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史部 / 正史類 / 舊五代史 / 后梁(末帝紀上)
拼 译文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史部〕

末帝,諱瑱,初名友貞,及即位,改名鍠,貞明中又改今諱。太祖第四子也。 母曰元貞皇后張氏。以唐文德元年戊申歲九月十二日生於東京。帝美容儀,性沉厚 寡言,雅好儒士。唐光化三年,授河南府參軍。太祖受禪,封均王。時太祖初置天 興軍,最為親衛,以帝為左天興軍使。開平四年夏,進位檢校司空,依前天興軍使, 充東京馬步軍都指揮使。

乾化二年六月二日,庶人友珪弒逆,矯太祖詔,遣供奉官丁昭溥馳至東京,密 令帝害博王友文。友珪即位,以帝為東京留守,行開封府尹,檢校司徒。友珪以篡 逆居位,群情不附。會趙岩至東京,從帝私宴,因言及社稷事。帝以誠款謀之,岩 曰:「此事易如反掌,成敗在招討楊令公之手,但得一言諭禁軍,其事立辦。」岩 時典禁軍,還洛,以謀告侍衛親軍袁象先。帝令腹心馬慎交之魏州見師厚,且言成 事之日,賜勞軍錢五十萬緡,仍許兼鎮。慎交,燕人也,素有膽辨,乃說師厚曰: 「郢王殺君害父,篡居大位,宮中荒淫,靡所不至。洛下人情已去,東京物望所歸, 公若因而成之,則有輔立之功,討賊之效。」師厚猶豫未決,謂從事曰:「吾於郢 王,君臣之分已定,無故改圖,人謂我何!」慎交曰:「郢王以子弒父,是曰元兇。 均王為君為親,正名仗義。彼若一朝事成,令公何情自處!」師厚驚曰:「幾誤計 耳!」乃令小校王舜賢至洛,密與趙岩、袁象先圖議。時有左右龍驤都在東京,帝 偽作友珪詔,遣還洛下。先是,劉重遇部下龍驤一指揮於懷州叛,經年搜捕其黨, 帝因遣人激怒其眾曰:「郢王以龍驤軍嘗叛,追汝等洛下,將盡坑之。」翼日,乃 以偽昭示之。《通鑑考異》:《梁太祖實錄》:「丙戌,東京言龍驤軍准詔追赴西 京,軍情不肯進發。」實友珪征之,非友貞偽作,但激怒言坑之耳。諸軍憂恐,將 校垂泣告帝,乞指生路。帝諭之曰:「先帝三十餘年,經營社稷,千征萬戰,爾等 皆會從行。今日先帝尚落人奸計,爾等安所逃避。」因出梁祖御容以示諸將,帝欷 歔而泣曰:「郢王賊害君父,違天逆地,復欲屠滅親軍,爾等苟能自趨洛陽,擒取 逆豎,告謝先帝,即轉禍為福矣!」眾踴躍曰:「王言是也。」皆呼萬歲,請帝為 主,時偽鳳曆元年二月十五日也。

帝乃遣人告趙岩、袁象先、傅暉、硃圭等。十七日,象先引禁軍千人突入宮城, 遂誅友珪。事定,象先遣趙岩齎傳國寶至東京,請帝即位於洛陽。帝報之曰:「夷 門,太祖創業之地,居天下之沖,北拒並、汾,東至淮海,國家籓鎮,多在厥東, 命將出師,利於便近,若都洛下,非良圖也。公等如堅推戴,冊禮宜在東京,賊平 之日,即謁洛陽陵廟。」

是月,帝即位於東京,乃去鳳歷之號,稱乾化三年。詔曰:

