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商隱 /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拼 译 译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李商隱 〔唐代〕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 譯文及註釋

譯文駱氏亭外竹林環繞,雨後亭外景物煥然一新。相思之情飛飛向遠方,可卻隔着重重的高城。深秋的天空一片陰霾,霜飛的時節也來遲了。水中的荷葉早已凋殘,只留了幾片枯葉供人聆聽雨珠滴響的聲音。

注釋崔雍、崔袞:崔戎的兒子,雨商隱的從表兄弟。竹塢(wù):叢竹掩映的池邊高地。水檻(jiàn):指臨水有欄杆的亭榭。此指駱氏亭。迢遞:遙遠的樣子。重城:一道道城關。秋陰不散霜飛晚:秋日陰雲連日不散,霜期來得晚。枯荷聽雨聲:雨滴枯荷,大約只有徹夜輾轉難眠的人才能聽到。▲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389

陳永正.李商隱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13-14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 賞析

此詩首句寫駱氏亭,翠竹、清水把這座亭軒映襯得格外清幽雅潔,詩人置身其間,頗有遠離塵囂之感。

接着寫詩人對友人的思念,詩人眼下所宿的駱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長安,中間隔着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詩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隨風飄蕩的遊絲,悠悠然飄向友人所在的長安。詩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無好友共賞幽勝而微感惆悵。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竹叢里船塢深靜無塵,臨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隔着重重的高城飛向遠方。

首句寫駱氏亭。「竹塢」是竹林懷抱隱蔽的船塢;「水檻」,指傍水的有欄杆的亭軒,也就是題中的「駱氏亭」。清澄的湖水,翠綠的修竹,把這座亭軒映襯得格外清幽雅潔。「無塵」和「清」,正突出了駱氏亭的這個特點,可以想見詩人置身其間時的那種遠離塵囂之感。幽靜清寥的境界,每每使人恬然自適;但對於有所思念、懷想的人來說,又往往是牽引思緒的一種觸媒:或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或因沒有好朋友共賞幽勝而感到惆悵。這兩句由清幽的景色到別後的相思,其間雖有跳躍,但並不突兀,原因就在於景與情之間存在相反相成的內在聯繫。詩人眼下所宿的駱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居的長安,中間隔着高峻的城牆。「迢遞」一詞有「高」、「遠」二義,這裡用「高」義。「重城」即高城。由於「迢遞隔重城」,所以深深懷念對方;而思念之深,又似乎縮短了彼此間的距離。詩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隨風飄蕩的遊絲,悠悠然越過高高的城牆,飄向友人所在的長安。「隔」字在這裡不只是表明「身隔」,而且曲折的顯示了「情通」。這正是詩歌語言在具體條件下常常具有的一種妙用。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小詩的後兩句是說,秋空上陰雲連日不散,霜飛的時節也來遲了。留得滿地枯殘的荷葉,好聽深夜蕭瑟的雨聲。

第三句又回到眼前景物上來:「秋陰不散霜飛晚」。時令已屆深秋,但連日天氣陰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詩人是旅途中暫宿駱氏亭,此地近一段時期的天氣,自然是出自揣測,這揣測的根據就是「秋陰不散」與「留得枯荷」。這一句一方面為末句伏根,另一方面又兼有渲染氣氛、烘托情緒的作用。陰霾欲雨的天氣,四望一片迷濛,本來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人,心情不免更加黯淡,而這種心情反過來又增加相思的濃度。

末句是全篇的點睛之筆。但要領略詩句所蘊含的情趣,卻須注意從「秋陰不散」到盼「雨」的整個過程。秋葉聽雨打枯荷的況味,詩人想已不止一次的領略過。淅瀝的秋雨,灑落在枯荷上,發出一片錯落有致的聲響,別具一種美的情趣。看來倒是「秋陰不散霜飛晚」的天氣特意作美了。枯荷給人一種殘敗衰颯之感,本無可「留」的價值;但秋雨的到來就不同了,自己這樣一個旅宿思友,永夜不寐的人,因為能聆聽到枯荷秋雨的清韻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慶幸枯荷之「留」了。「留」、「聽」二字寫情入微,其中就有着不期而遇的喜悅。「聽雨聲」自然是夜宿的緣故,但主要還是由於「聽雨聲」蘊含有一種特有的意境和神韻。這「聽雨」竟有一種特別的美感,久聽之後,這單調而淒清的聲音,卻又更增加了環境的寂寥,從而更加深了對朋友的思念。

沈義父《樂府指迷》云:「結句須要放開,含有餘不盡之意,以景結情最好。」此詩之結語:「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正是以景結情,不僅景中含情,且有聲有情、聲情並茂,聲、景、情諧和合一而收餘音繚繞之致,使詩歌境象迷茫,旨義含隱深曲。

這首詩雖然寫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寫得歷歷如畫,但它並不是一首寫景詩,而是一首抒情詩。「宿駱氏亭」所見所聞是「寄懷」的憑藉,「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後兩句暗藏徹夜不眠之意,詩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說是以景寄情、寓情於景的。詩的意境清秀疏朗,而蘊涵其中的心境又是極為深遠的。▲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143-1144

