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韓愈 / 送楊少尹序
拼 译 译

《送楊少尹序》

韓愈 〔唐代〕

昔疏廣、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辭位而去。

於是公卿設供帳,祖道都門外,車數百輛;道路觀者,多嘆息泣下,共言其賢。

漢史既傳其事,而後世工畫者,又圖其跡,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國子司業楊君巨源,方以能詩訓後進,一旦以年滿七十,亦白相去,歸其鄉。

世常說古今人不相及,今楊與二疏,其意豈異也?予忝在公卿後,遇病不能出,不知楊侯去時,城門外送者幾人,車幾輛,馬幾匹,道旁觀者,亦有嘆息知其為賢與否;而太史氏又能張大其事為傳,繼二疏蹤跡否,不落莫否。

見今世無工畫者,而畫與不畫,固不論也。

然吾聞楊侯之去,相有愛而惜之者,白以為其都少尹,不絕其祿。

又為歌詩以勸之,京師之長於詩者,亦屬而和之。

又不知當時二疏之去,有是事否。

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為家,罷則無所于歸。

楊侯始冠,舉於其鄉,歌《鹿鳴》而來也。

今之歸,指其樹曰:「某樹,吾先人之所種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時所釣游也。

」鄉人莫不加敬,誡子孫以楊侯不去其鄉為法。

古之所謂鄉先生沒而可祭於社者,其在斯人歟?其在斯人歟? 。

送楊少尹序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古時候疏廣、疏受叔侄二人,因為年老,同一天辭掉職位離去。當時,朝廷中的公卿擺設宴席,在京都門外為他們餞行,車駕有數百輛之多;道路上旁觀的,有很多人為之感嘆並流下了眼淚,無不稱讚他們賢明。漢代的史書既記載了他們的事跡,而後世擅長繪畫的人,又畫下了他們的形象,到今天依然光彩照人,清清楚楚的仿佛是前不久發生的事情。

國子監司業楊巨源,正以他善於寫詩來教育學生,一旦到了七十歲,也稟白丞相離職回歸他的故鄉。世上常說古時的人和現今的人是不能並論的,而今楊巨源與疏氏二人,他們的思想難道有什麼差異嗎?

我攀附於公卿之末,恰逢生病不能出去送行。不知道楊少尹走的時候,都城門外送行的有多少人?車有多少輛?馬有多少匹?道邊的旁觀者,也有為他的行為感嘆,知道他是賢者的,還是沒有呢?而史官能不能鋪張渲染他的事跡,寫成傳記以做為疏氏二人的事跡的繼續呢?不會冷落寂寞吧?我看到現在世上沒有擅長繪畫的,而畫還是不畫,也就不必考慮了!

然而我聽說楊侯的辭歸,丞相中有敬重而憐惜他的,奏明皇上任命他為其故鄉河中府的少尹,以便不斷絕他的俸祿;又親自寫詩來慰勉他。京城中擅長寫詩的人,也作詩來應和。又不知道古時候疏氏二人的歸鄉,有這樣的事嗎?古人與今人相同還是不同,不得而知啊!

中古以後的士大夫,往往依靠官俸來養家,罷官之後就無歸宿之處。楊侯剛成年,便在他的家鄉被薦舉,參加了《鹿鳴》宴而來到朝廷的。現在回到故鄉,指着鄉間的樹說:「那些樹是我的先人種的。」「那條溪流,那座山丘,是我小時候釣魚、遊戲的地方。」故鄉的人沒有不對他表示敬意的,人們告誡子孫要以楊侯不捨棄故土的美德做為榜樣。古人所謂「鄉先生」,逝去之後能夠在鄉里社廟中享受祭祀的,大概就是這樣的人吧?