我國家賞功罰罪,必葉朝章,報德伸冤,敢欺天道。苟顯違於法制,雖暫滯於 歲時,終振大綱,須歸至理。重念太祖皇帝,嘗開霸府,有事四方。迨建皇朝,載 遷都邑,每以主留重務,居守難才,慎擇親賢,方膺寄任。故博王友文,才兼文武, 識達古今,俾分憂於在浚之郊,亦共理於興王之地,一心無易,二紀於茲。嘗施惠 於士民,實有勞於家國。去歲郢王友珪,常懷逆節,已露凶鋒,將不利於君親,欲 竊窺於神器。此際值先皇寢疾,大漸日臻,博王乃密上封章,請嚴宮禁,因以萊州 刺史授於郢王友珪,才睹宣頭,俄行大逆。豈有自縱兵於內殿,卻翻事於東都,又 矯詔書,枉加刑戮,仍奪博王封爵,又改姓名,冤恥兩深,欺誑何極。伏賴上穹垂 祐,宗社降靈。俾中外以葉謀,致遐邇之共怒,尋平內難,獲剿元兇,既雪恥於同 天,且免譏於共國。朕方期遁世,敢竊臨人,遽迫推崇,爰膺纘嗣。冤憤既伸於幽 顯,霈澤宜及於下泉。博王宜復官爵,仍令有司擇日歸葬雲。

三月丁未,制曰:「朕仰膺天眷,近雪家仇,旋聞將相之謀,請紹祖宗之業。 群情見迫,三讓莫從,只受推崇,懼不負荷。方欲烝嘗寢廟,禋類郊丘,合徵文體 之辭,用表事神之敬。其或於文尚淺,在理未周,亦冀隨時,別圖制義。雖臣子行 孝,重更名於已孤;而君父稱尊,貴難知而易避。今則虔遵古典,詳考前聞,允諧 龜筮之占,庶合帝王之道。載惟涼德,尤愧嘉名,中外群僚,當體朕意。宜改名鍠。」 庚戌,以天雄軍節度使、充潞州行營都招討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侍中、 弘農郡王楊師厚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進封鄴王。壬戌,以夏州節度使、檢校太 尉、同平章事李仁福為檢校太師,進封隴西郡王。戊辰,以邢州保義軍留後、檢校 太保戴思遠為檢校太傅,充邢州節度使。庚午,以鎮東軍節度副使、充兩浙西面都 指揮使、行睦州刺史馬綽為檢校太傅、同平章事,領秦州雄武軍節度使,進封開國 候。是月,文武百官上言,請以九月十二日帝降誕日為明聖節,休假三日。從之。

夏四月癸未,以西京內外諸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檢校司徒、左龍虎統軍、濮陽 郡開國侯袁象先為特進、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充鎮南軍節度、江南西道觀察處置 等使、開封尹、判在京馬步諸軍事,進封開國公,增食邑一千戶。丁酉,宣義軍節 度副大使、知節度事、鄭滑濮等州觀察使、檢校太傅、長沙郡開國公羅周翰加特進、 駙馬都尉。

五月乙巳,天雄軍節度使楊師厚及劉守奇率魏、博、邢、洺、徐、兗、鄆、滑 之眾十萬討鎮州。庚戌,營於鎮之南門外。壬子,晉將史建瑭自趙州領騎五百入於 鎮州,師厚知其有備,自九門移軍於下博。劉守奇以一軍自貝州掠冀州衡水、阜城, 陷下博。師厚自弓高渡御河,逼滄州,張萬進懼,送款,師厚表請以萬進為青州節 度使,以劉守奇為滄州節度使。詔曰:「太祖皇帝六月二日大忌。朕聞姬周已還, 並用通喪之禮,炎漢之後,方行易月之儀。歷代相沿,萬幾斯重,遂為故實,難遽 改更。朕頃遘家冤,近平內難,倏臨祥制,俯迫忌辰,音容永遠而莫追,號感彌深 而難抑。將欲表宅憂於中禁,是宜輟聽政於外朝,雖異常儀,願申罔極。宜輟五月 二十二日至六月二十九朝參,軍機急切公事,即不得留滯,並仰畫時聞奏施行。」 宰臣文武百官三上表,以國忌廢務多日,請依舊制。詔報曰:「朕聞禮非天降,固 可酌於人情,事系孝思,諒無妨於國體。今以甫臨忌日,暫輟視朝,冀全哀感之情, 用表始終之節。宰臣等累陳章表,備述古今,慮以萬幾之繁,議以五月之請。雖茲 懇切,難盡允俞,況保身方荷於洪基,敢言過毀,而權制獲申於至性,必在得中。 宜自今月二十九日輟至六月七日,無煩抑請,深體朕懷。」

