私。「當令豪奪吏,自此無顏色」,表露出詩人把友人列為「賢者」,希望友人救民於水火,懲治貪官污吏。「必若救瘡痍,先應去蟊賊」二句,正面表達了詩人「再使風俗淳」的政治思想,揭示了封建官吏「盜賊本王臣」的罪惡本質。

最後四句為第三段,「揮淚臨大江」,大江的奔流猶如詩人的淚水,「高天意悽惻」,詩人的悽惻之情就像浩渺的天空,流露出詩人關切人民痛苦,對韋存在着很大希望,故既告之以理,又動之以情。這揮淚,不只是為私人交誼。「行行樹佳政,慰我深相憶」寫出了詩人利用友誼來勉勵對方,希望韋諷此去不斷的為人民做點好事。把詩人的友情和憂國優民之情糅合一體,水乳難分、似漆如膠。

此首送別詩,概括描寫了戰亂中人民的苦恨,揭露了當時社會橫徵暴斂的真實情況。言辭犀利,感情強烈,內容深刻,氣度恢宏。▲

張學文.唐代送別詩名篇譯賞:重慶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117-120

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 - 創作背影

據詩中「十載供軍食」句,此詩當作於唐代宗廣德二年(764),距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剛好十年。詩人觀察到百姓疾苦,於是寫下了這首詩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憤慨。

張學文.唐代送別詩名篇譯賞:重慶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117-120

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218-219

杜甫

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杜甫其它诗文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八》

杜甫 〔唐代〕

聞道尋源使,從天此路回。

牽牛去幾許,宛馬至今來。

一望幽燕隔,何時郡國開。

東征健兒盡,羌笛暮吹哀。

《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澧州覲》

杜甫 〔唐代〕

佳士欣相識,慈顏望遠遊。

甘從投轄飲,肯作置書郵。

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

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

复制

《麂》

杜甫 〔唐代〕

永與清溪別,蒙將玉饌俱。

無才逐仙隱,不敢恨庖廚。

亂世輕全物,微聲及禍樞。

衣冠兼盜賊,饕餮用斯須。

复制

《喜聞盜賊蕃寇總退口號五首》

杜甫 〔唐代〕

蕭關隴水入官軍,青海黃河卷塞雲。

北極轉愁龍虎氣,西戎休縱犬羊群。

贊普多教使入秦,數通和好止煙塵。

朝廷忽用哥舒將,殺伐虛悲公主親。

崆峒西極過崑崙,駝馬由來擁國門。

逆氣數年吹路斷,蕃人聞道漸星奔。

勃律天西采玉河,堅昆碧碗最來多。

舊隨漢使千堆寶,少答胡王萬匹羅。

今春喜氣滿乾坤,南北東西拱至尊。

大曆二年調玉燭,玄元皇帝聖雲孫。

复制

《峽隘》

杜甫 〔唐代〕

聞說江陵府,雲沙靜眇然。

白魚如切玉,朱橘不論錢。

水有遠湖樹,人今何處船。

青山各在眼,卻望峽中天。

复制

《崔評事弟許相迎不到應慮老夫見泥雨…必愆佳期走筆戲簡》

杜甫 〔唐代〕

江閣要賓許馬迎,午時起坐自天明。

浮雲不負青春色,細雨何孤白帝城。

身過花間沾濕好,醉於馬上往來輕。

虛疑皓首沖泥怯,實少銀鞍傍險行。

复制

《示侄佐(佐草堂在東柯谷)》

杜甫 〔唐代〕

多病秋風落,君來慰眼前。

自聞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滿谷山雲起,侵籬澗水懸。

嗣宗諸子侄,早覺仲容賢。

《夜 / 秋夜客舍》

杜甫 〔唐代〕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獨夜旅魂驚。

疏燈自照孤帆宿,新月猶懸雙杵鳴。

南菊再逢人臥病,北書不至雁無情。

步檐倚仗看牛斗,銀漢遙應接鳳城。

《句》

杜甫 〔唐代〕

寒食少天氣,東風多柳花。(見《合璧事類》)

小桃知客意,春盡始開花。(見《合璧事類》)

复制

《溪上》

杜甫 〔唐代〕

峽內淹留客,溪邊四五家。古苔生迮地,秋竹隱疏花。

塞俗人無井,山田飯有沙。西江使船至,時復問京華。

复制

《寄陳玉叔十韻》

杜甫 〔唐代〕

尚憶燕台別,長歌蜀道行。元龍原俠氣,仲舉最高名。

露冕千岩秀,褰帷萬岫明。地鄰巴婦穴,天近夜郎城。

灌口花相待,峨嵋樹若迎。海棠開四座,杜宇逐雙旌。

望闕依星象,登樓試晚晴。朱衣群吏謁,彩筆眾僚驚。

賦屬揚雄和,詩從杜甫評。支機有片石,一為問君平。

复制

《送江西僉憲趙宗典移守合州》

杜甫 〔唐代〕

今日梯航萬里通,使星一點向秦中。蠻夷十月無冬雪,山水三巴有閬風。

須可賦詩邀杜甫,即看為政似文翁。珠還合浦元非異,但慶三田黍稻豐。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