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先秦 / 孔子 / 途次見鋤田者感賦
拼

《途次見鋤田者感賦》

孔子 〔先秦〕

聖道濟天下,鯫生詎辦此。聿受孔子戒,遂學孔子仕。

行義齊險夷,受任無遠邇。轍環不到秦,我行萬里許。

未曉上征鞍,既昏猶未止。出都閱旬余,計程乃方始。

愧彼鋤田人,一生守桑梓。中有沮與溺,應笑棲皇子。

复制

途次見鋤田者感賦 - 賞析

孔子

作者: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今河南),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其它诗文

《留別宣守賈侍御用李白贈趙悅韻》

孔子 〔先秦〕

賈誼幾世孫,閑邪誠所存。一登御史府,直氣壯中原。

五載三去國,出論皆騰喧。浩養固無害,宣城況名藩。

下車究積弊,摘節仍除根。乃遷孔子學,方庭樹蘭蓀。

講解得董生,思單先生恩。軒軒慕高第,各各不窺園。

修橋濟行邁,掩骼招旅魂。蕭蕭囹圄空,清風時掃門。

尋山出近郭,玉船紅浪翻。誰為坐上客,能酬謝公言。

自愧翅翎短,謬參鴻與鵷。不有瓦礫賤,那知圭璧尊。

矧曰半面雅,歲久情愈敦。三章寵新作,詞源何駿奔。

幾欲效長吉,微吟謝高軒。霜威信凜冽,即之自溫溫。

又如太古鏡,磨開蒼蘚昏。肝膽悉照徹,魑魅安敢論。

行聞紫泥詔,沙路馳歸轅。豈容隱岩子,留連愛石盆。

看君楊天翼,北溟終化鵾。而我隨白鳥,丹湖往孤鶱。

复制

《和芥庵韻》

孔子 〔先秦〕

孟軻談一本,孔子號無我。

聖賢超警趣,不作流俗墮。

故能貫堪輿,中立而不頗。

黃冠宗無為,衲子只打坐。

言若高峭甚,又與聖賢左。

須於真實處,大海穩扶柁。

須於疑似間,曲戶牢着鎖。

世道震遂泥,人心履俱跛。

競作夔憐蟀,徒勞螟祝臝。

芥庵之心鏡,淵珠光徹顆。

常時足歡娛,此日類坎軻。

乃能貞其頤,不為名利雜。

敲棋聲落枰,哦詩氣摧垛。

此外澹一視,泰山如草蓏。

未妨師孔孟,匪涉佛老情。

汩余抱孤戇,匪惟縶庸瑣。

涉世雖雲闊,詣理猶未妥。

正性水下月,邪焰風中火。

因子當自強,朝聞夕死可。

复制

《送楊寘序》

孔子 〔先秦〕

  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閒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於友人孫道滋,受宮聲數引,久而樂之,不知其疾之在體也。夫疾,生乎憂者也。藥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聲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則疾之忘也宜哉。

  夫琴之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為宮,細者為羽,操弦驟作,忽然變之,急者悽然以促,緩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風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婦之嘆息,雌雄雍雍之相鳴也。其憂深思遠,則舜與文王、孔子之遺音也;悲愁感憤,則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嘆也。喜怒哀樂,動人必深。而純古淡泊,與夫堯舜三代之言語、孔子之文章、《易》之憂患、《詩》之怨刺無以異。其能聽之以耳,應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鬱,寫其幽思,則感人之際,亦有至者焉。

  予友楊君,好學有文,累以進士舉,不得志。及從蔭調,為尉於劍浦,區區在東南數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醫藥。風俗飲食異宜。以多疾之體,有不平之心,居異宜之俗,其能鬱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養其疾,於琴亦將有得焉。故予作《琴說》以贈其行,且邀道滋酌酒,進琴以為別。

复制

《孔子生日 其一》

孔子 〔先秦〕

堯舜與人同,孔子豈獨異。而吾異孔子,高遠若難至。

絕世作妙語,出之一何易。古今萬明哲,未必躋此地。

假年欲學《易》,孰能解其意?造化雖無窮,日用理非邃。

人莫不飲食,反省鮮知味。以此求聖人,或者得所志。

死生何足道,後聖必相契。惜哉無孟軻,誰與告來世?