六月戊子,以滄州順化軍節度使、並潞鎮定副招討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張 萬進為青州節度使。秋九月甲辰,以光祿大夫、守御史大夫、吳興郡開國侯姚洎為 中書侍郎、平章事。十二月庚午,以前鄆州節度、檢校司徒、食邑二千戶、福王友 璋為許州節度使,檢校太保。是月,晉王收幽州,執偽燕主劉守光及其父仁恭歸晉 陽。

乾化四年春正月壬寅,以青州節度使張萬進為兗州節度使、檢校太尉。二月甲 戌,以感化軍節度使、華商等州觀察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太原郡開國公康懷 英為大安尹,充永平軍節度使,大安金棣等州觀察處置使。

夏四月丁丑,以守司空、平章事於兢為工部侍郎,尋眨萊州司馬,以其挾私與 軍校遷改故也。是日,以行營左先鋒馬軍使、濮州刺史王彥章為澶州刺史,充行營 先鋒步軍都指揮使,加光祿大夫、檢校太保,封開國伯;以永平軍節度使、檢校太 傅、同平章事劉鄩為開封尹,遙領鎮南軍節度使。五月癸丑,朔方軍留後、檢校司 徒韓洙起復,授朔方軍節度使,檢校太保。

秋七月,晉王率師自黃澤嶺東下,寇邢、洺,魏博節度使楊師厚軍於漳水之東。 晉將曹進金來奔,晉軍遂退。九月,徐州節度使王殷反。時朝廷以福王友璋鎮徐方, 殷不受代,乃下詔削奪殷在身官爵,仍令卻還本姓蔣,便委友璋及天平軍節度使牛 存節、開封尹劉鄩等進軍攻討。是時,蔣殷求救於淮南,楊溥遣大將硃瑾率眾來援, 存節等逆擊,敗之。

貞明元年春,牛存節、劉鄩拔徐州,逆賊將殷舉族自燔而死,於火中得其屍, 梟首以獻。詔福王友璋赴鎮。

閏二月甲午,延州節度使、太原西面招討應接使、檢校太師、兼中書令、渤海 郡王高萬興進封渤海王。三月辛酉朔,以天平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兼淮南西 北面行營招討應接等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牛存節為檢校太尉,加食邑一千戶, 賞平徐之功也。丁卯,以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監修國史、判度支趙光逢 為太子太保致仕。魏博節度使楊師厚薨,輟視朝三日。

初,師厚握強兵,據重鎮,每邀朝廷姑息,及薨,輟視朝三日,或者以為天意。 租庸使趙岩、租庸判官邵贊獻議於帝曰:「魏博六州,精兵數萬,蠹害唐室百有餘 年。羅紹威前恭後倨,太祖每深含怒。太祖屍未屬纊,師厚即肆陰謀。蓋以地廣兵 強,得肆其志,不如分削,使如身使臂,即無不從也。陛下不以此時制之,寧知後 之人不為楊師厚耶!若分割相、魏為兩鎮,則朝廷無北顧之患矣!」帝曰:「善。」 即以平盧軍節度使賀德倫為天雄軍節度使,遣劉鄩率兵六萬屯河朔。詔曰:「分疆 裂土,雖賞勳勞;建節屯師,亦從機便。比者魏博一鎮,巡屬六州,為河朔之大籓, 實國家之巨鎮。所分憂寄,允謂重難;將葉事機,須期通濟。但緣鎮、定賊境,最 為魏、博親鄰;其次相、衛兩州,皆控澤潞山口。兩道並連於晉土,分頭常寇於魏 封。既須日有戰爭,未若懼分節制。免勞兵力,因奔命於兩途;稍泰人心,俾安居 於終日。其相州宜建節度為昭德軍。以澶、衛兩州為屬郡,以張筠為相州節度使。」