注釋楊少尹:名巨源,蒲州(今山西水濟)人。疏廣、受:即疏廣、硫受,西漢人。疏廣為太傅,其侄疏受為少傅。年老同時辭官,百官盛會歡送,封建時代傳為美談。設供張:即設供帳,陳設帳度舉行酒宴。祖道:錢行。漢史:指《漢書》。國子司業:國子監的司業。國子:唐代最高學府;司業:學官,是國子監的副職。忝(tiǎn):有愧於。謙詞。冠:古代男子二十歲時,行冠禮以示成年。舉:通過科舉考試。法:仿效。沒:通「歿」,死。▲

(清)吳楚材,吳調侯選編;陶雅慧註譯.國學古典名著 無障礙閱讀本 古文觀止 下冊: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09:第86-88頁

送楊少尹序 - 賞析

第一自然段為第一部分,介紹漢代二疏年老辭位的典故,處處為後文的對照設伏。疏氏權侄的事跡無疑是很多的,但作者只突出了兩點:一是年老及時告退;二是其行動得到了人們的充分理解和肯定,不僅送行場面熱烈,連路旁的觀眾也共盲其賢,漢史既傳其事,後世工畫者又圖其跡,所以至今照人耳目。

第二、三、四自然段為第二部分,從與二疏對比的角度寫楊君告老歸鄉。先肯定其同,再展示其異。楊君和二疏一樣,也是年滿七十,即主動求歸,這是二者相同之處。作者首先肯定其同,不僅是為了提高楊君的地位,突出他歸鄉的意義,而且也是為了批駁「古今人不相及」這個當時頗為流行的錯誤觀點。作者是一個儒家道統論者,並以道統的繼承者自居,到處鼓吹先聖先王之道。他認為七十而致仕,歸老鄉里,這也是儒家道統的一種表現。楊君與二在這方面的一致,正好說明儒家道統可以繼承,是對「古今人不相及」這個觀點的最好駁斥。楊君告老歸鄉的行為既然可以和二疏媲美,那麼他就應該得到人們同樣的理解和讚揚,可實際情況卻完全兩樣。楊君去時,既沒有看到熱烈的送行場面,也沒有聽到發自內心的讚揚,史既不傳其事,圖其跡的畫當然就更談不上了。丞相雖有愛惜之心,告之於朝,為其邑少尹,不絕其祿,又為歌詩以動之,京師的詩友,也相屬而和,這些似乎可以減少一點冷落。但是,他們詩歌的主旨都落在那個「勸」字上。無非是動其繼續為官,不歸其鄉罷了。可見他們都為「以官為家」的時尚所束縛,並沒有真正了解楊君的志趣,沒有真正理解楊君此行的意義,他們並不是楊君真正的知音。正因為如此,所以作者在篇末才發出出了那麼深沉的感嘆。

最後一段第三部分,直接摹寫楊君的歸鄉情趣,點明楊君告老歸鄉的意義。這段文字不長,但內容豐富。作者先用「中世士大夫以官為家,罷則無所于歸」的不良現象作反襯,意在突出楊君告老歸鄉的意義。這兒的「中世」應該理解為中世以來,而且主要是影射當時的官場。有人說,不去其鄉,這在唐代屬「本等之常事」。就科舉制度而言,年老致仕歸鄉,應該是本等常事,但中國的官場歷來都是原則歸原則,行動歸行動。像楊巨源這樣按例歸鄉的官員很可能還是鳳毛麟角。唯其稀少,才覺得珍貴,唯其稀少,才值得大力提倡。作者之所以如此熱心地宣揚楊君的事跡,其用意大概就在此吧。接着作者又補寫一句楊君初出仕的情景,說他是剛成年就離開了家鄉,這可能是為了突出他對故鄉的深厚感情。最後,作品以深沉的感慨作結「古之所謂『鄉先生沒而可祭於社』者,其在斯人歟!其在斯人歟!」這是對楊君的高度讚揚,也是對世風日下的無窮感嘆。

文中把楊辭職歸鄉的情景跟歷史上有名的二疏具體進行比較,從而突出了楊巨源思想品德之美。寫作注意前後照應,富於變化,並且反覆詠嘆,言婉情深,作者的思想感情灼然可見。▲

