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先秦 / 佚名 / 大雅·文王之什 / 下武
拼 译 译

《下武》

佚名 〔先秦〕

下武維周,世有哲王。

三後在天,王配於京。

王配於京,世德作求。

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

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媚茲一人,應侯順德。

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茲來許,繩其祖武。

於萬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來賀。

於萬斯年,不遐有佐。

下武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後王繼前惟周邦,世代有王都聖明。三位先王靈在天,天王配天居鎬京。天王配天居鎬京,德行王夠匹先祖。上應天命真長久,成王也令人信服。成王也令人信服,足為人間好榜樣。孝順祖宗德澤長,德澤長久法先王。愛戴天子這一人,王將美德來承應。孝順祖宗德澤長,光明顯耀好後進。光明顯耀好後進,遵循祖先的足跡。基業長達千萬年,天賜洪福享受起。天賜洪福享受起,四方諸侯來祝賀。基業長達千萬年,那愁沒人來輔佐。

注釋下天:在後繼承。下,後;天,繼承。世:代。哲王:賢明智慧的君主。三後:指周的三位先王太王、王季、文王。後,君王。王:此指天王。配:指上應天命。求:通「逑」,匹配。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按『求』當讀為『逑』。逑,匹也,配也。……言王所以配於京者,由其可與世德配合耳。」言:語子詞。命:天命。孚:使人信服。下土:下界土地,也就是人間。式:榜樣,範式。孝思:孝順先人之思,此系以孝代指所有的美德,舉一以概之。王引之《經義述聞》:「孝者美德之通稱,非謂孝弟之孝。」則:法則。此謂以先王為法則。媚:愛戴。一人:指周天子。應侯順德:吳闓生《詩義會通》:「侯,乃也;應,當也。『應侯順德』,猶雲應乃懿德。」而《水經注》等書認為應侯是天王之子,封於應(地在今河南寶豐西南)。昭:光明,顯耀。嗣服:後進,指成王。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廣雅·釋詁》:『服、進,行也。』……《儀禮·特牲·饋食禮》註:『嗣,主人將為後者。』……是知嗣服即後進也。」茲:同「哉」。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茲、哉古同聲通用。」來許:同「後進」。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謝沈書引作『昭哉來御』是也,……許、御聲義同,故通用。……『昭哉來許』猶上章『昭哉嗣服』也。」繩:承。天:足跡。祖天,指祖先的德業。於(wū):感嘆之詞。斯:語子詞。祜(hù):福。不遐: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不遐』即『遐不』之倒文。凡《詩》言遐不者,遐、胡一聲之轉,猶雲胡不也。」▲

姜亮夫 等.先秦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546-549

王秀梅 譯註.詩經(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615-618

下武 - 賞析

《毛詩序》云:「《下武》,繼文也,武王有聖德,復受天命,能昭先人之功焉。」鄭箋云:「繼文者,繼文王之業而成之。」陳奐《詩毛氏傳疏》補充說明:「文,文德也。文王以上,世有文德,武王繼之,是之謂繼文。」宋代自呂祖謙、朱熹以後,釋《下武》另有說法,如嚴粲《詩緝》、戴溪《續呂氏家塾讀詩記》,或以為下武乃不尚武,有偃武之意,或以為下武即世修文德,以武為下。清代的經學家解此詩,陳啟源《毛詩稽古編》、戴震《詩經補註》、胡承珙《毛詩後箋》等均堅守毛、鄭之說,而翁方綱《詩附記》、桂馥《札朴》等則贊同宋儒之說。按驗詩歌文本,毛、鄭之說不誤,「不尚武」、「以武為下」云云,過於迂遠,不可信。今人陳子展《詩經直解》說:「此詩如非史臣之筆,則為賀者之辭。」其說出自陸奎勛《陸堂詩學》。陸氏以《尚書》等經文印證此詩,謂「『下武維周』,猶《長發》之『濬哲維商』也」,「周公之戒成王者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故繼言之曰『永言配命,成王之孚』也」,「『昭哉嗣服』,即《顧命》所云『命汝嗣訓,臨君周邦』也;『繩其祖武』,即所云『答揚文武之光訓』也;『四方來賀』,即《康王誥》所云『諸侯皆布乘黃朱,奉圭兼幣』也;『不遐有佐』即所云『太保率西方諸侯入應門左,畢公率東方諸侯入應門右』也」。陳氏以為其所析「以經證經」,「不為無據」。

