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
拼 译 译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

蘇軾 〔宋代〕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放生魚鱉逐人來,無主荷花到處開。

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裴回。

烏菱白芡不論錢,亂系青菰裹綠盤。

忽憶嘗新會靈觀,滯留江海得加餐。

獻花游女木蘭橈,細雨斜風濕翠翹。

無限芳洲生杜若,吳兒不識楚辭招。

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閒勝暫閒。

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烏雲上涌,就如墨汁潑下,卻又在天邊露出一段山巒,明麗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飛濺入船。
忽然間狂風捲地而來,吹散了滿天的烏雲,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鏡,明媚溫柔。

放生出去的魚鱉追趕着人們來,到處都開着不知誰種的荷花。
躺在船里的枕席上可以覺得山在一俯一仰地晃動,飄蕩在風裡的船也知道和月亮徘徊留連不已。

湖裡生長的烏菱和白芡不用論錢,水中的雕胡米就像包裹在綠盤裡。
忽然回憶起在會靈觀嘗食新谷之事,如要滯留在江海之上需多進飲食,保重身體啊。

蘭舟上的採蓮女把湖上的荷花採下來送給遊人,在細雨斜風裡,她們頭上的翠翹被打濕。
芳草叢生的小洲上長滿了香草,這些採蓮女又如何能一一認識?

做不到隱居山林,暫時先做個閒官吧,這樣尚可得到長期的悠閒勝過暫時的休閒。
我本來就沒有家,不安身在這裡又能到哪裡去呢?何況就算是故鄉,也沒有像這裡這樣優美的湖光山色。

注釋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古建築名,又叫看經樓。位於杭州西湖畔,五代時吳越王錢弘俶(又名錢弘)所建。醉書:飲酒醉時寫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雲層很黑。遮:遮蓋,遮擋。
白雨:指夏日陣雨的特殊景觀,因雨點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襯托下,顯得白而透明。跳珠:跳動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點,說明雨點大,雜亂無序。
捲地風來:指狂風席地捲來。又如,韓退之《雙鳥》詩:「春風捲地起,百鳥皆飄浮。」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開闊而且平靜。
放生魚鱉:北宋時杭州的官吏曾規定西湖為放生地,不許人打魚,替皇帝延壽添福。
「水枕」句:躺在船里看山,不覺得水波起落,只見山頭忽上忽下。水枕,等於「載在水面的枕席」。
風船:指的是「飄蕩在風裡的船」。裴回:即徘徊。
烏菱:指老菱。菱角老則殼黑,故名。芡(qiàn):大型水生植物。
青菰(gū):俗稱茭白。生於河邊、沼澤地。可作蔬菜。其實如米,稱雕胡米,可作飯。
嘗新:古代於孟秋以新收穫的五穀祭祀祖先,然後嘗食新谷。
游女:出遊的女子。 木蘭橈:常用為船的美稱,並非實指木蘭木所制。橈(ráo):划船的槳,這裡指小船。
翠翹:古代婦女首飾的一種,狀似翠鳥尾上的長羽,故名。
芳洲:芳草叢生的小洲。杜若: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葉廣披針形,味辛香。
吳兒:指吳地之人,這裡也代指採蓮女。吳地,指現中國長江下游南岸一帶地域的一個總稱。
小隱:謂隱居山林。

參考資料:

1、 陳邇冬.蘇軾詩選(第二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59-60
2、 錢鍾書.宋詩選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104
3、 繆鉞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37-339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 - 賞析

第一首詩第一句寫云:黑雲像打翻了的黑墨水,還未來得及把山遮住。中把烏雲比作「翻墨」,形象逼真。第二句寫雨:白亮亮的雨點落在湖面濺起無數水花,亂紛紛地跳進船艙。用「跳珠」形容雨點,有聲有色。一個「未」字,突出了天氣變化之快;一個「跳」字,一個「亂」字,寫出了暴雨之大,雨點之急。第三句寫風:猛然間,狂風席捲大地,吹得湖面上剎時雨散雲飛。「忽」字用得十分輕巧,卻突出天色變化之快,顯示了風的巨大威力。最後一句寫天和水:雨過天晴,風平浪息,詩人舍船登樓,憑欄而望,只見湖面上天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樣的明淨,一色的蔚藍。風呢?雲呢?統統不知哪兒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發生似的。