复制

《漫詠三首 其三》

孔子 〔先秦〕

子長千古士,被難身何窮。悲哉百年後,毀譽猶不公。

孔子錄《小雅》,怨誹君子風。美善而刺惡,史筆非不忠。

文園為令客,竊資自臨邛。將死勸封禪,佞䛕以為工。

文章兩司馬,擅為西漢雄。人君取士節,優劣安得同。

如何永平詔,抑揚恣其胸。宜乎朝廷士,進者多容容。

所以歌《五噫》,邈然逝梁鴻。

复制

《拙者自號》

孔子 〔先秦〕

吾生何為者,老以拙自名。眼拙搖空花,耳拙起虛鳴。

手拙持戰慄,足拙方欹傾。寸心更苦拙,百事無一成。

語言拙少味,交遊拙寡情。學拙志慮耗,道拙憂患並。

行當死於拙,掩骨依先塋。傍人笑我拙,我拙亦有程。

聖賢既不辭,愚下孰敢爭。孔子拙陳蔡,伊尹拙割烹。

呂拙釣尚直,陶拙琴無聲。夷齊拙不食,古道誰人行。

我拙不有命,我拙自有誠。寧甘抱拙枯,不作背拙榮。

傳拙與子孫,用拙盡平生。

复制

《孔子河逢劉德卿》

孔子 〔先秦〕

高士藏真處,門迎孔子河。青山經楚暮,涼雨到江多。

白髮生行路,清樽對放歌。回車千古意,今日共蹉跎。

复制

《聽蕭君姬人彈琴》

孔子 〔先秦〕

彈琴人似膝上琴,聽琴人似匣中弦。二物各一處,

音韻何由傳。無風質氣兩相感,萬般悲意方纏綿。

初時天山之外飛白雪,漸漸萬丈澗底生流泉。

風梅花落輕揚揚,十指乾淨聲涓涓。昭君可惜嫁單于,

沙場不遠隻眼前。蔡琰薄命沒胡虜,烏梟啾唧啼胡天。

關山險隔一萬里,顏色錯漠生風煙。形魄散逐五音盡,

雙蛾結草空嬋娟。中腹苦恨杳不極,新心愁絕難復傳。

金尊湛湛夜沉沉,餘音疊發清聯綿。主人醉盈有得色,

座客向隅增內然。孔子怪責顏回瑟,野夫何事蕭君筵。

拂衣屢命請中廢,月照書窗歸獨眠。

复制

《賦虞書歌》

孔子 〔先秦〕

眾書之中虞書巧,體法自然歸大道。不同懷素只攻顛,

豈類張芝惟創草。形勢素,筋骨老,父子君臣相揖抱。

孤青似竹更颼飀,闊白如波長浩渺。能方正,不隳倒,

功夫未至難尋奧。須知孔子廟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寶。

复制

《臨終詩》

孔子 〔先秦〕

伯陽適西戎,孔子欲居蠻。苟懷四方志,所在可游盤。

況乃遭屯蹇,顛沛遇災患。古人達機兆,策馬游近關。

咨余沖且暗,抱責守微官。潛圖密已構,成此禍福端。

恢恢六合間,四海一何寬。天網布紘綱,投足不獲安。

松柏隆冬悴,然後知歲寒。不涉太行險,誰知斯路難。

真偽因事顯,人情難豫關。窮達有定分,慷慨復何嘆。

上負慈母恩,痛酷摧心肝。下顧所憐女,惻惻心中酸。

二子棄若遺,念皆遘兇殘。不惜一身死,惟此如循環。

執紙五情塞,揮筆涕汍瀾。

复制

《伯夷列傳》

孔子 〔先秦〕

  夫學者載籍極博。尤考信於六藝。《詩》、《書》雖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堯將遜位,讓於虞舜,舜、禹之間,岳牧咸薦,乃試之於位,典職數十年,功用既興,然後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統,傳天下若斯之難也。而說者曰:「堯讓天下於許由,許由不受,恥之逃隱。及夏之時,有卞隨、務光者。」此何以稱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雲。孔子序列古之仁聖賢人,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余以所聞,由、光義至高,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異焉。其傳曰: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於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於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首陽山。由此觀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余甚惑焉,倘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故曰:「富貴如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舉世混濁,清士乃見。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賈子曰:「貪夫徇財,烈士徇名,夸者死權,眾庶馮生。」同明相照,同類相求。「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岩穴之士,趨舍有時,若此類名湮滅而不稱,悲夫。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哉!

复制

《季氏將伐顓臾》

孔子 〔先秦〕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