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白居易 / 太行路
拼 译 译

《太行路》

白居易 〔唐代〕

太行之路能摧車,若比人心是坦途。

巫峽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

人心好惡苦不常,好生毛羽惡生瘡。

與君結髮未五載,豈期牛女為參商。

古稱色衰相棄背,當時美人猶怨悔。

何況如今鸞鏡中,妾顏未改君心改。

為君熏衣裳,君聞蘭麝不馨香。

為君盛容飾,君看金翠無顏色。

行路難,難重陳。

人生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

行路難,難於山,險於水。

不獨人間夫與妻,近代君臣亦如此。

君不見左納言,右納史,朝承恩,暮賜死。

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太行路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太行山的道路崎嶇不平,往往使得行走其間的車子損壞掉,但是和人心比較起來,太行山反而成為平坦的道路了。巫峽的水能夠使行經其間的船隻翻覆,但是如果和人心比較起來,巫峽的水反而成了波瀾不起的川流了。人的愛好與厭惡之心反覆不定,喜歡這個人的時候,可以喜歡上了天;厭惡這個人的時候,就說這個人滿身都長了瘡疤。和夫君結褵不到五年,突然間,兩人就從原本恩愛的牛郎、織女星,成了難以相見的參星和商星。古人說「色衰愛弛」,當時的美人還覺得很怨恨呢。更何況是我的容貌還沒有改變,夫君的心卻早已改變了呢?為了夫君,我把衣服薰得香噴氣四溢,夫君聞到蘭麝的香味卻不覺得香;為了夫君,我努力的梳妝打扮,夫君看到我滿頭的金翠卻仍然覺得顏色如土。人間路實在很難走啊,也很難陳述啊!生在世間,最好不要生做女兒身,因為身為女人,百年的苦樂都要隨人而定。人間路實在很難走啊,比登山難,比入水難。不只人間的夫妻容易有反覆,近代的君臣關係也是如此。你沒看到嗎?左邊「納言」,右邊「納史」;早上才承受皇上的恩典,晚上就被皇上賜了死。人間路實在很難走啊,不在山之高,不在水之深,只在人心反反覆覆之間而已。

注釋太行:山名,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媧山,在山西高原與河北平原之間,形勢險要。巫峽:長江三峽之一,水急浪高,舟行極險。安流:平靜的水流。牛女:即牛郎織女。此處借指人心相距很遠,水火不容。鸞鏡:梳妝用的鏡子。古代西域一個國王有一隻鸞鳥,三年不鳴。他的夫人說,鸞見到影就鳴,可以掛起鏡子來照它。鸞鳥見到自己的影子,真的悲鳴起來。盛容飾:着意加以打扮修飾。無顏色:即無光彩。陳:陳述。納言:隋唐時期門下省長官,是宰相一級的高官。納史:應作內史,隋唐時期中書省長官,是宰相一級的高官。▲

龔克昌 彭重光.白居易詩文選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42-45

太行路 - 賞析

此詩首先用了兩個對比,以太行之路險能摧車和巫峽之水急能覆舟來與多變之人心相比,指出前者與後者相比實在是平坦之途,從而讀者可想見人心之險惡了。

接着詩人連用四個典故來進一步說明人心易變的具體表現。一個是趙壹所說的當別人說你好時仿佛羽毛能從你的皮下生長出來,而當他不喜歡你時,同是這一層皮他卻能說成是生瘡潰爛。另一個則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牛郎織女」,牛郎織女雖然每年只能相聚一次,但卻非常恩愛,但沒有想到這樣看似非常牢固的情感關係也會反目成仇,就像參、商兩個星宿不能同時出現在天空一樣,變成了「有你沒我」勢不兩立的敵對關係。第三個典故也是古人非常熟悉的漢武帝與李夫人之事,是講女人取悅於自己的男人是因為其青春貌美,而隨着其年長色衰男人就不再寵幸她了,李夫人就是為自己這個遭遇而怨恨的。但這個典故還只是一個鋪墊,下面的第四個典故「鸞鏡」進一步說明,女人愛照鏡子,當她還在為自己依然充滿活力的形象而沾沾自喜之時,卻沒有想到她的男人就已經變心了。

接着詩人用了兩個排比句,講失去了男人恩寵的女人,無論她怎麼做,都無法讓其回心轉意了:為男人用香蘭、麝香熏衣服,但變了心的男人卻不聞其香;為男人盛妝打扮修飾,男人看着這些金玉飾品卻不見其色。

接下來詩人對上述表現進行總結,強調「行路難」,為女人的依附性地位及其遭遇發出了呼喊,並對詩一開頭就提到的山、水之險進行回應。但這還只是詩人表面的目的。此詩的深層目的在於為君臣關係中處於弱勢的臣子的遭遇而鳴不平。朝中的高官可以是早承恩而暮賜死的,可以說在朝做官是戰戰兢兢、朝不保夕的。詩人認為,行路難,其實不是說的那些平常的山水之路,而是那些君臣交往(當然也可以擴展為所有上下級交往甚至於一切人際交往)之中的難測的「聖心」。變化莫測的聖心就像上述典故中的男人一樣,隨時都有可能拋棄自己的臣子。

詩人在詩中毫不留情地對最高統治者展開了批判,其勇氣可嘉,但也讓人為其政治前途感到擔心。當然詩人敢於這樣寫的原因在於在他寫此詩時,與他想法相同的還大有人在,「法不責眾」的僥倖心理也促成他敢於放言。另外詩人指出這一點的目的是希望最高統治者能設法改善君臣關係,對臣下多一些寬容和尊重,這樣對唐王朝本身也是有利的。