詩人蘇軾先在船中,後在樓頭,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劇變化的自然景物:雲翻、雨瀉、風卷、天晴,寫得有遠有近,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景有情,令人讀來油然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經歷了一場突然來去的陣雨,又來到望湖樓頭觀賞那水天一色的美麗風光。詩用「翻墨」寫出雲的來勢,用「跳珠」描繪雨的特點,說明是驟雨而不是久雨。「未遮山」是驟雨才有的景象;「捲地風」說明雨過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實描寫,卻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應,烘托得好。最後用「水如天」寫一場驟雨的結束,又有悠然不盡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和「黑雲」映襯,用「水如天」和「捲地風」對照,用「亂入船「與「未遮山」比較,都顯出作者構思時的用心。

此詩描繪瞭望湖樓的美麗雨景。好的詩人善於捕捉自己的靈感,此詩的靈感可謂突現於一個「醉」字上。醉於酒,更醉於山水之美,進而激情澎湃,才賦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詩人用詩句捕捉到西子湖這一番別具風味的「即興表演」,繪成一幅「西湖驟雨圖」。烏雲驟聚,大雨突降,頃刻又雨過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點。其次,作者用「黑雲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給人以很強的質感。再次,用「翻墨」寫雲的來勢,用「跳珠」描繪雨點飛濺的情態,以動詞前移的句式使比喻運用得靈活生動卻不露痕跡。而「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兩句又把天氣由驟雨到晴朗前轉變之快描繪得令人心清氣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開。

第二首詩是寫乘船在湖中巡遊的情景。北宋時,杭州西湖由政府規定作為放生池。王注引張栻的話說:「天禧四年(指1020年),太子太保判杭州王欽若奏:以西湖為放生池,『禁捕魚鳥,為人主祈福。』」這是相當於現代的禁捕禁獵區;所不同的,只是從前有人賣魚放生,還要弄個「祈福」的名堂罷了。西湖既是禁捕區,所以也是禁植區,私人不得占用湖地種植。詩的開頭,就寫出這個事實。那些被人放生、自由成長的魚鱉之類,不但沒有受到人的威脅,反而受到人的施與,游湖的人常常會把食餌投放水裡,引那些小傢伙圍攏來吃。便是不去管它們,它們憑着條件反射,也會向人追趕過來。至於滿湖的荷花,也沒有誰去種植,自己憑着自然力量生長,東邊一叢,西邊一簇,自開自落,反而顯示出一派野趣。

然而此詩的趣味卻在後面兩句。「水枕能令山俯仰」——山本來是不能俯仰的,杜甫有「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句子,杜牧也有「古訓屹如山」(《池州送孟遲》)的說法,蘇軾卻偏要說「山俯仰」。詩人認為,山是能俯仰的,理由就在「水枕」。所謂「水枕」,就是枕席放在水面上。準確地說,是放在船上。船一顛擺,躺在船上的人就看到山的一俯一仰。這本來並不出奇,許多人都有過這種經驗。問題在於詩人把「神通」交給了「水枕」,如同這個「水枕」能有絕大的神力,足以把整座山顛來倒去。這樣的構思,就顯出了一種妙趣來。

「風船解與月裴回」——同樣是寫出一種在船上泛遊的情趣。湖上颳起了風,小船隨風飄蕩。這也是常見的,不足為奇。人們坐在院子裡抬頭看月亮,月亮在雲朵里慢慢移動,就像在天空里徘徊。因此李白說:「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月下獨酌》)這也不算新奇。不同的地方是,蘇軾把船的遊蕩和月的徘徊輕輕牽攏,拉到一塊來,那就生出了新意。船在徘徊,月也在徘徊,但詩人不知是月亮引起船的徘徊,還是船兒逗得月亮也欣然徘徊起來。詩人想,如果是風的力量使船在水上徘徊,那又是什麼力量讓月亮在天上徘徊呢?還有,這兩種徘徊,到底是相同呢還是不同呢?他把「船」和「月」兩種「徘徊」聯繫起來,就產生了許多問題,其中包含了一些哲理,他要定下神來,好好想一想。所以說,詩句寫得饒有情趣。

第四首詩首句中的「游女」當是採蓮女。因為從這一組五首詩看,蘇軾應該始終都在望湖樓上,所以木蘭橈上的該是「游女」。旁人不可能跳到水裡給她們獻花。倒是她們近水樓台,可以采了荷花獻給別人。所以這第一句是寫「游女」們獻花給遊客。水裡採花的「游女」,應該就是採蓮女了。天上下雨了,採蓮女在湖中,首飾未免被打濕了。「無限芳洲生杜若」,屈原在《湘夫人》里有寫過「搴汀洲兮杜若」,杜若代指各種香草。而「香草美人」是楚辭中最重要的意象,倒推可知,楚辭招在這裡就是代指「香草」。「吳兒不識楚辭招」,是感慨採蓮女不認識《楚辭》中的各種香草。杜甫《歸夢》詩中有「夢歸歸未得,不用楚辭招」之句,「不用楚辭招」切合「有家難回」之意,與這裡的「楚辭招」的意思完全不同。