己丑,魏博軍亂,囚節度使賀德倫。是時,朝廷既分魏博六州為兩鎮,命劉鄩 統大軍屯於南樂,以討王熔為名,遣澶州刺史、行營先鋒步軍都指揮使王彥章領龍 驤五百騎先入於魏州,屯於金波亭。詔以魏州軍兵之半隸於相州,並徙其家焉。又 遣主者檢察魏之帑廩。既而德倫促諸軍上路,姻族辭決,哭聲盈巷。其徒乃相聚而 謀曰:「朝廷以我軍府強盛,故設法殘破,況我六州,歷代籓府,軍門父子,姻族 相連,未嘗遠出河門,離親去族,一旦遷於外郡,生不如死。」三月二十九日夜, 魏軍乃作亂,放火大掠,首攻龍驤軍,王彥章斬關而遁。遲明,殺德倫親軍五百餘 人於牙城,執德倫置之樓上。有效節軍校張彥者,最為粗暴,膽氣伏人,乃率無賴 輩數百,止其剽掠。是日,魏之士庶被屠戮者,不可勝計。

帝聞之,遣使齎詔安撫,《通鑑》:夏四月,帝遣供奉官扈異撫諭魏軍。仍許 張彥除郡厚賜,將士優賞。彥等不遜,投詔於地,侮罵詔使,因迫德倫飛奏,請卻 復相、衛,抽退劉鄩軍。帝復遣諭曰:「制置已定,不可改易。」如是者三。彥等 奮臂南向而罵曰:「傭保兒,敢如是也!」復迫德倫列其事。時有文吏司空頲者, 甚有筆才,彥召見,謂曰:「為我更草一狀,詞宜抵突,如更敢違,則渡河擄之。」 乃奏曰:「臣累拜封章,上聞天聽,在軍眾無非共切,何朝廷皆以為閒。半月三軍 切切,而戈予未息;一城生聚皇皇,而控告無門。惟希俯鑒丹衷,苟從眾欲,須垂 聖允,斷在不疑。如或四向取謀,但慮六州俱失。言非意外,事在目前。」張彥又 以楊師厚先兼招討使,請朝廷依例授之,故復逼德倫奏曰:「臣當道兵甲素精,貔 貅極銳,下視並、汾之敵,平吞鎮、定之人。特乞委臣招討之權,試臣湯火之節, 苟無顯效,任賜明誅。」詔報曰:「魏、博寇敵接連,封疆懸遠,凡於應赴,須在 師徒。是以別建節旄,各令捍禦,並、鎮則委魏、博控制,澤、潞則遣相、衛枝梧。 咸逐便安,貴均勞逸,已定不移之制,宜從畫一之規。至於征伐事權,亦無定例。 且臨清王領鎮之日,羅紹威守籓以來,所領事銜,本無招討。只自楊師厚先除陝、 滑二帥,皆以招討兼權,因茲帶過鄴中,原本不曾落下,苟循事體,寧吝施行。況 今劉鄩指鎮、定出征,康懷英往邠、岐進討,只令統率師旅,亦無招討使銜。切宜 遍諭群情,勿興浮議,倚注之意,卿宜體之。」詔至,張彥壞裂,抵之於地,謂德 倫曰:「梁主不達時機,聽人穿鼻,城中擾攘,未有所依。我甲兵雖多,須資勢援, 河東晉王統兵十萬,匡復唐朝,世與大梁仇讎。若與我同力,事無不濟,請相公改 圖,以求多福。」德倫不得已而從之,乃遣牙將曹廷隱奉書求援於太原。彥使德倫 告諭軍城曰:「可依河東稱天祐十三年,此後如有人將文字於河南往來,便仰所在 處置。」

