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先秦 / 孟子 / 孟子二章
拼 译 译

《孟子二章》

孟子 〔先秦〕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复制
孟子

作者:孟子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 ,鄒國(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後、荀子之前的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孟子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思想,被韓愈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為「亞聖」。孟子的言論著作收錄於《孟子》一書。其中《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於國也》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等篇編入中小學語文教科書中。

孟子其它诗文

《孟子·有庳》

孟子 〔先秦〕

弟兄小忍與堪憐,公義私情獲兩全。

管叔若教封有庳,如凶凶罪豈無偏。

复制

《孟子·周公之過》

孟子 〔先秦〕

過血乖離慘極刑,人情天理豈其真。

天心處置非無意,故把瑕疵累聖人。

复制

《孟子·義利》

孟子 〔先秦〕

利出私情害萬端,義循天理樂而安。

是非得失分霄壤,相去其初一發間。

复制

《孟子·養氣》

孟子 〔先秦〕

養氣元本甚可為,只須身與理相隨。

待今自反俱無歉,直是工夫效驗時。

复制

《孟子·善與人同》

孟子 〔先秦〕

善出於人元即性,在人在我本無殊。

常人未免為私累,上聖之心道與懼。

复制

《鹿門山》

孟子 〔先秦〕

龐公真漢隴,孟子復唐詩。舊宅新秋葉,孤墳千載遺。

泉裊石穴細,葛倚松門垂。望望青峰近,君襟曠爾期。

复制

《聽誦孟子三樂章》

孟子 〔先秦〕

一聽鄒書三樂辭,肅容斂衽起遐思。系天人處猶能得,自致云何不念茲。

复制

《南涇漁父》

孟子 〔先秦〕

予方任疏慵,地僻即所好。江流背村落,偶往心已嫪。

田家相去遠,岑寂且縱傲。出戶手先筇,見人頭未帽。

南涇有漁父,往往攜稚造。問其所以漁,對我真蹈道。

我初簎魚鱉,童丱至於耄。窟穴與生成,自然通壼奧。

孜孜戒吾屬,天物不可暴。大小參去留,候其孳養報。

終朝獲魚利,魚亦未常耗。同覆天地中,違仁辜覆燾。

余觀為政者,此意諒難到。民皆死搜求,莫肯興愍悼。

今年川澤旱,前歲山源潦。牒訴已盈庭,聞之類禽噪。

譬如死雞鶩,豈不容乳抱。孟子譏宋人,非其揠苗躁。

吾嘉漁父旨,雅葉賢哲操。倘遇采詩官,斯文誠敢告。

复制

《集義齋》

孟子 〔先秦〕

小齋新創得新名,大筆標題字勢輕。

養勇所期戾孟子,動心那肯詫齊卿。

川流有本源源聽,月入容光處處明。

此道幾人能仿佛,浪言徒遣俗儒驚。

复制

《中秋夜坐留別鄒公瑾孟子彝》

孟子 〔先秦〕

皎皎今夜月,中天溜清光。嬋娟絕纖翳,彩魄仍飛揚。

憐我二三友,夙昔遙相望。茲夕復何夕,列坐開壺觴。

情真任疏散,醴薄味趣長。朋簪喜己盍,謂言樂未央。

奈此簡書逼,去住心惶惶。浩歌成激烈,仰視參與商。

會合自有期,毋為重悲傷。雲山千萬重,明發遵周行。

跡遠心在邇,矯首何時忘。

复制

《齊桓晉文之事》

孟子 〔先秦〕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聞之胡齕曰:『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曰:「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何也?」

  曰:「有復於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詩云:『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於諸侯,然後快於心與?」

  王曰:「否,吾何快於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王笑而不言。

  曰:「為肥甘不足於口與?輕暖不足於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於目與?聲音不足聽於耳與?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

  曰:「否,吾不為是也。」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闢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王曰:「若是其甚與?」

  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

  曰:「可得聞與?」

  曰:「鄒人與楚人戰,則王以為孰勝?」

  曰:「楚人勝。」

  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於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進於是矣!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曰:「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复制

《贈季弟鼎臣 其一》

孟子 〔先秦〕

浮生劇風波,中年憂樂半。純素污所緣,高明鬼斯覸。

三人成市虎,冒昧離禍患。立志苟不欺,可使金石貫。

荊山剖奇珍,精神朗層漢。蓮出火宅中,香光近逾爛。

孟子道性善,大禹陳洪範。彝倫矩自天,怪變誰能亂。

但期保耿耿,白髮娛歲宴。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