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劉禹錫 / 竹枝詞九首·其九
拼 译 译

《竹枝詞九首·其九》

劉禹錫 〔唐代〕

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

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

竹枝詞九首·其九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山上開放的桃花、梨花層層疊疊、布滿山野,遙望山頂,在花木掩映之中,升起了裊裊的炊煙,那一定是村民聚居之處。戴着銀釧金釵的婦女們到下山擔水準備做飯,挎着長刀、戴着短笠的男子到山上去放火燒荒,準備播種。

注釋燒畲(shē):指的是燒荒種田。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竹枝詞九首·其九 - 賞析

這是組詩《竹枝詞九首》的最後一首。這首詩是一幅巴東山區人民生活的風俗畫。它不是一般的模山范水,不是着力於表現山水的容態精神,而是從中發掘出一種比自然美更為可貴的勞動的美,創造力的美。

「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開頭用一個「山」字領起,一下子把詩人面對春山、觀賞山景的形象勾畫出來了。俗諺說:「桃花開,李花敗。」一般是李花先開,桃花後開。現在桃花、李花同時盛開,這是山地氣候不齊所特有的景象。「層層」狀桃李花的繁茂與普遍。此山彼山,觸處皆是。那種色彩絢爛、滿山飄香的景象可以想見。次句由景及人。「雲間」形容山頂之高。詩人遙望山頂,在花木掩映之中,升起了裊裊的炊煙。他推斷,這一定是村民聚居之處。「是人家」三字是詩人注意力的歸着點。「是」字下得醒豁,表明詩人探尋的目光越過滿山的桃李,透過山頂的雲霧,終於找到了繡出這滿山春色的主人的所在,美是由人創造的。山美、花木美,都來自山村居民的勞動之美。以下即轉為富有地方色彩的山村居民的勞動場景的描畫。

「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兩句寫山村居民熱氣騰騰的勞動生活。挎着長刀、戴着短笠的男人們根據傳統的辦法前去放火燒荒,準備播種;戴着飾物的青年婦女們下山擔水,準備做飯。在這裡,作者運用了兩種修辭手法。一、借代。用「銀釧金釵」借代青年婦女,用「長刀短笠」借代壯年男子,正好捕捉了山民男女形象的特徵,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二、對仗。不僅上下兩句相對,而且還採用了句中自為對(即當句對)的辦法,把語言錘打得十分凝鍊。

全詩短短四句,每句一景,猶如四幅畫圖,孤立起來看,有其相對的獨立性,合起來看,恰好構成一個完滿的藝術整體。由滿山的桃李花引出山村人家,又由山村人家引出勞動男女戮力春耕的情景,全詩至此戛然而止,而把婦女們負水對歌、燒畲時火光燭天以及秋後滿山金黃等情景統統留給讀者去想象,畫面的轉接與安排極有理致。詩中沒有直接發出讚美,但那種與勞動生活的旋律十分合拍的輕快的節奏,那種着力描繪創造力之美的藝術構思,都隱隱透露出詩人欣喜愉快的心情和對勞動生活的讚嘆。劉禹錫貶謫巴山楚水之時,接近了人民,南國的風土人情,激盪了他的詩情,豐富和提高了他的藝術情趣,使他在美的探索中擴大了視野,在審美鑑賞力和表現力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劉禹錫