黃世中.論李商隱詩的隱秀特徵.文學評議,2003(05):75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 創作背影

 這首詩當作於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八年)。當時李商隱離開崔家,旅宿在駱姓人家的園亭里,寂寥中懷念起崔雍、崔袞兩位從表兄弟,寫下了這首很有情韻的小詩。

陳永正.李商隱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13-14

李商隱

作者:李商隱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李商隱其它诗文

《送從翁從東川弘農尚書幕》

李商隱 〔唐代〕

大鎮初更帥,嘉賓素見邀。

使車無遠近,歸路更煙霄。

穩放驊騮步,高安翡翠巢。

御風知有在,去國肯無聊。

早忝諸孫末,俱從小隱招。

心懸紫雲閣,夢斷赤城標。

素女悲清瑟,秦娥弄玉簫。

山連玄圃近,水接絳河遙。

豈意聞周鐸,翻然慕舜韶。

皆辭喬木去,遠逐斷蓬飄。

薄俗誰其激,斯民已甚恌.鸞皇期一舉,燕雀不相饒。

敢共頹波遠,因之內火燒。

是非過別夢,時節慘驚飆。

未至誰能賦,中干欲病痟.屢曾紆錦繡,勉欲報瓊瑤。

我恐霜侵鬢,君先綬掛腰。

甘心與陳阮,揮手謝松喬。

錦里差鄰接,雲台閉寂寥。

一川虛月魄,萬崦自芝苗。

瘴雨瀧間急,離魂峽外銷。

非關無燭夜,其奈落花朝。

幾處逢鳴佩,何筵不翠翹。

蠻童騎象舞,江市賣鮫綃。

南詔知非敵,西山亦屢驕。

勿貪佳麗地,不為聖明朝。

少減東城飲,時看北斗杓。

莫因乖別久,遂逐歲寒凋。

盛幕開高宴,將軍問故僚。

為言公玉季,早日棄漁樵。

复制

《自貺》

李商隱 〔唐代〕

陶令棄官後,仰眠書屋中。

誰將五斗米,擬換北窗風。

复制

《梓潼望長卿山至巴西復懷譙秀》

李商隱 〔唐代〕

梓潼不見馬相如,更欲南行問酒壚。

行到巴西覓譙秀,巴西惟是有寒蕪。

复制

《三月十日流杯亭》

李商隱 〔唐代〕

身屬中軍少得歸,木蘭花盡失春期。

偷隨柳絮到城外,行過水西聞子規。

复制

《少將》

李商隱 〔唐代〕

族亞齊安陸,風高漢武威。

煙波別墅醉,花月後門歸。

青海聞傳箭,天山報合圍。

一朝攜劍起,上馬即如飛。

复制

《鸞鳳》

李商隱 〔唐代〕

舊鏡鸞何處,衰桐鳳不棲。

金錢饒孔雀,錦段落山雞。

王子調清管,天人降紫泥。

豈無雲路分,相望不應迷。

复制

《七夕》

李商隱 〔唐代〕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

李商隱 〔唐代〕

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失猿》

李商隱 〔唐代〕

祝融南去萬重雲,清嘯無因更一聞。

莫遣碧江通箭道,不教腸斷憶同群。

复制

《燈》

李商隱 〔唐代〕

皎潔終無倦,煎熬亦自求。花時隨酒遠,雨後背窗休。

冷暗黃茅驛,暄明紫桂樓。錦囊名畫掩,玉局敗棋收。

何處無佳夢,誰人不隱憂。影隨簾押轉,光信簟文流。

客自勝潘岳,儂今定莫愁。固應留半焰,回照下幃羞。

复制

《黃河搖溶天上來,玉樓影近中天台。》

李商隱 〔唐代〕

黃河搖溶天上來,玉樓影近中天台。龍頭瀉酒客壽杯,

主人淺笑紅玫瑰。梓澤東來七十里,長溝復塹埋雲子。

可惜秋眸一臠光,漢陵走馬黃塵起。南浦老魚腥古涎,

真珠密字芙蓉篇。湘中寄到夢不到,衰容自去拋涼天。

憶得蛟絲裁小卓,蛺蝶飛回木綿薄。綠繡笙囊不見人,

一口紅霞夜深嚼。幽蘭泣露新香死,畫圖淺縹松溪水。

楚絲微覺竹枝高,半曲新辭寫綿紙。巴西夜市紅守宮,

後房點臂斑斑紅。堤南渴雁自飛久,蘆花一夜吹西風。

曉簾串斷蜻蜓翼,羅屏但有空青色。玉灣不釣三千年,

蓮房暗被蛟龍惜。濕銀注鏡井口平,鸞釵映月寒錚錚。

不知桂樹在何處,仙人不下雙金莖。百尺相風插重屋,

側近嫣紅伴柔綠。百勞不識對月郎,湘竹千條為一束。

复制

《越燕二首 其二》

李商隱 〔唐代〕

將泥紅蓼岸,得草綠楊村。命侶添新意,安巢復舊痕。

去應逢阿母,來莫害王孫。記取丹山鳳,今為百鳥尊。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