這是一首在寫作上很有特色的詩歌,詩人靈活地運用了對比、比喻、排比等手法,並且通篇運用比喻,結構緊湊、首尾相應,使全詩在展現批判力量的同時,還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可以想見此詩發表的當時,是頗能引起廣大士紳的強烈共鳴的,但這也為其他不滿詩人的一些保守官僚提供了最好的攻擊藉口。後來詩人遭到貶謫此詩可能就是一個導火索。▲

龔克昌 彭重光.白居易詩文選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42-45

太行路 - 創作背影

這是作於元和四年(813)的《新樂府》中的一首詩。詩人在長安做官,見到不少朝中重臣朝蒙恩寵而夕遭貶謫,深感「伴君如伴虎」,故「借夫婦以諷君臣之不終」。據此有人認為此詩與唐憲宗嫌白居易對他不恭敬,要把詩人趕出翰林學士行列有關。

龔克昌 彭重光.白居易詩文選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42-45

白居易

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其它诗文

《玉水記方流》

白居易 〔唐代〕

良璞含章久,寒泉徹底幽。

矩浮光灩灩,方折浪悠悠。

凌亂波紋異,縈迴水性柔。

似風搖淺瀨,疑月落清流。

潛潁應傍達,藏真豈上浮。

玉人如不見,淪棄即千秋。

复制

《山游示小妓》

白居易 〔唐代〕

雙鬟垂未合,三十才過半。

本是綺羅人,今為山水伴。

春泉共揮弄,好樹同攀玩。

笑容共底迷,酒思風前亂。

紅凝舞袖急,黛慘歌聲緩。

莫唱楊柳枝,無腸與君斷。

复制

《秋池獨泛》

白居易 〔唐代〕

蕭疏秋竹籬,清淺秋風池。

一隻短舫艇,一張斑鹿皮。

皮上有野叟,手中持酒卮。

半酣箕踞坐,自問身為誰。

嚴子垂釣日,蘇門長嘯時。

悠然意自得,意外何人知。

复制

《晚出西郊》

白居易 〔唐代〕

散吏閒如客,貧州冷似村。

早涼湖北岸,殘照郭西門。

懶鑷從須白,休治任眼昏。

老來何所用,少興不多言。

复制

《衰病無趣,因吟所懷》

白居易 〔唐代〕

朝餐多不飽,夜臥常少睡。

自覺寢食間,多無少年味。

平生好詩酒,今亦將捨棄。

酒唯下藥飲,無復曾歡醉。

詩多聽人吟,自不題一字。

病姿與衰相,日夜相繼至。

況當尚少朝,彌慚居近侍。

終當求一郡,聚少漁樵費。

合口便歸山,不問人間事。

复制

《蜀路石婦》

白居易 〔唐代〕

道傍一石婦,無記復無銘。

傳是此鄉女,為婦孝且貞。

十五嫁邑人,十六夫征行。

夫行二十載,婦獨守孤煢。

其夫有父母,老病不安寧。

其婦執婦道,一一如禮經。

晨昏問起居,恭順發心誠。

藥餌自調節,膳羞必甘馨。

夫行竟不歸,婦德轉光明。

後人高其節,刻石像婦形。

儼然整衣巾,若立在閨庭。

似見舅姑禮,如聞環珮聲。

至今為婦者,見此孝心生。

不比山頭石,空有望夫名。

复制

《重題西明寺牡丹(時元九在江陵)》

白居易 〔唐代〕

往年君向東都去,曾嘆花時君未回。

今年況作江陵別,惆悵花前又獨來。

只愁離別長如此,不道明年花不開。

复制

《答崔侍郎、錢舍人書問,因繼以詩》

白居易 〔唐代〕

旦暮兩蔬食,日中一閒眠。

便是了一日,如此已三年。

心不擇時適,足不揀地安。

窮通與遠近,一貫無兩端。

常見今之人,其心或不然。

在勞則念息,處靜已思喧。

如是用身心,無乃自傷殘。

坐輸憂惱便,安得形神全。

吾有二道友,藹藹崔與錢。

同飛青雲路,獨墮黃泥泉。

歲暮物萬變,故情何不遷。

應為平生心,與我同一源。

帝鄉遠於日,美人高在天。

誰謂萬里別,常若在目前。

泥泉樂者魚,雲路游者鸞。

勿言云泥異,同在逍遙間。

因君問心地,書後偶成篇。

慎勿說向人,人多笑此言。

复制

《南浦別》

白居易 〔唐代〕

南浦淒淒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微雨夜行》

白居易 〔唐代〕

漠漠秋雲起,稍稍夜寒生。

但覺衣裳濕,無點亦無聲。

《對酒閒吟,贈同老者》

白居易 〔唐代〕

人生七十稀,我年幸過之。遠行將盡路,春夢欲覺時。

家事口不問,世名心不思。老既不足嘆,病亦不能治。

扶持仰婢僕,將養信妻兒。饑飽進退食,寒暄加減衣。

聲妓放鄭衛,裘馬脫輕肥。百事盡除去,尚餘酒與詩。

興來吟一篇,吟罷酒一卮。不獨適情性,兼用扶衰羸。

雲液灑六腑,陽和生四肢。於中我自樂,此外吾不知。

寄問同老者,舍此將安歸。莫學蓬心叟,胸中殘是非。

复制

《幽居早秋閒詠》

白居易 〔唐代〕

幽僻囂塵外,清涼水木間。臥風秋拂簟,步月夜開關。

且得身安泰,從他世險艱。但休爭要路,不必入深山。

軒鶴留何用,泉魚放不還。誰人知此味,臨老十年閒。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