作者: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劉禹錫其它诗文

《白舍人曹長寄新詩,有游宴之盛,因以戲酬》

劉禹錫 〔唐代〕

蘇州刺史例能詩,西掖今來替左司。

二八城門開道路,五千兵馬引旌旗。

水通山寺笙歌去,騎過虹橋劍戟隨。

若共吳王鬥百草,不如應是欠西施。

复制

《題報恩寺》

劉禹錫 〔唐代〕

雲外支硎寺,名聲敵虎丘。

石文留馬跡,峰勢聳牛頭。

泉眼潛通海,松門預帶秋。

遲回好風景,王謝昔曾游。

复制

《發蘇州後登武丘寺望海樓(一作望梅樓)》

劉禹錫 〔唐代〕

獨宿望海樓,夜深珍木冷。

僧房已閉戶,山月方出嶺。

碧池涵劍彩,寶剎搖星影。

卻憶郡齋中,虛眠此時景。

复制

《登陝州北樓卻憶京師親友》

劉禹錫 〔唐代〕

獨上百尺樓,目窮思亦愁。

初日遍露草,野田荒悠悠。

塵息長道白,林清宿煙收。

回首雲深處,永懷鄉舊遊。

复制

《憶春草(春草,樂天舞妓名)》

劉禹錫 〔唐代〕

憶春草,處處多情洛陽道。

金谷園中見日遲,銅駝陌上迎風早。

河南大君頻出難,只得池塘十步看。

府門閉後滿街月,幾處遊人草頭歇。

館娃宮外姑蘇台,鬱郁芊芊撥不開。

無風自偃君知否,西子裙裾曾拂來。

复制

《韓十八侍御見示岳陽樓別竇司直詩…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韻》

劉禹錫 〔唐代〕

楚望何蒼然,曾瀾七百里。

孤城寄遠目,一寫無窮已。

蕩漾浮天蓋,四環宣地理。

積漲在三秋,混成非一水。

冬遊見清淺,春望多洲沚.雲錦遠沙明,風煙青草靡。

火星忽南見,月硤方東迤。

雪波西山來,隱若長城起。

獨專朝宗路,駛悍不可止。

支川讓其威,蓄縮至南委。

熊武走蠻落,瀟湘來奧鄙。

炎蒸動泉源,積潦搜山趾。

歸往無旦夕,包含通遠邇。

行當白露時,眇視秋光里。

曙色未昭晰,露華遙斐舋.浩爾神骨清,如觀混元始。

北風忽震盪,驚浪迷津涘。

怒激鼓鏗訇,蹙成山巋硊.鵾鵬疑變化,罔象何恢詭。

噓吸寫樓台,騰驤露鬐尾。

景移群動息,波靜繁音弭。

明月出中央,青天絕纖滓。

素光淡無際,綠靜平如砥。

空影渡鵷鴻,秋聲思蘆葦。

鮫人弄機杼,貝闕駢紅紫。

珠蛤吐玲瓏,文鰩翔旖旎。

水鄉吳蜀限,地勢東南庳。

翼軫粲垂精,衡巫屹環峙。

名雄七澤藪,國辨三苗氏。

唐羿斷修蛇,荊王憚青兕。

秦狩跡猶在,虞巡路從此。

軒後奏宮商,騷人詠蘭芷。

茅嶺潛相應,橘洲傍可指。

郭璞驗幽經,羅含著前紀。

觀津戚里族,按道侯家子。

聯袂登高樓,臨軒笑相視。

假守亦高臥,墨曹正垂耳。

契闊話涼溫,壺觴慰遷徙。

地偏山水秀,客重杯盤侈。

紅袖花欲然,銀燈晝相似。

興酣更抵掌,樂極同啟齒。

筆鋒不能休,藻思一何綺。

伊余負微尚,夙昔慚知己。

出入金馬門,交結青雲士。

襲芳踐蘭室,學古游槐市。

策慕宋前軍,文師漢中壘。

陋容昧俯仰,孤志無依倚。

衛足不如葵,漏川空嘆蟻。

幸逢萬物泰,獨處窮途否。

鍛翮重疊傷,兢魂再三褫。

蘧瑗亦屢化,左丘猶有恥。

桃源訪仙宮,薜服祠山鬼。

故人南台舊,一別如弦矢。

今朝會荊巒,斗酒相宴喜。

為余出新什,笑抃隨伸紙。

曄若觀五色,歡然臻四美。

委曲風濤事,分明窮達旨。

洪韻發華鍾,淒音激清徵。

羊濬要共和,江淹多雜擬。

徒欲仰高山,焉能追逸軌。

湘洲路四達,巴陵城百雉。

何必顏光祿,留詩張內史。

复制

《南中書來》

劉禹錫 〔唐代〕

君書問風俗,此地接炎州。

淫祀多青鬼,居人少白頭。

旅情偏在夜,鄉思豈唯秋。

每羨朝宗水,門前盡日流。

复制

《送僧仲剬東遊兼寄呈靈澈上人》

劉禹錫 〔唐代〕

釋子道成神氣閒,住持曾上清涼山。

晴空禮拜見真像,金毛五髻卿雲間。

西遊長安隸僧籍,本寺門前曲江碧。

松間白月照寶書,竹下香泉灑瑤席。

前時學得經論成,奔馳象馬開禪扃。

高筵談柄一麾拂,講下門徒如醉醒。

舊聞南方多長老,次第來入荊門道。

荊州本自重彌天,南朝塔廟猶依然。

宴坐東陽枯樹下,經行居止故台邊。

忽憶遺民社中客,為我衡陽駐飛錫。

講罷同尋相鶴經,閒來共蠟登山屐。

一旦揚眉望沃州,自言王謝許同游。

憑將雜擬三十首,寄與江南湯慧休。

复制

《踏歌詞》

劉禹錫 〔唐代〕

桃蹊柳陌好經過,鐙下妝成月下歌。

為是襄王故宮地,至今猶自細腰多。

《月夜憶樂天兼寄微》

劉禹錫 〔唐代〕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

遙想洛陽城,清光正如此。

知君當此夕,亦望鏡湖水。

展轉相憶心,月明千萬里。

复制

《玄都觀桃花》

劉禹錫 〔唐代〕

紫陌紅塵拂面來,

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

儘是劉郎去後栽。

复制

《劉二十八自汝赴左馮,塗經洛中相見聯句》

劉禹錫 〔唐代〕

不歸丹掖去,銅竹漫云云。唯喜因過我,須知未賀君。 ——裴度

詩聞安石詠,香見令公熏。欲首函關路,來披緱嶺雲。 ——白居易

貂蟬公獨步,鴛鷺我同群。插羽先飛酒,交鋒便戰文。 ——李紳

鎮嵩知表德,定鼎為銘勛。顧鄙容商洛,徵歡候汝墳。 ——劉禹錫

頻年多謔浪,此夕任喧紛。故態猶應在,行期未要聞。 ——裴度

游藩榮已久,捧袂惜將分。詎厭杯行疾,唯愁日向曛。 ——白居易

窮陰初莽蒼,離思漸氤氳。殘雪午橋岸,斜陽伊水濆。 ——李紳

上謨尊右掖,全略靜東軍。萬頃徒稱量,滄溟詎有垠。 ——劉禹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