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章碣 / 焚書坑
拼 译 译

《焚書坑》

章碣 〔唐代〕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焚書坑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竹帛燃燒的煙霧剛剛散盡,秦始皇的帝業也化為空虛,函谷關和黃河天險,也鎖守不住始皇的故國舊居。
焚書坑的灰燼還沒冷卻,山東群雄已揭竿而起,滅亡秦國的劉邦和項羽,原來並不讀書!

注釋
焚書坑:秦始皇焚燒詩書之地,故址在今陝西省臨潼縣東南的驪山上。
竹帛:代指書籍。煙銷:指把書籍燒光。帝業:皇帝的事業。這裡指秦始皇統治天下,鞏固統治地位的事業。虛:空虛。
關河:代指險固的地理形勢。關:函谷關。河:黃河。空鎖:白白地扼守着。祖龍居:秦始皇的故居,指咸陽。祖龍:代指秦始皇。
山東:崤函之東。一說指太行山之東,即為秦始皇所滅的六國舊有之地。
劉項:劉邦和項羽,秦末兩支主要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不讀書:劉邦年青時是市井無賴,項羽年青時習武,兩人都沒讀多少書。

參考資料:

1、 張志興 .絕句精選 .上海市 :學林出版社 ,2005年 :167頁 .
2、 潘百齊 趙龍祥 .唐詩精華365首 .南京市 :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2年 :1099頁 .

焚書坑 - 賞析

這首詩的首句以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史實作為切入點,明敘暗議,用略帶誇張的手法揭示了焚書與亡國之間的矛盾。次句緊承首句,又從另一角度揭示秦王朝滅亡的教訓,有利天險也不能守住基業。第三句在點題的同時,進一步對焚書一事做出了評判。最後一句以議論結尾,借劉邦、項羽二人不讀書之史實抒發感慨。這首詩以史家筆法,獨闢蹊徑,把「焚書」與「亡國」看似不相關的事情聯繫到一起,層層推進,自然圓轉,言辭誇張,言他人所未言,巧妙的諷刺了秦始皇焚書的荒唐行為。

詩的首句點出焚書坑中所發生的歷史事件。當年秦始皇下令搜集所有民間的儒家典籍和百家之書,並進行銷毀,詩人用「竹帛煙銷」簡練概括這一史實,而用「竹帛」這一文字的載體,來代指儒家典籍和百家之書,則是故意誇大秦始皇的罪過與荒謬。緊接着,詩人用「帝業虛」三字來將秦始皇「焚書坑儒」所釀就的後果概括出來,就仿佛秦始皇焚燒書籍的飛煙裊裊升起的時候,他千辛萬苦創下的秦國基業也被銷毀了,本可以流芳百世的千秋偉業霎時成為虛空。

「帝業虛」引出了次句對「虛」的具體描寫,這裡的函谷關、黃河仍在,秦始皇以為它們是可以保衛秦朝天下萬世長存的天險,但是這些天險並沒能守住始秦朝的宮殿,沒能守住他奠定的基業,「帝業虛」得到了具體化的闡釋。同時,首句和次句構成了遞進的關係,前者說秦始皇焚書是為了禁錮民眾的思想,使他們不能產生反抗朝廷的思想,後者則是說秦始皇把函谷關和黃河這些天險看做帝業永固的地理屏障;前者為抑的方式,後者為揚的方式。無論前者還是後者,都只是秦始皇美好的願望,他的願望最終還是「虛」「空」了。

詩人將始皇帝的兩項重大舉措都予以否定,說明作者認為帝業永固絕不是壓抑民眾的思想和憑藉險要的地理優勢能夠做到的,進而提出問題:究竟什麼才能使帝業永固。其中「祖龍」一詞用得很有深意,因為祖龍是始皇的意思,點明了秦始皇的野心,即希望秦朝的天下為「子孫帝王萬世之業」,然而事與願違,秦朝只經過二代就滅亡了,以至於秦朝宮殿沒有得到任何擴建,一直只是「祖龍居」。這裡用「祖龍居」來代指秦朝帝業,形象地說明了秦朝的短命。

第三句將拓展開的思路轉回到全詩的主題——焚書坑上,並緊跟對秦始皇焚書一事的調笑,進一步強調秦始皇採用焚書的策略試圖穩固帝業的舉措,實荒唐可笑。「坑灰未冷」緊承首句的「竹帛煙銷」而來;焚書之煙已經飛盡,而焚書之灰還未冷卻,山東農民起義就爆發了,「煙銷」到「未冷」極言發生戰亂之快,說明焚書對穩固帝業根本就沒有一點作用。

然後詩人緊跟一句反語,他說因為劉邦是市井無賴,項羽則是不好詩書的武士,他們這樣的起義者根本就不讀書,所以焚書的策略沒有任何用處。這是句有趣的戲謔,沒有說焚書無用,而是認為焚書沒有發生作用的原因是起義者不讀書,這看來很可笑,然而詩人正是要讀者在這一笑中理解他對焚書策略的批判。末句以揶揄嘲諷的手法,緊扣焚書坑的主題,再一次確認秦始皇焚書的荒謬,也再一次否認焚書這樣壓抑民眾思想的方式能阻止亡國命運的到來,再一次喚起讀者對亡國原因的思考。

議論性的詩歌,既要剖析事理,又要顯示意象,委實很不容易。這首詩採用了近乎喜劇的表現手法:揭示矛盾,使秦始皇處於自我否定的地位。這樣寫表面似乎很委婉,很冷靜,其實反對的態度和憎惡的感情十分鮮明。這是一種「怨而不怒」的藝術表現手法。

參考資料:

1、 《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15-1316頁
2、 謝真元 .一生必讀唐詩三百首 漢英對照 .北京市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 ,2006年 :460-461頁 .