參考資料:

1、 繆鉞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37-339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 - 創作背影

詩人蘇軾先在船中,後在樓頭,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劇變化的自然景物:雲翻、雨瀉、風卷、天晴,寫得有遠有近,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景有情。讀起來,你會油然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經歷了一場突然來去的陣雨,又來到望湖樓頭觀賞那水天一色的美麗風光。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雲龍山觀燒得雲字》

蘇軾 〔宋代〕

丁女真水妃,寒山便火耘。

隕霜知已殺,坯戶聽初焚。

束縕方熠燿,敲石俄氤氳。

落點甘泉烽,橫煙楚塞氛。

窮蛇上喬木,潛蛟躡浮雲。

驚飛墮傷雁,狂走迷痴麏。

谷蟄起蜩燕,山妖竄夔羵。

野竹爆哀聲,幽桂飄冤芬。

悲同秋照蟹,快若夏燎蚊。

火牛入燕壘,燧象奔吳軍。

崩騰井陘口,萬馬皆朱幩。

搖曳驪山陰,諸姨爛紅裙。

方隨長風卷,忽值絕澗分。

我本山中人,習見匪獨聞。

偶従二三子,來訪張隱君。

君家亦何有,物象移朝曛。

把酒看飛燼,空庭落繽紛。

行觀農事起,畦壠如纈紋。

細雨發春穎,嚴霜倒秋蕡。

始知一炬力,洗盡狐兔群。

复制

《初發嘉州》

蘇軾 〔宋代〕

朝發鼓闐闐,西風獵畫旃。

故鄉飄已遠,往意浩無邊。

錦水細不見,蠻江清可憐。

奔騰過佛腳,曠盪造平川。

野市有禪客,釣台尋暮煙。

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潺。

复制

《劉貢父見余歌詞數首,以詩見戲,聊次其韻》

蘇軾 〔宋代〕

十載飄然未可期,那堪重作看花詩。

門前惡語誰傳去,醉後狂歌自不知。

刺舌君今猶未戒,灸眉吾亦更何辭。

相從痛飲無餘事,正是春容最好時。

复制

《和孔郎中荊林馬上見寄》

蘇軾 〔宋代〕

秋禾不滿眼,宿麥種亦稀。

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膚肌。

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飢。

方將怨無襦,忽復歌緇衣。

堂堂孔北海,直氣凜群兒。

朱輪未及郊,清風已先馳。

何以累君子,十萬貧與羸。

滔滔滿四方,我行竟安之。

何時劍關路,春山聞子規。

复制

《南鄉子·集句》

蘇軾 〔宋代〕

悵望送春杯。

漸老逢春能幾回。

花滿楚城愁遠別,傷懷。

何況清絲急管催。

吟斷望鄉台。

萬里歸心獨上來。

景物登臨閒始見,徘徊。

一寸相思一寸灰。

复制

《淮上早發》

蘇軾 〔宋代〕

澹月傾雲曉角哀,小風吹水碧鱗開。

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數淮中十往來。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

蘇軾 〔宋代〕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書戴嵩畫牛 / 杜處》

蘇軾 〔宋代〕

蜀中有杜處士 ,好書畫,所寶以百數。

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鬥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處士笑而然之。

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

」不可改也。

《謁謝山陰師,值五十初度,竊睹御賜斐疊,敬呈二首 其一》

蘇軾 〔宋代〕

書生新謁相公尊,再拜中堂故事存。自詫榜居蘇軾列,豈期薦出少師門!

老才入彀驚知遇,慶值懸弧睹聖恩。閉閣悄然無賀客,數株桃李照庭軒。

复制

《書雙竹湛師房二首 其一》

蘇軾 〔宋代〕

我本西湖一釣舟,意嫌高屋冷颼颼。羨師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盡日留。

复制

《金陵別程萬里教授》

蘇軾 〔宋代〕

西風一笑鳳凰城,夢裡相逢各自驚。

白日共傳蘇軾死,故人寧料范雎生。

平居慕悅空閭巷,急難周旋如弟兄。

別去各為千載計,隋珠彈譽不須輕。

复制

《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十首 其八》

蘇軾 〔宋代〕

寒雀喧喧凍不飛,繞林空啅未開枝。多情好與風流伴,不到雙雙燕語時。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