是月,邠州留後李保衡以城歸順。保衡,楊崇本養子也。崇本乃李茂貞養子, 任邠州二十餘年,去歲為其子彥魯所毒。彥魯領知州事五十餘日,保衡殺彥魯送款 於帝,即以保衡為華州節度使,以河陽留後霍彥威為邠州節度使。

五月,晉王率師赴魏州。節度使牛存節薨。是月,鳳翔李茂貞遣偽署涇州節度 使劉知俊率師攻邠州,以李保衡歸順故也。自是,凡攻圍十四月,節度使霍彥威、 諸軍都指揮使黃貴堅守捍寇,會救軍至,岐人乃退。六月庚寅,晉王入魏州,以賀 德倫為大同軍節度使,舉族遷於晉陽。是月,晉人陷德州。

秋七月,又陷澶州,刺史王彥章棄城來奔。《通鑑》:晉人夜襲澶州,刺史王 彥章在劉鄩營,晉人獲其妻子。是月,劉鄩自洹水潛師由黃澤路西趨晉陽,至樂平 縣,值霖雨積旬,乃班師還。次宗城,遂至貝州,軍於堂邑。遇晉軍,轉斗數十里, 晉軍稍退。翼日,鄩移軍於莘。八月,賀瑰收復澶州。

九月,以行營先鋒步軍都指揮使、行澶州刺史、檢校太保王彥章為汝州防禦使, 依前行營先鋒步軍都指揮使。壬午,正衙命使冊德妃張氏。是夕,妃薨。冬十月辛 亥,康王友孜謀反,伏誅。是夕,帝於寢殿熟寐,忽聞御榻上寶劍有聲,帝遽起視 之,而友孜之黨已入於宮中,帝揮之獲免。《清異錄》:末帝夜於寢間擒刺客,乃 康王友孜所遣,帝自戮之。造雲母匣貯所用劍,名匣曰「護聖將軍之館」。壬子, 葬德妃張氏。

十一月乙丑,改乾化五年為貞明元年。十二月乙未,詔升華原縣為崇州靜勝軍, 以美原縣為裕州,以為屬郡。以偽命義勝軍節度使、鼎耀等州觀察使、特進、檢校 太保、同平章事李彥韜為特進、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充靜勝軍節度使、崇裕等州 觀察使,河內郡開國侯,仍複本姓溫,名昭圖。昭圖,華原賊帥也。李茂貞以為養 子,以華原為耀州,美原為鼎州,偽命昭圖為節度使。至是歸款,故有是命。

貞明二年春正月庚申,以皇伯父宋州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兼中 書令、廣王全昱為守中書令,余如故。《通鑑》:二年春正月,宣武節度使、守中 書令、廣德靖王全昱卒。以浙江東道營田副使、檢校太傅、前常州刺史杜建徽遙領 涇州節度使。二月丙申,右僕射,門下侍郎、平章事、諸道鹽鐵轉運等使楊涉罷相, 守左僕射。涉累上章以疾辭位,故有是命。是月,命許州節度使王檀、河陽節度使 謝彥章、汝州防禦使王彥章率師自陰地關抵晉陽,急攻其壘,不克而還。

三月,劉鄩率師與晉王大戰於故元城,鄩軍敗績。先是,鄩駐於莘,帝以河朔 危急,師老於外,餉饋不充,遣使賜鄩詔,微有責讓。鄩奏以寇勢方盛,未可輕動。 帝又問鄩決勝之策,鄩奏曰:「但人給糧十斛,盡則破敵。」帝不悅,復遣促戰。 鄩召諸將會議,諸將欲戰,鄩默然。一日,引軍攻鎮定之營,彼眾大駭,上下騰亂, 俘斬甚眾。時帝遣偏將楊延直領軍萬餘人屯澶州以應鄩,既而晉王詐言歸太原,劉 鄩以為信。是月,召楊延直會於魏城下。鄩自莘率軍亦至,與延直會。既而晉王自 貝州至,鄩引軍漸退,至故元城西,與晉人決戰,大為其所敗。追襲至河上,軍士 赴水死者甚眾,鄩自黎陽濟河奔滑州。己巳,制以鄩為滑州宣義軍節度副大使,知 節度事。晉人攻衛州,陷之;又攻惠州。