焚書坑 - 創作背影

秦始皇消滅齊、楚、燕、趙、韓、魏六國以後,為了鞏固他的統治地位,採取丞相李斯的建議,於公元前213年(始皇三十四年)燒毀圖書(醫藥、卜筮、農作書籍除外),前212年(始皇三十五年)活埋儒生,力圖使他的帝業延續下去。作者可能到過燒毀圖書的地方,耳聞目睹,有感而作。

 
章碣

作者:章碣

章碣(836—905年),唐代詩人,字麗山,章孝標之子。唐乾符三年(876年)進士。乾符中,侍郎高湘自長沙攜邵安石(廣東連縣人)來京,高湘主持考試,邵安石及第。 

章碣其它诗文

《癸卯歲毗陵登高會中貽同志》

章碣 〔唐代〕

流落常嗟勝會稀,故人相遇菊花時。

鳳笙龍笛數巡酒,紅樹碧山無限詩。

塵土十分歸舉子,乾坤大半屬偷兒。

長楊羽獵須留本,開濟重為闕下期。

复制

《送謝進士還閩》

章碣 〔唐代〕

百越風煙接巨鰲,還鄉心壯不知勞。

雷霆入地建溪險,星斗逼人梨嶺高。

卻擁木綿吟麗句,便攀龍眼醉香醪。

名場聲利喧喧在,莫向林泉改鬢毛。

复制

《夏日湖上即事寄晉陵蕭明府》

章碣 〔唐代〕

亭午羲和駐火輪,開門嘉樹庇湖濆。

行來賓客奇茶味,睡起兒童帶簟紋。

屋小有時投樹影,舟輕不覺入鷗群。

陶家豈是無詩酒,公退堪驚日已曛。

复制

《城東即事》

章碣 〔唐代〕

閒尋香陌鳳城東,時暫開襟向遠風。

玉笛一聲芳草外,錦鴛雙起碧流中。

苑邊花竹濃如繡,渭北山川淡似空。

回首漢宮煙靄里,天河金閣未央宮。

复制

《春別》

章碣 〔唐代〕

擲下籬觴指亂山,趨程不待鳳笙殘。

花邊馬嚼金銜去,樓上人垂玉箸看。

柳陌雖然風裊裊,蔥河猶自雪漫漫。

殷勤莫厭貂裘重,恐犯三邊五月寒。

复制

《東都望幸》

章碣 〔唐代〕

懶修珠翠上高台,眉月連娟恨不開。

縱使東巡也無益,君王自領美人來。

《對月》

章碣 〔唐代〕

殘霞卷盡出東溟,萬古難消一片冰。公子踏開香徑蘚,

美人吹滅畫堂燈。瓊輪正輾丹霄去,銀箭休催皓露凝。

別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層層。

复制

《寄江東道友》

章碣 〔唐代〕

野亭歌罷指西秦,避俗爭名興各新。碧帶黃麻呈縹緲,

短竿長線弄因循。夜潮分卷三江月,曉騎齊驅九陌塵。

可惜人間好聲勢,片帆羸馬不相親。

复制

《曲江》

章碣 〔唐代〕

日照香塵逐馬蹄,風吹浪濺幾回堤。無窮羅綺填花徑,

大半笙歌占麥畦。落絮卻籠他樹白,嬌鶯更學別禽啼。

只緣頻燕蓬洲客,引得遊人去似迷。

复制

《桃源》

章碣 〔唐代〕

絕壁相欹是洞門,昔人從此入仙源。數株花下逢珠翠,

半曲歌中老子孫。別後自疑園吏夢,歸來誰信釣翁言。

山前空有無情水,猶繞當時碧樹村。

复制

《變體詩(蔡寬夫《詩話》:碣詩平側各一韻,自號變體)》

章碣 〔唐代〕

東南路盡吳江畔,正是窮愁暮雨天。鷗鷺不嫌斜兩岸,

波濤欺得逆風船。偶逢島寺停帆看,深羨漁翁下釣眠。

今古若論英達算,鴟夷高興固無邊。

复制

《贈進士章碣》

章碣 〔唐代〕

織錦雖雲用舊機,抽梭起樣更新奇。何如且破望中葉,

未可便攀低處枝。藉地落花春半後,打窗斜雪夜深時。

此時才子吟應苦,吟苦鬼神知不知。

复制