《大雅·下武》的篇章結構非常整飭嚴謹,層層遞進,有條不紊。第一章先說周朝世代有明主,接着讚頌太王、王季、文王與武王,第二章上二句讚頌武王,下二句讚頌成王,第三章讚頌成王能效法先人,第四、第五章讚頌康王能繼承祖德,第六章以四方諸侯來賀作結,將美先王賀今王的主旨發揮得淋漓盡致。在修辭上,此篇特別精於使用頂針辭格,將頂針格的效用發揮到了極致。第一、第二章以「王配於京』』頂針勾連,第二、第三章以「成王之孚」頂針勾連,第五、第六章以「受天之祜」頂針勾連,而第四章的末句「昭哉嗣服」與第五章的首句「昭茲來許」意思相同,結構也相同,可視為準頂針勾連。《大雅》的第一篇《文王》也善於使用頂針修辭,但比起《下武》那樣精工的格式,不及遠矣。而且此篇以頂針格串聯的前三章組成的讚頌先王的述舊意群,與同以頂針格(或准頂針格)串聯的後三章組成的讚頌今王的述新意群,又通過第三、第四章各自的第三句「永言孝思」可以上下維繫,有如連環。這種刻意經營的巧妙結構,幾乎是空前絕後的,其韻律節奏流美諧婉,有效地避免了因廟堂文學歌功頌德文字的刻板而造成的審美負效應,使讀者面對這一表現《大雅》《周頌》中常見的歌頌周先王、今王內容的文本,仍能產生一定的審美快感。英國文藝理論家克萊夫·貝爾(Clive Bell)在他的《藝術》一書中提出了「藝術即有意味的形式」這一著名的論斷,確實,形式在文學藝術作品中的重要性決不容低估,有時候,形式本身就是美。讀完《下武》,讀者可能很快就忘了詩中「哲王」「世德」「配命」「順德」之類讚頌之詞,但對它章法結構的形式美則將記憶猶新。▲

姜亮夫 等.先秦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546-549

王秀梅 譯註.詩經(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615-618

下武 - 創作背影

此詩是為讚美周武王、周成王等能繼承先王德業而作。陳子展《詩經直解》:「《下武》,康王即位,諸侯來賀,歌頌先世太王、王季、成王之德,並及康王善繼善述之孝而作。此詩如非史臣之筆,則為賀者之辭。」

姜亮夫 等.先秦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546-549

佚名其它诗文

《夫人城》

王宗旦 〔宋代〕

詩人刺哲婦,老氏戒佳兵。何此金湯固,長存粉黛名。

复制

《老羅行》

張弼 〔明代〕

老羅索書如索租,日日往返勞僕夫。長兒又來拜床下,舉頭怒氣如於菟。

又道去年書未了,今年作書須及早。明日歸舟發潞河,南北天涯人渺渺。

嗟予正坐案牘忙,夜歸秉燭清風堂。磨墨數斗試一掃,蛇蚓虬蟠污麥光。

老羅取去空自重,買薪博菜渾無用。不如爛醉江南春,百年隨處華胥夢。

复制

《春早得雨》

陸游 〔宋代〕

稻陂方渴雨,蠶箔卻憂寒。

更有難知處,朱門惜牡丹。

复制

《病中趙之讓見訪》

楊奐 〔金朝〕

洛陽三月不得雨,君家西來常苦陰。酒杯雖好怕到手,藥裹底事猶關心。

對床幾日肯相就,擁被中宵愁獨吟。莫疑衰疾便揮謝,解吐新句酬知音。

复制

《送行腳僧》

李洞 〔唐代〕

瓶枕繞腰垂,出門何所之。

毳衣沾雨重,棕笠看山欹。

夜觀入枯樹,野眠逢斷碑。

鄰房母淚下,相課別離詞。

复制

《桃源行》

釋居簡 〔宋代〕

種桃種得春一原,逃死逃得秦外天。

殺雞為黍替草具,不識晉語猶秦言。

昨日相逢今日別,流水落花行路絕。

雞黍更從仙隱設,疑是齊東野人說。

典午亂多仍治少,此事明明不分曉。

一秦才滅一秦生,避世避人還避秦。

憶昔怒驅丞相去,猶思上蔡東門兔。

縱有封君祿萬鍾,爭如食邑桃千樹。

空山惜日見日長,秦民怨日偕日亡。

恨身不為治時草,不恨祖龍長不老。

复制

《題呂推官鳳池春雨竹》

鄭文康 〔明代〕

鳳凰池上鳳凰翎,帶雨離披舞舜庭。

分得一枝盱郡里,清風常滿節推廳。

复制

《堂堂詞二首·一作題美人》

李義府 〔唐代〕

鏤月成歌扇,裁雲作舞衣。自憐回雪影,好取洛川歸。

懶整鴛鴦被,羞褰玳瑁床。春風別有意,密處也尋香。

复制

《其二 本意》

王士禛 〔宋代〕

拔山蓋世重瞳目。眼底無秦鹿。陰陵一夜楚歌聲。獨有美人駿馬伴平生。感王意氣為王死。名字留青史。笑他亭長太英雄。解令辟陽左相監宮中。

复制

《送東陽馬生序 / 宋》

宋濂 〔明代〕

余幼時即嗜學。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同捨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後,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於余者乎?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

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

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

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

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

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豈知予者哉?。

《尋芳草 別恨》

夏完淳 〔明代〕

幾陣杜鵑啼,卻在那,杏花深處。小禽兒,喚得人歸去,喚不得愁歸去。離別又春深,最恨也,多情飛絮。恨柳絲,系得離愁住,系不得離人住。

复制

《滿庭芳 警墮道者》

劉志淵 〔金朝〕

謾整巾袍,妄名清淨,放*劣馬顛猿。

利名叢里,徒炫有因緣。

逐浪隨波日日,不曾澄,湛靈源。

堪嗟訝,閒模閒樣,辜負慕玄玄。

爾心還自忖,怕空遷日月,鬢雪垂肩。

好撿情攝念,慧種心田。

認取元初靈覺,常耕道、獵德綿綿。

功三考,形神俱妙,灑灑證飛仙。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