夏四月乙酉朔,威武軍節度使、守太傅、兼中書令、閩王王審知賜號忠勤保安 興國功臣,余如故。晉人陷洺州。癸卯夜,捉生都將李霸作亂,龍驤都將杜晏球討 平之。時遣捉生軍千人戌楊劉,軍出宋門外。是夜,由水門復入,二鼓大噪,火發 燭城,李霸與其徒燔建國門,不克。龍驤都將杜晏球屯鞠場,聞亂兵至,率騎擊之, 亂軍退,走馬登建國門。晏球奏曰:「亂者惟李霸一軍,但守宮城,遲明,臣必破 之。」未明,晏球誅霸及其同惡,京師方定。是月,以行營先鋒步軍都指揮使、汝 州防禦使王彥章為鄭州防禦使,依前先鋒步軍都指揮使。

五月,晉軍還太原。六月,晉人急攻邢州,帝遣捉生都將張溫率步騎五百人入 於邢州,至內黃,溫率眾降於晉人。秋七月甲寅朔,晉王自太原至魏州,節度使張 筠棄城奔京師,邢州節度使閻寶以城降於晉王。壬戌,以淮南鎮海鎮東等軍節度使、 充淮南宣潤等道西面行營都統、開府儀同三司、尚父、守尚書令、吳越王錢鏐為諸 道兵馬元帥,余如故。以左僕射楊涉為太子太傅致仕。

八月丁酉,以開府儀同三司、太子太保致仕趙光逢為司空兼門下侍郎、平章事、 宏文館大學士、延資庫使,充諸道鹽鐵轉運使。

九月,晉王還太原。滄州節度使戴思遠棄城來奔,晉人陷貝州。《歐陽史》本 紀:二年九月,晉人克貝州,守將張源德死之。又,《死事傳》略云:太祖時,源 德自金吾衛將軍為蔡州刺史。貞明元年,魏博節度使楊師厚卒,末帝分魏、相等六 州為兩鎮,遣劉鄩將兵萬人屯於魏。魏軍叛降晉,源德為鄩守貝州。晉王入魏,諸 將欲先擊貝州,晉王曰:「貝城小而堅,攻之難卒下。」乃先襲破德州,然後以兵 五千攻源德,源德堅守不下,晉軍塹而圍之。已而劉鄩大敗於故元城,南走黎陽, 六鎮數十州之地皆歸晉,獨貝一州,圍之逾年不可下。源德守既堅,而貝人聞晉已 盡有河北,城中食且盡,乃勸源德出降,源德不從,遂見殺。己卯,天平軍節度副 大使、知節度事、檢校太師、兼中書令、琅琊郡王王檀薨。

十月丁酉,以開府儀同三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判戶部敬翔為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判度支。以光祿大夫、中書 侍郎、同平章事鄭珏為特進、兼刑部尚書、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判戶部。十月, 晉王自太原至魏州。是月,前昭義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兼侍中、陳留郡王葛從周 薨。是歲,河北諸州悉入於晉。

  • 上一篇: 太祖紀七
  • 下一篇: 末帝紀中
  • 舊五代史
    舊五代史
      《舊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稱《梁唐晉漢周書》,是由宋太祖詔令編纂的官修史書。薛居正監修,盧多遜、扈蒙、張澹、劉兼、李穆、李九齡等同修。從公元907年朱溫代唐稱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區相繼出現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過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南平、北漢等十個小國,周邊地區還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項、南詔、于闐、東丹等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習慣上稱之為「五代十國」。《舊五代史》記載的就是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