(清)吳楚材,吳調侯選編;陶雅慧註譯.國學古典名著 無障礙閱讀本 古文觀止 下冊: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09:第86-88頁

呂晴飛主編.唐宋八大家散文鑑賞辭典 第二卷 (重排版):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年07月:第299-302頁

送楊少尹序 - 創作背影

楊君巨源是貞元五年進士,有詩名,官國子司業,年滿七十,即告老歸鄉。作者對此極為讚賞,於是作序相送,意在張揚其事,以振古風。

呂晴飛主編.唐宋八大家散文鑑賞辭典 第二卷 (重排版):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年07月:第299-302頁

韓愈

作者:韓愈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祖籍昌黎郡」,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秘書郎韓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軍司馬,從平「淮西之亂」。直言諫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遷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為「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並從祀孔廟。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與柳宗元並稱「韓柳」,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並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導「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寫作理論,對後人具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韓愈其它诗文

《石鼎聯句》

韓愈 〔唐代〕

巧匠斫山骨,刳中事煎烹。

——劉師服直柄未當權,塞口且吞聲。

——侯喜龍頭縮菌蠢,豕腹漲彭亨。

——軒轅彌明外苞干蘚文,中有暗浪驚。

——劉師服在冷足自安,遭焚意彌貞。

——侯喜謬當鼎鼐間,妄使水火爭。

——軒轅彌明大似烈士膽,圓如戰馬纓。

——劉師服上比香爐尖,下與鏡面平。

——侯喜秋瓜未落蒂,凍芋強抽萌。

——軒轅彌明一塊元氣閉,細泉幽竇傾。

——劉師服不值輸寫處,焉知懷抱清。

——侯喜方當洪爐然,益見小器盈。

——軒轅彌明睆睆無刃跡,團團類天成。

——劉師服遙疑龜負圖,出曝曉正晴。

——侯喜旁有雙耳穿,上有孤髻撐。

或訝短尾銚,又似無足鐺。

——劉師服可惜寒食球,擲此傍路坑。

——侯喜何當出灰灺,無計離瓶罌。

——軒轅彌明陋質荷斟酌,狹中愧提擎。

——劉師服豈能煮仙藥,但未污羊羹。

——侯喜形模婦女笑,度量兒童輕。

——軒轅彌明徒示堅重性,不過升合盛。

——劉師服傍似廢轂仰,側見折軸橫。

——侯喜時於蚯蚓竅,微作蒼蠅鳴。

——軒轅彌明以茲翻溢愆,實負任使誠。

——劉師服常居顧盼地,敢有漏泄情。

——侯喜寧依暖爇弊,不與寒涼並。

——軒轅彌明區區徒自效,瑣瑣不足呈。

——侯喜迴旋但兀兀,開闔惟鏗鏗。

——劉師服全勝瑚璉貴,空有口傳名。

豈比俎豆古,不為手所撜。

——軒轅彌明磨礱去圭角,浸潤著光精。

願君莫嘲誚, 此物方施行。

——軒轅彌明。

复制

《送張侍郎(張賈,時自兵侍為華州)》

韓愈 〔唐代〕

司徒東鎮馳書謁,丞相西來走馬迎。

兩府元臣今轉密,一方逋寇不難平。

复制

《酬馬侍郎寄酒(馬總也)》

韓愈 〔唐代〕

一壺情所寄,四句意能多。

秋到無詩酒,其如月色何。

复制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柳巷》

韓愈 〔唐代〕

柳巷還飛絮,春餘幾許時。

吏人休報事,公作送春詩。

复制

《別盈上人》

韓愈 〔唐代〕

山僧愛山出無期,俗士牽俗來何時。

祝融峰下一回首,即是此生長別離。

复制

《雨中寄張博士籍、侯主簿喜》

韓愈 〔唐代〕

放朝還不報,半路蹋泥歸。

雨慣曾無節,雷頻自失威。

見牆生菌遍,憂麥作蛾飛。

歲晚偏蕭索,誰當救晉飢。

复制

《早赴街西行香贈盧李二中舍人(盧汀、李逢吉也)》

韓愈 〔唐代〕

天街東西異,祗命遂成游。

月明御溝曉,蟬吟堤樹秋。

老僧情不薄,僻寺境還幽。

寂寥二三子,歸騎得相收。

复制

《寄盧仝(憲宗元和六年河南令時作)》

韓愈 〔唐代〕

玉川先生洛城裡,破屋數間而已矣。

一奴長須不裹頭,一婢赤腳老無齒。

辛勤奉養十餘人,上有慈親下妻子。

先生結髮憎俗徒,閉門不出動一紀。

至今鄰僧乞米送,仆忝縣尹能不恥。

俸錢供給公私餘,時致薄少助祭祀。

勸參留守謁大尹,言語才及輒掩耳。

水北山人得名聲,去年去作幕下士。

水南山人又繼往,鞍馬僕從塞閭里。

少室山人索價高,兩以諫官征不起。

彼皆刺口論世事,有力未免遭驅使。

先生事業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繩己。

春秋三傳束高閣,獨抱遺經窮終始。

往年弄筆嘲同異,怪辭驚眾謗不已。

近來自說尋坦途。

猶上虛空跨綠駬。

去年生兒名添丁,意令與國充耘耔。

國家丁口連四海,豈無農夫親耒耜。

先生抱才終大用,宰相未許終不仕。

假如不在陳力列,立言垂範亦足恃。

苗裔當蒙十世宥,豈謂貽厥無基阯.故知忠孝生天性,潔身亂倫定足擬。

昨晚長須來下狀,隔牆惡少惡難似。

每騎屋山下窺闞,渾舍驚怕走折趾。

憑依婚媾欺官吏,不信令行能禁止。

先生受屈未曾語,忽此來告良有以。

嗟我身為赤縣令,操權不用欲何俟。

立召賊曹呼伍伯,盡取鼠輩屍諸市。

先生又遣長須來,如此處置非所喜。

況又時當長養節,都邑未可猛政理。

先生固是余所畏,度量不敢窺涯涘。

放縱是誰之過歟,效尤戮仆愧前史。

買羊沽酒謝不敏,偶逢明月曜桃李。

先生有意許降臨,更遣長須致雙鯉。

复制

《古意》

韓愈 〔唐代〕

太華峰頭玉井蓮,開花十丈藕如船。冷比雪霜甘比蜜,

一片入口沈痾痊。我欲求之不憚遠,青壁無路難夤緣。

安得長梯上摘實,下種七澤根株連。

复制

《琴操十首•別鵠操》

韓愈 〔唐代〕

(商陵穆子,娶妻五年無子。父母欲其改娶,其妻聞之,

中夜悲嘯,穆子感之而作。本詞云:將乖比翼隔天端,

山川悠遠路漫漫,攬衾不寐食忘飧)

雄鵠銜枝來,雌鵠啄泥歸。巢成不生子,大義當乖離。

江漢水之大,鵠身鳥之微。更無相逢日,且可繞樹相隨飛。

复制

《和李子晦》

韓愈 〔唐代〕

大鵬高飛絕南國,萬里扶搖六月息。歸來老屋玩圖書,細看箕疇終用十。

飄飄美人貯八斗,凜凜長身逾九尺。技學屠龍未能試,桑田成海嗟何及。

游泳詞林醉六經,熟路何資鞭辟力。子陵不報故人書,商翁終為太子客。

嗟余抱病深山深,慚與比鄰少相識。破硯禿筆那復存,惟有當年無孔笛。

四海交遊晚得君,不意於余情最密。花落花開能幾日,終不如孟郊韓愈為雲龍,上下東西不相失。

复制

《詠史下·韓愈》

韓愈 〔唐代〕

楊墨蛇龍本一區,大顛便是惡溪魚。

退之也是無操守,一貶便陳封禪書。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